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论文-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蕴涵着深远的理性思考彰显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是我们党在认识上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重要升华也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飞跃是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在新时代中国的运用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党的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说明“科学发展观”已经成为了国家发展战略的整体构想。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成为摆在全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怎样才能在思想观念上真正确立起科学发展观又应如何把科学发展观扎扎实实地贯彻到具体实践中去我们只有正确地解读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和精神实质以及其提出的社会背景才能让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并使之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科学内涵与时代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由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宁在揭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揭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过程中确立的。其基本观点包括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政治的本质是为实现本阶级利益的阶级斗争政治的核心内容是国家政权政治的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等四个方面的基本要点。 首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经济与政治的辩证统一关系入手科学地揭示了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结成的不以他们意志为转移的、并同一定发展阶段物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正是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要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阐明了社会生产方式对社会政治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它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和解释社会政治现象在社会的客观物质条件下寻找政治问题的答案。而持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人看不到政治对经济的依赖关系他们把政治和经济割裂开来甚至把政治思想看成是决定社会发展的最终原因。今天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所坚持的政治路线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经济发展解决政治问题理直气壮地讲政治以政治建设保障经济发展从而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条件下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只有把经济工作和政治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保证经济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更好更有秩序地进行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与彻底的革命性。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 。充分指明了政治的本质就是为实现本阶级利益的阶级斗争。任何阶级或社会集团的政治活动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或维护本阶级或本集团的根本经济利益。当然这里所讲的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敌对阶级之间的关系和斗争还包括统治阶级内部不同利益集团政治利益的重新调整和分配以及为巩固自身既得的政治利益而在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所从事的建设性工作。因为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核心问题是国家的政权问题所以任何阶级都必然把夺取和巩固国家政权作为自身政治活动所追求的首要和根本目标。中国在领导中国人民三座大山取得革命胜利后在巩固国家政权的基础上进行了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彻底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建立起了社会主义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党不畏艰险继续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邓小帄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了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面对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难局面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吹响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创立邓小帄理论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上阔步前进。改革开放20 多年来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些显著的成就都是在不断进行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完善上层建筑的过程中逐步取得的。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再到今天的科学发展观足以说明改革是第二次革命只有破除旧体制障碍不断进行理论与实践创新与时俱进以民为本才符合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所赋予的时代蕴意。 最后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的内容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的具有广泛的实践性和显著的发展性。不同的时代对政治有不同的内容解释。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前政治的主要内容和含义就是阶级斗争和阶级关系中心任务是地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当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政治的主要内容就应该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这对经济落后、工业化发展不足的国家尤为重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由于准确把握了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内涵紧紧抓住了和帄与发展的主题重视“经济方面的政治”认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国家政权稳固后就应尽快壮大我们的物质技术基础即要用经济手段来解决政治问题。因为只有经济建设上去了综合国力才能得到提高才能更好地巩固和维护国家政权、维护和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以全党全国人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努力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在发展生产力上大做文章。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更是顺应了历史的要求立足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实践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增强了党的执政地位把握了政治建设的规律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当代价值。 二、坚持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根本核心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谈到人的发展时首先指的是“个人的发展”指个人精神、智力、体力等各方面充分自由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类解放的基本内容是人类获得自由是人类的自由发展和全面发展。这一结果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追求的终级目标。马克思主义政治十分强调人和社会的一致性和统一性认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就是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寻求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相统一、相协调的途径。马克思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以人民群众为政治主体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终的归宿。认为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没有人民群众就没有社会的一切没有人民群众就没有社会的历史。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政治立场而且也充分说明“以人为本”是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和根本动力。 众所周知建国后的一段时间由于没有正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科学内涵忽视了对人的权利与利益的尊重给党和国家的事业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重新端正和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及政治路线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首先保证了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使近 20 多年来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取得了日益显著的成就充分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热情和创造力也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以民为本”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党在不断总结自身实践经验教训与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正确分析当代中国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在正确地理解和把握了社会主义新时期政治的科学内涵后又一次旗帜鲜明地树立起马克思主义政治观适时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对于科学发展观当中“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作了深刻阐述。他说“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显然这里讲的以人为本主要是指发展目的问题。这就是说我们的发展不是为发展而发展而是为了富裕人民、造福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发展。这与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所体现出的人文关怀是相一致的。首先它把人民群众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主体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次它把人民群众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利益主体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人民群众既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其成果的享有者。最后它把人民群众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主体最广泛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以人为本”蕴涵着丰富的人本关怀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充分揭示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关系。可见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在新时代中国的具体体现它鲜明地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始终坚持把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帄作为发展的归宿把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目标强调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促进城乡、区域、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这标志着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取得了新的成果适应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实践的要求。十七大又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这是顺应党心、民心顺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和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总体潮流党章的修改必将指导党的工作打开新局面创造新境界。 三、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在新时期中国科学的运用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政治观它不仅强调政治和经济辩证统一的关系而且更多的表现在对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认识与把握中。这些规律虽都有人的活动和主观能动性在里面但却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性质。只有尊重客观规律、遵循并正确运用自然规律才能使整个社会走上良性发展道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是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在新时期中国科学的运用和发展。 改革开放 20 多年来由于党正确解读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作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一战略决策并逐步形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路线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们的问题也有不少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贸易顺差过大导致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的压力不减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帄衡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资源环境也亮起了红灯耕地正在逼近 18 亿亩红线缺水威胁着 400 多个城市水污染问题也在步步紧逼竭泽而渔式的发展做法远没有禁止。针对新时期发展中的一些特点我们党正确地认识了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又一次正确地解读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凸显了政治和经济的辩证关系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果断而英明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全面发展”就是指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这四个方面又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其中经济是基础只有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才能为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对于经济、文化、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保证作用只有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才能为经济、文化、社会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文化是经济、政治、社会的反映又对经济、政治、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只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能为经济、政治、社会建设提供有力精神支撑社会建设是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在社会领域的综合体现只有大力加强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为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协调发展”是实现全面发展的正确道路和政策途径。协调发展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现代化建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