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0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3页 / 共30页
第4页 / 共30页
第5页 / 共30页
第6页 / 共30页
第7页 / 共30页
第8页 / 共30页
第9页 / 共3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等教育自学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秘秘书专业书专业中中 国国 文文 化化 概概 论论 自学考试大纲自学考试大纲 (含考核目(含考核目标标) )目目 录录绪 论一、学习目的和要求二、考试内容三、考核知识点四、四、考核要求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2一、学习目的和要求二、考试内容三、考核知识点四、考核要求第二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一、学习目的和要求二、考试内容三、考核知识点四、考核要求第三章 中国传统的生产生活文化一、学习目的和要求二、考试内容三、考核知识点四、考核要求第五章 中国传统的制度文化一、学习目的和要求二、考试内容三、考核知识点四、考核要求第六章 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与精神文化一、学习目的和要求二、考试内容三、考核知识点四、考核要求第七章 中国的语言文字文化一、学习目的和要求二、考试内容三、考核知识点四、考核要求第八章 中国文化的对外交汇与现代化一、学习目的和要求二、考试内容三、考核知识点四、考核要求3壹 课程性质与设置的目的要求本课程是秘书专业、新闻专业的必修课。是一门兼顾历史的关于中国国别文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课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有关中国文化基本的理论观点、历史传承以及相关的基础知识。包括有关文化的一般概念、中国文化赖以存在的地理环境、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以及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和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等问题。介绍有关中国文化分科的知识:各类文化的内涵,行为和思想的模式,主要事件、人物中反映出的思想观念,以及从中归纳出的特点与传统等。本课程开设的目的和要求是:使学习者初步掌握关于文化的基本概念,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地理环境、历史脉络以及各分科的具体知识有初步的了解,能运用这些知识来观察、认识社会上的文化现象。同时使他们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文化的关系有正确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正确认识中华民族文化的特点,把握中国国情,增长热爱并继承祖国优秀文化遗产、促进文化发展的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的意识;并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加强自身的文化素养,为传统文化现代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文化作出积极的努力。4贰 考试内容与考核目标(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绪绪 论论一、一、 学习目的和要求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绪论的学习,了解有关文化的命名由来,把握广义的和狭义的文化定义。正确理 解和使用文化产品、文化内涵、文化现象、文化事象、文化观念、文化思潮、民族文化和 国别文等有关文化的基本概念。正确树立对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基本态度。认识文化发 展的特点和中国文化的准确含义。了解本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与基本内容,并将绪论 所学习的概念,贯穿整个课程的各章节。二、二、 考试内容考试内容一、一、 “文化文化”的界定的界定“文化”名称的来源。 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定义。各种与文化相关概念文化产品、文化内涵、文化现象、文化事象、文化观念、文化思潮、文化政策的正名。二、二、 民族文化、国民族文化、国别别文化与两个文化文化与两个文化层层面面民族文化和国别文化的定义,中国文化属于国别文化。 两个文化层面上层文化和底层文化。三、三、 文化的文化的历历史史发发展与文化展与文化传统传统文化发展的时代性及其历史阶段。传统文化及文化传统。对待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正确态度。四、四、 “中国文化概中国文化概论论”课课程的性程的性质质、目的任、目的任务务和基本内容和基本内容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性质。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开设的目的和任务。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基本内容。三、 考核知识点(一) “文化”名称的来源和广义和狭义的文化定义。5(二) 文化产品、文化内涵、文化现象、文化事象、文化观念、文化思潮、文化政策这些基本概念的定义。(二) 民族文化和国别文化的概念和中国文化的准确含义。两个文化层面的理论。(三) 文化发展的时代特点。(四) 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五) 本课程的性质与文化史和人类文化学的区别。(六) 本课程的目的任务和主要内容。(七) 本课程采用的文化分科及其分类标准。四、 考核要求(一) “文化”的界定1.识记:(1)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的定义。 (2)文化产品、文化内涵、文化现象、文化事象、文化观念、文化思潮、文化政策的定义。2.领会:(1)文化产品与文化观念的辨析。 (2)文化现象与文化事象概念的辨析。3.应用:应用上述概念辨析具体的事物属于文化现象或文化事象。(二) 民族文化、国别文化与两个文化层面1.识记:(1)民族文化的定义。 (2)国别文化的定义。2.领会:(1)中国文化的性质。 (2)两个文化层面上层文和底层文化(三)文化的历史发展与文化传统1.识记:(1)传统文化的定义。 (2)文化传统的定义。2.领会:文化发展的时代性及其历史阶段。3.应用:当前对待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错误态度的分析。