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曹余德老中医论治咳嗽曹余德老中医论治咳嗽 2011-11-30 23:05 阅读(2)转载自淡泊宁静 下一篇:道家烧香礼仪 |返回日志列表 赞(2)转载(183)分享(4)评论复制地址更多曹余德老中医论治咳嗽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 1989 年第 6 期第 3-4 页 摘要:曹余德老中医行医 40 余载,学验俱丰。学术上远宗仲景,近效杏轩,兼采诸家之长, 融汇贯通,临床实践,效验甚众。今将曹老治疗咳嗽一证的经验介绍如下,以示曹老匠心 独具一端。 曹老认为咳嗽一证,虽非大病,但治不得法则缠绵难愈。无论外感或内伤咳嗽均属肺系受 病,肺气上逆而致咳,因此治疗咳嗽,首当治肺。历代对咳嗽的分类名目繁多,曹老从临 床治疗的实践出发主张不必拘泥于分类。因为在治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寒证化热,虚中 挟实等变化。故临证应辨清寒热虚实,随证施治。他提出了治疗咳嗽的四个步骤:宣通、 疏理、清肃、润养。大凡咳嗽经过此四步治疗,多可基本治愈。然非所有咳嗽均需经历此 四步,每步治疗时间的长短也各不相同,尚需根据临床具体症情而定。 宣通肺气 首举麻黄 曹老认为外感咳嗽或慢性咳嗽加剧,均乃感受外邪所致。外邪客于肺中,肺气失宣,故而 咳嗽。每见鼻塞流涕,咽痒欲咳,咳而不畅,咳甚胸痛,痰稠粘附,咳咯不爽,此外邪郁 结肺中,阻塞肺气宣通。治疗当先宣肺,肺气宣通,方可驱邪外达。宣肺首推麻黄,曹老 主张用宣散力强之生麻黄,麻黄虽性温,但无论寒邪、热邪均可使用,不必顾忌,关键在 于配伍。他常常风寒以三拗汤,风热以麻杏石甘汤为基本方,酌加桔梗、枳壳,一升一开, 通达气机;前胡、桑白皮辛散苦降,宣通肺气,瓜蒌皮、枇杷、芦根止咳化痰,清热生津。对 于要求服成药者,也在用罗汉果糖浆的同时,主张加用单味麻黄煎水冲服,以增强宣散之力, 简便有效,可谓创新之举。 在外邪未清之前,曹老不主张用敛镇之剂,强止其咳。曹老说:临床上常碰到一些数月咳 嗽不愈之患者,此多为过早服用了配药镇咳剂与抗生素之故。抗生素可能属寒凉性质,寒 凉药与敛镇之剂可阻遏肺气的宣通,不能使邪外达,纵然暂时见轻,也常反复,终不能治 彻。主要原因是闭门过早,贼未驱走。更不能认为久咳属虚,而妄投补益之剂,那样错上 加错。理应先开门而后驱邪,必须用麻黄宣通肺气,才能因势利导,则咳嗽可除矣。 疏理气机 小柴胡辈 小柴胡汤出源于伤寒论,虽为少阳证之剂,但临床应用范围甚广。曹老认为小柴胡汤 能和解少阳,可治疗太、少两经之病,解半表半里之邪。咳嗽一症,若经宣散,表邪未解, 续用麻黄之剂宣散外,可配小柴胡汤疏理气机,以解胸中痰气郁结。方中柴胡,黄芩一疏 一清,既可疏通气机,又能清透解表;人参可用太子参代,扶正攘外;半夏、生姜与黄芩 同用苦辛通降,可宣通气机,消痞除满。通常经过宣通、疏理后,则肺气得以宣畅。曹老 风趣地说,“此门已开,贼亦祛除,当宜闭门,以修善。” 清气肃肺 止嗽加味曹老善用止嗽散加味以清气化痰,肃肺止咳。程钟龄的止嗽散中,既有桔梗之升;又有白 前之降;既有荆芥之辛散,又有紫菀、百部之润收。