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1页
第2页 / 共31页
第3页 / 共31页
第4页 / 共31页
第5页 / 共31页
第6页 / 共31页
第7页 / 共31页
第8页 / 共31页
第9页 / 共31页
第1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1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专题教学总体设计思路 本专题主要叙述罗斯福新政及其影响和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分四时授。 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的局面和国内外有利的条使美国经济出现了繁荣局面,繁荣掩盖了潜伏的危机,助长了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更加放纵资本的为所欲为,最终导致了 19291933 年大危机。这次危机从美国开始,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各国政治和国际关系也面临严重危机。这次大危机是生产社会性和生产成果的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发展的结果,也是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潜在经济危机和自由放任政策恶性发展的产物。 为摆脱危机,寻求出路,各国统治阶级采取了不同的对策。美国总统罗斯福实行“新政”,通过国家干预减缓和摆脱危机的做法,对美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缓和了经济危机、调整了阶级关系,而且还通过加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方式,进一步维护和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统治。由此,垄断资本主义统治方法开始步入新的时期。 二战后半个世纪内,美国历届政府尽管在不同经济理论指导下采取和实施了不同的经济政策,但均表现为不同形式的“国家干预”,以此推动经济持续增长,使美国发展成为垄断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国家。从这一点上可以反映新政在美国的继承和发展。 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和日本在战后的经济重建和发展中进行的改革各具特色。无论是英国的自由市场经济、法国的混合经济、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还是日本的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的建立都反映出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新发展。对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生存和发展,国家宏观调控和干预已经不可逆转地成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行所不可或缺的内在机制之一。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通过讲解、分析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的原因、影响,揭示资本主义世界的固有矛盾和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存在的弊端;通过对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作用的认识、了解,以及对战后美国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历史演变的解剖,揭示资本主义的自由放任政策终结的历史必然性,单靠市场调节这只“看不见的手”挽救危机是办不到的,必须借助另一只“看得见的手”国家干预才能缓解危机、维持经济的稳定增长。美国发展成为世界超级经济大国,得益于国家干预、资本主义自我调节和建立新的经济运行机制;结合对西欧和日本各国战后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进一步揭示当代资本主义世界变化、发展的共性。当代资本主义的高度发达除吸收和利用新科技革命的成果外,更主要取决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巨大调节和改良功能。当代资本主义自我调节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齐全、比较成熟的体制和做法,而且,调节的范围已扩展至经济与社会的各个领域。 教师应根据每的重点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堂教学,多维度、多层面地考虑问题。教师要善于宏观把握近一个世纪资本主义世界发展的各个阶段特征,客观地分析和评价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历史现象和当代资本主义自我调节的作用。要深刻揭示罗斯福新政和战后各资本主义国家所推行的改革的实质,从而认识当代资本主义虽然在经济、社会生活和政治、意识形态领域建立起相应的制度、体系或机制并推动资本主义新的发展,但是,它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消灭固有的基本矛盾。此外,还应有意识地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若干问题,做一些有益的比较。 本专题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作用。 2战后美国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及历届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 3战后西欧、日本经济运行模式的特点。 难点:当代资本主义的主要经济理论。 一 “自由放任”的美国 (一)教学目标 内容标准 了解 19291933 年经济大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的原因,认识经济危机对美国和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 知识与能力 了解 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经济出现繁荣的原因及其与美国政府“自由放任”政策的关系;认识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必然性和深刻影响;认识自由市场经济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传统经济学理论的失败。 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相关资料,结合一战前后的历史,整体把握该时期资本主义世界格局的变化,认识美国垄断资本对国家政权的影响;把握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进而发现繁荣背后潜伏的危机,辩证地认识资本主义周期性危机爆发在于其固有矛盾的存在。