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章 地震灾害.2 1.1 地震灾害的形式.2 1.2 地震预报.2 1.3 地震预测、预报、预警的区别?.2 1.4 如何抗御和减轻地震灾害?.2 1.5 地震谣言:指没有事实根据或缺乏科学依据的地震消息。.2 第二章、地震学基础知识.2 2.1 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2 2.2 大陆科学钻探的目标.2 2.3 全球的地震活动带有三(二)个.2 2.4 地震成因与类型.2 2.5 地震类型.2 2.6 震源机制和断层.2 2.7 地震学的空间概念.2 2.8 地震波.2 2.9 工程结构的地震破坏密切相关的地震动三要素 .2 2.10 地震震级及烈度.2 第三章、地震危险性分析.2 3.1 地震危险性分析含义及目的、实质.2 3.2 评定某个地点的地震危险性,需要作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2 3.3 影响地震动及地震地质灾害的因素.2 3.4 地震危险性分析确定性方法.2 3.4.1 地震构造法.2 3.4.2 历史地震法.2 3.4.3 综合评定.2 3.5 地震危险性分析概率方法.2 3.5.1 基本概念.2 3.5.2 求解过程.2 3.6 超越概率.2 四 地震动衰减关系和地震动参数区划图.2 4.1 基本概念.2 4.2 衰减关系.2 4.2.1、地震烈度的衰减关系.2 4.2.3、水平峰值加速度 a 衰减关系.2 4.2.4、水平速度 v 的衰减关系.2 4.2.5、反应谱的衰减关系.2 4.2.6、地震动持时 T 与 M,R 的关系.2 4.3 地震动参数区划图.2 4.3.1、地震区划图的编图历史.2 4.3.2 编图工作原则.2 4.3.3、区划图编图的技术思路.2 4.3.4、区划图编图的主要技术技术环节.2 4.3.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编制.2 4.3.6、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工程应用.2第五章、地面运动的合成.2 5.1 概述(为什么要人工合成地震波).2 5.2 几种地震动合成方法.2 5.2.1、比例方法.2 5.2.2、地震动记录的匹配方法.2 5.2.3、数值方法(随机振动法).2 5.2.4、地震学方法.2 5.3 地震预测.2 5.4 地震危险性评估.2 5.5 合理综合多因素影响的新方法.2 5.5.1 地震的物理过程.2 5.5.2 主要工作内容.2 5.5.3 综合多因素主要方法有.2 六 场地对地震动影响.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