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层新闻主编:王友文编辑:禹跃昆见习编辑:王琼设计:丁京红校对:刘梦2015 年 9 月 22 日星期二07扬州江都特教学校的老师们走进残障孩子家中, 开设家庭课堂, 送温暖、 送康复 “ 送教上门” 托起折翼天使特约通讯员王富宁邵志平“ 我是数着日子盼着你来啊!” 当特 教老师李天勇从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特 教学校赶到位于江都区小纪镇新堡村的 小汤 ( 化名 ) 家中时, 在门外等候的小 汤妈妈喜不自禁。 小汤身患脑瘫、 癫痫 等疾病, 李天勇第一次和他交谈时, 孩 子一点反应都没有。 经过李老师多次 “ 送教上门” 的悉心指导与训练后, 小 汤渐渐有了反应, 偶尔还会给李老师一 个微笑。 小汤是“ 送教上门” 的受益者之 一。 为确保因重度智障、 残疾而无法到 校学习的孩子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 2013年, 江都区特殊教育学校启动 “ 送教上门” 工作。 特教学校的老师们 走进一个个重度智障、 残疾孩子家中, 为他们开设家庭课堂, 送温暖、 送技 能、 送康复。 绝大多数送教育对象都在农村, 孩 子家长的文化水平不高, 工作或干农活 时, 有的把孩子关在家中, 有时这些孩 子吃喝拉撒都无人照应。 送教老师一般 在双休日从城区驱车四十多公里, 带着康复器材, 走村串户, 找到需要帮助的 家庭。 有时候, 好不容易问对了路, 却 经常吃“ 闭门羹”。 “ 有的家长是怕丢 面子、 自卑和失望, 有的是孩子第一监 护人离异, 也有的确实是家庭经济困难 的。” 虽然吃“ 闭门羹”, 但是负责为残 障孩子“ 送教上门” 的老师们却从来没 有放弃一个孩子。 “ 教育是残疾人打开幸福之门的基 础途径, 重度智障、 残疾的孩子大多数 在家无人监管, 一些家长从在治疗中期 盼到在焦虑中自卑, 最后是绝望, 只好 放弃, 更谈不上教育和康复训练看 到这一幕时, 我们很揪心, 更感到重任 在肩。” 扬州市江都区特教学校校长郭 志方说。 特殊教育学校是落实 特殊教育提 升计划 ( 2014-2016年) 的主阵地, 为此, 他们主动对接残联, 进村入户寻 找重度残疾学生, 摸底核实, 为每一个 送教对象办理好学籍, 建立档案, 便于 系统管理、 教学和服务。 他们带着国务 院和教育局的文件, 拎着小孩喜欢的玩 具、 水果多次登门, 反复做家长思想工 作, 消除家长们的自卑心理和畏难情绪, 推开门自发地当起了折翼天使们的 “ 义务保姆”, 把特殊教育课堂搬到重度智 障、 残疾孩子们的家里。 朱子君和朱春霞两位老师是同一送教 小组的搭档, 他们送教上门的学生小叶 ( 化名 ), 是个重度自闭症儿童, 家住江都 区大桥镇杨墅村。 小叶家有6口人, 父亲 常年在外打工, 家中年迈的爷爷奶奶和幼 小的弟弟全靠小叶母亲一人照顾。 小叶如 果到特校就读, 必须有人陪读, 但母亲根 本分不开身, 所以小叶只能辍学在家。 “ 她见到我们时眼神里流露出惊喜, 虽然不会讲话, 但是从她的发音中我们能 感受到她的热情。” 朱子君说, 小叶是个 漂亮姑娘, 做事很专注, 母亲便安排她在 家做毛笔, 一天赚10元钱。 在送教上门 的日子里, 朱春霞送了些课本给小叶, 教 她念课本上的内容, 训练她发音。 可小姑 娘始终都不开口说话, 只是用肢体语言来 表达。 然而, 当老师们要离开时, 小叶却 一直拉着他们的手, 不愿松开。 朱春霞感 慨道: “ 这个小小的动作给了我们莫大的 信心, 孩子对我们的这份信任太珍贵了。” 从最初的“ 反正都这样了, 你们就是 教了可能也没啥大用” 到现在的数着日子盼望着老师们的到来, “ 送教上门” 让家长们看到了希望。 据统计, 截至2014年年底, 该区特教 学校的37位老师共走进了80余户家庭,先 后帮助了88个特殊的孩子学习知识、 技能, 并结合实际进行了康复训练。 其中,部分学 生在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入校学 习。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县江都在实现义 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入学 “ 零拒绝”的基础 上,实现了重度智障、残疾学生上门送教的 “ 全覆盖”。 