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6翻书2014年4月4日星期五编辑: 陈莉莉美编: 符小璐校对: 张翔 电话: 88096841我原本以为, 我会与木心先生擦肩而过。但 我还是与他 “相遇” 了。 几天前, 在温州籀园品书会邀我跟读者聊聊 木心的 文学回忆录 。说实话, 我觉得自己谈木 心还不够格。很多年前, 我买过木心的一本小书 哥伦比亚的倒影 。在胡兰成、 董桥之后, 尚能读 到这么好的文字, 让我不免吃惊。罗兰 巴特在 作者的死亡 中说:“作家被认为养育了书, 这就 是说, 他存在在先, 为它思想, 为它受难, 为它生 活, 他同作品的先行关系, 犹如父亲之于孩子。 ” 乔 伊斯在致诺拉的一封信中, 也把自己写的书比作 “孕育多年的孩子” 。 木心先生直到晚年才在大陆出版自己的书, 就有点像晚年得子了。 读木心的书, 我感觉, 他的 “孩子” 诚然是用 “苦难与智慧” 喂养大的。而我读完之后, 竟有一 种如同己出的感觉。后来我断断续续买了一些木 心的书, 但插架岁久, 居然一直没有翻读。我喜欢 一位作家, 有时并不需要读完他的全部作品。比 如张爱玲, 我买过她的几部小说, 但至今只读过她 的两个短篇和一个中篇。有些书, 你即便不去读 它, 放在那里, 也是一种影响。我不知道籀园品书 会的主持人为什么会选择我来谈木心, 仿佛这里 面也有一种文字因缘。盛意难却, 我就花了一个 星期读完了木心先生的两本诗集、 两本散文集, 还 有一部书, 就是他的 文学回忆录 。一个好作家, 有时你想绕过他也是困难的。 木心早慧, 但生不逢时; 中年飘零海外, 殆同 惹迹; 晚年出名, 似乎有点像张爱玲说的 “来得太 晚, 快乐也不那么痛快” 。像木心这样的作家, 仿 佛是生在另一个时间与空间。他自始至终, 都葆 有一个传统文人的独立品质和自由精神。上世纪 六七十年代, 国内也有一些诗人与作家像木心那 样, 在暗地里写点自己的东西, 但他们毕竟是错过 了写作的大好年华。以吴兴华为例, 他的英籍老 师谢迪克曾说吴的学识与才华堪比他的另一位学 生哈罗德 布鲁姆。但我们后来可以看到, 吴在三 十多岁时就被迫停止创作。四十五岁, 也就是 “文 革” 初期惨遭迫害, 一个天才从此被人遗忘; 而布鲁姆却在西方评论界声名鹊起, 成为大师级人 物。有时我想, 那个年代, 木心先生若是早点出 国, 成就或许更大。但世上很多事在冥冥之中就 已经安排好了。正如木心晚年原本是要在美国终 老, 寂寂无闻, 但上帝偏偏让陈丹青这样的有心人 出现在他身旁, 甘愿为他充当 “开门人” 。 木心先生去世后, 若是没有陈丹青把他的谈 话整理成文, 我们也许就看不到一个完整的木 心。木心解读自己的名字时说, 从字体结构上看, 木有集中之意, 心有发散之意。他的为人与为文, 似乎也隐含此意。文学回忆录 里面有一个大纲 (取自郑振铎1927出版的 文学大纲 ) , 一线贯 穿, 这是 “集中” ; 但谈着谈着, 他就有意让自己放 松下来, 打个闲岔, 这是 “发散” 。比如, 木心谈 圣 经 时, 突然穿插了一段少年时背诵 圣经 某些章 节的往事, 那心意一下子就悠远起来了; 讲解杜甫 时, 他冷不丁冒出一句话来, 说贝多芬晚年的作品 与杜甫晚年的作品相比, 贝多芬就远远超越了。 凡此种种, 都可以见他的真性情。