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提供、展示有关统计数据,利用反映美国经济大危机的影像作品或图片图画生动再现当时情景;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展开互动式讨论;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经济危机对美国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打击,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 20 年代美国经济的繁荣和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影响的学习、了解和分析,知道科技创新、有利的国内国际环境与适合的经济政策是经济发展和繁荣的重要保证;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地认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其自身矛盾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所述“自由放任”的美国,着重从美国共和党执政的 20 年代推行自由放任政策的介绍和分析入手,反映美国国家政权代表垄断资产阶级利益,奉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的政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放弃调节生产的计划。这个政策在相对稳定时期也曾对经济发展起过一定作用,但是,经济危机的爆发却又是其恶性发展的产物。 19291933 年经济大危机使美国经济遭到严重损失,经济危机还引起深刻的政治危机,不仅如此,危机迅速蔓延到资本主义世界,动摇着资本主义统治。 世界经济大危机 这一目主要讲了两个问题: 1经济危机的爆发和对美国的打击:19291933 年经济大危机是以美国股市崩溃为先导而引发的一场金融、工业、农业和政治的全面性危机。1929 年 10 月 24 日,纽约股票市场抛售了股票近 1300万股。股价下跌的速度快得连自动记录机都跟不上,花旗银行、大通银行等银行筹划组织了一个 24 亿美元的购进集团也无法抑制跌势。人们称这一天为“黑色星期四”。10 月 29 日,一天内股票抛出量高达 160 万股, 商业及财政记事报称“本周发生了世界上从未有过的股票市场灾难”。到年底,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的各种股票价值总共下跌了 40 亿美元,股票市场全面崩溃。到 1932 年 6 月,纽约股票价格指数降至最低点34 点;股票价格平均每股由 36 美元下跌到 81 美元。由于跌价引起的证券贬值总额达到 840 亿美元,超过 1928 年的国民收入总额。巨大的股灾与金融货币和信用危机导致大批银行倒闭,1933 年全国 1869 家银行为应付提款,不得不抛出抵押品和证券,损失惨重。19291933 年共有 1000 家银行破产,占全国的 49,金融业处于休克状态,上百万美国人的多年积蓄荡然无存。经济危机沉重地打击了美国的工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大幅度下降,到 1932 年,工业生产指数与 1929 年相比,下降了462,机床制造业下降了 800,生铁下降了 794,钢铁下降了 78,汽车下降了 746,采煤下降了 409。最严重时汽车业开工率只有、钢铁业只有 1。危机期间企业倒闭了13 万家以上,失业工人数到 1933 年达到 1700 万人,失业率249。工业危机与农业危机交织影响,1932 年农产品产量比1929 年增加,但价格指数却从 100 降为 44。农民总收入下降了7,比 1914 年水平还低。农产品总值 1929 年为 119 亿美元,1932年为 3 亿美元;谷物总产值 1929 年为 128 亿美元,1932 年仅为391 亿美元。农业生产严重过剩还引起生产力的大倒退和大破坏,由于缺油而用马拉犁代替拖拉机,由于工资低而用手工劳动取代机器操作。农田使用化肥锐减,农机无法更新,农田管理质量下降。一车小麦售价只够买一双 4 美元的皮鞋,还需交美元的税,所以谷物用作燃料到处可见,因为比用柴合算。棉花价格大跌至 1932 年的每磅4 美分,难怪有 14 棉花烂在棉田里。一只羊售价一美元,而运费却要 11 美元,很多牲畜因此被活埋或杀死在沟里。许多牛奶倒进了密西西比河。 危机期间,对外贸易和资本输出急剧下降。进口由 1929 年的4399 亿美元下降到 1932 年的 1322 亿美元,出口由同期的24 亿美元下降为 1611 亿美元,进出口都下降了 70,对国外的投资几乎完全停止。 2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美国的经济危机很快蔓延到加拿大、日本和西欧各国,形成全面的、深刻的、漫长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危机期间,股票价格指数下降幅度德国为 32,日本为4,黄金储备减少,银行挤兑存款风潮使国际货币体系和传统金本位制遭遇挑战。1931 年 9 月 21 日,英国宣布放弃金本位,禁止黄金出口,英镑贬值近 13。1931 年 11 月,日本放弃金本位,6 个国家先后宣布货币贬值,导致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四分五裂,国际支付普遍停止,世界贸易萎缩,总额减少 23。各国工业生产大幅下降,1932 年与 1929 年相比,德国下降 402,日本下降374,意大利下降 332,法国下降 319,英国下降20,危机使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大约倒退了 20 年。各国的失业率普遍达到 30。危机还蔓延至谷物业、畜牧业、林业和技术作物等农业各部门,引起生产力的倒退和破坏。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肥沃的田地变为风卷土扬的沙漠,工厂悄无声息地空关着”的景象。各国失业人数达到创纪录的水平,1933 年,德国 800 万人,英国 400 万人。国民收入急剧减少,英国减少了 1461,法国减少了 30,德国减少了 404。1934 年,资本主义国家有 240 多万人死于饥饿。 为了摆脱危机,西方各国政府采取转嫁危机以邻为壑的“自保”政策,大打关税战、倾销战、市场战和货币战,使危机更加严重恶化。1930 年 6 月 17 日,美国总统胡佛签署了美国国会通过的霍利一斯穆特关税法,提高 7 种农产品和 92 种工业品的关税率,整个关税的平均税率由 33提高到 40,结果导致德、意、加、西等国以牙还牙,纷纷高筑关税壁垒。1933 年 6 月至 7 月,在伦敦召开了有 64国政府代表参加的国际经济会议,美国要求各国现行关税普遍降低10,以此达到其加强出口商品竞争能力,摆脱生产过剩的危机。实行低关税的英国率先反对,主张各国都将关税降低到均等的水平,而法、德、日等国原则上不同意降低,因此会议结束时这一问题也未达成协议。会议讨论了另一个关于国际货币的汇率稳定问题,特别是美元汇率稳定问题,英、法、意因担心美元持续贬值有利于美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进一步倾销而力主美元稳定,显然这违背了美国的意愿,所以此问题也未能达成一致。激烈的经济战使原有的世界货币体系四分五裂,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萧条阶段被延长。 伴随经济危机,政治危机也在资本主义各国加剧。反饥饿斗争、工人罢工运动此起彼伏,在英国还爆发了水兵暴动,西班牙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意大利和日本的阶级对抗形势紧张。此外,不少国家法西斯主义思潮泛滥。 杯水车薪 此目主要介绍经济危机到之时,胡佛仍然奉行美国自由放任主义政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否认改革和调整的必要,结果,使美国经济掉入“沟底”。1932 年他连选总统,他采取的两大措施虽然不完全是典型的自由放任,但也不是大规模的国家干预的开始,它是一种基本上不脱离自由放任原则,而鼓励地方团体积极干预的尝试。这些措施终究对缓解危机无济于事。这表明美国传统经济理论的严重危机,要挽救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和垄断资产阶级的统治必须改弦易辙。美国人在期待希望和“救星”的出现。 病入膏肓的经济 危机使美国国民收入由 1929 年的 873亿美元下降至 1933 年的3984 亿美元,减少了 469。中产阶级的地位一落千丈,工人工资下降 40,许多技术人员找不到工作,东北部名牌大学 2 万毕业生难以找到工作,许多大学和中学被迫停办,不少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