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Xkb1.com 主讲教师:王宏(苏州中学)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 第二十五课有的人诵读欣赏古诗二首写作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修改文章专题训练综合实践活动社会热点问题研讨会第五单元(下)目的要求第五单元(下)目的要求1领会诗歌揭示出的深刻人生哲理。2学习对比的表现手法、首尾呼应的结构技巧。3品味生动、含义丰富的语言。有的人有的人1知识与技能理解含义丰富的词语,如“活” “死” “地下的火”等,理解寓意丰富的诗句。体会语言朴实而又生动,饱含鲜明爱憎情感的特点。学习诗中对比说理的特点,感受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感知主旨:这首诗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精神,无情鞭挞了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反动阶级,深刻地揭示了热爱人民的人在人民中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真理。2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体会诗中所表达出来的爱憎分明的感情。理解鲁迅先生伟大精神的实质。理解对比的表现手法对表达主题的作用。结合思路,把握结构,便于背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生活中的美丑善恶要认清,抑恶扬善,爱憎分明。(2)立足平凡,乐于奉献,建设社会主义的美好生活;不追名逐利,不损人利己,思想境界高尚,树立朴素、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4课文简析这首诗是臧克家同志在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鲁迅逝世 13 周年而写的,因此在正题下加了个副题:“纪念鲁迅有感” 。“有的人”是个引人深思的题目:指的是什么人?这些人怎样?诗中举出了完全对立的两种人加以对比。全诗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 1 节):对两种人的生与死进行评价。这是全诗的总起。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开头就突出两种完全对立的人。作者抓住“人生”这一重大课题,用“活”与“死”进行鲜明的对比,摆出了对两种人生死的评价:有的人“活着” ,不过是行尸走肉,其实是死了;有的人“死了” ,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里。前者指的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他们只有躯壳活着,徒具形骸,虽生犹死,生命毫无价值;他们的行为,为人民所痛恨;他们的生活,为人民所不齿;他们的生命,在人民心目中早已腐烂发臭。后者指的是那些为着千百万人民的利益,不屈不挠地英勇斗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他们虽然死了,但是人民对他们却永远感念不忘,他们的崇高事业,他们的革命精神,永远活在亿万人民的心中。两句诗中的两个“活”与“死”含义不同:第一个“活” ,指躯壳活着,第二个“活” ,指精神永存;第一个“死” ,指灵魂腐朽,第二个“死” ,指失去生命。第二部分(第 24 节):写两种人对待人民群众截然相反的态度。第 2 节:写两种人对待人民群众截然相反的态度。诗篇摹写了两种人不同的动作和心理。“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这是高踞于人民之上的反动统治者的形象,他们作威作福,横行霸道,任意奴役、宰割人民群众,还无耻地自我标榜多么伟大。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这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甘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的革命者的形象,含蓄而形象地赞颂了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精神。两种人,一是把人民当牛马,一是甘做人民的牛马,对比形象鲜明。第 3 节:写两种人不同的人生目的。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 ,指反动统治阶级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还妄想不朽,以永远散布他们的恶劣影响,维系黑暗的旧社会。“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指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期待着为扫除吃人旧世界的燎原大火的到来,甘愿在伟大的革命斗争中献出自己的一切。