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幼儿散文教学三步曲中班散文活动花瓣儿“鱼” 教学案例新安镇下舍中心幼儿园 王丽芬背景意义:背景意义:从几年的实践教学中,我发现在语言领域的教学中,相比故事教学、诗歌教学、看图讲述来说幼儿散文是一种比较难教的文体,也是孩子最不感兴趣的语言教育活动。应该说,在许多幼儿园的散文教学中都会存在教师难教,幼儿难学的情况。散文是所有语言作品中最美的文体,也是最难以把握的一种文体。老师们对散文的教学也是见仁见智,对散文教学的方法和重难点的把握上也有很大的差异。有的老师将散文当故事来教学,有的老师只注重幼儿能背诵散文,有的老师片面的重视散文中优美词汇的教学,我想这种只注重片面教学而忽视散文本身特有价值的教学是不对的。散文是一种很“美”的文体形式,如何让幼儿去感受、欣赏这种美,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是值得我们沉思的问题。 花瓣儿“鱼” 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建构式课程教师用书中班下册的一个散文教学活动,根据散文的意境这个活动安排在春天进行非常的适合。这篇散文以美妙的想象引发幼儿的想象,以生动的描述使幼儿自然习得优美形象的描述性语言,符合纲要精神。案例主题:案例主题:新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 这句话已经把幼儿园开展儿童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概括得相当清楚。而纲要比较注重的还有文学作品对儿童语言发展的作用。 花瓣儿“鱼” 正是一篇意境很美的散文,如果老师能够驾驭好这个活动,那么这篇散文就能够以美妙的意境引发幼儿的遐想,使幼儿自然地习得优美而形象的描述语言。当幼儿把自己观察花瓣的印象与准确、形象的语言结合起来时,他们的认知及表达能力就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因而,在活动中我非常注重让幼儿通过多聆听、广联想,把引发幼儿的想象和习得描述性语言作为一个重点。案例呈现及分析:案例呈现及分析:活动目标:1、聆听散文,引发美妙的遐想。 2、通过具体的情境,习得形象而优美的描述语言。活动准备:挂图;舒缓的音乐;有小溪的背景图;各种花瓣;已观察过开花的桃树、杏树及花儿飘落的样子,并进行过捡花瓣的活动。活动过程: 类别 B2一、谈话导入师: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幼:春天(冬天、秋天)师:春天到了,许多花儿都开放了,桃花开了、杏花开了、梨花也开了,一阵大风吹来,吹落了桃花、杏花和梨花。它们乘着风儿飞呀飞啊,它会飞向哪里呢?教师拿起花瓣将贴在小溪背景中,并添画成鱼)师:花瓣飘落到小溪变成了什么?幼:变成了小鱼师:给它起个好听的名字叫花瓣儿“鱼”吧,花瓣儿鱼飞到小溪里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你想不想听听这个神奇的故事?(片断分析:片断分析:活动开始应该说我设计了一个简洁的导入方式,引入主题,为引发有关春天美妙的遐想做思想准备。但在活动中当我问到:现在是什么季节?结果孩子们的回答一年四季都有,有一部分孩子对当时的季节还不能了解。这个出乎我的意料,那几天的活动中讲的都是春天的花、树、草,常常传达给孩子现在是春天这个信息。可是还是有孩子不清楚,我想其中的问题还是出于孩子的亲身感受不够,因此活动后我带孩子们外出寻找了春天的迹象,加深幼儿对春天的感性认识。 )二、分段欣赏散文的内容1、以舒缓的音乐作为背景,结合挂图一,声情并茂的讲述散文到“小溪就变成了一条香喷喷的的小溪了” 。2、师:你听到了哪些花?幼:桃花(杏花、梨花)师:谁把花瓣儿送到了小溪里?幼:是风吹走的引导幼儿学习散文中的语句:它们乘着风儿飞啊飞啊,飞向一条清亮的小溪。并引导幼儿用动作加以再现。3、师:花瓣儿“鱼”是怎么变的?(沉默一会)幼:花瓣碰到水就变成了鱼。引导幼儿用散文中的语言来描述:花瓣儿刚一沾到水面,就变成了一条条桃花儿鱼、杏花儿鱼、梨花儿鱼。4、师:自从小溪里有了花瓣儿鱼,小溪就变成了一条怎么样的小溪了?3幼:香喷喷的小溪(彩色的小溪)引导幼儿用散文中的语言来描述:自从小溪里有了花瓣儿鱼,小溪就变成一条彩色的小溪了。自从小溪里有了花瓣儿鱼,小溪就变成一条香喷喷的小溪了。5、为什么花瓣儿“鱼”比小溪里的鱼漂亮?幼:因为花瓣鱼很漂亮。幼:为什么这么漂亮呢,是什么颜色的呀?幼:是彩色的。师:有的是什么颜色?幼:白色。师:还有呢?幼:粉色。师:还有呢?(沉默)6、教师将第一部分重新讲述一遍,重点是花瓣鱼的颜色和香味部分。师:还有什么颜色的花瓣儿鱼?幼:深红。师:除了颜色漂亮,还有什么地方比小溪里的鱼漂亮?(教师用动作引导幼儿回答花瓣儿鱼还有花的香味)幼:花瓣儿鱼香喷喷的。(片断分析:片断分析:这一部分主要是让孩子通过听散文回答问题,理解散文的内容,散文的主体是花瓣儿鱼,散文从花瓣飞到小溪变成花瓣儿鱼开始引导幼儿去想象,去感受美的意境,因为语言活动的一个重点是语言的表达,因此在感受散文意境的同时回答问题时我注重引导幼儿用散文中的词句来描述。当问到为什么花瓣儿“鱼”比小溪里的鱼漂亮?我主要从颜色和味道两方面去引导,可是我发现到后来孩子们不能及时回答,出现了沉默现象,我知道我不能再一味的为了得到答案而去提问,我马上将提问改成了重新讲述散文第一部分内容。