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第9页 / 共18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鉴赏古典诗词的思路与步骤鉴赏古典诗词的思路与步骤鉴赏古典诗词的思路与步骤诗义的理解,感情的把握,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内容,要理解和把握诗义,须坚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犹如剥笋般,在递进中直达诗歌的真义。具体说,解诗句之义,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解诗题,得理解之线索;寻诗眼,定理解之基调;析结构,解意象,得全篇真义。(一)解诗题,得理解之线索整体把握的基础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诗题则是诗歌的眼睛。从这“眼睛”中,我们或可以、摸索到诗歌的大概目的,或可体会到诗歌的思想感觉,或可抓住描写的事物,或可明白在什么情境下写的诗等,而这些内容是对诗歌内容的整体把握基础,以细致分析诗歌垫定了基础。1、从题目可以推导出诗歌大概的目的。临洞庭上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看题目,我们可以知道是写给张丞相的,写给张丞相干什么呢?原是求得功名。书生“上”书丞相,目的可能是求得重用、提出治国之策略、表达不想出的想法等,这些猜想内容,都是由“上”而得,然而继续诗,与“欲济无舟楫”联系,就知道“上张丞相”的目的了想求得重用,希望丞相引荐。2、从题目可以品味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例 3、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诗题中的“喜”字揭示了全诗的思想感情。诗歌正没有“喜”字,但是却处处见“喜”:诗人正在盼望春雨“润物”的时候,雨下起了,于是一上就满心欢喜地叫“好”。第二联所写,显然是听出的。诗人倾耳细听,听出那雨在春夜里绵绵密密地下,只为“润物”,不求人知,自然“喜”得睡不着觉。由于那雨“润物细无声”,听不真切,生怕它停止了,所以出门去看。第三联所写,分明是看见的。看见雨意正浓,就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后春色满城的美景。其无限喜悦的心情,又表现得多么生动!3、从题目知描写对象例 4、听邻家吹笙郎士元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听邻家吹笙”这个题目,告诉我们,这首诗是写听笙的感受的。这样对“疑有碧桃千树花”的内容意思就能有准确的理解:以花为意象描写听音乐的感觉。笙的声音如千树天上的桃花,是何等繁缛绚丽。象征着那笙声的明媚、热烈、欢快。4、诗题中常见字词的理解诗题中的一些字,也有引导我们理解诗意的作用。即事:就眼前有所触发的景物写诗,又称即兴。有这两个字的诗多是借景抒情。这样有利于学生判断写作手法。例如,韩翃的寒食日即事:“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通过寒食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受宠权贵的讽刺之情。咏:用诗、词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带有“咏”字的诗,从内容上分为“咏物”“咏史”“咏怀”等类别。例如,李贺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次韵:依照别人的原韵和诗或词。这类诗多是酬和之作。例如,苏轼的梵天寺见僧守诠小诗清婉可爱,次韵 “但闻烟外钟,不见烟中寺。幽人行未已,草露湿芒屦。惟应头月,夜夜照去。”这种写清景的闲适小诗,能给人清幽高洁的美感。歌、行、吟,诗歌的名称。这类诗在理解时不要错将其作为动词。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琵琶行 梁甫吟 梦游天姥吟留别秋浦歌等。(二)寻诗眼,定理解之基调诗句鉴赏之纲诗有诗眼,有眼,只要抓住了诗眼,鉴赏诗歌时就能提纲掣领,准确理解诗义了。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诗眼,是我们解开诗歌内容的钥匙。