鲁迅曾经在野草题辞中说过:“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表现了伟大的献身精神。第 2、3 两节都没有点出鲁迅的名字,但由于“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言及野草这部名著人所共知,因此诗中歌颂的是谁,也就不言而喻了。这样写,既含蓄又形象,增添了诗味。第 4 节:进一步写两种人不同的人生目的,并指出不同的社会作用。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指反动统治阶级为了满足自己穷奢极侈的生活欲望,把人民推向了痛苦和死亡,阻碍了历史的前进;“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表现革命者为人民而战。竭尽全力为人民谋幸福的精神,如鲁迅,就是“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的人。第三部分(第 57 节):写人民对这两种人截然不同的态度。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不可欺,以不同的态度对待人民,人民就以不同的态度对待他们。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 ,一个“摔”字,表现了人民的力量, “垮”字写出了反动统治者失败的命运;“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因为他们的名字就意味着邪恶,人民厌恶他们,唾弃他们,如果说“摔”字是使其身败,名字“烂得更早”则是使其名裂;“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意味着反动统治者已经被赶出历史舞台,即使一时还赖在某些地方,其灭亡也为期不远。本诗写在 1949 年11 月 1 日,国民党反动派已经被赶出了中国大陆,盘踞在台湾,这些诗句所指分明,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对鲁迅这样的革命者, “人民永远记住他” ,永垂不朽。 “永远”词,饱含对鲁迅无限崇敬和深切怀念之情。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这两句含义很深。 “春风” ,指人民革命力量。在人民革命取得胜利之后,为人民的幸福而奋斗牺牲、献出生命的人,得到了人民的爱戴和景仰,他们就像生机盎然的野草一样绿遍原野,为人民所广泛纪念。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充分表达了对鲁迅以及像鲁迅那样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的崇敬爱戴和热烈颂扬。本部分三个诗节的内容,与第二部分三个诗节遥相呼应,结构谨严。这首诗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精神,无情鞭挞了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反动阶级,深刻地揭示了热爱人民的人在人民中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真理。5对比的写法诗的每一节都用对比手法来写,对比的不是个人,而是两个阶级,两种不同价值的人。每一节都是先反后正。这样对比烘托,把正面的衬得更高,使正反两方面的形象更加鲜明,从而使主题更突出。有的是反映了内在本质的形象性描写的对比,如第 2 诗节里, “骑在人民头上”这一典型动作,加上“呵,我多伟大”这一典型语言,二者搭配起来,就非常形象地揭露了反动统治者的骄横无耻、狂妄自大。 “俯下身子”这一典型动作,加上“给人民当牛马”这形象的比喻,就深刻而生动地刻画了鲁迅先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形象。把这两个对立的形象放在一起,使丑的显得更丑,美的显得更美。特别是那一“骑”一“俯”的动作鲜明地表现了对待人民群众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有力地反映了两个对立阶级的人生观,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有的是抓住本质作概括揭示的对比,如把“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与“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作对比,概括了两种不同的人生目的和社会价值。还有的是不同评价的对比,如开头一节虽生犹死与虽死犹生的对比,鲜明地揭示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意义。6反复手法有词语的反复,如“有的人”在前面四个诗节中紧接反复;有句子的反复,如“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在第 4、7 诗节中间隔反复。