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6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5页 / 共26页
第6页 / 共26页
第7页 / 共26页
第8页 / 共26页
第9页 / 共26页
第1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议论阅读 味说明语言 考向互动探究与方法总结 专题二十六 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 真题典例 2 0 1 4 赤峰 阅读下文 , 回答问 题。 谈慎独 曾彦彦 何谓 “ 慎独 ” ?大学有言:诚于中 , 形于外 ,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中庸也有表述:莫见乎隐 , 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两部儒家典籍都不约而同提及的一个君子品行 慎独 , 它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依我看 , “ 正其心 ” 是慎独 , “ 诚其意 ” 是慎独 , 表里如一 , 毋自欺也 , 就是慎独。 专题二十六 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 慎独是一种气度 , 是杨震面临重金时 , 那铿锵有力的 “ 四知 ” , 天知 , 神知 , 我知 , 子知 , 何谓无知者!如此话语 , 坚定得无力可撼 , 这是对生活的彻悟 , 更是对人生的真诚。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是许衡面对满树香梨时 泰然自若的感慨:梨虽无主 , 我心有主。即使梨子再怎么好吃 , 也不能吃 ,因为它不是自己的 , 虽然这梨树种在路旁 , 看似无主 , 但依旧 ,我心有主 , 因为有主 , 所以心正 , 因为心正 , 所以知君子有所为亦有所不为。 慎独是一种哲学。因为慎独 , 所以身修 , 因为身修 , 所以家齐 , 因为家齐所以国治 , 因为国治 , 才终得以平天下。 尧舜者 ,慎其独也 , 虽无人在旁 , 亦恪守礼教 , 不逾矩 , 终得以天下仁。桀纣者 , 凡事依照个人喜恶而定 , 率天下以暴 , 终难免亡国。 专题二十六 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 是故君子慎其独也。 然小人反是 , “ 小人闲居为不善 , 无所不至 , 见君子而后厌然 , 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 , 如见其肺肝然 , 则何益矣! ”品行低下的人 , 独自一人时常做坏事 , 见到品行好的人便竭力掩饰 , 那又有什么用呢?素养、品行的高低是一种由内及外体现出来的东西 , 无法表里如一的小人们 , 平日里散漫惯了 , 又怎能伪装成功呢?倒是更让人觉虚伪与造作 , 而毫无益处。 有人说:成大事者 , 不拘小节 , 何必要在独处时过分克制呢?可是 , 要知道 , 一屋不扫 , 何以扫天下。一个人 , 连自己都管不了 , 又怎能管好别人 , 怎能有所作为? 专题二十六 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 所以 , 不要为自己找借口开脱 , 要想有所为 , 必先做到慎独。 做到表里如一 , 毋自欺也 , 做到克己复礼 , 诚意处世 , 做到 敏于事而慎于言 , 那么 , 离慎独的境界 , 也就不远了 , 离君子之道 , 也就不远了 , 离成功 , 也就不远了。因为 慎其独也 ,方能成其大业。 ( 选自人民日报 2 0 1 4 年 6 月 6 日 24 版 )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2分 )( ) _ _ _ 专题二十六 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 中心论点是“要想有所为,必先做到慎独” (或“慎其独也,方能成其大业” )。 解析 此题考查概括中心论点的能力。中心论点一般具有以下特点:在形式上是完整的句子,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是明确的判断;不运用修辞和疑问词。找准论点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看题目 (题目即论点 );二看开头 (开宗明义,开门见山 );三看结尾 (归纳全文,篇末揭示中心 );四找正文中关于论题、体现作者主要观点的正面表述句,或找提示性词语 (“总之”“所以”等 )。 专题二十六 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 2 简要梳理本文的论证过程 。 (3分 )( ) _ _ _ 论证过程:开宗明义提出什么是“慎独”,然后从三个角度正面论述“慎独”,再从反面分两层论述,不慎独则无益,最后得出结论:“慎其独也,方能成其大业”。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论证思路的理解能力。论证过程就是作者为了证明某个观点,先后都做了哪些陈述。其语言表述形式是:作者先 ,然后 ,接着 ,再 ,进而 又 ,然后 ,最后 ,总结得出 ( 结论 )。论证的过程越复杂,步骤越多,这些词运用得越多。 专题二十六 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 3阅读第段和第段,思考: (1)在第段的横线处填写一句话,使其能够统率全段的论证内容。 (1分 ) _ 1)在第段的横线处填写一句话,使其能够统率全段的论证内容。 (1分 ) _ 慎独是一种信念 举尧舜者慎独终得天下,桀纣者不慎独而致亡国两个例子,从正反两方面证明慎独是一种哲学。 专题二十六 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 4 联系生活 , 举一实例谈谈如何做到 “ 慎独 ” 。 (2分 ) _ 例如过马路时遇上红灯要耐心等待,不要因为没有交警或没有车辆通过而闯红灯。 (只要是生活中的实例,能够体现“慎独”即可 ) 专题二十六 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 温馨提示 本考点常考的题型有: 1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2为所给文段添加一个标题。 3简述文章论证思路。 4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 1找出或归纳出中心论点,方法如下: (1)明确论点的表述形式。论点是一个明确的判断,有明显的情感倾向,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2)要弄清论点的位置。