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惠州实验中学惠州实验中学 2011-20122011-2012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文科综合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总 分:30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根据下图回答第 1-2 题。1.关于大洲和大洋的正确叙述是( ) A.亚洲中部高、四周低,称为“高原大陆” B.南美洲位于南半球C.南极洲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大洲 D.北冰洋全部在东半球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丁是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 B 乙处运河为联系太平洋与大西洋C.丙处是马六甲海峡位于亚洲 D.甲地所在运河沟通了地中海和黑海 3.中、印、美、日四国人口现状相比较,正确说法是( )A.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B.美国的人口密度最低C.日本的人口负担最轻 D.印度老龄人口比重最高 下图示意日本各地多年平均最大降雪量。读图回答 45 题。4造成日本最大降雪量南北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洋流 B.火山活动 C地形 D.太阳辐射 5关于甲、乙、丙三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受地形影响,甲地最大降雪量数值较大 B受日本暖流影响,乙地最大降雪量数值最小 C丙地因海拔最高,最大降雪量数值在三地中最大 D乙地因不受冬季风影响,最大降雪量数值比丙地少 下图 a、b 分别是“某两个大洲大陆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 67 题。6图中表示落基山脉的数字是( ) A. B C D 7山脉西侧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地中海气候 读“不同温度带各月气温的变化”图,完成第 8 题。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 地位于亚热带 B.B 地气温年较差最小 CC 地位于南半球 D.A、C 两地冬季温差最大 右图为印度区域图,根据提供的信息回答 911 题。9根据水系图判断地势倾斜方向是( ) A自东北向西南 B自东向西 C自西北向东南 D自北向南 10A 地自然带属( ) A热带雨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热带季雨林带 D热带草原带 11关于印度农作物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水稻分布在东北部和半岛东西两侧的沿海地带 B棉花分布在德干高原西北部 C黄麻分布在恒河中上游 D茶叶分布在东北部 12、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 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 ”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三省六部制 宋朝在中央设置中书门下,在地方设置通判 明朝的内阁 清朝的军机处A B C D 13、 潜伏使“潜伏”一度成为流行词,而真正说出潜伏真谛的经典台词是(李克农)科 网:“在特殊的环境下面,什么都可以灵活应变,但是信仰绝不能变。 ”历史上的南宋文天 祥也如此,他在异族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 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 ) A.黄老之学 B.佛学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14、从法制发展史的角度看,宗教性常常是人类幼年时代法律的共性。古罗马所使用的大 量不成文法皆依赖于神的启示和命令,其解释权掌握在祭祀手里。而十二铜表法的颁 布标志着成文法典的诞生。它的问世是社会发展轨迹的浓缩,是罗马走向文明之界碑。这 表明 A 十二铜表法完全摆脱了宗教性 B 十二铜表法是公民参与立法的结 果 C 十二铜表法的解释权掌握在公民手中 D 十二铜表法具备了现代法律的一 切特征15、近代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理“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 ”他还说:“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 ”陈旭麓的论证旨在说明中央宣传部张部长钧鉴:查本月二十八日新华日报第三版左下角有陕甘宁边区学生电英学生联合会之大字标题新闻,亦属不合。以后不许有陕甘宁边区字样登载,希即切实注意为要。中正手启。卯艳。侍秘。中华民国三十二年四月二十九日A袁世凯上台符合法律程序 B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C辛亥革命引发社会动荡 D改良更有利于社会稳定16、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雷颐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 ”下列历史事件最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A禁烟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文化大革命17、某图书目录有如下内容:上古茫昧无稽考周末诸子并起创教考诸子创教改制考诸子改制托古考汉武帝后儒教一统考。据此判断该图书是A 海国图志 B 新学伪经考 C 孔子改制考 D 变法通议18、右图所示为蒋介石的一封信件,来源于国民政府军委会战时新闻检查局档案。由此可 见,当时A蒋介石反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蒋介石主张攘外必先安内政策C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内战开始D国共两党既相互合作又舆论斗争19、 全球通史中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 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 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 ” 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 A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D巩固苏维埃政权 20、保罗肯尼迪说,统一后的德国“是一个将西方民主国家现代工业力量,同东方专制 独裁的决策特点结合在一起的大国是一个爆炸性的混合体”。