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0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3页 / 共30页
第4页 / 共30页
第5页 / 共30页
第6页 / 共30页
第7页 / 共30页
第8页 / 共30页
第9页 / 共3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武武汉汉大学教育事大学教育事业发业发展展“十二五十二五”规规划划“十二五”时期是武汉大学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订本规划。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回回顾顾与与总结总结“十一五”期间,学校围绕建设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的目标,着力推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顺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一、一、 “十一五十一五”建设的成效与不足建设的成效与不足学科建学科建设设开开创创新局面。新局面。国家重点学科从 20 个二级学科增加到 5个一级学科(涵盖 29 个二级学科)和 17 个二级学科,新增 6 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 个学科进入 ESI 排行前 1%;3 个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10 个一级学科排名全国前 5 位。 “基础学科振兴行动计划”成效明显,哲学、历史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一级学科均排名全国前 10位。新增一级学科博士点 8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9 个。 “211 工程”、“985 工程”二期建设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211 工程”三期建设 25 个项目稳步推进, “985 工程”三期建设开局良好。人才培养再上新台人才培养再上新台阶阶。 。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优秀。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4 项、二等奖 17 项,新增全国教学名师 9 位、国家级教学团队 13 个、国家精品课程 46 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9 门、特色专业 26 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2区 6 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8 个,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新增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4 篇,提名奖 34篇,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 “挑战杯”竞赛、国际大专辩论赛等各类大赛中取得了多项优异成绩,本科生和研究生就业率稳居全国高校前列。扎实推进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先后开办了法国巴黎七大孔子学院、美国匹兹堡孔子学院、德国杜伊斯堡孔子学院。科技科技创创新新实现实现新突破。新突破。年科研到账经费从 3.2 亿元增长到 9.7 亿元。新增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1 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 9 个。自然科学新增国家三大奖 11 项、省部级一等奖 50 项。主持各类国家基金项目 1229 项、 “973”项目 10 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 项、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 147 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 13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17 项。获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52 项。SCI 收录论文数五年累计 5672篇,EI 收录论文数五年累计 4463 篇,专利授权数五年累计 1134 件。师资队师资队伍建伍建设迈设迈出新步伐。出新步伐。专任教师规模稳步扩大,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和职称结构逐步优化,专任教师总数增加到 360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从 35.8%提高到 64%。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加大,入选“”11 人,新增特聘和讲座教授 25 人、珞珈特聘教授 46 人、楚天学者 32 人。新增“973”项目(含重大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 10 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11 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104 人。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 3 个、教育部“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 2 个。社会服社会服务创务创造新造新业绩业绩。 。以优势学科为依托,积极推动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武汉大学科技园 2010 年被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并拥有国家地球空间信息武汉产业化基地和武汉大学汉语国际推广教学资源研究与开发基地两个国家基地。先后与国家3有关部委共建了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等一批跨学科研究机构,在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先后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武汉市人民政府、济南市人民政府、苏州市人民政府等地方政府开展战略合作,并先后与数十家大型企业建立了博士后流动站和研发中心,取得了一批具有较大影响的研究成果。办办学条件改善取得新学条件改善取得新进进展。展。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学校总体收入从 18.24 亿元增加到 33.42 亿元。固定资产总值从 28.73 亿元增加到42.51 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值从 10 亿元增加到 15.6 亿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达 20139.93 元。完成基建投资 3.7135 亿元,建成或改造教学科研楼 8 栋、学生公寓 4 栋,竣工房屋面积 223478m2,多媒体教室超过教室总数的 60以上。构建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学校、学院、学科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立了印刷型与数字化相结合的图书馆文献保障信息化服务体系和图书馆多媒体电子阅览室。校园网主干网带宽达到千兆,一期建设的校园无线网络基本覆盖教学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谱谱写新篇章写新篇章。以“强化办学特色,提升综合实力,加快建设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为载体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明晰了学校科学发展的方向;以“固本强基促党建,创先争优促发展”为活动载体的创先争优活动有序推进。