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利他行为的培养摘要:利他行为是最高意义上的亲社会行为,可以在一般情境和紧急情境中发生,并帮助他人摆脱所面临的困境。本文从利他行为的基本概念、特征以及相关理论入手来分析如何增加社会上的利他行为并正确实施利他行为来帮助他人摆脱困境。关键词:利他行为 强化 榜样利他行为是人类社会中高尚的行为,是值得社会提倡和发扬的。但由于一些消极观念和个别不良事例的影响,致使利他行为的发生大大减少,当别人或自己陷入困境时,较少受到他人的利他行为的帮助。这便引发了,如何增加社会上利他行为的发生及正确实施利他行为来帮助他人摆脱困境的思考。下面就从利他行为的概念、特征、相关理论等方面来试分析这一问题。1 利他行为的概述利他行为是指对别人有好处,没有明显自私动机的自觉自愿的行为,是一种无私的行为,只为了他人的利益的行为。如+在公共汽车上让座,救落水儿童,都属于利他的范畴。前一种是一般情境下的利他行为,后一种是紧急情境中的利他行为。利他行为具有四个特征:自愿性。利他行为必须是自觉自愿的,是自发的,而不是强迫的结果。利他性。以有利于他人为目的,有利于他人是利他行为的唯一目的。无偿性。利他行为中不期望任何外部的酬赏,也不期望日后的报答。损失性。对于利他者来说,具有损失性,在精力、金钱、时间等方面会蒙受损失,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以上是关于利他行为的界定,有助于人们增强对利他行为基本形式的理解。2 利他行为的相关理论2.1 社会生物学这是由 E. Wilson 提出的一种理论观点。Wilson 认为,和侵犯行为一样,人的利他行为的多数表现说到底是含有自私成分的。它是由基因安排的,旨在最大限度地复制自身的行为。这一理论仅仅从本能的角度,从动物行为的观察行为来论证人类的利他行为,是缺乏说服力的。大部分学者是赞成学习理论的观点的。2.2 学习理论观点学习理论认为,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关利他行为的规范的掌握是学习的结果,即利他行为是一种后天习得的行为,而非与生俱来的。儿童利他行为的发展是有一个过程的。婴儿没有利他行为的,利他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多。在学习过程中,强化和模仿是非常重要的,儿童会模仿父母和他人的利他行为,并把它融入自己的行为之中。3 培养利他行为的途径3.1 榜样根据学习理论的观点,利他行为的培养应从儿童期就开始。在儿童人格形成的过程中,对其人格中有利于他动机形成的部分加以塑造,就会实现使他长大后表现出利他行为的目的。首先是家长、老师和对儿童有较大影响的重要他人的口头引导,例如,告诉他要在生活中多帮助别人,要尊重老人等。但只有口头的教导有时并不起作用,儿童没有看到相应的利他行为的榜样,在他的头脑中没有相应的形象记忆,无法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利他动机。所以,家庭、学校和社会要为他们树立榜样供他们去模仿,如家长、教师要一身作则,时常注意做出利他行为。大众传媒传播利他行为的信息,对榜样人物的宣传等,给儿童提供一种真实的榜样。经过这个过程,儿童利他动机的早期社会化才能完成。3.2 强化学习理论中提到,当个体的利他行为得到积极强化时,他就会做出更多的利他行为,当个体的利他行为受到消极强化时,利他行为就会减少。年幼的儿童,由于其独特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而使他们更多地表现出利他行为,可以通过增加积极强化而使其得以保持和增强。当人们受到外在表扬和奖励后,他们就会逐渐产生一种相应的内在自我奖励倾向,表象为内在的自我满足,如果能从外在强化过渡到内在强化,利他行为就会得到更有效地巩固。如果整个社会形成对利他行为进行积极强化的环境和局面,那么利他行为就会蔚然成风。以上两点主要是针对儿童利他行为的培养提出的方法,特别是在儿童 612 岁时,这是利他行为发展最快的时期,应加强重视,注意在此期间利他行为的培养。3.3 学习助人技能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本来有助人的愿望,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助人技能,而没有表现出实际的助人行为。如果遇到落水者却因不会游泳而无法去救助。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助人技能的教育,特别是紧急情境下的助人技能。如果我们掌握了必要的助人技能,就会增加人们的实际的利他行为。4 正确实施利他行为现代社会利他行为有所减少的原因很多,其中较为重要的是一些人在实施利他行为后,却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在利他行为中,利他者会出现以下情况,从而使人感到这种行为的动机是不纯的,从而带来消极后果。利他行为往往带有利他者期望回报或奖励的成分。利他行为常常使利他者沾沾自喜,满足了其自尊心的需要。利他行为也可能是对利他者以前所犯错误的一种补偿。利他者也是以自己的动机来评价自己的。如果他清楚自己的动机不纯,那么,他事后内心对自己的评价也不会很高。以上这几点是在利他行为对利他者有利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便要求利他者要摆正心态,明确动机,表明立场,让受助者了解这一利他行为的唯一目的就是帮助他人。同时,有一些利他行为也会对受助者造成一些伤害,这时,利他者也常常是被误解的。因此,利他者要根据社会道德规范来帮助他人,尽量减少消极影响,同时社会也应多宣传、强调利他行为的积极作用。这里的消极影响就相当于社会利他行为的消极强化,所以要尽量避免。5 总结增加人们的利他行为,不仅一般情境下帮助他人,在紧急情境下更可以有效地帮助他人摆脱困境,并为他人树立榜样,提供学习对象,同时也强化了社会对利他行为的积极态度。参考文献: 郑雪 社会心理学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4 孙时进 社会心理学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侯玉波 社会心理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沙莲香 社会心理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屠文淑 社会心理学理论与应用 人民出版社 2001 朱启臻.张春明 社会心理学原理及其应用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0 周晓虹 现代社会心理学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2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