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青石镇教授名人录青石镇教授名人录2010 年 03 月 12 日 17:21:36 来源:湖北省实验初中蕲春县青石中学青石镇教授名人录黄侃(1886-1935),字季刚,晚号量守居士,男,蕲春县青石镇大樟树村人。 辛亥革命先驱,国学大师,与章太炎并称为“章黄学派”。1905 年留日,入日本 早稻田大学;1914 年应教育部长蔡元培先生邀请,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先 后在武昌高师、山西大学、武昌中华大学、国立武昌大学(武汉大学前身)、北 京师范大学、民国大学、沈阳东北大学、南京金陵大学、东南大学、南京中央 大学等十余所当时全国一流的大学任教授。其间于 1926 年担任国立武昌大学校 务维持会负责人(即校长),在今天的武汉大学校长像位中排列第七位。他先后 培养了曾缄、郑奠、孙世扬、潘重规、贺昌群、高仲华、范文澜、刘颐、黄焯、 陆宗达、殷孟伦、洪诚、程千帆、骆鸿凯、金毓黻、张汝舟、杨伯峻、徐复、 冯友兰等等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及其数以千计的高级人才,桃李满天下,影响 深远,功昭千秋。 黄侃寿虽不永,而著述甚富。著有黄侃论学杂著、音略、文心 雕龙札记、声韵通例、集韵声类表四卷、说文略说、尔雅略 说、尔雅郝疏补订、文字声韵训诂笔记、尔雅音训三卷、诗 经序传笺略例、日知录校记、读汉书、后汉书札记、黄侃手批十 三经、阮籍咏怀诗补注、李义山诗偶评。在台湾还出版了黄季刚 先生遗书十四册等等。他在继承研究祖国的传统文化上,于文字学、声韵学、 训诂学、雅学、经学、史学、文艺批评学、文选学、哲学、目录版本学、诗词 文学创作等诸多领域,承传创造,先后写出了多种著作,1000 余首古近体诗, 300 余首词。还有杂录、日记等等。 中华书局己出版黄侃文集前 10 卷,计划出齐 22 卷。 黄侃一生以振兴民族为己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令人钦佩,其得 意门生,继一代国学大师章太炎、黄侃之后,享有盛名的语言文字学家和杰出 的教育家徐复先生,在给叶贤恩先生所著黄侃传“序”中,作了恰如其分的 评价:“黄先生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爱国的一生,追求光明的一生,也是锲而 不舍、以乐育为怀的一生。他为了祖国,为了人民,像许多辛亥革命先驱一样, 把个人的生死安危置之度外,走出家门,奔走呼号,宣传群众,组织群众,为 推翻反动腐朽的清王朝统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辛亥革命后,先生才高气盛, 自度不能与世俗谐;又见革命之成,实由民气;民气发扬实赖数千年姬汉学术 柯典不绝,历代圣哲贤豪精神流注,便以继绝学,明旧章、存国故、植邦本、 固种性为己任,以毕生之精力研究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虽然他的一 生是短暂的,但他成功地衔接了两个时代的中国文化,在逆境中坚守着民族文 化的立场,向当代和后代呈现出了一颗滚烫的、诚挚的、坚贞不屈的爱国之心。 为一个世纪的学者们作出了不媚俗、不媚权、不阿贵、不阿众、是所是、非所 非、爱所爱、憎所憎的典型中国文人的崇高榜样。先生其人,其文其行,是我 们中华民族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蕲春籍叶贤恩著有 40 万字的黄侃传,湖北省新闻出版局翁耀明著有 20 余 万字的黄侃的故事皆已行世,黄侃事迹详于其中。 黄绍兰(18921947),亦名学梅,字梅生,女,青石镇黄洼垮人,黄侃先 生夫人。幼从父读,泼辣,爽朗,深受钟爱。1905 年随父在江汉教会学校读书, 每当学校强迫学生读圣经,她便默诵木兰辞,以花木兰自励。因此更 名为“绍兰”。1907 年考入京师女子师范学堂。次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相继 死去,学校举行“哭临”仪式。黄背向灵位,席地而坐,学校当局视为大逆不道, 拟开除学籍,经教习高潜等力保始免。1910 年毕业,任河南开封女子师范学堂 国文教员。1911 年武昌辛亥革命爆发,离豫赴武昌,随即受黄兴派遣,去上海 与陈其美等联系策动上海反正。后在上海都督府支持下,组建上海女子军事团, 被推为团长。上海各界有志女士,纷纷入伍。她曾赋诗:“扫尽胡氛安社稷,由 来男女要平权。”袁世凯窃踞临时大总统,女子军事团被解散,随黄兴赴南京参加留守府工作。