事实上, 郑振铎 那个文学大纲并没有束缚住他的学识和谈兴。可 以想见, 他谈世界文学并没有拿着高头讲章作正 襟危坐状。他谈印度史诗之后, 可以很深婉地来 一句:“现在回娘家, 讲中国的诗经。 ” 左右采之, 任 意东西, 太潇洒了。他谈中国现代文学, 谈鲁迅, 尽管有褒有贬, 但我还是觉得比夏志清中肯。夏 志清把鲁迅的晚期小说 故事新编 一概斥为浅薄 与凌乱。木心并不这么看, 他以 出关 为例, 认为 这篇小说里有摩登的挖苦, 旨在讽刺世道。从语 调来说, 他也没有像夏志清说得那么一本正经。 木心说, 如果他也写老子, 一不写出关, 二不写遁 世, 三不写旅游, 而是去自杀。谈到鲁迅那篇 非 攻 , 木心说, 写墨子, 写得很好, 很幽默, 但幽默救 不了中国。寥寥数语, 看似漫不经心, 实有深意存 焉。总之, 木心谈文学, 有良知, 有眼光。良知出 于文心, 眼光出于史识。而我奉命谈木心先生, 多 半浮说。既然我不能绕过这样一位注定跟我有缘 的人, 我就得沉下心来, 把木心先生再细读一遍, 写一篇与我的敬意相称的文章, 我想, 这也是一桩 可以期待的美事。木心先生不是一位 “新作家” 。他的写作生涯 超过六十年, 早期作品全部散失, 但上世纪八十年 代再度写作后, 台湾为他出版了多达十余种文 集。东君说, 木心这一生的身份时常处于一种尴 尬的状态, 台湾文学界人士喜爱他的作品, 却判断 不出他是谁, 有着民国早年的年龄, 却在文字中洋 溢着灵动清新的青年文风。大陆人初见木心文 字, 却不似大陆文字的做派, 又把他视作台湾人。 而我则更是听到一则传闻, 不知欧洲还是北美某 一贵族, 见识木心讲解文学, 只视他为唯一的老 师。 这是一个拥有大师底蕴的人物, 却在最好的 年华经历那个年代政治的波诡云谲。木心一生堪 称传奇从乌镇到上海, 从上海到纽约, 再从纽 约重回故乡。直到1984年, 始终孑然一身, 惟有 文学与艺术相伴。上世纪八十年代末, 木心客居纽约时期, 促成 木心开讲 “世界文学史” 。忽忽长达五年的一场 “文学的远征”从1989年1月15日开课, 到 1994年1月9日最后一课, 每位听课人轮流提供 自家客厅, 在座者有画家、 舞蹈家、 史家、 雕刻家等 等。文学回忆录 由其学生陈丹青整理成册。 我读木心, 不以为涩。因其不是沽名钓誉之 辈, 他所讲的世界文学偶尔穿插随手拈来的故事, 联想对比没有牵强, 丝丝线线交织的自然。又因 其独特的眼界, 文学、 绘画、 音乐等如瑰宝般在艺 术的殿堂交织辉映、 熠熠生辉, 又如旧时夏夜在大 树下虫儿的呢喃声中听爷爷奶奶讲故事, 亲近、 寻 常, 只有一种美萦绕在心间, 久久不散。 今天又见木心先生一句名言: 你煽情, 我煽 智。情有多种情, 真情、 孽情、 苦情、 种种情, 智却 只有一种, 得之, 懂得美, 辨是非。去年初秋去鹫峰山看望 著名语文教育家、 诗人、 杂文 家刘征先生, 赠送我新近出 版的 赵金光诗词选 时, 老 先生接到一个电话, 他告诉 我打电话来的是浙江温州一 名叫黄显平的小友。刘老面 带喜色地说这位小友是一位 教师, 业余时间学习书法颇 见成效, 硬笔书法在浙江已 有些名气, 蝇头小楷写得亦 清秀可喜。说着取来一幅黄 显平书老先生诗的小楷书法 作品展示给我看。 我说: 请先生给显平说说, 请他费神用小楷写 几首我的诗送我好么?