有了诗眼,下面的解读步骤必须统一于诗眼之下,不能脱离诗眼的范围。由于诗眼是指一首诗歌内容的凝聚点,常常是诗中精练传神的词语,所以你发现了它就等于抓住了中心思想。例如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主要写了一个“情”字,但是它突出的却是一个“深”字-诗人与汪伦之间的深情厚谊,所以“深”是诗眼。这个“深”不仅概括了诗的内容,而且将“谭水之深”与“友谊之深”巧妙地联系起。那么,如何找到诗眼呢?清代人刘熙载在艺概中说:“诗眼有全集之眼,有一篇之眼,有数句之眼,有一句之眼;有以数句为眼者,有以一句为眼者,有以一二字为眼者。 ”这类词往往是表现作者思想感情或动作的词,它可以在诗句中,也可以就在诗题中。这样的字眼有利于我们准确捕捉诗意。1、一篇之眼一篇之诗眼,是指能概括全诗的字词。寻找一篇之眼,往往从可以找那些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字入手,如“愁”“思”“凉”等字。落日怅望马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此诗的诗眼,在于“怅”,围绕这个“怅”,作者写了两个“惆怅”内容:一是客中久滞、思乡情切,二是年华渐老、感时伤逝。2、数句之眼数句之眼,就是指那在一字能统领数句的诗眼。要寻找数句之眼,关键要分清诗歌内容的层次,每个层次的总起句就是数句之眼。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携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激扬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其中“看”“怅”“忆”“记”四字,便各领数句。3、一句之眼一句之眼其实属于炼字的范围,它往往能很好的表现中心,或准确或生动。例如:毛主席清平乐六盘后阕第一二两句:“六盘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卷”字是炼字。用“卷”字形容红旗迎风飘扬,就显示了红旗是革命战斗力量的象征。对于一句之眼,寻找的方法往往从能准确生动地表现主题的字眼入手。一般有规律可循:古人有所谓五言诗以第三字为眼、七言诗以第五字为眼的说法,如“孤灯然(燃)客梦,寒捣乡愁”(岑参) , “危峰入鸟道,深谷写(一作“富”)猿声”(郑世翼) , “万里川分晓梦,四邻歌管送春愁”(许浑) , “莺传旧语娇春日,花学严妆妒晓风”(孝标) 。因而主张五言诗要在第三字上着力,七言诗要在第五字上着力。(三)析结构,解意象,得全篇真义诗句鉴赏的深化1、首尾照应解全篇所谓首尾照应,即结构上一开一合,此呼彼应,扣合严谨,能给人以严密完整的美感。照应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或从情景上或从时空上体现出。例如:早梅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林村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销。分析:首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洁白如玉,又照应了“寒”字。写出了早梅凌寒独开的丰姿。第二句写这一树梅花远离人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一个“迥”字,一个“傍”字,写出了“一树寒梅”独开的环境。这一句承上启下,是全诗发展必要的过渡, “溪桥”二字引出下句。第三句,说一树寒梅早发的原因是由于“近水”;第四句回应首句,是诗人把寒梅疑做是经冬而未消的白雪。一个“不知”加上一个“疑是”,写出诗人远望似雪非雪的迷离恍惚之境。最后定睛望去,才发现原这是一树近水先发的寒梅,诗人的疑惑排除了,也照应了题目中的“早”字。读者透过转折交错、首尾照应的笔法,自可领略到诗中悠然的韵味和不尽的意蕴。【鉴赏指要】读完全诗,一定翻扣回题目或首联想想。同时注意诗句内部的照应。整首诗的中心意思往往就在照应在显现出。2、一字贯串解全篇一字贯串,元人范梈称之为“一字(即词)贯篇格”,也有人称之为“一字立骨法”。在这类诗篇中,这串珠的“红线”,立骨的“一字”,同警句、诗词之眼往往一致,段悉心体味。例如崔灏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以“空”立意。