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部分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第五篇 礼记 一则 (虽有嘉肴) 一、重点词语积累 1. 重点实词 (1)虽 有 嘉肴 虽 F: . 嘉 : . 肴 :_ . (2)不知其 旨 也 旨 : . (3)虽有 至道 至 : . 道 : . (4)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 是故 : . (5)然后能自 反 也 反 : . 知识梳理 即使 好、美 用鱼、肉做的菜 甘美 达到极点 道理 所以反省 (6)然后能自 强 也 强 : . (7)教学相 长 也 长 : . (8)兑 命 曰 命 :_ _ _. (9)学 学半 学 : . 勉励 增长,促进 尚书的一种文章体裁,中 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 教 2. 通假字 (1)兑命曰 通 , 意思 . 3. 古今异义 知 困 ,然后能自强也 古义 : ,今义 : . 兑 说 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不通,理解不了 困难 ;疲乏 4. 词类活用 (2)形容词作名词 弗学不知其 善 F也 原意为 ,在文中意思为 。 好的 好处 二、关键句子翻译 1.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了之后才知道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 理解不了的地方。 2. 知困 ,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之后才能自我勉励。 3. 故曰 :教学相长也。 所以说 :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 的学问。 4. 兑命曰 :“学学半。” 兑命中说 :“ 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 三、内容探究 1.“ 教学相长 ” 的结论在前面已经道明 ,课文最后兑命的 一段话是否多余? 答 :不多余 ,通过引用兑命中“学学半”的名言 ,进一 步论证了“教学相长”的观点 ,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引用 论证 ,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弗食 ”“ 嘉肴 ” 开篇 ,有什么作用? 答 :以“嘉肴”喻“至道” ,以“弗食”“嘉肴”“不知其旨”来类比“弗学”“至道”“不知其善”的道理 ,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比 ,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 (比喻论证 )” ,生动形象地引出论述的问题 ,进而论证论点 ,使文章通俗易懂 ,容易被人接受。 3. 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请你具体说说 “ 教学 相长 ” 的原因。 答 :类比论证。因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 ,知道不足 , 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 ;教人以后就会知道困难 , 知道困难 ,然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 :教人与学习 互相促进。 答 :这篇短文主要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即教 人和学习是互相促进的。 金题演练 一、 (2016预测 )阅读礼记一则 ,完成 14题。 (15分 )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分 ) ( )不知其 旨 也 ( ) ( )虽有 至 道 ( ) ( )然后能自 强 也 ( ) ( )教学相 长 也 ( ) 甘美 达到极点 勉励 促进 2.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 ) (1)弗学 ,不知其善也。 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2)知不足 ,然后能自反也。 知道了 (自己的 )不足,然后才能反省自己。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 文中从反面立论 ,含蓄曲折地阐述了 “ 教 ”“ 学 ” 两者的关系 ,启迪心智 ,耐人寻味。 B. “虽有嘉肴 ,弗食 ,不知其旨也 ” ,这句话告诉我们实 践出真知的道理。 C. 之所以 “ 教 ” 能促进 “ 学 ” ,是因为在 “ 教 ” 的过 程中 ,我们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逐渐熟悉 ,也就不 会忘记了。 D. “教学相长 ” 和 “ 学学半 ” 都强调了 “ 教 ” 是学习、 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解析】根据 “ 教然后知困 ” 可知, “ 教 ” 促进“ 学 ” 是因为我们在教别人的过程中会发现自己不懂的地方, 选 【答案】 C 4. “ 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 ” ,这是现在普遍存在的观点,请你结合本文的内容对这一观点进行反驳。( 4分) 【解析】 此题考查拓展延伸。根据题干“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可知,这里偏重于强调了“学”的重要性而忽略了“教”的重要性。我们可以根据文章中实践出真知,“教”与“学”相辅相成的观点进行反驳。 【答案】 ( 4分) 示例:这样说是不对的,如果只知道学习而不知道在实践中去巩固,去发现自身学习存在的问题,就不能真正学到东西,只有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将学习到的东西通过 “ 教 ”进行检验,才能真正学到东西。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