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7页
第2页 / 共57页
第3页 / 共57页
第4页 / 共57页
第5页 / 共57页
第6页 / 共57页
第7页 / 共57页
第8页 / 共57页
第9页 / 共57页
第10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专题十七 说明文阅读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考 点 一 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方法 1 区分说明文的类型 , 准确把握说明对象 。 ( 1 ) 一般事物说明文的对象可以从标题上找 。 ( 2 ) 事理说明文的对象不能仅看标题 , 还要通读全文 , 在整体感知文章大概内容的基础上思考分析 。 2 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及关键性词语以把握说明事物的特征 。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考 点 二 掌握说明文的三种顺序 1 空间顺序 。 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 , 或从外到内 , 或从上到下 , 或从前到后 ,或从总体到部分 , 依次进行说明 。 这种说明顺序 , 一般用于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 , 如园林 、 建筑物 、 工艺品等 。 2 时间顺序 。 即以时间先后作为说明顺序 。 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 3 逻辑顺序 , 也 称事理顺序 。 即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 。 逻辑顺序通常包括 : 从整体到局部 、 从原因到结果 、 从特点到用途 、 从现象到本质 、 从主到次 、 从概括到具体等 。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考 点 三 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 举例子 : 是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进行说明 。 例子前面常有 “ 比如 ”“ 例如 ”“ 如 ” 等标志语 。 举例子的作用是反映一般情况 , 真切 、 有力地说明事物 。 2 分类别 : 是按照一定的标准 , 把事物分成若干类加以说明 。 分类别的作用是有条理 、 更清楚地说明事物 。 3 列数 字 : 就是用数字来说明事物特征 。 作用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 , 更准确 、 更具体 , 使人一目了然 , 比文字说明更有说服力 。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4 作比较 : 是选择有外部或内在联系的事物进行比较 。 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 更能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 增强说明效果 。 5 画图表 : 指用示意图 、 表格 、 插图等来说明事物 。 作用是增强直观性 , 使事物特点一目了然 。 6 下定义 : 是用科学性语言对被定义的概念的本质特征做周全而严密的规定 , 形式上往往是判断句 , 用 “ 某某是什么 ” , 也可以用 “ 某某叫什么 ” 的形式来表述 。 下定义往往倒过来说也能成立 。 下定义的作用是能准确 、 简明地说明 事物的本质特征 , 属于概括说明 。 7 作诠释 : 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 。 8 打比方 : 是借助大家熟知的事物 , 取其相似之处来打比方 。 作用是增强说明的形象性 、 生动性 。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考 点 四 准确把握文段的中心句及说明的内容, 归纳内容要点 如果有中心句 , 可以直接摘取中心句 ; 如果文段中是几层并列的内容 , 就可以把几个意思联结 , 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 ; 如果文段中有结构类似的词语 、 短语或句子 , 那么这些往往是所要找的几个要点 。 另外 , 归纳段意时还可以找出段落中表示句子终结的 标点符号 , 如句号 、 分号 、 问号 、 省略号等 , 在这几层意思中进行 “ 合并同类项 ” , 概括出段落的要点 。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考 点 五 品析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1 重点词语的理解包括理解指代性词语在文中指代的具体对象和内容 ;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特定含义 , 重点是对概念内涵的理解 。 2 重点句子是指那些对理解文章起着重要作用的句子 , 一般是指表达段落或文章中心意思的中心句 ; 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 ; 结构复杂的长句 ; 运用了某种修辞方法或说明方法的句子 。 3 品析词语或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 应联系上下文的内容 , 切忌孤立 、 片面地分析 。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考 点 六 掌握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及品析模式 语言特点 : 1 准确性 。 表示时间 、 空间 、 数量 、 范围 、 程度 、 特点 、 性质 、 程序等的词语都要求准确无误 。 2 风格多样 。 或概括 , 或具体 ; 或简洁 , 或丰腴 ; 或精炼 , 或详尽 ; 或平易朴实 , 或幽默风趣 。 品析模式 : 1 某句 ( 某段 ) 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及有何作用式试题的答题模式 : 准确 ( 生动 、 形象 、 科学 ) 地说明了本句 ( 本段 ) 的说明中心内容 。 2 “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 ? 为什么 ? ” 一类试题的答题模式 : 动词 : 不行 。 