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名词解释(共一、名词解释(共 1010 题,每题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2020 分)分) 1.1.发酵工程制药技术:发酵工程制药技术: 发酵工程制药是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化学工程学的有 机结合,是利用微生物特定性状,通过现代工程技术在生物反应器中生产药用 物质的一种技术,它是生物技术的支柱。 2.2.培养基:培养基: 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和合成各种代谢产物所需要的按一定比例配制的 多种营养物质的混合物。 3.3.前体:前体:是指加入到发酵培养基中的能够直接被微生物在生物合成过程中结合 到产物分子中去而自身结构没有显著变化的一类小分子物质。 4.4.致死温度:致死温度:是指杀灭微生物的极限温度。 5.5.热阻:热阻:微生物在某一特定条件(一定的温度、加热方式)的死亡时间。 6.6.次级代谢:次级代谢:是指微生物在一定生长时期,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体,合成一些 对微生物生命活动无明确功能的物质的过程。 7.7.液晶状态:液晶状态:是指某些有机物在发生固相到液相转变时的过渡状态称为液晶状 态。 8.8.发酵热:发酵热:就是发酵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净热量 9.9.种子活化:种子活化:是指将保存菌种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在适宜条件下培养,恢复 其固有的生物特性。 10.10.分批式培养分批式培养: :培养液一次性装入发酵罐,一次性接种,经过一段时间培养, 一次性卸出全部培养物。 1111灭菌: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因子杀灭有生活能力的细菌营养体和芽孢或孢子 的方法。 1212生长因子:生长因子:维持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的微量有机物,不起碳源和氮源作用。 1313致死时间:致死时间:是在致死温度下杀灭全部微生物所需时间。 1414初级代谢:初级代谢:指能使营养物质转变成机体的结构物质和对机体具有生理活性 作用的物质,或是为机体生长提供能量的一类代谢。 1515微生物发酵:微生物发酵:微生物发酵即是指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经 过特定的代谢途径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的过程。是指利用微生物体来制得 产物的需氧或厌氧的任何过程。 1616菌株(菌株(strainstrain):):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繁殖而成的纯种群体 及其一切后代(起源于共同祖先并保持祖先特性的一组纯种后代菌群) 。因此, 一种微生物的不同来源的纯培养物均可称为该菌种的一个菌株。菌株强调的是 遗传型纯的谱系。 1717种子扩大培养:种子扩大培养:种子扩大培养简称种子扩培是发酵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其实指将保存在砂土管、冷冻干燥管中处休眠状态的生产菌种接入试管斜面活 化后,再经过扁瓶或摇瓶及种子罐逐级扩大培养,最终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纯 种过程。 1818净热量净热量: :在发酵过程中产生菌分解基质产生热量,机械搅拌产生热量,而罐 壁散热、水分蒸发、空气排气带走热量。这各种产生的热量和各种散失的热量 的代数和就叫做净热量。 1919连续式培养操作:连续式培养操作:培养液一起装入发酵罐,接种后培养过程中,不断补充 新培养基,同时取出包括培养液和菌体在内的发酵液,直至发酵结束。 2020连续灭菌:连续灭菌:培养基在发酵罐外经过一套灭菌设备连续的加热灭菌,冷却后 送入已灭菌的发酵罐内的工艺过程。二、填空题(共二、填空题(共 2020 空,每空空,每空 1 1 分分, ,共共 2020 分)分) 1.微生物药物按化学本质和化学特征进行分类分为,抗生素类、氨基酸类、核 苷酸类、维生素类、甾体、治疗酶及酶抑制剂共 6 类。 2.工业微生物育种过程分为 4 个阶段:菌种选育,菌种筛选,菌种保存,菌种 的退化和复壮。 3.在发酵过程中,培养液的 pH 发生变化为主要原因是机制代谢、产物形成、菌 体自容。调节和控制培养液中的 pH 的方法是加入维持 PH 的物质,或在发酵过 程中添加补料。 4细胞融合是通过人工的方法,使遗传性状不同的两个没有细胞壁的细胞发生 融合,并产生重组子的过程。 5在某种特定环境下、长期处理某一特定微生物群体、同时不断对其进行移种 传代、以达到积累和选择合适的自发突变体的目的,这种育种方式称为菌种的 复壮。 6底物消耗速率与菌体细胞合成速度是平行的,这种生长类型称为偶联型。 7在微生物生长和生产用培养基中侵入了有碍于微生物生长和生产的其它微生 物称之为杂菌。 8IFO 是国外一个菌种保藏中心的缩写,它的中文名是日本技术评价研究所生 物资源中心。 9. 发酵工程上常使用的空气除菌方法-滤过除菌法是采用定期灭菌的干燥物 质来阻截流过的空气中所含的微生物,从而制造无菌空气。 10. 生长因子是一类微生物维持正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但细胞自身不能合成的 微量有机化合物包括:氨基酸、维生素等。 11菌种的选育包括,自然选育、人工选育、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基因工程 育种。 12菌种保藏方法有斜面低温、石蜡封存、固体曲保藏、沙土管保藏、冷冻干 燥保藏、液氮低温保藏。 13在大肠杆菌培养过程中,除考虑营养条件外,还要考虑温度、酸碱度和渗 透压等条件。由于该细菌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变异类型容易选择、易培养、 生周期短等优点,因此常作为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 14通常,对获得的纯菌种还可以依据菌落的形状、大小等菌落特征对细菌进 行初步的鉴定。 