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肝炎病知识宣教肝炎病知识宣教传染病知识传染病知识病毒性肝炎(第三期)病毒性肝炎(第三期)病毒性肝炎的最新分型病毒性肝炎的最新分型分型 主要传播途径 是否转为慢性 - 甲型肝炎 粪-口 不变慢性 乙型肝炎 血液和性接触 10%转化为慢性 丙型肝炎 血液 60%80%转化为慢性 丁型肝炎 血液 较易转变为慢性 戊型肝炎 粪-口 不变慢性 庚型肝炎 血液 36%转为慢性 TT 型肝炎 血液 尚无定论1 1、 病毒性肝炎有哪几型病毒性肝炎有哪几型?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 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病。主 要通过粪口、血液或体液而传播。临床上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脏肿大、肝功能异常为 主要表现,部分病人出现黄疸,而以无症状感染较常见。按病原体来分类,目前已发现的 病毒性肝炎共有 7 型,即甲、乙、丙、丁、戊、庚 TT 型肝炎,其中甲型和戊型主要表现为 急性肝炎,乙、丙、丁、庚型主要表现为慢性肝炎并可发展成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2 2、 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源?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源?患者和亚临床感染者都可成为肝炎的传染源。其中甲型和戊型肝炎的慢性患者和病毒 携带者未见报道,作为传染源的可能性极少。甲型和戊型肝炎患者都仅从粪便中排出病原 体。血液中 HAV 主要出现于黄疸发生之前 14-21 日,黄疸发生后患者血液通常无传染性。 乙、丙、丁型肝炎患者则通过血和体液而排出病原体。(1)患者甲型肝炎患者在起病前 2 周和起病后 1 周从粪便中排出 HAV 的数量最多,但至起病后 30 日仍有少数患者从粪便中排出 HAV。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传染期从起病前数周开始,并持续于整个急性期。慢性患者和病 毒携带者是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染源,其传染性贯穿于整个病程。传染性的大小与病毒复制 指标(HBeAg、HBV DNA DNAP)是否阳性有关。急性丙型肝炎症状较轻,黄疸型患者仅占 25%,因此无黄疸型急性患者的流行病学意 义大于黄疸型。急性患者在起病前 12 日即有传染性,起病后血中 HCV RNA 阳性代表有传染 性,而抗-HCV 要到起病后两周以上才阳转。急性丙型肝炎患者中 50%以上转为慢性,因而慢性患者是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染源。抗- HCV 阳性代表有传染性。由于血中 HCV 浓度很低,HCV RNA 的检出固然代表传染性,但 HCV RNA 阴性不能排除有传染性。丁型肝炎患者发生于 HBV 感染的基础之上,也是以慢性患者与携带者为主。慢性肝病 患者肝组织中 HDAg 检出率在 5.33%-19.7%之间,西南地区感染率较高。戊型肝炎以急性患者为主。志愿者试验感染 HEV 后,28-45 日(发病前 9 日至发病后 8 日)可从粪便中检出 HBV。黄疸出现后 4 日粪便中 HEVAg 开始出现。(2)病毒携带者只有乙、丙、丁型肝炎病毒存在慢性病毒携带者。凡血清 HBsAg 阳性持续超过 6 个月 以上者,称为慢性 HBsAg 携带者。国内的慢性 HBsAg 携带者中,绝大多数同时 HBeAg 阳性, 在数量上占人群的 10%-15%,因而是最主要的传染源。3 3、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有哪些?、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有哪些?(1)粪-口传播甲型和戊型肝炎都以粪-口为主要传播途径。粪-口传播的方式是多样的。在一般情况 下,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是散发性发病的主要传播方式,因此在集体单位中如托幼机构、学 校和部队中甲型肝炎的发病率特别高。