因为该词准确 ( 生动 、 形象 ) 地描写了 副词 ( 如 : 都 、 大都 、 非常 、 只有等 ) : 不行 。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 的情况 ( 表程度 、 表限制 、 表时间 、 表范围等 ) , 换了后就变成 , 与事实不符 。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3 “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 ? 为什么 ? ” 一类问题的答题模式 : 不能 。 因为 与人们认识事物的 ( 由浅入深 、 由表入里 、 由现象到本质 ) 规律不一致 。 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 这些词是递进关系 , 环环相扣 , 不能互换 。 4 某句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及作用的答题模式 : 这句用了 修辞手法 , 说明了 ( 内容 ) , 使文章显得生动形象 ( 或通俗易懂 ) 。 5 文段中用了 “ 记叙 、 描写 ” 等表达方式有何作用式试题的答题模式 : 该句 ( 或某一段 ) 运用 的表达方式 ( 记叙 、 描写 、 议论 、 抒情 ) , 使说明的内容更加具体 , 更加形象 ( 或逼真 , 易于读者接受 , 提醒人们关注 、 重视 , 或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 、 忧虑之态 、 关注之心 、 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 。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考 点 七 筛选、提取文中的信息并归纳概括 1 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 、 确定提取的范围和标准 。 2 对信息加以抽象 、 概括 、 调整 、 组合 , 作有条理的表达 。 考 点 八 材料分析与探究题的应对方法 首先要对文章总体内容有一个全面而清晰的把握 , 然后对试题要求仔细分析 , 挖掘有关材料或信息中的隐含信息进行推理 , 在平时阅读中要善于积累 , 通过广泛的知识联系来找到解答的钥匙 。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2010 成都 ) 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冯 云 面对环境的恶化,科学家都鼓励人们过低碳生活。那么,什么是低碳生活呢? 低碳生活涉及碳足 迹。碳足迹表示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的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的碳足迹都可以分为第一碳足迹和第二碳足迹。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出大量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会因它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而带来第二碳足迹。所以,低碳生活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减低碳足迹的行为 方式,即在生活和生产中少排放二氧化碳。碳足迹越大,说明你对全球变暖所要负的责任越大;碳足迹越小,说明你对环境的保护作出的贡献越大。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就个人而言,每个人可以从自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尽量减低碳足迹,选择低碳生活。例如,少开一天车,少吃一顿肉食大餐,少用一次性筷子,少开一盏灯等,都可以减少碳足迹;甚至用餐做菜时选择烹饪方式也可以减少碳足迹。 以土豆为例,用烤箱烘烤土豆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用锅煮的要多,而用锅煮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比微波炉做的产生的多。所以,用微波炉做土豆就是一种更好的低碳生活。 另外,棉布衣服与 化纤衣服,爬楼梯与坐电梯,走路与开车等,前者都是低碳生活,后者都是高碳生活。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 更多的 石油和能源,排放 更多的 二氧化碳,所以应当选择棉布衣服。在家居用电上,使用风电或水电等清洁能源产生的碳排放会比使用热电低。在交通出行方面,小排放量汽车在同距离时碳排放量较少,应大力推广小排量节能环保型汽车。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尽管低碳生活值得提倡,但是,由于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人们不时会进入高碳生活。这时就应当对自己的高碳生活进行补偿。这种补偿就是所谓的碳中和。碳中和指的是,人们可以计算自己日常活动 ( 生产 ) 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 化碳排放量,如果过高,则可以通过植树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吸收掉,或者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个人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以达到降低温室效应的目的。可以说,碳中和就是人们对自己高碳生活的补偿。 因此,人类的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1 本文围绕 “ 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 谈了哪几个方面 ? 请简要概括 。 _ _ _ 2017/1/26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2 “ 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 更多的 石油和能源 , 排放 更多的 二氧化碳 ” 一句中为什么连用两个 “ 更多的 ” ? _ _ _ 3 第 段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 有什么作用 ? _ _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