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0 年云南省文山州中考语文试卷一、语言积累与运用一、语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含 16 小题,每小题 2 分,第 7 小题 8 分,共 20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是 A、酝酿(ning) 确凿(zo) 参差不齐(cn) B、提防(t) 憎恶(w) 锲而不舍(qi) C、蹒跚(pn) 教诲(hu) 无与伦比(ln) D、孕育(yn) 畸形(q) 孜孜不倦(z) 答案 C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花枝招展 人迹罕至 不记其数 深恶痛绝 B、无精打采 千姿百态 异想天开 无人问津 C、发人深醒 天真无邪 再接再厉 断章取义 D、繁花似锦 与日惧增 心旷神怡 川流不息 答案:B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张校长不辞辛劳,三顾茅庐去看望生病在家休养的杨老师。 B、妈妈列举了许多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语重心长地给我们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 C、如果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D、学习中有不懂的地方,要及时向他人请教,做到不耻下问。 答案:A 4、在下列句子攒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上眼,山 起来了,涨起来了,太阳 的脸红起来了。 (2)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 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视害了羞,微 微露出点粉色。 (3)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 ,我的泪很快 地流下来了。 (4)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 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 便是散。 A、清朗 直射 背影 秘密 B、朗润 直射 身影 秘诀 C、清朗 斜射 身影 秘密 D、朗润 斜射 背影 秘诀 答案:D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玉树地震,全国人民纷纷解囊相助,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道德。 B、通过比赛,使同学们增进了友谊,锻炼了身体。 C、2010 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开幕,赢得了各国的赞誉。 D、当我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主人公保尔自强不息的精神我被深深感动了。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雪 、 藤野先生都是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 B、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书中人物形象鲜明,栩栩如生,张飞就是其中之一。 C、苏洵(父) 、苏轼、苏辙“三父子”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都属于“唐宋八大家” 。 D、 我的叔叔于勒选自短篇小说集羊脂球 ,作者是法国著名的小说家莫泊桑。 答案:D7、根据提示填空。 (每空 1 分,共 8 分。答案中有加字、漏字、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1) 学而不思罔 ,思而学则殆。 (论语 ) (2)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 (刘禹锡陋室铭 ) (3)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 (文天祥过零丁洋 ) (4)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 (5)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对远方亲人表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轼在水调歌 头(明月几时有)中对远方亲人表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 (6)古诗词中有不少关于送别的名句,请你写出连续两句。 (课外内均可) 示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涯若比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如汪伦送我情;劝君更尽 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等 二、语文综合运用(6 分) 8、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文后两题。 西南 5 省(区、市)自去年 11 月以来,秋、冬、春三季连旱,灾情从 60 年一遇不断升级 到 80 年、100 年一遇,越来越严重的特大旱灾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国家 防总、水利部积极协商国家有关部委加大对旱区抗旱资金的支持力度,用以帮助解决农村人畜 忺水和农田水利生产的困难。今年以来,共拨付中央应急综合抗旱资金 12.92 亿元,其中特大抗 旱补助经费 1.55 亿元;提前下拨西南 5 省(区、市)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经费 63.63 亿元,其 中 54.8 亿元用于解决农村人畜饮水问题,3.09 亿元用于大中型水库的除险加固,5.74 亿元用于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重点县补助。 (1)请提取文段主要信息,写在空格内。不超过 50 字。 (3 分) 答:西南 5 省(区、市)三季连旱,国家加大资金支持、帮助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和农田水 利生产的困难。 (2)云南“青年基金会”发起了“我为乡亲送瓶水”暨“爱心蓄水池”紧急募捐公益活动, 希望募捐一些善款,让乡亲们“久旱逢甘露” 。请你代“青年基金会”拟一条“献爱心”的募捐 宣传标语。 (3 分) 示例一:老天无情,人间有爱;伸出您的手,甘露润人心。示例二:天灾无情人有情,关 爱善举暖人心。 (符合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三、阅读(本大题含 924 小题,共 44 分) (一) (3 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的首联,写诗人“望”到的景象是:国家(山河)破碎,城中春草凄凄,一片破败。 (1 分) (2)后三联写诗人内心感受,突出了诗人怎样的渴望? 答:反对战争,渴望和平。渴望战争尽快结束,期盼亲人团聚,国泰民安。 (2 分) (二)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曹刿论战 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 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任选两个作答,多选不加分) (2 分) (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通“遍” ,普及,普通。 (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牺牲:指祭祀用的牛、羊等。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第二次。 (4)既克,公问其故 故:原因,缘故。 11、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译文:大官们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2)彼竭我盈,故克之。 译文:他们的士气已尽,我们的士气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 12、曹刿请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2 分) 答: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13、曹刿认为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2 分) 答:取信于民。 (或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14、第二段描写曹刿的言行,目的在于表现他的什么特点?(2 分) 答:深谋远虑,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善于把握战机。 (三) (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8 题。 让“低碳”成为一种习惯 随着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 “低碳”之风扑面而来,一时间, “节能减排” 、 “低碳生活”成为当下的流行语。 “低碳经济” 、 “低碳技术” 、 “低碳发展”等新概 念、新政策在世界各国风起云涌。 何谓“低碳生活”?顾名思义,就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降低二氧化碳 的排放。简单理解, “低碳生活”就是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通过对居家、办公、 交通、出游等个人生活方式或者消费习惯的简单改变,直接或间接地实现节能减排,最终达到 有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 推行“低碳生活” ,要从转变理念做起。努力降低碳排放,实现低碳发展不仅是为拯救地 球家园所做出的行动,也是为了使我国走上节能减排的新兴工业化道路,最大限度地节约有限 资源,提高利用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倡导“低碳生活” ,是转变 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应有之义,必须树立与之相应的理念。要利用各种 宣传工具,开展专项宣传活动,向公众介绍日常生活中如何减少碳排放,让“低碳”理念融入 大家日常生活,并开展节水节电节气活动,以实际行动为节能减排做贡献。 过“低碳生活” ,要从小事做起。 “低碳生活”与我们息息相关,涉及衣、食、住、行、 用的方方面面。据生命时报报道,少买一件衣服可减少二氧化碳 2.5 千克,少喝 0.5 千克酒, 可减排二氧化碳 1 千克,少用 0.1 立方米装修用木材,可减排二氧化碳 64.3 千克,少用 1 个塑料袋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0.1 克,少开一天车可减少 98 千克二氧化碳就个人而言,过 “低碳生活” ,完全可以从改变一些生活细节入手,从点滴做起,积极实践“低碳生活” ,让 “低碳”改变我们的生活环境,成为一种时尚。 倡导“低碳生活” ,要强化责任意识。在生活中如何减少碳排放量,如何抑制全球变暖, 我们承担着共同的责任。为了将来能喝上干净水、呼吸到新鲜空气、吃上放心食物,每个人都 应“责”字当头。要把低碳工作、低碳生活作为一种正确的习惯培养起来,作为勤俭节约的重 要内容来发扬,从现在做起,从日常工作做起,杜绝长明灯、长流水;平时少乘车多走路,少 坐电梯多爬楼;多用网络办公,少用打印机;开短会、讲短话、行短文,改变那种高消耗、低 效益等现象。总之,人人注意节能,事事讲究减排,处处推崇环保,就能形成巨大的“低碳” 力量。 (李仁锋 李正祥) 15、 “简单理解低碳生活就是反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 ,请根据文意解释加点词 在句中的含义。 (2 分) 答:通过“节能减排” ,降低环境污染,实现回归自然的状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16、文章第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 答:举例子、列数据。用事实和数据佐证。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进一步说明“低碳生活” 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17、关于怎样过“低碳生活” ,文章给出了哪三条建议?(用原文回答) (3 分) 答:(1)推行“低碳生活” ,要从转变观念做起。 (2)过“低碳生活” ,要从小事做起。 (3)倡导“低碳生活” ,要强化责任意识。 18、 “节能减排”过“低碳生活” ,你还能提出哪些好的建议?请简要写出三条。 (3 分) 示例:(1)保护环境资源(由政府部门采取强硬措施,关闭污染严重的企业等) ;(2)出 门购物,自己带环保袋,无论是免费或者收费的塑料袋,都减少使用;(3)多用永久性的筷子、 饭盒,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餐具;(4)尽量少看电视,多看书,既可省电,还可以增长知识; (5)娱乐休闲,多做体育运动,尽量不玩网络游戏。 (符合要求,言之有理即可) (四) (18 分) 诗意的生活 俞敏洪 诗几乎可以表达人类生活的所有情感。人类离不开诗,也从来没有离开过诗。其实每一 个人心中都为诗留着一片圣地,只不过随着岁月的流逝,琐碎的生活用厚厚的尘埃把我们心中 的这块圣地封闭了起来,而远离诗歌的我们变得日渐庸俗,我们似乎忘了生活中还有诗歌存在。 但在我们心底深处,诗歌这片圣地却永远不会消失,只要一有机会,它就像花树遇到春风一样, 一夜之间就能够开出灿烂的花朵来。一个人只要心中怀有诗意,就已经达到了诗的境界;而一 个人生活的最高境界,就是诗意的生活。诗意的生活是一种感觉,是一种把现实生活中琐碎的 情感升华为美好情感的过程。只要我们愿意,诗意总是可以找到的。 什么是诗意的生活呢?在学校里,如果除了每天在教室里听课、在图书馆看书之外,除 了匆匆穿行于宿舍、食堂、教室三点一线之外,你也有过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