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092010 年度马鞍山二中教师教育教学论文评选年度马鞍山二中教师教育教学论文评选第 1 页 共 10 页用科学发展观引领新课程改革用科学发展观引领新课程改革 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摘摘 要要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应当是也必然是指导教育发展、指导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关键词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发展 以人为本 新课程改革2003 年 10 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概括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十七大报告又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是们党对经济社会文化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和总结,当然也同样适用指导并解决作为社会的一部分-教育活动中的发展问题,尤其是人的发展-学生的发展问题。课程是教育的核心,特别是基础教育,更是通过课程教学实现人的发展,所以科学发展观应当是也必然是指导教育发展、指导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20092010 年度马鞍山二中教师教育教学论文评选年度马鞍山二中教师教育教学论文评选第 2 页 共 10 页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 民本发展,就是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这是发展的根本要求。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一精神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第二 全面发展,就是新世纪中国的发展必须涵盖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这是发展的多元内容。一方面,全面发展包括经济发展、政治发展和文化发展,也就是包括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政治发展和文化教育发展本身也应该是全面的。仅就经济发展而言,就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还包括经济结构的优化、收入分配的改善、经济福利的增进、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完善。 第三 协调发展,就是新世纪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要保持发展的不同领域、不同方面、不同要素、不同要求的相互适应、有机配合、优势互补与彼此促进,这是发展的基本原则。 第四 可持续发展,就是新世纪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同人口、生态、环境与资源相互适应,这是发展的重要体现。总之,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二、新课程改革是以科学发展观要求为指导的。二、新课程改革是以科学发展观要求为指导的。新课程改革先后颁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和各学科的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这两个指导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课标是纲要的具体体现,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20092010 年度马鞍山二中教师教育教学论文评选年度马鞍山二中教师教育教学论文评选第 3 页 共 10 页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这两个纲领性文件对新一轮课程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导:例如,在课程结构上注重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之间的协调发展;在课程价值上改变了过去的单一的只注重知识目标的灌输,改变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的三维目标”互相促进,融为一体,不仅仅注重学生知识的传授,而且还强调学生的能力的培养,情感的教育,人生观、世界观等思想品德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课程的内容上,加强与现代社会、生活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必备的“双基” ,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课程实施上,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注重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多种能力,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课程评价上,加强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由此可见,新课程改革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注重学生的多种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中关于发展的精神,尤其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发展要义。 总之,新课程改革是符合科学发展观发展要求的,新课程改革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新课程改革的本质和核心也是以学生为本,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深化和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特长发展、可持续发展。新课程发展地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才能取得成功,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该运用科学的思想、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思维和科学的精神去看待、分析、研究、解决、探索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尤其是要运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去指导、实践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新课程改革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三、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新课程改革对教育发展、学生发展的三、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新课程改革对教育发展、学生发展的指导意义。指导意义。20092010 年度马鞍山二中教师教育教学论文评选年度马鞍山二中教师教育教学论文评选第 4 页 共 10 页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概括起来说,就是要求尊重和研究事物发展的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立足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体现了我们党对包括教育在内的各项事业的基本要求。中国教育改革过程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将科学发展观运用于教育,即教育科学发展观,对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对学生的发展和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种指导意义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强调教育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本质,以学生为本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思想,也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同时,它也是各级各类学校发展中在管理理念、管理方式上的新要求。学校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具体表现为:首先要真正转变育人观念,确立学生的中心地位,要关心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其次要学校各职能部门要端正态度,必须转变管理理念,强化服务意识,确立教师的主体地位,做到学校一切工作服务于教育教学这一中心工作。再次要学校的人、财、物、信息等协调运作,要克服“重管轻理” 、 “重控制轻服务”的传统观念和做法,加强教育教学设施的维修和使用率,让一切设施、资源及管理围绕为学生、教师服务来进行。二是强调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一要面向全体学生,二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这也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这要求我们必须从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育人模式入手,通过创新教育方法,改革评价体系,注重个性化教育,实现教育的多样化,面向全体学生,努力提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特长发展,和谐发展。三是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可持续强调教育发展的持久性、连20092010 年度马鞍山二中教师教育教学论文评选年度马鞍山二中教师教育教学论文评选第 5 页 共 10 页续性。学校教育及发展是长久之计而不是应急之举,必须认真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扎扎实实练好内功,走“内涵式”发展之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四是有利于全面推进教育创新。包括教育体制创新、办学模式创新,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创新、评价机制创新等方面都应该进行改革创新,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以突破现有应试教育的僵化模式,建立起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的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机制。由此可见,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发展,就是要审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办学理念、办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否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是否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有利于学生健康、全面、可持续的发展态势和良性循环。四、践行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四、践行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展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标志着教育改革进入纵深阶段的新课程改革,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课改在教育改革中处于核心地位。人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伟大的思想并将对人们的实践活动产生巨大的指导作用,科学发展观也同样对我们面临的新课程发展产生重要指导作用,它将对我们教师工作都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行为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科学发展观对教师的影响和要求涉及到方方面面,下面我仅就发展观对教师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新课程新改革,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谈谈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一)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一)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20092010 年度马鞍山二中教师教育教学论文评选年度马鞍山二中教师教育教学论文评选第 6 页 共 10 页温家宝总理指出:“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教育事业是以人为主体的事业。以人为本,更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价值取向,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本质,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也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学校中以人为本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以学生为本,它要求我们做到:1 1、了解每一个学生是以学生为本的的前提。了解每一个学生是以学生为本的的前提。我们要了解学生的实际,学生现在已经知道什么,可能还有哪些不了解,还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想变化,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会运用不同的方法及时适当调整课程和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教育心理学用一句话来概括:“了解学生已知道什么,并据此进行教学” 。2 2、关注每一个学生是学生为本的基础。、关注每一个学生是学生为本的基础。关注每一个学生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它意味着:第一,关注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力争不让一名学生掉队。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学生学习是有差异的。教师要树立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的思想,及时发现,个别指导,因材施教,耐心地开启学生蒙味的心田,寻找回来属于他们体验成功的世界。第二,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应该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对学科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 学生在活动中有不同的情感体验,教师要认真分析不同的情感表现,耐心地思考学生乐学还是厌学的原因,这一切必须为我们教师所关注,才能不断地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学生心灵、人格成长的地方。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点,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这样才能让知识教学与心灵人格20092010 年度马鞍山二中教师教育教学论文评选年度马鞍山二中教师教育教学论文评选第 7 页 共 10 页同步成长。3 3、尊重、欣赏学生是以学生为本的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