保罗肯尼迪所说的德 国是( ) A极端沙文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国家 B封建军事色彩浓厚的资本主义国家 C封建君主统治下的资本主义工业国 D工业高度发达的封建军事大帝国 21、1859 年以后,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 袋一起丢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这主要是由于( ) A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与“上帝直接对话” B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否定生物“神创说” 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理论,摆脱神学对科学的束缚 D赫胥黎创立人猿同祖论,否定“上帝造人说” 22、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在百科全书中说:“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只要有理性,就享有自由的权利不是国家属于君主,而是君主属于国家。”材料体现的主张有 个人自由 联邦共和 权利平等 主权在民A B C D23、2011 年 2 月,在巴西、德国、印度和日本谋求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问题上,各常任理 事国态度不一,美国坚决反对德国“入常”但支持日本;而中国则坚决反对日本“入 常”。四国“入常”及各常任理事国的不同态度反映了 A联合国成为谋取利益的工具 B意识形态决定国家关系 C政治地位影响经济地位 D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 24我国目前有 69 万多个行政村,每个村都有一位村长(即村委会主任) 。下列表述正确 的是村长是我国基层政权的组成人员 村长是村民自治的领头人村长是村民直接选举的当家人 村长是村公共事务的决定者 A B C D 25为了更好的体现民意,集中民智,编制出一个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反映时代特点, 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十二五”规划,国家发改委开展了主题为“共绘蓝图-我为十二 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这主要说明 A国家发改委是决策的制定机关 B为“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是公民必须履行的职权 C公民可以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反映自己的建议 D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有利于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26由于快速、便捷、即时等特性,网络成为中国民众参政、问政的重要渠道。各地政府 官员也在“试水”网络,问计于网民。 “网络问政”表明 网络是民众实现表达权和监督权的唯一途径 自觉接受网民的监督是有权威政府的标志 权力只有在阳光下运行,才能得到有效监督 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的必要保证 A B C D 272011 年我国食品安全乱象频出。 “金华皮革奶” 、 “双汇瘦肉精” 、 “上海染色馒头” 等恶性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提高公民的基本道 德素质必须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基本道德规范 强化社会主义政治的强制力量 加强道 德舆论建设,唤醒公民的良心发现 培育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A. B. C. D. 28王夫之认为, “气者,理之依也” ;朱熹则认为, “理生万物” 。对这两种观点的看法理 解正确的是 A前者是唯心主义,后者是唯物主义 B前者是唯物辩证法观点,后者是形而上学观点 C前者是唯物主义,后者是唯心主义 D前者是形而上学观点,后者是唯物辩证法观点 2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实践的观点 ABCD 30温家宝总理在对农民工返乡就业情况做专题调研时说:“冬天总会过去,春天总会来 的,太阳也总要出来的。我相信,渡过这个难关,我们一定会生活得更好。 ”这是因为 A量变必然会引起质变 B事物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C矛盾具有斗争性 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31与“合抱之木,生于毫未”所蕴涵的哲理相同的是。 A 量小非君子 B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C 北雁南归,周而复始D孟母三迁3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哲学角度理解,它强调的是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书本和实践都是认识的来源 C、既要学习间接经验,又要获得直接经验 D、书本知识越多,实践经验越丰富 33某地农民过去认为多施肥就能提高产量,存在盲目施肥的现象。现在他们根据地力、 肥力、肥效和作物需要的肥量精确设计配方,对症施肥,效果显著。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人们做事必须看本质 C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D人们做事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34对辩证否定的理解准确的是 A既克服又保留 B自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