这首诗运用反复的手法,充分抒写了作者对两种人截然不同的态度和感情,从而加强了诗的感染力。7形象的议论这首诗纪念鲁迅,主要不是介绍鲁迅的生平,追记鲁迅的业绩并作评价,而是对比议论两种不同的人生意义和价值,特别提出如何对待人民群众的问题,从而提炼出深刻的哲理,启示我们为多数人去活,才活得有价值。议论用语形象生动,如以“骑在人民头上”与“俯下身子”表现对待人民群众的两种不同态度,以“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表现愿为人民作出最大牺牲的人生命长在,精神永存;以“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表现人民对献身于人民的事业的人的拥戴。诗中“牛马” “野草”等词由于是从鲁迅的语言和作品中引来,为广大读者所熟悉,读到这些词,读者眼前又会浮现出鲁迅先生的形象。诗贵形象,生动的形象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魅力。8作者简介臧克家(1905) ,现代诗人。山东诸城人。自幼喜爱古诗和民歌。青少年时代生活在农村。目睹农民的苦难生活,引起他的深切同情。这奠定了他以后诗歌创作的生活基础。1923 年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接触了新文学,开始新诗习作。1926 年秋,到武汉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曾随国民革命军讨伐反动军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回到故乡,不久因受反动派迫害,逃亡东北。1930 年至 1934 年,在国立山东大学读书期间,含愤苦吟,得到闻多等的鼓励。抗日战争爆发后,臧克家奔赴前方,从事进步文化工作。1942 年秋,到达重庆从事文学创作并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活动。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战,实行法西斯统治,臧克家写了大量讽刺诗,配合了国民党统治区人民反压迫、争民主的斗争。解放后,先后任华北大学三 部研究员、人民出版社编审、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 诗刊主编等职务。曾被选为第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诗人的代表性诗篇,已收入臧克家诗选 ,回忆自己创作的有诗与生活 ,谈自己诗歌创作的有甘苦寸心知 ,另有, 臧克家散文小说集 。2000 年1 月 20 日由中国诗歌学会主办的首届“中国诗人奖”在北京颁奖;臧克家获得“中国诗人奖终生成就奖” 。评委会在授奖辞中称他是在诗歌创作中取得卓越成就、为我国新诗发展作出宝贵贡献的 20 世纪杰出的大诗人。9臧克家谈有的人的写作关于有的人臧克家有的人这首短诗,是我 1949 年到北京之后,为了纪念鲁迅逝世 13 周年写的。那一天,我去瞻仰了鲁迅故居,看到了他文章里谈到的枣树,他的“老虎尾巴”也亲眼目睹了。对着这遗迹,想念鲁迅的一生,心里感慨很深。我没有见过鲁迅,他在上海活动的时期,我正在青岛大学读书。1935 年夏天,在青岛遇到萧军同志,他希望我给鲁迅写写信,把地址开给了我。但我没写。那时,我在临清中学教书,信件检查,特务捣乱。我的烙印 罪恶的黑手两本诗集,给鲁迅寄了,他写在了日记上。1942 年 8 月 14 日,我到了当时所谓“战时首都”重庆。不久,为了纪念鲁迅逝世,在“中苏文化协会”的俱乐部召开大会,文化界的同志都到了,老舍主持。大会刚开始,一群特务闯上主席台,把老舍架了下来,乱叫乱闹,会没开成,大家悲愤而散。1946 到1948 年,我在上海,家住虹口,茅盾同志住大陆新村,我常去看他,隔壁就是鲁迅的旧居。内山书屋就在附近,我也不时地出入,那时王造时也搞了一个书店。我在上海两年多,参加了两次纪念鲁迅的大会,都因国民党特务捣乱破坏未能终场。记得有一次,宋庆龄同志也参加了,特务们气势汹汹,把大会的签名簿都抢走了。在上海时,我曾经和几个朋友到万安公墓去拜望鲁迅的坟墓,一抔黄土,一块小小的石碑。来去路上,都有特务们的眼睛。虽然生前没见过鲁迅,但对他崇敬的感情是很深的。五四运动以后,我在济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的时候,爱好文艺,读了鲁迅的呐喊 彷徨以及他翻译的苦闷的象征出了象牙之塔等著作,以后又读丁他许多书,读其书想见其为人,鲁迅的形象高高地、高高地矗立在我的心头上。有的人虽然是一首短短的抒情诗,但写出它来,至少得具有几个条件。首先是对鲁迅的认识,崇敬他的思想情感,像前面所说的那一些;但这只是一个方面,我在这首诗里歌颂了伟大战士鲁迅,也同时揭露批判了鲁迅的对立面,官僚地主阶级和一切骑在人民头上的反动派。对这点,我的感受也是极深刻的。从“中华民国”这块空招牌高高挂起之后,我亲眼看到、亲身经历了旧军阀、新军阀的种种罪恶残暴的迫害,我也悲愤地目睹了地主阶级和一切达官贵人为非作歹、欺压群众、视人民如草芥的种种情况,这帮坏家伙,利用他们的走狗作吹鼓手,替他们歌功颂德,同时,还想在石头上刻上自己的名字,为自己树碑立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