临证若见喉燥咽痛,咳吐黄痰,舌质 偏红,尖有红点,此乃风邪化热,热伤肺津。在止嗽散基础上加石膏、知母、黄芩清肺泄 热;桑白皮,瓜蒌皮、冬瓜子清化痰热;加沙参、花粉、芦根清热生津。 曹老在舌诊方面有其独特的经验。他常说:“中医舌诊最客观、最直接、最可靠”。他在 临床上除观察舌质舌苔的变化外,且十分注意有否红点、瘀斑及其分布位置;舌下静脉充 盈曲张的情况等。对于咳嗽一症,他认为舌尖见有红点,这是蕈状乳头充血的表现,在辨 证时可作为外邪化热的标志,表示肺经有热。又认为舌质暗兼有瘀斑,舌下静脉粗张,属 血瘀现象。为气机不畅,痰气郁结所致,在临床治疗上除用活血药外可酌加疏通气机之品, 方能收效。 曹老认为一般咳嗽多半经此治疗而可告愈,少数肺阴亏耗严重或久病体虚者,尚需进一步润 养。 润肺养阴 善用生脉 临床经常可见一些咳嗽延绵不休,又易感受外邪,病根较深,难取速效。其咳嗽特征为干咳无 痰或少痰,咳声短促,此乃肺阴耗伤,肺气虚弱所致。曹老认为此时不宜再用宣散之品,防其 更伤其正,治当滋润肺阴,敛养肺气,甚则补肾纳气。曹老十分赞赏生脉散,他说:“生 脉散虽仅三味,气阴两面均能顾及”。人参大补元气,若无可以太子参代,如需偏重补阴, 可与南北沙参同用;麦冬养肺阴,润肺止咳;五味子能敛肺气,又能纳肾气,可谓少而精。 若痰少不畅可加杏仁、川贝;肺热加黄芩、知母;阴虚加玉竹、花粉;肾气虚弱可合七味 都气丸同用。 总之,曹老运用此四步,在临床上治疗咳嗽得心应手,每获效验。这是他多年临床实践的 结晶,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附.验方 一.肺心病合并心衰:证属本虚标实者: 急用: 参附汤,黑锡丹。 主方:朝鲜参 10g 麦冬 20g 五味子 10g 北沙参 20 贝母 10g 葶苈子 20g 大黄 9g 黄芩 15g 柴胡 10g 瓜蒌皮 15g 桑白皮 15g 桃仁杏仁各 15g 枳实 10g 花粉 15g。 二.肺脑病:以涤痰开窍: 1.苏合香丸 1 粒分化服 2.胆星 15g 远志 10g 菖蒲 15g 郁金 15g 白芥子 9g 苏子 9g 枳实 10g 半夏 10g 茯苓 10g。 3,羚羊钩藤汤:证属肝阳上亢,痰热蒙窍,昏迷谵妄,身热烦燥,双目直视,痰咯气喘、舌绛少 泽、脉弦细数,治当平肝熄风,清热开窍。用 羚羊角粉 2g(分冲服), 竹沥 2 支(冲服) ; 桑叶 15g 菊花 12g 钩藤 15g 生白芍 15g 生地 20g 茯神 15g 川贝母 6g 竹茹 15g 甘 草 6g。 痰浊蒙窍者多:用安宫牛黄丸 2 粒(1 日 4 次, 化服)属肝风痰热者少,必须加以 区别。 三.肺心病缓解期: 当以温肾阳、滋肾阴、益肾气。 熟地 15g 黄精 15g 淮山药 15g 川续断 15g 天冬 15g 仙灵脾 18g 菟丝子 15g 补骨脂 15g 巴戟天 15g 陈皮 6g 党参 15g 黄芪 15g。 四.支气管哮喘:小青龙汤加减: 小青龙汤:干姜 3g 桂枝 10g 麻黄 10g 白芍 10g 甘草 6g 细辛 6g 半夏 10g 五味子 6g。 加减法:热甚加石膏 30g 黄芩 15g 桑白皮 15g 鱼腥草 30g。 咳甚加:百部 10g 仙鹤草 30g 川贝象贝各 10g 紫菀 10g。