(四)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和基本内容1.识记:中国文化的四个类别。2.领会:(1)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与中国文化史的区别。 (2)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与人类文化学的区别。3.应用:学习“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应当达到的目的。6第一章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中国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发展起的作用,及中国文化的统一性和地域广大带来的多样性。了解中国古代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方面取得的成就及经验教训。二、考试内容第一第一节节 中国文化中国文化赖赖以生存以生存发发展的地利条件展的地利条件(一) 中国地理简要概况中国地形地势情况。复杂的人口分布。关中地区的地理条件。河套地区的要冲地位。山西居“天下形势” 。华北地区是中华文化的又一摇篮。中国地理的整体特征及对中国文化走向统一发展的影响。数千年气候的变迁。(二) 地理条件对中国文化的诸多影响地域广大与中国文明发展道路的影响。广大地域与对天下统一的追求。地缘特征与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广阔的地理舞台与中国文化的悠久。第二第二节节 区域地理区域地理环环境与文化的多境与文化的多样样分布分布(一) 大地域与地域文化形成的因素众多地理条件相对独立的区域。构成区域文化的几个因素。(二) 代一些重要区域文化概说。先秦时期地域文化的发展。秦汉时期各地域文化。隋唐时期南方地域文化的改观。宋元明清以后东南沿海地域文化的发展。(三) 地域文化对统一文化的作用。正统文化的主导作用。地域文化对正统文化的作用。地域文化相互交流的意义。特定地于文化的保存作用。第三第三节节 古代开古代开发发利用自然方面的文化得失利用自然方面的文化得失(一) 古代保护自然方面的作为孟子中的“以时”观念。历代各种起到环境保护功效的措施。明初的植树活动。(二) 古代利用自然方面的成就开垦土地。兴修水利。开凿运河。(三) 古代利用自然的一些失误过分开垦土地、采伐林木引起的水土流失问题。黄河、淮河的由利河变害河。长江中7下游水土流失问题。三、考核知识点(一) 中国地理特征及气候变化(二) 地理条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三) 大地域与地域文化的形成(四) 古代区域文化简况(五) 地域文化的作用(六) 古代保护自然利用自然的得失四、考 试 要 求(一) 中国地理特征与气候特征1识记:(1)中国地势和地形特点。 (2)气候变化大势。 2领会:(1)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特征。 (2)关中及晋北地区地地位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二) 地理条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领会:(1)广阔地域的人群众多。 (2) “天下”观念。 (3)地缘特征与文化命运;地理的历史舞台与文化的悠久。2应用:中国现代地理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三) 大地域与地域文化的形成1识记:(1)中国自然区域的现代地理学划分。 (2)古代的“九州”2领会:形成区域文化的几个因素。3应用:西部开发与文化建设。(四) 古代区域文化概况1识记:(1)先秦时期几个重要文化区域。 (2)秦汉时期农野与农牧交错区的大致界线。2领会:唐初南方文化状况的改观。(五) 地域文化的作用领会:地域文化几方面的作用。(六) 古代保护利用自然的得失1识记:古代起到保护环境作用的措施。2 古代利用自然的成就。2领会:黄河、淮河由利变害的原因。3应用:谈谈环境保护对文化发展的重要影响。8第二章第二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中国文化在几千年中的发展脉络,掌握一些重要的文化现象,对古代中国文化形成比较系统的认识。二、考试内容第一第一节节 中国文化的中国文化的创创始与奠基始与奠基(一)中国文化的多元发生新石器时代的文明成就。多元文化的发生。传说时代的文化线索。(二)夏商周三代文化的各自特征尚忠的夏代文化。商代文化的宗教特征。周代,统一文化历程的开始。(三)春秋战国时文化观念的原创春秋战国的历史大势。百家争鸣。儒、道、法、墨、名、阴阳各派主要思想。第二第二节节 秦秦汉汉: :统统一王朝政治下的文化演一王朝政治下的文化演变变(一) 边疆的开拓与文明的同步发展经略南方。对匈奴的战争。开通西域。边地民族的内附与文明的同化。(二) 王朝政治的新格局郡县制的确立。中央集权制。官员选拔的文化标准。(三) 重农主义的基本国策小农的黄金时代。重农抑末的内涵及影响。(四) 两汉经学的历史文化功能汉武帝的独尊儒术。经学与王莽新政。士阶层的养成。第三第三节节 魏晋南北朝:中国文化在曲折中的前魏晋南北朝:中国文化在曲折中的前进进(一)西晋灭亡引起的变动西晋灭亡的文化原由。永嘉之乱引起的历史变动。南产士大夫的文化作为。(二)开发江南永嘉之乱以前对江南的开发。南北朝江南的开发及经济的发展。(三)佛教的传播佛教咱南北朝时期的发展阶段。南朝佛教与北朝佛教的不同。9(四)民族大融合南方的民族融合。孝文帝改革。北方民族融合的道路。第四第四节节 隋唐两宋:中国文化的鼎盛隋唐两宋:中国文化的鼎盛时时代代(一) 开放的立国精神及唐对宋的决定影响。隋唐政治制度概况。北方文化背景与唐朝的立国。唐代边疆政策对北宋的决定性影响。(二) 唐宋间社会文化的变革两税法实施的关键作用。唐宋之际社会的变革及经济文化的高涨。社会经济的高涨与文化的更新。(三) 民族传统复归下士大夫的文化振作安史之乱的影响。唐中期的古文、诗歌运动。北宋士大夫与王安石变法。两宋的理学。第五第五节节 元明清:中国文化的衰元明清:中国文化的衰变变期期(一) 元朝统一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元朝统一及民族的融合。世界性的文化交流。元朝政治在经济上的负面作用。(二) 东西方的相遇与明清两代的立国精神东西方的相遇。明清两朝的立国观念。重农主义下的政治与经济。(三) 元明清三朝的文化政策与知识阶层的文化活动元朝时期的文人。明朝文人的正统与非正统。清朝文化高压下的学术状况。三、考核知识点(一) 中国文化的多元发生(二) 夏商周时代的文化历程(三) 春秋战国时代的文化创造(四) 秦汉时期的开边拓土(五) 新王朝政治格局下的政治与文化(六)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发展(七) 唐朝开放的立国精神及对宋的影响(八) 唐宋间的社会文化变革(九)元朝时期政治文化及民族融合(十)东西方的相遇与明清时期的政治(十一)明清时期的文化政策及士大夫的文化活动四、考核要求10(一) 中国文化的多元发生识记:(1)新石器时代。 (2)三大文化成就。 (3)三皇五帝的传说。(二) 夏商周时代的文化历程1识记:(1)敬授民时。 (2)夏、商、周的年代。2领会:(1)夏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