建立健全了科学的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学校被中宣部、教育部等五部委联合授予“全国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大力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推出全国高校首个师德铭并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涌现了桂希恩、黄来女、赵小亭、杨昌林等一批先进典型,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教育部依4法治校先进示范学校”、 “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 “十一五”期间学校教育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核心竞争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缺少具有世界重大影响的一流学科,原创性学术成果不足,学术领军人才及高水平创新团队偏少;二是学校发展的外部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争取外部资源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三是民生方面积累的矛盾和问题有待进一步缓解,校园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教室、宿舍资源不能满足办学发展的需要;四是学校管理还不能完全适应发展的需要,校院两级财务管理体制改革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公共资源的配置还不尽合理,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二、二、 “十二五十二五”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十二五”时期是学校承上启下、加快发展、实现新的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要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以更加敏锐的战略思维和更加宽广的国际视野,把武汉大学未来发展放在国家对学校发展的战略定位上,放在全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大格局中,放在中部崛起发展战略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总体部署中来思考和谋划。一是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丰富了高校自主创新的新内涵。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国家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创新型国家,要求高等学校尤其是研究型大学切实提升创新能力,大力推进协同创新,努力成为具有国际重大影响的学术高地、行业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基地和区域创新发展的引领阵地,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独特作用。二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指明了高校改革发展的新方向。国家教育、科技、人才中长期规划相继出台,高等教育发展步入新的历史阶段。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努力突破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5创新,巩固提升学校在高等教育第一方阵中的位置,在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宏伟进程中发挥示范作用。三是主动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赋予了高校服务社会的新使命。研究型大学既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又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创新成果的重要源泉。湖北构建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建设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国家“两型社会”建设试点和武汉城市圈配套试点改革、实施湖北“两圈一带”发展战略等重大举措,要求学校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彰显特色和优势,创造品牌,在服务区域发展与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四是不断扩大国际交流合作激发了高校开放办学的新活力。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蓝图,要求学校加快国际化办学步伐,充分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参与国际教育和科技的交流、合作与竞争,不断扩大学校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国际高等教育大格局中发挥积极作用。6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指指导导思想与思想与总总体目体目标标一、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办人民满意大学为宗旨,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秉承“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校训精神,明确“顶天立地”的办学思路,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坚持“尊重学者、崇尚学术”,坚持以人为本、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为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二、发展思路二、发展思路依托“985 工程”、 “211 工程”建设,聚集一批国际一流的学术大师和学术领军人才,加快世界一流和国际知名学科(群)建设步伐;巩固提升哲学社会科学优势,彰显自然科学实力与特色,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打造高水平的科研平台(基地)和团队。始终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办学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培养既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的精英型拔尖创新人才和满足国家需求的各类专门人才;始终坚持把科学研究作为办学的战略支撑点,在抢占国际科学技术和学术前沿、追求卓越的同时,注重经世致用,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始终坚持把社会服务作为办学的重要着力点,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的同时,扎根湖北,为湖北打造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和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具体思路是:坚坚持内涵持内涵发发展,增展,增强强学校学校综综合合实实力。力。对照世界一流大学的核心要素,遵循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发展规律,强化顶层设计,明晰发展方向,促进阶段规划与中长期规划、 “985 工程”及“211 工程”建设规划统筹衔接;在发展方式上更加注重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7合理配置办学资源,着力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坚坚持特色持特色发发展,提升学校核心展,提升学校核心竞竞争力。争力。彰显学科特色,加强主流学科建设,在相关领域抢占学科前沿,建成若干世界一流学科(群);强化测绘、水利、电力等行业特色,在相关行业关键技术领域占有主导地位;突出区域特色,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体现时代特色,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引领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占有一席之地。坚坚持持创创新新发发展,激展,激发发学校学校办办学活力。学活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三创”型拔尖创新人才和专门人才;创新引才引智思路,汇聚一批一流学术大师和创新团队;加快推进协同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构建具有武汉大学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坚坚持国持国际际化化发发展,提高学校国展,提高学校国际际影响力。影响力。学习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推进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加强与美国杜克大学等世界一流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