水和食物的传播,特别是水生贝类如毛蚶等是甲型 肝炎暴发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饮用水污染则是戊型肝炎暴发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饮用 水污染则是戊型肝炎暴发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2)体液传播是 HBV、HDV 和 HCV 的主要传播途径。含有肝炎病毒的体液或血液可通过输血及血制品、 集体预防接种、药物注射和针刺等方式而传播。随着献血员的筛选,血制品的净化和一次 性注射器和针灸针的推广,经注射传播所占的比重本应有所下降。但由于筛选方法灵敏度 的限制以及注射毒品的传播方式不容易在短期内消灭,今天经注射的传播方式将仍占主要 地位。生活上的密切接触是次要的传播方式。(3)母婴传播包括经胎盘、分娩、哺乳、喂养等方式,所引起的 HBV 感染,约占我国婴幼儿 HBV 感 染的 1/3。其余 2/3 的 HBV 感染,则通过密切生活接触和注射等水平传播方式而获得。HCV 感染主要通过输血而获得,占输血后肝炎中的 90%。散发性,非经输血获得的 HCV 感染。主要通过密切生活接触和注射等方式传播。性接触是体液传播的另一种方式,HBV 和 HCV 可通过唾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排出, 因而性接触也是 HBV 和 HCV 的重要传播方式。在医院内,5 型肝炎均可在病人之间以及病人与医务人员之间传播,成为院内感染的 重要组成部分。甲型肝炎患者 HAV 病毒血症最早开始于黄疸出现前 25 日,持续至黄疸出现为止,在此 期间患者的血液有传染性,并有报道通过输血传播。HDV 的传播方式与 HBV 基本相同。4 4、哪些人容易感染病毒性肝炎?、哪些人容易感染病毒性肝炎?(1)甲型肝炎在甲型肝炎流行地区,由于绝大多数成年人血清中都含有抗-HAV IgG 抗体,并可通过 胎盘从母体传给胎儿,因而 6 个月以下的婴儿由于先天被动免疫而对 HAV 不易感。6 个月 龄后,血中抗-HAV 逐渐消失而成为易感者,故在流行地区甲型肝炎的发病集中于幼儿。随 着年龄的增长,由于阴影感染,血中检出抗-HAV 的人数逐渐增多,易感性亦随之下降,故 甲型肝炎的发病率亦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甲型肝炎病后免疫一般认为可维持终身。(2)乙型肝炎新生儿通常不具有来自母体的先天性抗-HBs,因而普遍易感。随着年龄增长,通常隐 性感染获得免疫的比例亦随之增加,至 30 岁以后,我国接近半数的人可检出抗-HBs,故 HBV 感染多发生于婴幼儿及青少年。到成年以后,除少数易感者以外,已感染 HBV 的人多 已成为慢性或潜伏性感染者,到中年以后,无症状 HBsAg 携带者亦逐渐减少。(3)丙型肝炎凡未感染过 HCV 的人,不分年龄和性别均对 HCV 易感。由于抗-HCV 抗体并非保护性抗 体,到目前至还不明了有关丙型肝炎的免疫情况。但从动物模型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中 可以肯定,不同 HCV 病毒株之间不存在交叉免疫。(4)丁型肝炎对 HEV 免疫状况的了解不多,但从血清学观察中可以看出,抗-HDVIgG 并非保护性抗 体。(5)戊型肝炎凡未感染过 HEV 的人均对 HEV 易感,因而个年龄组均可发病。儿童感染 HEV 后,多表 现为隐形感染。成人则多表现为临床性感染。30 岁以上人群隐形感染比例又再上升,提示 人群易感性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但抗-HEV IgG 在血循环中维持时间仅 1 年,而且人胎盘 免疫球蛋白预防戊型肝炎无效,亦提示病后免疫不持久。5 5、乙肝大三阳、小三阳是怎么回事?、乙肝大三阳、小三阳是怎么回事?这是老百姓对乙肝的通俗叫法,临床检测乙肝常见空腹血 5 项指标为乙肝表面抗原 (HBsAg)、表面抗体(HBsAb)、E 抗原(HBeAg)、E 抗体(HBeAb)、核心抗体 (HBcAb)。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大三阳+-+-+ 小三阳+-+大三阳表明乙肝病毒复制活跃,且与肝癌关系密切。这类患者体内的血液、汗液、精 液、乳汁、宫颈分泌液中都含有乙肝病毒,如果同时转氨酶增高,传染性较强,应注意隔 离,在家庭内,患者的日常用具可与家人分开,定期消毒,并到医院定期检查。小三阳表 明乙肝病毒反之减低,传染性弱,如果随访半年肝功能均正常,又没有什么症状,我们称 为乙肝病毒携带者。不管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即使无任何自觉症状,也应注意饮食及生活 习惯,如戒酒、不过度劳累等。