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4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5页 / 共24页
第6页 / 共24页
第7页 / 共24页
第8页 / 共24页
第9页 / 共24页
第1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一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 子食我, 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 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 之 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 以为畏狐也。 注:逆:违抗 不信:不诚实,不可靠。 1。解释加点词语 食 长 然 皆 故 遂 子 走 2。翻译句子 1天帝使我长百兽 2子以我为不信 3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今 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3。一词多义 1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 ) 2故遂与之行 ( ) 3兽见 之 皆走 ( ) 4辍耕之垄 上 ( ) 4。从这则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语 :这个 故事启示我们: 5。从中概括出这则寓言的寓意 : 。 6。请写出与这个故事意思相同或相近的成语或四字词语: 二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吐 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 “北土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注:菱:即菱角。 仕:做官。 1。解释加点词语 啖 并 或 欲 2。翻译句子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 其人自护其短 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前山后山,何地不有3。请为上文概括中心: 三 歧路亡羊(2003 年常德)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子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 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 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1用现代汉语解释加点的词语。 亡一羊( ) 既反( ) 奚亡之( ) 2解释下面的“之“字。 杨子之邻人亡羊( ) 又请杨子之子追之( ) 何追者之众 ( ) 亡之矣 ( ) 奚亡之 ( ) 吾不知所之 ( ) 3找出本文中的一个通假字。( )通( ),意思是( )。 找出本文中的一个倒装句。( ),正常语序应为 4补出省略的成分。 既反,( )问:“获羊乎?“( )曰:“亡之矣。“ 5。翻译。(2 分) 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译文: 6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答: 四 自相矛盾 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 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 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用现代汉语解释加点的词语。 誉之曰( ) 以子之矛 ( ) 或曰( ) 何如 ( ) 夫不可( ) 同世而立( ) 2判断下了说法的正误。 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这是一个判断句。 【 】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之“起了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 】 于物无不陷也。这是一个双重否定句。 【 】 “物莫能陷也“和“陷子之盾“中的“陷“字,均解释为“刺,刺穿“。【 】 3。从中概括出这则寓言的寓意 : 五 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注】木直中绳:木材笔直,合乎墨线。輮:烤。其曲中规:木材的弯 度合乎圆的标准。虽有槁暴:槁暴,太阳晒。挺:挺直。日参省乎己: 每天检查反省自己。 1用现代汉语解释加点的词语。 学不可以已( )取之于蓝 ( ) 水为之( ) 虽有槁暴 ( )輮使之然 ( ) 故木 受(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找出本文中的一个通假字:( )通( )意思是( )。 六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竟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注释:欲界:佛教所谓的三界之一,这里实指人间。康乐:谢灵运,袭康 乐公,世称谢康乐。与:参与,即置身其中。奇:山水的奇妙。 (1)下面对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古今共谈(一起谈论) B夕阳欲颓(正要落山) C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D晓雾将歇(将要散尽) (2)本文虽未提到所描绘的究竟是何处之景,但我们仍可从文中景色的清丽明净 看出作者所描绘的是 的山水之美。作者在写景时,先写 ,后写 ,以 衬 ; 从时间上看,既有 之景,又有 之景, 层次极为分明。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中的“乱鸣“所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乱鸣“在整个场 景描写中有何作用? (4)作者对所见之景的直接评价为“ “ 换为四字短语应是 (5)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有四个字与本文中“沉鳞竟跃“所用修辞方法相同, 所描绘的景观相似,那就是 七 床头捉刀人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圭代,帝自捉刀立床 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 刀人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魏武:曹操。形陋:指形不高大,貌不威严。捉:握。 (1)下面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魏武将见匈怒使 使崔季硅代 B 既毕,令间谍问 群响毕绝 C 魏武将见匈奴使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D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2)翻译下面句子。 不足雄远国 翻译: (3)曹操为什么不亲自召见匈奴使者? (4)匈奴使为什么被杀? (5)这个小故事中,作者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的曹操? 八 石崇与王恺争豪 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 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 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以为疾已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 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 如恺许比,甚众。恺惆然自失。(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舆服:车辆、冠冕和服装。铁如意:搔背痒的工具,一端做成灵芝 形或云叶形,供观赏。卿:此处为对对方的称谓。条干:枝条树干。如 恺许比:同王恺那棵珊瑚树差不多相等的。惘然:失意的样子。 1用现代汉语解释加点的词语。 (1)并穷( )绮丽,以饰舆服( ) (2)尝以( )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 ) (3)世罕其比( ) 2。回答下列问题 (1) 文章通过一略一详两件事来写石崇与王恺争豪,请各用三个字概括。 答: (2) 从哪些描写可以看出王恺的珊瑚“世罕其比“?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 王恺在珊瑚被击碎后,为何声色甚厉? (4) 联系后文,我们从石崇击碎珊瑚的举动中,可以看到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5) 文章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状? 九 大抵现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然后可以有得尔。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 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 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 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注:漫浪:随随便便 急:要紧 1。解释加点的词。 可以有得 其义自见 自晓其义 2。读书要分哪两步进行?怎样才算达到了要求呢?(请用文章原句回答) 3。作者在“三到“中,强调了 的重要,这是因为 。(用原文短句正面回答) 4。作者在这段话中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不超过 15 个字) 十师旷问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 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 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选自刘向说苑) 注释:秉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蜡烛。盲臣:师 旷为盲人,故自称。古眼盲者多习乐。昧行:摸黑走路。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问于师旷 安敢戏君乎 如日出之阳 孰与昧行乎 (2)晋平公想学习,却又“恐已暮矣“,他所说的“暮“指什么?他为什么有这样的 担心?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