加上部分轻度智障、残疾儿童随 班就读,该区高质量地普及了残疾儿童少年 义务教育,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义 务教育入学率达100%, 提前达到并超过 2016年的国家要求。 今 年 是 实 施 特 殊 教 育 提 升 计 划 ( 2014-2016年 ) 的第二年, 该区教育局局 长朱其山介绍: “ 为确保特殊学生公平接 受教育的权利, 我区已落实了特殊教育学 校每年6000元的生均经费。 下一步我们将 认真总结, 并逐步改进 送教上门 工作, 并逐步启动 医教结合 实验项目, 提升 残疾学生的康复水平和知识接受能力, 让 更多的重度残疾孩子与其他学生一样, 同 在蓝天下健康成长。”看基层将原本位置偏僻、 草木疯长的荒废之地建成师生们学习思考的好去处 罗海鸥:用景在大学画出 “ 中华魂”本报记者刘盾人参果树亭亭如盖, 树荫下的石凳 上坐着三五成群晨读的学生, 他们南侧 便是一排错落摆放如长城城墙般的石 头, 刻着“ 博学、 审问、 慎思、 明辨、 笃行”。 这便是每天早上7时的岭南师范 学院博学园。 而在5年前, 这片土地还是师生绕 着走的地方, 两栋危房让人望而生畏, 楼前路边臭水沟气味熏人。 这个巨变的校园是岭南师院院长罗 海鸥5年多来, 用心用情倾力的地方。 他通过设计建造蕴含浓厚中华文化精神 和学校历史传统的校园景观, 努力提高 校园文化品位, 涵养大学文化的精气 神, 使得师生观其景, 品其文, 悟其 蕴。心用在哪里, 卓越便出现在哪里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景象再现于岭南 师院慎思园内。 西高东低的天然地势, 罗海鸥用玄武岩砌出黄河两岸, 而酷似 黄河之水的黄锈石则被铺成奔腾的黄河 之水。 谈及设计“ 黄河” 的灵感, 罗海鸥 指着与慎思园相连的图书馆说: “ 在图 书馆上方刻着 明德新民, 止于至善, 与慎思园内雕塑所刻的 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 下 相呼应, 共同构成中国高等教育的 目标、 规律与方法, 也是大学文化的源 头活水, 我们想让学生们在这 大学文化的黄河 旁感悟 大学之道。” 寓意深刻的慎思园凝结着罗海鸥的 心血, 为将这个原本位置偏僻、 草木疯 长的荒废之地建成师生们学习思考的好 去处, 罗海鸥在设计、 建造过程中, 来 这里不下50次。 罗海鸥认为自己是被赶鸭子上架, 被外力推上学校文化景观设计、 建造 “ 首席专家” 位置上的。 “ 学校文化景观像泡菜汤, 学习生 活在其中的学生像泡菜, 泡菜的味道取 决于泡菜汤。” 罗海鸥将学校文化景观 视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 2009年, 他就任岭南师院院长后, 很快发现学校 因地处市区, 师生人均学习生活面积较 小。 但学校边角之地却被荒置, 有的甚 至成了垃圾场。 罗海鸥便邀请多位设计师来校“ 变 废为宝”, 但他们的设计方案让罗海鸥 很失望。 “ 西化严重, 照搬雷同, 缺少大学 元素, 体现不出中华美学精神和中国 文化气象。” 罗海鸥将这归因于部分设 计师过于浮躁, “ 他们在学校不到一 上午, 对学校历史传统、 办学理念和 地缘地貌等一知半解, 怎么可能设计 好呢?” 另一个原因是经费紧张, 罗海鸥初 来该校时, 学校欠债3.5亿元左右, “ 我们必须要花小钱造出大效果。”汗流在哪里, 景便美在哪里邓逢光久坐后, 必须要揉揉腰, 这是他与罗海鸥去年在搬石头时, 闪着腰留 下的后遗症。 他是岭南师院院办主任, 罗 海鸥为设计建造好学校文明景观的辛苦让 他心疼和惭愧。 “ 罗院长为让自己不是外行领导内行, 在工作之余看了200多本校园景观、 建筑 设计类书籍。” 邓逢光多次跟随罗海鸥到 国内外知名高校交流学习, 他发现罗海鸥 只要能挤出一丁点儿时间, 都要在这些大 学校园里转悠, 找寻可学习借鉴的建筑景 观。 “ 罗院长到哥伦比亚大学、 台湾师范 大学等大学交流时, 都会主动向这些学校 索要与学校建筑景观相关的书籍和资料, 再多再沉都要背回来。” 