倡设辛亥革命烈士忠 裔院,任院长。“二次革命”失败,仍返回上海。于 1916 年春,得黄炎培等教育 界知名人士支持,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创办博文女子学校,自任校长。后因经 费拮据,于 1920 年秋停办。经黄炎培介 绍去江苏,任南通女子师范学校国文教员。1921 年春,由实业家张謇之兄张髻 资助回沪,重办博文女校;并扩大规模。同年 7 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 表大会在上海举行,时值学校放暑假,曾为“一大”代表提供住处。13 名代表, 除了 3 人(李达、李汉俊、陈公博)外住,毛泽东、董必武等 10 人均住在博文女 校。“一大”预备会、开幕式亦在黄住宅举行;黄还为之放哨。自后,时有革命 者往来“博文”,毛泽东就曾多次造访,有时还带些糖果给黄绍兰的女儿珏珏。 1933 年博文女校停办,黄更名为“朴”更字为“君素”,潜心学术。先后任章太炎 国学讲习会讲师,广州中山大学国文系教授、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教授兼国 文系主任。1947 年 11 月 13 日在上海去世。遗著有易经注疏及诗文等。书 法骨力道劲,风格超逸。1984 年上海书法曾影印发表“黄朴遗作”一幅。孙新华,男,1963 年生,青石镇桔子林村人;1985 年毕业于湖北大学数学 系;现任上海江镇中学高级教师,从事中学数学教学工作。陈金玲,男,1964 年生,青石镇白鸡尖村人;1983 年(19 岁)毕业于武汉大 学信息工程系,现任天津工业大学教授。夏康开,又名夏思齐,男,1935 年生,青石镇盖天村人;1955 年应征入伍, 1965 年以调干生毕业于西南师范学院;曾任中学副校长,1979 年调入重庆教育 学院任副教授。近 10 年参加了三个学会:四川省和重庆市两级教育学会会员; 四川省教育史研究会会员、理事; 鄂湘黔桂五省部分高校组织的教育艺术丛书编写组,任编委。主要成果有: 1、试论教育对商品经济的滞后适应与现实的促进(重庆社会科学1991 年第三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刊资料教育学(1990 年第一期全文转载); 2、所有制改革必须立足于中国的现实 兼评“国有财产私有化”黑龙江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刊物学习与探索, 1992 年第三期。张雄,男,1964 年生,青石镇芭茅街村人;1987 年 7 月毕业于大连工业学 院机械系,获工学学士学位;现任沈阳机床集团技术委员会执行委员兼中捷大 型数控铣镗事业部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全国金属切削机 床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全国金属切削机床标准化委员会钻镗分会主任委员,中 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钻镗分会秘书长,曾先后赴日本、德国、意大利、美国等 接受技术培训和技术交流。为国家“十五”攻关项目课题负责人,国家“863”攻关 项目课题负责人,国家“十一五”数控重大专项专家组成员,对机床尤其是加工 中心设计与制造具备一定经验,有 32 项开发产品先后获国家及省市级奖励,被 评为沈阳市优秀技术专家。黄念宁(1933 一),男,青石镇大樟树村人:1953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 1956 年北京大学物理系研究生毕业,同年赴前苏联杜布纳“国际原子能研究所” 工作;1959 年回国后任内蒙古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院、武汉大学物理系教 授;并受聘为上海交通大学、南 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客座教授。吴柏枝(1933 一),男,青石镇笔架山村人;1956 年从武汉钢铁公司培训班 毕业后,离开家乡参加山西电力建设。他在 1991 年 11 月 18 日一 11 月 24 日的 湖北广播电视报的“寄语家乡”栏目中,以祝愿家乡繁荣昌盛为题写 道:“数十年的风风雨雨、坎坷不平中,我在党的关怀、领导下,由一个文弱 书生锻炼成一条硬汉,由一名普通电力建设工人成长为一名国家干部、共产党 员。我自豪,因为在山西的不毛之地,留下了我的脚印;在晋阳贫瘠的山岗上, 洒下了我们湖北人民智慧的汗水。”