6 6、 病毒性肝炎的并发症及后果?病毒性肝炎的并发症及后果?甲型与戊型肝炎仅引起急性肝炎,少数发展为重型肝炎而不转为慢性,合并症不见。乙型肝炎为全身感染性疾病,各系统均可发生并发症,慢性活动肝炎时更可出现多个 器官损害。消化系统常见的并发症有胆道炎症、胰腺炎、胃肠炎等。内分泌系统并发症有 糖尿病等。血液系统并发症有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循环系统并发症有心肌炎、 结节性多动脉炎等。泌尿系统并发症有肾小球肾炎、肾小管性酸中毒等。皮肤并发症有过 敏性紫癜等。重型肝炎常并发细菌感染,特别是胆系感染、自发性腹膜炎等。肝硬化是乙型和丙型肝炎的重要后果。在我国,乙型肝炎是肝硬化的主要病因,其次 为丙型肝炎。急性和亚急性重型肝炎易发展为坏死后性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易发展为 门脉性肝硬化,淤胆型肝炎则可演变为胆汁性肝硬化。乙型肝炎重叠感染 HAV、HCV、HDV 或 HEV 均可使病情加重。乙型肝炎是肝细胞癌的主要病因,95%以上的肝细胞癌患者 HBsAg 阳性。其次为丙型肝 炎,它和 HBV 协同或重叠感染对肝细胞癌变可能期协同作用。少数情况下 HCV 可单独引起 肝细胞癌。7 7、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措施有哪些?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措施有哪些?(1)控制传染源:各种类型的急性肝炎患者一旦确诊,都要进行隔离,隔离期长短不 一,病人可遵循医嘱。无症状乙型肝炎携带者应进一步检测各项传染性指标,并根据其传 染性大小来安排工作。(2) 断传播途径甲型和戊型肝炎 重点在搞好卫生措施,如水源保护、饮水消毒、食品卫生、食品消 毒、加强个人卫生、粪便管理等。乙、丙、丁型肝炎 重点在于防止通过血液和体液的传播。每一个献血员和每一个单 元血液都要经过最敏感方法检测 HBsAg 和抗-HCV。阳性者不得献血,阳性血液不得使用。 提倡使用一次性注射用具和针灸针,重复使用的器械必须经高压或煮沸消毒。不耐热的器 械可用 2%戊二醛浸泡 2 小时消毒。漱洗用具要专用。接触病人后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3) 护易感人群主动免疫甲型肝炎:在甲型肝炎流行期间,易感人群(婴、幼儿、儿童和血清抗-HAV IgG 阴性 者)均可接种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乙型肝炎:凡 HBsAg 阳性母亲生下的婴儿都应在分娩后立即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注 射 3 次后保护率约为 80%。被动免疫甲型肝炎:甲型肝炎患者的接触者可接种人血清或胎盘球蛋白以防止发病。乙型肝炎: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同时,如联合使用高滴度抗-HBV IgG(HBIG)注射,可提高保护率至 95%。HBIG 也适用于已暴露于 HBV 的易感者。8 8、 如何用肝炎疫苗预防肝炎?如何用肝炎疫苗预防肝炎?我们现有的肝炎疫苗有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和乙型肝炎疫苗两种,可分别对甲肝和乙 肝易感者进行预防。(1)甲肝的预防接种 从 2004 年起全市将甲肝纳入计划免疫管理,甲肝疫苗推荐使用 0、6 免疫程序,即对满周岁(12 月龄)儿童初免(第一针),一岁半儿童复种(第二针)。(2)乙肝的预防接种计划免疫对象的免疫程序 新生儿乙肝疫苗基础免疫按照 0,1,6 程序执行,全程接 种 3 针,剂量为 5ug/0.5ml 酵母乙肝疫苗。第 1 针在出生后 24 小时内尽早接种;第 2 针在 第 1 针接种后 1 个月接种(1-2 月龄);第 3 针在第 1 针接种后 6 个月(5-8 月龄)接种。 如果出生后 24 小时内未能及时接种,仍应按照上述时间间隔要求尽早接种。如果第 2 针或 第 3 针滞后于接种程序的规定,应尽快补种。第 2 针和第 1 针间隔时间不少于 1 个月。如 果第 2 针滞后时间较长,第 3 针与第 2 针间隔不得少于 2 个月,并且第 1 和地第 3 针间隔 在 4 个月以上。合格儿童乙肝疫苗免疫程序及间隔详见表 1表 1 我过儿童乙肝疫苗免疫程序 时 间出生后 24 小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