刘老说: 好。 过些日子, 便收到显平寄来的小楷书作, 写的 是刘征先生点评的我的九首诗。 现今人习书, 多从大字开始, 很少以小楷入 手。清代大书法家、 书法理论家钱泳说:“工书者, 不精小楷, 不能称书家。 ” 虽是一家之言, 但作为一 名全面的书家, 不精小楷, 实在是一种缺陷。赏读 黄显平书我九首诗的小楷, 我认为当得上 “蝇头清 朗, 布置均停” 这八个字的。这是清人叶昌炽 语 石 卷八 大小字 中论蝇头小楷的名言。对小楷的 审美要求, 历来求开阔, 有大字体段, 这是避小字之 局促来说的。黄显平的小楷在开阔上就做得较好, 同时见结体有方, 笔笔到位, 工稳而有活力。 一天, 邮局送来一份特快专递。打开看, 是黄 显平寄来的一些照片, 多是刘征先生回给他的信和 赠给他的书法作品照片。细细读过这些照片, 实在 为刘先生的苦心所感动。 能看得清的时间最早是老先生八十一岁时写 给他的。刘征在信中写道:“勤读广览, 持之以恒, 切勿迷信大学, 所学只是皮毛。要深入其中, 探其 真趣。 ”“至于读什么, 如何读, 你身边有一位高明的 老师延彪先生, 你要多多向他请教。 ” “勤读广览, 持之以恒。 ” 这当然是至理名言, 为 了加深对这两句话的重视和理解, 刘征先生在句下 画了圆圈, 以提醒显平重视。在此信结尾, 刘老再 一次嘱咐显平:“多读书。 ” 为了使对方能充分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意义, 刘 老还书写了 “腹有诗书气自华” 的横幅相送。书画 是讲究字外功夫和画外功夫的。有一次听文怀沙 先生讲学, 他说:“师” 和 “匠” 的区别, 就在于读不读 书、 书读到什么程度。 在习书的具体方法上, 刘老也给予精心指导。 他在另一些信中对显平说:“望除写小楷外, 再写写 大楷及大字 (不写柳) , 颜欧或魏碑, 还可写写行书, 兰亭或圣教, 为扩大领域, 也为了更好地发展小 楷。 ”“宗晋唐参以元明, 求清逸远凡俗, 写小字如写 大字, 求大气。 ” 要写好小字, 必须要下大字的功夫, 这也是古 代著名书家的经验。清人朱履在 书学捷要 中, 说 到极负盛名的大书法家米芾写小字用写大字功夫 的故事:“米元章授陈伯修父子提笔之法曰: 以腕着 纸, 则笔端有指力无臂力也。 ” 接着米元章表演了用 写大字的方法来写小字,“索纸书其所作 进黼扆赞 表 , 笔墨端谨, 字如蝇头, 而位置规模, 一如大字。 ”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黎铿曾将精心创作的一方 端溪老坑紫玉砚台赠送给刘征先生, 而刘老竟把这 方珍贵的砚台转送给了黄显平, 多么深厚的寄意 啊!这自然也含着殷切的希望。 赵金光2014年3月8日于北京西溪书屋3 月 29 日, 由 温都博客、 温州 图书馆共同举办 的籀园品书会开 讲第三十四期, 这期品读的书籍 为 文 学 回 忆 录 。海报上印 着小清新的主题 “ 文 学 是 可 爱 的” , 由温州文联 副主席、 作家东 君 领 读 木 心 先 生, 30 多位文学 爱好者参加了此 次品读会。文学是可爱的品读木心木心的眼光与良知东君懂得美, 辨是非关怀林楚君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