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A42013年9月27日 星期五E-mail:zhyc69aliyun.com责任编辑/张匀初美编/吴婷PUDONG TIMES COMMUNITY社区新闻浦东新区道德讲堂 (总堂) 近期活动安排预告时间9月29日 下午2: 0010月20日11月20日12月20日主题勇于担当: 对中国传统文化 中 “担当” 的理解和实践守望理想: 中国人如何守望 理想和精神家园大义凛然: 见义勇为的当代 解读大爱无疆: 生命终极的捐献 和思考内容概要1.概述浦东敬老爱亲方面的典型人物。2.播放介绍老港镇闻宝英对瘫痪丈夫30年不离 不弃的电视短片 闻宝英的悲喜剧 。3.讲述高桥好人黄惠玉敬老爱亲的故事。4.领读历史 经典名句, 唱歌等互动。1.介绍浦东外来建设者的情况、 作为, 以及他们的留守儿童。2.介绍久牵和久牵孩子表 演节目。3.播放介绍张轶超的电视短片 遥望星空 。4.张轶超与大家互动交流。5.观众发 言、 送祝福、 唱歌等互动。1.分析社会现象, 探讨见义勇为的意义和现状。2.介绍浦东两年来见义勇为的事例 (播 放相关视频影像资料) 。3.播放见义勇为短片 寻找救人哥 。4.讲述古典中 “义” 的经典故 事。5.朗读历史经典论述及观众互动等1.老师介绍浦东遗体捐献志愿者情况。2.播放电视短片, 介绍戎宏之一家13人成为遗体 捐献志愿者的情况。3.上钢、 南码头介绍社区遗体捐献志愿者情况。4.红十字会介绍浦东在 遗体捐献方面的成绩及意义。5.观众发言、 老师评述、 唱歌等互动。地点浦东图书馆一楼 3号报告厅浦东图书馆一楼 3号报告厅浦东图书馆一楼 3号报告厅浦东图书馆一楼 3号报告厅讲述身边好人故事, 传递道德正能量。浦东道德讲堂 (总堂) 活动, 欢迎市民群众参与。 注: 免票开放。(准确活动时间以当天通知为准)本报记者潘永军 通讯员 杨彬凤 浦东报道这几天, 在书院镇路南村的一块水稻田 里, 村民们经常看到几名年轻的村干部, 他们 撩起裤管和袖子, 顶着太阳低着头, 卖力地拔 除夹杂在水稻间的杂草。 这块约 50 亩的水稻田, 叫作 “村级小农 场” , 是去年 4 月份路南村土地流转时设立 的。当时, 一些年老体弱的村民把土地流转 给了村里, 一共131.2亩。考虑到流转土地呈 零星分布状, 大面积种植难以管理, 经村干部 商量决定, 零星流转土地以组为单位, 由各村 民组长代为管理种植, 其中50亩土地由村干 部自己种植。 村级小农场的建立, 既解决了零星土地流转困难的问题, 也成为年轻村干部实践种 田技能的天地。 今年6月份, 在村支书的带领下, 全村干 部、 工作人员对小农场50亩土地进行了耕地、 机插秧。但种地关键是管理, 秧苗播植后的 施肥、 拔草、 灭虫是最累的。这个任务, 交给 了村里一些80后、 90后的村干部和协理员。 3个多月来, 路南村的年轻村干部真正当 了一回农民, 他们冒着高温, 在田里 “弯腰曲 背” , 施肥、 拔草, 感受农民 “汗滴禾下土” 的不 易。 如今, 50亩村级小农场里的水稻长势良 好, 秋风吹过, 稻浪滚滚。26岁的有志青年乔 成杰说, 下田干活, 真正体会到了农民的辛 苦, 也促使我们更多关心农民的生存状况。书院镇零星土地有了 “好管家” 年轻村官 “小农场” 里学种田通讯员 缪琼章 浦东报道9月23日上午, 惠南镇东征村委会办公 室前来看病的村民络绎不绝。当天是惠南镇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医生的首个坐诊日, 往后每个星期一、 四上午都会有社区医生前 来坐诊, 村民小病就医难问题得以解决。 