邓逢光举例说, 2011年12月, 罗海鸥从台中教育大学等 台湾高校考察回来时, 由于所带的学校文 化景观资料太多, 以至于在登机时办理了 行李托运手续。 钟伍雄是岭南师院园林科科长, 他已 在学校工作40多年, 自认为是专家。 起 初他断然拒绝罗海鸥将路旁的铁栅栏换成 绿植的建议。 但罗海鸥在一段偏僻的路段 试了之后, 钟伍雄发现去除栅栏后, 不仅 没有学生进去踩踏, 路两旁的景色更加通 透明亮了。 钟伍雄从此坚信罗海鸥不是外 行领导内行了。 最难最苦的是建造。 为不影响日常 工作, 罗海鸥总是利用节假日或周末等 时间, 带领相关职能部门去买树木、 石 材等。 买来后, 有时天气炎热怕树干死, 罗海鸥带着大家一边吃快餐, 一边种树、 摆石头。景在哪里, 教育就在哪里在北大中文系教授郭锡良眼中, 岭南 师院校园不仅像大学, 而且像岭南花园。 步入岭南师院东大门后, 古朴秀气的 书院广场扑面而来, 七棵百年古榕树独木 成林, 与古书院的棂星门、 墙垣相映成趣。 书院广场右侧矗立着台湾陶壁艺术家朱邦 雄所创作的 问渠 陶壁, 创意来自朱熹 的 观书有感 。 这是罗海鸥为将学校前身 雷阳书院与中国四大书院联系起来, 引导 师生继承和弘扬书院文化精神, 提升大学 文化品位的举措。 再往前走便是树人广场, 一片占地30 余亩的大草坪。 广场前面是一块大石头,两 旁各放着一块长方石,犹如桂冠,大石头上 “ 树人广场” 四个凝重飘逸的草书由中国美 术馆馆长吴为山所题。罗海鸥借此寄望学生 在校内校外,都要追求卓越,勇夺桂冠。 即将毕业的岭南师院学生杨学宇对美 丽校园百般不舍, 他亲身感受到学校文化 景观年年都有新变化, 漫步于美景中, “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等语句自然地 涌上心头。 而让校园文化景观承载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和大学精神, 润物无声地浸入学生心 灵, 正是罗海鸥一直所推行的“ 景在哪里, 教育就在哪里” 的大学文化建设理念。 “ 学校漂亮了, 文化彰显了, 但花钱不 多, 例如原设计方案要价1000多万元的树 人广场,我们仅花50多万元就建好了。 ”罗 海鸥说,由于精打细算,学校负债额不增反 降, “ 从原来的3.5亿元下降为6000万元。”江苏海陵全面实现“零”择校本报讯 ( 通讯员周荣桃 吕春霞)近日,笔者从江苏省泰州 市海陵区教育局获悉,从2015年 秋季学期开始, 该区全面取消择 校生,全区20所中小学坚持 “ 免 试、免费、相对就近”的原则,按学 区划分进行招生,全面实现 “ 零” 择校。 据悉,海陵区教育局在2015 年秋季招生工作中,全面推行 “ 阳 光招生”, 加强招生信息公开,做 到招生办法、 招生计划、 招生范 围、入学资格、报名时间、报名材料、录取结果 “ 七公开”,自觉接受 社会监督。同时,该区坚持 “ 面向全 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保 障残疾儿童(少年)和其他特殊人 群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做到应入尽 入,同城同待遇。 近年来, 该区教育部门紧扣 “ 创建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市 ( 县、 区)” 目标, 通过均衡办学条件、 均衡师资力量、 均衡管理水平和 均衡指标生分配比例等举措, 促 进城乡学校“ 同标准、 同要求、 同发展”。新闻人物很久没有这样的 上课感觉了本报记者尹晓军 特约通讯员程波“ 看着我和孩子们的合影, 读着朋友们赞美的话语, 我深深 地被民族之间的大爱所感染, 也 为自己的这次选择而自豪。 我喜 欢这些孩子们, 他们纯真、 善 良, 我一定要用自己的援疆行动 为民族团结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量。” 李春明把自己的真实情感写 在了日记中。 2015年5月至8月, 作为河北省张家口市省市级骨干 教师对口支援新疆和硕县支教小 队的一员, 李春明来到了和硕县 第一小学支教。 李春明担任五年级三个班的 “ 品德与生活”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