吴柏枝曾任山西电建职工中等专业学校 副教授。陈育物(1926 一),男,青石镇叶铺村人;1951 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机械系, 1956 年晋升为工程师;1982 年晋升为高级工程师;1990 年授予教授级高级工 程师。历任山西省大同市第一热电厂技术员、工程师、副总工程师;大同发电 总厂总工程师兼大同第二发电厂总工程师。退居二线后,任大同发电总厂和第 二电厂科协主席。是大同市政协常委、大同市科协常委、大同市电机工程学会 副理事长、山西省电机工程学会理事。他在大同市第一、二电厂 40 年的工作中, 完成了 80th、120th 煤粉炉的技术改造;200 兆瓦汽机低压加热器空气系统、 670th 锅炉排粉机等多项设备的改进,提高了热效率和经济效益。研制成功大 型煤粉炉不结焦预燃室,节油率达 90以上,获省电力工业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主持节水攻关,完成节水工程,节约的水使两个电厂每年多发电 10 多亿千瓦时。 近年来撰写的主要论文有:谈水电厂节水,获大同市一等奖;简化煤粉 预燃室系统的设想,获大同市二等奖;其670 吨时锅炉不结焦预燃室的 研制论文,在山西电力技术、华北电力技术杂志上作为专题研究刊 载。近年来受到的主要奖励和荣誉称号有:大同市 1986 年节约能源工作模范; 1986 年山西省电力先进科技工作者及科技三等奖;大同市 1987 年用水先进工 作者:1987 年山西省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立特等功,获五一勋章;1987 年山西省 电力先进科技工作者科技二等奖:1988 年全国、山西省及大同市“讲理想、比 贡献”竞赛先进个人;1988 年被中国电机工程学会评为电机工程优秀科技工作 者。黄士博,男,1968 年生,青石镇盖天村 5 组人;毕业于郑州信息工程学院, 博士,留校任教。现任郑州信息工程学院教授。郑广渊(1930-),男,青石镇盖天庙村人;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质物 理系教授。黄念依(1914 一 ),又名允中,女,青石镇大樟树村人;黄侃先生之次女; 1935 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1939 年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国民政府“考试院”会 考,任“司法院”高等法院法官,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高等女法官;解放 后任合肥工业大学俄语教授。孙银开,男,1974 年生,青石镇芭桥村槐树湾人;毕业于湖北大学;现任 福建省泉州市少林武术学院中学部中学高级教师。黄碧云(1934 一),女,青石镇大樟树村人;1960 年毕业于南昌医学院,曾 任南昌医学院副教授。马飞雄,男,1969 年生,青石镇大叶山村人,广州外语外贸大学教授。梅全喜,男,1962 年生,青石镇大屋村人:1982 年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中 药系中药专业,获中药学学士学;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1992 年 30 岁晋升为副主任中药师;1993 年成为享受国务院 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998 年晋升为主任中药师。他先后研制出了“紫甘软膏”、“蕲文精”、“时珍保健茶”、“李时珍 中药保健腰带”、“跌打镇痛液”等一批独具特色的科研新产品。其中,李时 珍中药保健腰带以及由广东中山地道中草药三角草研制而成的跌打镇痛液,获 得了国家发明专利。从 1991 年编写出版第一部专著中成药的引申应用一书 起,至今已独著或主编出版了蕲州药志志、医院中药管理学、抱朴 子内篇肘后备急方今译、现代中药药理手册等 10 部专著,共计 630 万 字;还参与编审了中国国道地药材原色图说、中西医临床用药正误大全 、现代中药材商品手册、中国常用中草药、中国民族药食大全等 12 部专著,逾千万字;发表的各种学术论文和科普文章 200 余篇。 梅全喜还积极开展对李时珍及其代表作本草纲目中部分植物药的研究, 并发起和组织了全国范围的本草纲目的学术研究,校正了本草纲目的 补正工作,主编出版了本草纲目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