首联突出了“楼空”,仙人乘鹤抵此楼后又飘然而去,此地只剩下一座空荡荡的楼阁。颔联突出了“天空”,人去楼空,且一去不返,空旷的天际,只见白云片片飞,不见仙人乘鹤。颈联突出了“洲空”,即使风和日丽,鹦鹉洲上也是弥漫着萋萋芳草,一片寂寥。尾联突出了“家空”,诗人自己漂流他乡,久久不归,家空无主。茫茫江面,蒙蒙烟雾,更增添了绵绵愁思。全诗紧扣“空”字,意脉清晰,表达了诗人一种空虚、惆怅、伤感的心境。【鉴赏指要】关键在于找出这“一字”。一字立骨的“字”不是指中的某些警句,而是指凝结着立意的关键性的一个词,甚至一个字。它是全的精粹,主旨的浓缩;又是结构的聚点,全环之而开合变化,因之而一动万随。因此,这个词或这个字就成了中的纲,举纲而目张,以简而驭繁。设置这样“立骨”的字词,需要把凝结着立意的字词安排在最关键的层次。因为一篇无论形式如何千变万化,在其纵横交织的结构中必然有各种力量交叉的中心环节,这就是力点,也是一字立骨的设立之处。并使这个相努或相近的字词反复出现,形成“意”脉,不必处处求显,但要能“东云出鳞,西云露爪”,使人反复揣摩。另外也可以从意象组合的关系上串联全诗:1、意象延伸连古今所谓延伸性意象,是指“先以某种意象作时间上的延伸,再与其他意象组合起。 ”(张其俊语)它对于我们理解那些抚今追昔、怀古伤今之作极助益。以“鸟”作时间上的延伸。大家熟悉的乌衣巷诗云:“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就是借燕子运入昔日情形。燕子既看见过去王谢家的宝贵豪华,又看见了如今的衰败荒凉,抒发了世事沧桑之慨。以“石”作时间上的延伸。黄庶怪石诗云:“阿有人着薜荔,廷下缚虎眠莓苔。手磨心语知许事,曾见汉唐池馆。 ”怪石曾见汉唐池馆的兴盛,也见过如今荒凉,盛衰之感寓于其中。其他如“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人世几回伤往事,形依旧枕寒流”、 “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等等,这类景物依旧,而人事已非的诗句,都含有昔盛今衰之感。 “”、 “石”、 “燕”、“月”等都起着移远入近,运古入今,今古对照作用,触发着读者的感慨,这种诗篇往往寄寓着某种伤感情调,而且多是物是人非,昔盛今衰的感慨。【鉴赏指要】当“燕”“石”“花”“”等词有“依旧”“曾”“昔”等字时,这个意象往就有了连接古今的作用了,或感叹物是人非、昔盛今衰,或通过昔盛今衰告诫统治者。2、烘云托出明月这种聚合式意象组合就是指各个意象彼此独立,却又围绕着一个中心或共同的旨意。如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诗中“春江鸭戏”是全诗的中心意象。那一群鸭子在春江暖水里戏逐,欢快,充满生机。其他的景观都是为鸭戏春江作陪衬铺垫的:翠竹、桃花,是用点明时令的;蒌蒿芦芽,是显示生机勃勃的;河豚是想象的等等。所有这些周围的景观物象,从各个角度众星拱月似的烘托渲染了画面上的主体“鸭戏”,从而构成了一幅完整的春江鸭戏图 。【鉴赏指要】这种意象组合,有时会把中心意象隐藏起,却又从不同时空的角度紧紧围绕这一中心意象展开题旨,呈向心状态,如微雨 倦夜等;有时又把中心意象突显出,如望喜驿别嘉陵江水二绝 。3、今昔迥异现主题即将不同时间出现的对立意象以鲜明对照的形式组合在一起。欧阳修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後。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词通过“月”“灯”“人”诸意象的今昔对比,将悲欢离合两重情景,有意识地组合在一起,足以产生鲜明强烈对照艺术效果。词中描写了作者昔日一段缠绵悱恻、难以忘怀的爱情,抒发了旧日恋情破灭后的失落感与孤独感。【鉴赏指要】这种意象组合,在时间上有今昔之别,在感情上能给人强烈的冲击。巨大的差别让人感情倍加强烈。4、并列意象显诗意将有关的几组具象罗列出,以达到某种旨趣。如杜牧的江南春 “水村郭酒旗风”就是并列了水村、峦、酒、旗、风几组物象,从而让我们领略到了江南春天的特有风情。再如汉乐府孔雀东南飞诗云:“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这些相关事象等同并列地联合在一起,以突显出“焦仲卿妻”的成长过程。【鉴赏指要】虽说是并列意象,有些是按时间顺序罗列的,有些是按空间顺序罗列的,无论哪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