喘甚加:射干 10g 白果 10g 地龙 15g 天浆壳 7 只, 僵蚕 10g。 痰多加:白芥子 9g 莱菔子 10g 苏子苏梗各 10g 紫菀 10g。 若痰粘少者(阴虚)加: 沙参 20g 麦冬 15g 生地 20g 枇杷叶 10g。 面肢浮肿加:车前子 20 克(包), 陈葫芦 30g。 五.秘方:治久咳喘: 紫金丹:砒霜 1:明矾 3:豆豉 10 比例制作, 糊丸如绿豆大小, 每次 56 粒, 每日 23 次。秘方:治久咳喘: 参蛤散:生晒参 30g 蛤蚧 1 对, 研粉, 每次 2g 每日 2 次。 常用治疗肿瘤的有效经验方: 胃癌:辨证为气血两虚,气滞血瘀型: 党参 15g 当归 15g 白术 15g 赤芍 20g 生米仁 30g 石斛 20g 八月札 20g 夏枯草 50g(另煎 水), 地鳖虫 15g 蛇舌草 30g 铁树叶 30g 牡蛎 60g 白毛藤 30g 仙鹤草 30g 川楝子 15g 车前子 20g 菝葜 30g 石打穿 30g。 食道癌:晚期食道癌者: 八月札 30g 枸桔李 30g 广木香 15g 公丁香 10g 干蟾皮 15g 生南星 15g 蜣螂虫 15g 苦参 15g 夏枯草 30g 瓦楞子 30g 蛇舌草 50g。 若梗阻严重者:旋覆花 15g 代赭石 30g 威灵仙 30g 半夏 15g 刀豆子 20g 急性子 15g 菝葜 30g 竹茹 10g 五灵脂 15g 山慈菇 15g 青礞石 30g 海浮石 30g 天龙 5 条, 沉香 6g(后下) 囟砂粉 0.3g(吞服)。 肺癌:南沙参北沙参各 15g 天冬麦冬各 15g 干蟾皮 10g 守宫 10g 八月札 15g 百部 12g 夏 枯草 15g 葶苈子 15g 银花 30g 鱼腥草 30g 山海螺 30g 白英 30g 苦参 15g 蛇舌草 30g 生 牡蛎 30g。 六.肝癌:原发性肝癌。 茵陈 30g 山栀 10g 三棱 15g 莪术 15g 郁金 15g 枳壳 10g 柴胡 10g 生牡蛎 30g 半枝莲 20g 七叶一枝花 30g 蛇舌草 30g 蜂房 15g 牛黄醒消丸 3(分吞)。若瘀热郁滞者:加败酱草 30g 红藤 30g 白英 30g 地鳖虫 15g 炮山甲 15g 生牡蛎 30g 皂角刺 15g 八月札 30g 生米 仁 30g。 冠心病: 主方: 仙灵脾 15g 首乌 20g 玉竹 15g 当归 10g 瓜蒌皮 15g 薤白头 10g 附子 10g 肉桂 6g 生地 20g 麦冬 15g 五味子 10g 川芎 10g 人参 3g 西洋参 3g 黄芪 30g。 加减法: 房颤:仙灵脾 15g 首乌 20g。 室早:苦参 10g。 传导阻滞:附子 10g 当归 10g 白芍 15g。 心肌梗塞:瓜蒌皮 20g 薤白头 15g。 结代脉:肉桂 6g。 高血压:草决明 20g 山楂 15g。 低血压:玉竹 15g 首乌 20g 黄芪 20g 巴戟天 15g。 肥胖:二陈汤。 体瘦:首乌 20g 黄精 15g。 酗酒:葛根 15g 乌梅 9g。 嗜烟:黄柏 10g 莲子芯 3g。和血:丹参 15g 当归 10g 川芎 9g 白芍 15g。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