东征村远离镇区, 而且村里没有卫生室, 村民为了量个血压、 配些常用药, 往往要奔波 数公里去附近的书院镇或老港镇的社区卫生 服务中心, 长期体弱多病的老年村民都盼望 着能够有社区医生前来坐诊。为此, 东征村 村干部四处奔波、 呼吁。惠南镇社区卫生服 务中心和周边村给予大力支持, 村民希望社 区医生定期来村坐诊的愿望得到实现。惠南社区医生 到偏远村坐诊通讯员 丁国祺 浦东报道曹路大型居住区内的佳伟景苑、 星海家 园、 星晓家园3个居委经过5个月的筹备, 于9 月23日上午正式挂牌。至今曹路镇共有19 个居委, 其中大居内居委增至8个, 人数超2 万。3个新居委揭牌成立, 标志着曹路大型居 住区基层服务网络已覆盖到每一角落。 3个新成立的居委中, 星海和星晓分布 在上川路南, 金钻路两侧; 佳伟景苑位于上川 路北, 金钻路东侧。入住对象主要是曹路镇 的动迁村民和来自市中心的安置居民, 还有 部分外来租房户, 共计2000多户。 3个新居委于今年4月10日组建, 经过5 个月的筹备, 筹备组完成了辖区内前期居民 入住信息排摸, 成立了社区志愿者队伍和文 体队伍, 各类服务活动也已经有序开展。 佳伟景苑、 星海家园、 星晓家园地处曹路 大居地中心区域, 刚通车的大居区域1053路 公交车, 在3个居委门口都有站点。居住区 域内有3家菜场, 还有浦东模范东校区、 复旦 附中和打虎山路一小3所公办学校以及幼儿 园。曹路大居 又增3个新居委见习记者 李彦 浦东报道9月18日, 浦东新区召开2013年社区老 干部工作暨 “四个就近” 15 周年总结交流 会。15年来, 浦东社区老干部工作已逐步做 到了 “就近学习、 就近活动、 就近得到关心照 顾、 就近发挥作用” 。其中, 部分街镇根据老 干部的需求变化, 创新服务模式, 将关爱送给 社区里的每一位老干部。 目前, 浦东共有 2500 名老干部。15 年 来, 老干部的数量逐年减少, 而且都已进入了 高年龄、 高发病的 “两高期” 。各街镇结合实 际情况, 推行了很多人性化的服务模式。 今年4月, 陆家嘴社区推行了社区老干 部 “关爱员” 模式。富有亲和力的关爱员解决 了社区老干部居家养老、 保健医生、 精神抚慰 等问题。这几年来, 社区老干部的需求从原 先的参加活动、 学习渐渐转为了生活照料和 心理抚慰。过去, 陆家嘴社区的老干部有问 题就找居委、 找街道, 现在也可以找关爱员直 接反映了。“关爱员” 已成了他们能说上心里 话的 “伙伴” 。 未来陆家嘴社区老干部工作将结合 “智 慧社区” 的特色, 为社区老干部 “创新” 更多的 人性化服务, 使他们能安度晚年、 幸福养老。 惠南镇根据社区老干部想随时调整服务 方式的需求, 在 2011 年创立了 “动态管理 法” 。老干部即便已在保姆补贴、 居家养老服 务、 卡券服务中选定了一项, 觉得不合适也能 适时调整和改变。惠南镇老干部工作相关负 责人说,“动态管理法” 推行后, 社区老干部的 满意度也提升了, 我们的工作一直都跟着老 干部的需求走。老干部社区里 享幸福晚年本报记者 陈烁 浦东报道一边是公益基金会, 一边是政府的基层社 区管理机构, 两者合作起来, 通过专项的公益 社区基金, 整合起社区的各种公益资源, 最终 达到更好的社区自治。上钢社区与上海仁德 基金会正在探索这样一种社区管理方式。记 者从仁德基金会获悉, 目前, 这一探索项目已 经完成了前期调研, 正在进行中期规划。 据了解, 长期以来, 社区的需求是由政府来满足的。政府一方面承担了资源聚集者的 角色, 将来自社区居民、 企业和政府的公益资 源聚集到一起; 一方面又承担了资源分配者的 角色, 努力将这些公益资源尽可能公平地分配 到有需要的地方。