再次聆听后孩子自然能得到答案了。 )7、结合挂图二,教师讲述散文后半部分。引导语:花瓣儿“鱼”那么的漂亮,有很多人都知道了,他们拿着鱼竿渔网来了。师:他们拿着鱼竿渔网来准备做什么?幼:来抓鱼师:后来他们有没有去捕鱼?为什么4幼:因为花瓣儿鱼很好看。幼:他们舍不得抓鱼。 (重点引导幼儿体验舍不得的情感)8、师:花瓣儿鱼想念谁?幼:树。师:他们有没有回到树上去?变成了什么?幼:有幼:变成了树叶幼:变成了桃花、杏花、梨花。师:对呀,花瓣儿离开自己的树妈妈已经有一年了,它们太想念自己的树妈妈了,所以它们要回到树上去了。9、完整欣赏配乐散文,感受散文的意境美。师:你最喜欢散文中的哪一句话?(引导幼儿用散文中的语句回答,并配以肢体动作加深理解)幼:它们乘着风儿飞啊飞啊,飞响一条清亮的小溪。 (引导全体幼儿说一说,做一做)(片断分析:片断分析:散文后半部分主要还是以边聆听边提问的形式让幼儿理解和感受散文的美,重点放在对情感美的体验,引导幼儿理解人们对花瓣儿鱼舍不得的怜惜之情,体验花瓣想念树的情感。但是有一个问题是我发现孩子们在理解花瓣儿想念树妈妈这个情感时响应不够强烈,部分幼儿不能理解为什么春天到了他们要回到树上去了,我觉得这个和孩子对自然现象的了解不够所致,春去秋来,这是四季的循环,是不可变更的自然因素,一定需要在加强对这个的理解。 )三、迁移经验师:你说花瓣儿飘落下来还会变成什么?(引导幼儿学学散文中的句子进行创编)幼:花瓣乘着风儿飞啊飞啊,飞向小河就了花瓣儿小船(片断分析片断分析:最后一部分是创编部分也是学习散文最难的一个知识点。散文意境优美,含有深沉的意蕴,利用散文中的语言形式进行创编难度不小,这对孩子的语言审美观力表达力都有很高的要求,教师应该循序渐进的加以引导,多给予鼓励和肯定) 活动反思:活动反思:从这一散文教学案例来看,我认为教学散文不外乎以下三方面:1、理解内容:只有理解了散文的内容才能更好的学习散文。如果孩子连这篇散文写的是什么5也不知道,那么如何去体验其他呢?不管是什么内容的散文,一般都是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记述来抒情写意、明理言志的。在课前准备时,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从整体上把握住散文的具体形象特征,这是阅读散文的第一步,比如案例中的形象就是花瓣儿“鱼”这个拟人化的形象。教学散文时很容易会把幼儿带入到一个抽象的语言环境中,这与幼儿的经验是不相符合的。我们应该从幼儿而直观的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幼儿能理解的方式让幼儿与散文产生共鸣,理解散文的内容。因此,活动前我们必须丰富幼儿的有关经验,让幼儿在直观的经验中进入散文,这是幼儿学习散文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比如案例中的散文,事先应该让幼儿懂得春天的一些景象,春天万物苏醒、花儿开放的情景等等。具备了这些经验,就能为幼儿理解散文内容作了一定的铺垫。2、感受意境:“意境”两字在我们心中会感觉很神圣,有种很遥远的味道。其实不然,散文是形散而神不散。总有一种“神”韵可以让我们去引导孩子。那么如何让孩子去感受散文的意境呢?散文的意境美,就是通过散文所传达的内容和思想所表达出来的,比如案例中其形就是“花瓣儿鱼”,其神就是“在春天这个季节里花瓣这个形象所了发生的故事及其情感” ,让孩子通过了解这个线索去感受散文的意境美。在教学时尽量创设相应的环境,如选择与散文匹配的音乐,背景图等等。3、赏析语言:这里包括对散文中优美语句的学习和发展语言表达能力两方面。散文的语言一般都优美简练,富有诗意,散文教学,品尝语言美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点。应引导幼儿细细品味,细细感受,深入挖掘散文中语句的表达作用。在案例中我注重让幼儿用散文中的语句来回答问题,还有让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都是在有意引导幼儿去感受散文的语言美。在说的同时也就是在锻炼孩子表达的能力。如纲要里提到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在案例中最后一环节就是让幼儿创编句子,通过简单的迁移创编使幼儿得到语言能力的提高,让孩子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散文不像故事那样有非常鲜明的故事情节,散文则是形散而神不散。要想真正上好每节散文课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活动中,教师的言语一定要正确。比如案例活动一开始我说了一句话:你想不想听听这个神奇的故事?我觉得这句话也是有点语误的,后来我及时进行了改正,没有再出现故事这个词,因为散文活动中如果出现讲故事这个词,很容易混淆孩子对散文的理解。有挑战才有进步,我想我们应该坚持不断的探索,在活动设计及实施过程中灵活处理。真正促进孩子发展的目标才是可取的。 “教育应当去适应孩子,而不应当让孩子来适应教育。 ”这句话很值得我们深思。6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