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第9页 / 共18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第 18篇 记承天寺夜游 一、重点字词 1. 古今异义 (1)念 无与为乐者 ( 古义: _ 今义:读出,小声说 (2)但 少 闲人 如吾两人者 耳 ( 但:古义: _ 今义: 考虑,想到 只是 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知识盘点 闲人:古义: _ _ 今义:无事可做的人 耳:古义: _ _ 今义:耳朵 (3)盖 竹柏影也 古义: _ _ 今义:器物上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清闲的人( 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助词,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而已”“罢了”句首语气词,这里可以译为“原来是”( 示推测) 2. 一词多义 与 念无 与 为乐者 _ 连词,和、跟 相 与 步于中庭 _ 与“相”连用,共同、一起 3. 词类活用 名词用作动词 相与步 于 中庭 原意:脚步,在句中意思: _ 散步 4. 重点实词 (1)遂至 承天寺寻张怀民 遂: _( 至: _( (2)月色入 户 户: _ (3)怀民亦未 寝 寝: _( (4)相与 步 于中庭 相与: _ 步: _( 于是 到 门 睡觉 共同,一起 散步 (5)庭下如积水 空明 空明: _ (6)水中 藻、荇 交横 藻、荇: _ 二、重点句子翻译 1.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译文: 哪一夜没有月亮呢 ?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 形容水的澄澈 均为水生植物 三、问题探究 1. 你认为哪些语句与“闲”字有关? ( 答: “ 月色入户 ” 透露其门庭冷落, “ 念无与为乐者 ” 透露其交游之稀,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更是透露其闲的状态。 2. 这篇短文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变式提问:请谈一谈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 赏月的闲适,被贬官后的淡淡哀愁,面对挫折的豁达。 3. 想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段话所描绘的情景,并简要分析作者运用比喻的妙处。 (变式提问:“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运用了什么修辞?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 示例:作者在描写月色时用了隐喻的手法,以 水喻月,隐去了比喻的本体,不见一个 “ 月 ” 字。先写月色, “ 积水空明 ” ,一泓积水清澈透明,可以推想出月色之清;然后写水中之物, “ 藻、荇交横 ” ,纵横交错,摇曳生姿,可以推想出月色之明;最后点出 “ 盖竹柏影也 ” ,可以推想月色之浓。夜游因月而起,处处扣月;写月又不浓墨重彩,而是轻点几笔,境界全出;写月,不明写而从竹柏影入手,作者无疑是咏月的高手。 4. 请写出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并作简要分析。 答: 景物描写的句子 : 月色入户。 “ 入户 ” 二字把月光拟人化,月光似乎懂得 “ 我 ” 寂寞之心, “ 入户 ” 慰藉 “ 我 ” ,写得自然而生动。 “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运用比喻修辞,把皎洁的月光比作清澈的池水,把竹子和柏树的影子比作水草,以动衬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形象逼真地写出月光的皎洁明亮,营造出一个空明澄澈、清幽宁静的美妙境界。 5.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说说其中包含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答: “ 闲人 ” ,即 “ 清闲的人 ” ,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包含着复杂的意味。“ 闲人 ” 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也带有些许赏月的闲适。 6. 这篇课文是苏轼被贬黄州时写下的,反映了他当时的心志。你怎么看待他的这种心志?( 答: 元丰六年已是苏轼被贬到黄州第五个年头了,虽然耕种田地可以自慰,虽然有壮丽山河可以游乐,但仍感壮志未酬,心忧政事。自谓 “ 闲人 ” 反映了他胸怀愤懑又自嘲自解的心态。 一、 (2016预测 )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 14题。(共 10分) (一)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记承天寺夜游 ) 金题演练 (二)方山子 ,光、黄 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 为人,闾里之侠皆宗 之。稍壮,折节 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 “ 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 方山子亦矍然 ,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 选自 方山子传 ) 注 : 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 ,字季常。光、黄: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朱家、郭解:都是西汉时的游侠。宗:尊崇,敬仰。折节:强自克制,改变初衷。矍( 然:惊奇注视的样子。 1. 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2分) ( 1) 遂 至承天寺 _ ( 2) 相与 步于中庭 _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2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于是,就一同,共同 (每小题 1分,共 2分)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啊!(“但”“耳”译对, 1分;语句通顺, 1分。共 2分) 3. 语段(一)中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 (2分 ) 用比喻的修辞来描写夜色。积水喻月光,藻荇交横喻月下竹柏影,突出了月色的明亮。(意思对即可,2分) 4. 苏轼和方山子的人生际遇有何不同?他们自我排遣的方式分别是什么?( 4分) 人生际遇:苏轼:被贬官; 方山子:“怀才不遇”。( 2分) 排遣方式:苏轼:寻友、赏景;方山子:隐居。( 2分)(共 4分) 【 解析 】 语段(一)为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时所作,再结合文中的“闲人”二字可知其人生际遇为“遭贬”,由“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和“相与步于中庭”可知苏轼的排遣方式。由语段(二)中“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一句可知方山子怀才不遇后选择了隐居。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