这样一种管理模式, 曾发挥 了很大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社会 和社区的需求日益多元化, 社区居民对社区的 归属感不足、 参与度不高、 缺乏参与社区建设 的渠道等问题日益突出。 上钢社区与仁德基金会的合作, 为这一问 题找到了突破口。今年5月, 仁德基金会与上 钢街道合作开展 “仁德-上钢公益社区项目” 。 同时在仁德基金会下成立仁德-上钢社区专项 基金, 为项目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来源, 也成 为上海以街道发起在公募基金会下设社区专项基金的首例试点。 据悉, 整个项目由前期调研、 中期项目培育 与后期项目评估三方面组成。负责该项目的仁 德基金会毛靖燕说, 根据前期调研来看, 上钢社 区的养老需求最为突出。在整个上钢社区12 万户籍人口中, 33%左右是老年人。现有的居家 养老服务中心、 老年人协会等组织, 主要通过政 府购买提供服务, 资金来源单一, 难免行政化色 彩严重, 组织的长远发展面临挑战。 公益社区项目, 就是在前期调研的基础 上, 有针对性地培育社区公益组织。“我们希望 通过切实了解社区居民的一线需求, 来引导和 推动社区内的社会组织进行项目设计和应对, 在他们机构和项目运作的过程中给予各方面 的支持和协调, 集合社区内居民、 企业和政府的资源, 筹集社区专项基金, 服务于本地社区, 探索和建设出一个完整的社区公益生态链 条。 ” 毛靖燕说。 在更多组织培育起来后, 就可以与社区需 求全面对接, 提供专业社区服务, 满足社区的 多元需求。专项基金也将为社区内的优秀公 益项目开展公募活动, 整合与挖掘更多的社区 公益资源, 为社区内的多元主体的参与, 搭建 一个多元共治的平台。 对社区管理有着较深研究的上海市城市 发展信息研究中心高级经济师施蔷生认为, 社 区自治应是今后社区管理的发展方向。他说, 探索社区自治, 可以让成熟专业的社会组织来 参与社区管理, 上钢社区与仁德基金会合作的 公益社区, 即是一个很好探索。上钢社区与仁德基金会探索社区公益自治 社区养老瓶颈有望突破“嘿做活, 嘿做活, 嘿嘿嘿! ” 这一声声的码头号子怎么听起来那么别扭?原来, 这是进才国际学校的80多名 “小老外” 喊出来的, 教他们的则是塘桥码 头号子的 “老师傅” 。 “我们的学生中三分之一是要考中国的大学的, 家长和孩子都很希望学习一些中国文化方面的东西。 ” 进才学校国际部主任许伟告诉记者,“码头号子 是上个学期作为一门选修课引进的, 很多学生对这门课感兴趣。 ” 上海港码头号子是国家级非物质遗产, 塘桥街道一直把传承保护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从2012年开始, 码头号子开始走进学校。今年, 上海师范大学的一批硕士生不仅专程来塘桥拜师学艺, 还整理起了资料, 像模像样地做起了码头号子的学术论文。本报记者 张弦/摄 张琪/文码头号子吸引 “小老外”通讯员 陈军贤 浦东报道周浦镇 “小上海步行街” 将于10月1日至 3日举行民俗文化展示会。 此次展示会, 将展出 “三五” 牌台钟、“红 灯” 牌收音机等上海老名牌产品。展会上, 还 有 “清音班” 行街表演、 社区老妈妈穿土布敲 腰鼓行街表演以及织土布、 纺纱、 织带等表 演, 捏泥人、 画糖画、 剪影等传统文化表演也 将亮相。“小上海” 国庆将秀 民俗风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