论点多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结尾处。有些文章,题目可能就是中心论点。 (3)分析论题找论点。论题就是作者议论的话题,是论点针对的对象。阅读议论文,弄清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持什么见解和主张,其实就找到了文章的论点。 (4)抓语言标志。有些论点是在层层论证的基础上归纳起来的,这时通常有一些提示性的词语,如“我认为”“由此可见”“所以”等。 2给议论文加上恰当的题目,方法如下: (1)看本文议论的话题是什么,可用论述的话题作题目。 (2)看作者所持的观点是什么,即中心论点是什么,可用揭示中心论点的短语作题目。 专题二十六 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 方法总结 专题二十六 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 3议论文思路的整体特征: 一般议论文的思路是“提出问题 (引论 ) 分析问题 (本论 ) 解决问题 (结论)” 。分析还得要注意文章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过渡句、过渡词等关键性的文字。此外抓住语言标志。如“还有”“另外”这些词语为并列式;如“不但 而且”“ 首先”“其次”等词语为层进式。 4作者是如何证明论点的答题步骤: (1)点出文段的论点是什么。 (2)要答出论据是什么。 (3)要使用诸如“首先”“然后”“接着”等表示起承转合关系的词语来组织答题语言。 答题模式:作者为了证明 观点,首先使用了 论据,然后对 论据进行了 分析 (论证方法 ),从而证明了 观点。 专题二十六 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 考点自主训练与能力提升 一、 2014河南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阅历与读书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正如清代文学家张潮在 幽梦影 一书中写道:“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可见阅历对读书至关重要。 专题二十六 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 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所得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 , 原因在于阅读并非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 , 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 , 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 。 少年时阅历不够丰富 , 洞察力 、 理解力有所欠缺 , 所以在读书时往往容易只看其中一点或几点 , 对书中蕴含的丰富意义难以全面把握 。 随着年龄的增长 , 眼界学识 、 经验阅历以及分析问题 、 理解问题的能力都有大幅度提升 , 往往能够从更高的层次 、 更宽的视角观察问题 , 能够看得更加全面透彻 。 著名学者林语堂在谈读书体验时说: “ 我此时重读的论文 , 比幼时所读全然不同 , 幼时虽觉其文章有趣 , 没有真正魂灵的接触 ,未深知其文之佳境所在 。 ” 可见 , 生活阅历越丰富 , 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 专题二十六 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 那么 , 该如何丰富阅历呢 ? 一般来说 , 一个人的阅历是不是丰富 , 往往与其生活经历密切相关 。 然而经历不等于阅历 。 经历只是一种经过 , 形成的是对事物表象的感性的认知;而阅历则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思考 、 领悟 、 概括 、 提炼 , 是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 。 只有勤于反思 , 才能从经历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 才能让经历升华成为阅历 。 但对于人生经历并不丰富的年轻人来说 , 要丰富自己的阅历 , 最有效便捷的方法是读书 。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 书籍是人成长的良师益友 。 读书 , 与智者对话 , 向圣人讨教 , 从他人的经历中取得经验教训 , 从前人的论述中获得启迪 , 赢得智慧 , 增长阅历 。 行万里路 , 读万卷书 , 人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 , 但可以在不断经历与不断读书中拓宽生命的宽度 。 专题二十六 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 阅历助益读书,读书增长阅历,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可以互相代替。不少人在年轻的时候,迫于升学就业的压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到中年后,自认为有几十年的阅历,早已洞察世事,不需要再到书中寻求人生真谛,阅读的动力大大减退。这都是不对的。读书和阅历都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在 “ 有字之书 ” 中透彻理解书中寓意,在 “ 无字之书 ” 中深入领悟生活哲理,二者不可偏废。无论为官经商,还是读书治学,只重读书不重阅历,极易造成主观臆断,会因脱离实际而寸步难行;只重阅历不重读书,则会导致经验主义,会因缺乏理论指引而流于平庸世俗。只有二者紧密结合,既博览群书,又勇于实践,以读书拓展阅历,以阅历深化读书,才能做到阅历和读书相长,在二者的相辅相成中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作者:赵迎辉。有删改 ) 专题二十六 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 1 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 (3分 )( ) _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