15若用大肠杆菌进行实验,使用过的培养基及其培养物必须经过灭菌处理后 才能丢弃,以防止培养物的扩散。 16、实验室常用的有机氮源有蛋白胨和牛肉膏等,无机氮源有硫酸铵和硝酸钠 等。为节约成本,工厂中常用豆粉饼等做有机氮源。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三、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共 1010 题,每题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2020 分)分) 1.在培养基的配制过程中,具有如下步骤,其正确顺序为(B)溶化 调 pH 加棉塞 包扎 培养基的分装 称量 A. B. C. D. 2.在斜面培养基上接种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B) 用左手大拇指、食指和无名指夹住菌种试管和待接种的斜试管,管口并齐,使斜面向上成水平状态。右手拧松棉塞,但不取下。在火焰边用右手无名 指和小指夹住两个棉塞,将它们取下,同时左腕转动,烧灼管口一周。将接 种环伸入管内,让环先接触培养基上未长菌的部位,使环冷却,然后轻轻挑取 少量菌体,立即将接种环抽出。右手拿接种环,在火焰上烧灼灭菌。在火 焰旁迅速将沾有菌体的接种环伸到斜面培养基的底部,由里向外轻轻画蛇形细 线。抽出接种环,再用火焰烧灼管口,并在火焰上方将棉塞塞上。 A. B. C. D.3发酵法生产维生素 B2(核黄素)所用的微生物是(C) 。 A阿氏假囊酵母 B毕赤氏酵母 C热带假丝酵母 D葡萄汁酵母 4青霉素发酵采用(C) A、三级发酵 B、四级发酵 C、二级发酵 D、一级发酵 5.工业生产用的菌种应选取微生物生长的时期及能大量产生抗生素的时期分别 是( A) 调整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A.B.C.D 6.细菌群体从开始生长到死亡的动态变化,可以分为四个主要时期。生产上, 人们总结出一种连续培养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代谢产物的产量,这种连续培 养的方法可以延长的时期是(B) A调整期 B对数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7青霉素的作用机制是(A) A抑制细胞壁的合成 B影响细胞膜功能 C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D抑制细胞核酸的合成 E抑制细菌生物能作用 8在培养基的配制过程中,下列哪项操作及作用是不正确的(D) A.在融化过程的最后阶段要补充蒸馏水至 100mL B.趁热将培养基分装到洁净试管中,培养基高度为试管长度的 1/5 C.所加棉塞即能防止杂菌污染,又能通气 D.操作的顺序是称量溶化分装调 pH加棉塞包扎9下列有关谷氨酸棒状杆菌的生长和谷氨酸发酵的叙述错误的是(C)A.组成酶是维持菌体基本生活的必要条件B.菌体能合成各种生长因子,不需要从外界补充C.发酵液 pH 呈酸性时,就会生成乙酰谷氨酰胺D.细胞膜透性的改变,可解除代谢产物对有关酶活性的抑制10不用空气压缩机的自吸式发酵罐罐体的结构大致上与通用式发酵罐相同, 主要区别在于搅拌器的形状和结构不同。自吸式发酵罐的缺点是进罐空气处于 (A),因而增加了染菌机会。A升压 B降压C正压 D负压11发酵工程的第一个重要工作是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选择优良的单一纯种, 获得纯种的方法不包括:( C ) A.根据微生物对碳源需要的差别,使用含不同碳源的培养基 B.根据微生物缺乏生长因子的种类,在培养基中增减不同的生长因子 C.利用高温高压消灭不需要的杂菌 D.根据微生物对抗生素敏感性的差异,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的抗生素 12下面关于微生物最适生长温度判断,正确的是( A ) A. 微生物群体生长繁殖速度最快的温度 B. 发酵的最适温度 C. 积累某一代谢产物的最适温度 D. 无法判断 13发酵法生产酵母菌时,正确的措施是 ( C ) A、密闭隔绝空气 B、用萃取、离子交换获得产品 C、在稳定期获得菌种 D、使菌体生长长期处于稳定期 14 曲法保藏是基于( A )原理对微生物进行保藏的。 A干燥 B低温 C缺氧 D冷冻 15在微生物发酵工程中,导致菌体过剩,溶解氧下降的可能原因是( C ) 。 A发酵液转稀 B发酵液过浓 C种子质量 DpH 不正常 16 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除去物料及设备中所有生命物质的过程称之为 ( A ) 。 A灭菌 B消毒 C除菌 D抑菌 17采取一定措施使培养液中的底物浓度较长时间地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即保 证微生物的生长需要,又不造成不利影响,中途不排出发酵液。从而达到提高 容量产率,产物浓度和得率的目的发酵是( D ) A半连续发酵 B分批发酵 C连续发酵 D补料分批发酵 18下表为某培养基的配方,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B ) 成分蛋白胨 葡萄糖K2HPO4 伊红美蓝 蒸馏水 含量 10g 10g 2g 0.4g0.065g 1000mL A从化学成分看该培养基属于合成培养基,从用途看该培养基属于鉴别培养基 B培养基中属于碳源的物质主要是葡萄糖,属于氮源的物质是蛋白胨 C该培养基缺少能提供生长因子的物质 D该培养基 PH 调好后就可以接种菌 19下列关于通过发酵工程生产谷氨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发酵时需不断通入无菌空气,否则会积累乳酸; B发酵时常采用的培养基为液体天然培养基; C从自然界分离的野生型菌株可直接用于生产; D当菌体生长进入稳定期时,补充营养物可提高谷氨酸产量 ; 20下面关于连续培养的说法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恒化连续培养的控制对象是菌体密度 B.恒浊连续培养中微生物菌体以最高生长速率生长 C.恒化连续培养的产物是不同生长速率的菌体 D.恒浊连续培养无生长限制因子 四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