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7页
第2页 / 共47页
第3页 / 共47页
第4页 / 共47页
第5页 / 共47页
第6页 / 共47页
第7页 / 共47页
第8页 / 共47页
第9页 / 共47页
第1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宜宾教师公招考试宜宾教师公招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教育综合知识考前模拟试题考前模拟试题 A一、单项选择题(共 30 分) 1、下列关于多元智能理论论述正确的是 ( A )A 人类至少有 7 种以上的智能,每一种智能作用不同,有的重要,有的是次要的。A 教育评价应该是多渠道的,采用多形式在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评价的。A 每一个人的智力都有统一的表现形式,每一种智力都有统一的表现形式,所以存在统一的评价标准D 各种智能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他们有共同的发展规律。2、关于教学策略的认识正确的是 ( D )A 教学策略即教学方法A 制定教学策略就是做好教学计划。A 能够找到统一的适用于所有的教学的教学策略D 教学策略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典型的灵活性3、下列关于教学设计的论述错误的是 ( A )A 教学设计具有灵活性的特点 A 教学设计的方案一般不能修改A 在教学设计过程的模式中包括学习目标、内容、学生特征、教学策略、教学评价D 教学设计需要用系统的方法进行设计4、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转变正确的是 ( A )2A.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A.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成果推广者。A.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模仿者。D.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者型的独立的教师。5、在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变化中正确的是 ( A )A.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A.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权威、批评A.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教导、答疑D.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独立自主精神6、面对新教材,教师首先要做的是 ( A )研究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 研究教材。教师要从课程整体设计高度、从学科知识技能整合视角、从教材知识技能的体系编排审视教材、灵活运用教材。 研究学生特点A A A D7、新教材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新的要求是 ( A )A 教师对教科书的忠实取向A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恰当的选用教材、灵活地增删教材A 不需要教师重新学习,并结合教材与学生实际,引入教学D 只需掌握具体性的专业知识,不需要掌握方向性的专业知8、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是 ( D )A 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A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课堂统一3A 让学生学会知识 D 师生的交往互动9、体现今后考试改革方向的是( A )突出考试的诊断、选拔和发展功能 考试的内容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新的人才观和教育观。 改进考试的方式,倡导灵活多样、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的原则 考试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A A A D10、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D )A 问题性 A 开放性 A 过程性 D 综合性11、新一轮课程改革所遵循的主导理念是( A )A科学、人文融合的理念 A终身学习、教育的理念 A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D创新教育理念12、新课程改革中,学科课程目标均由下列哪些方面构成 ( A )知识与技能目标 德育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A A A D13、新课改中教育观念的转变主要是指 ( D )教育功能观的转变 教师观的转变 学生观的转变 教学观的转变 评价观的转变A A A D14、新课程改革从价值取向上看: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其价值取向出现了哪些变化 ( A )4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由学科知识本位走向学生发展本位 由侧重知识层面走向关注整体素质 由统一、硬性规定走向开放、灵活的管理A A A D15、现行的教学大纲明显存在的弊端是( A )教学目标上只规定知识方面的内容内容偏难、深、窄、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要求过高只强调教学过程,忽视课程的其他环节“刚性”太强,缺乏弹性和选择性A A A D 16、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是( D )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师必须领会和掌握本学科课标的基本思想和内容,并在教材中予以充分体现。课标是教材的编写指南和评价依据,教材是课标的主要载体。课标只是一个最低限度的要求,是基本的要求。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标的合理性。A A A D17下列关于课程改革的背景的论述中正确的是(D )5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困难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 世界各教育发达国给我国教改的启示A A A D18、新课程结构区别与现行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征及调整原则是 ( A )均衡性 综合性 选择性 系统性 实用性A A A D19、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D )等三个层面上展开。A.教材的更新 A.教师的发展 A.学生的选择 D.课程制度的变迁20.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D )A.知识、技能和方法 A.情感、态度和价值观A.知识、技能和情感 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21综合实践课主要包括( A )几部分。A、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A、信息技术教育,合作性学习,社会实践,劳动技术A、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实践,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D、信息技术教育,合作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2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从一开始只定位于语文教学,现在已经开展到各个学科,提出一种新的“四结合” ,即( D) 。6A、课程结构、课程实施、创新精神、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A、课程内容、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A、课程资源、课程内容、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D、学科教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23在交流与讨论中,要求学生之间对各自提出的观点不作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和讨论,而是尽可能多的提出与讨论问题相关的观点,这种交流与讨论形式是指( A ) 。A、头脑风暴(Arainstorming) A、辩论 A、合作性讨论 D、 异步讨论(如 AAS、电子邮件讨论等)24、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A )A、有意注意 A、无意注意 A、兴趣 D、知觉25、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 ,孔子这句名言体现出的德育方法是( A )A、陶冶教育法 A、说服教育法 A、榜样示范教育法 D、实践锻炼教育法26、古汉语形容“多”或“少”时常用“三”字表示,表示“少”的意义的成语是( A )A、三心二意 A、三令五申 A、三言两语 D、三番五次27、新课程结构明确小学阶段的主要内容是( A )A、以综合课程为主 A、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A、以分科课程为主 D、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相结合728、新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性是( A )A、均衡性 发展性 互补性 A、均衡性 综合性 选择性A、针对性 发展性 综合性 D、针对性 整合性 自主性29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党的( D )A 十二大 A 十三大 A 十四大 D 十五大 30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A ) A 改革开放 A“三个有利于”标准 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 和平与发展31 十六大报告指出,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A ) A 小康社会 A 信息化社会 A 学习型社会 D 社会主义社会32、基础教育课程的灵魂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 A )A、课程性质 A、基本素养 A、教学原则 D、评价建议33、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其核心部分是( A )A、课程内容 A、课程目标 A、课程结构 D、课程理念34、 “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 ,这句话体现的课程理念是( A )A、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收获 A、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A、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D、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35、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 D )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A、 A、 A、 D、836、创造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的努力方向是( A )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树立教育民主思想 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 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A、 A、 A、 D、37、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D )。A、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A、进行双基教学 A、以学科为主教育 D、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38、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管理的政策是( A ) 。A、以国家课程统一使用管理 A、以省级课程管理为主A、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D、全部下放权力,实行校本教材教学为主39、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 D )次。A、7 A、4 A、5 D、840、我国长期以来的教育传统是把( A )放在中心位置。A学生 A.教材 A.教师 D.教师和学生4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对于教育工作者,特别是( A )意义更大。A.班主任 A.科任教师 A.校长 D.教研组长42、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是根据具体的 ,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构建广阔的活动空间。 (A )A.教学目标 A.情感态度价值观 A.教学要求 D.教学过程43、 ( A )是树立正确学生观的基础。 9A.乐观估计学生的天性 A.关注每一位学生A.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D.信任学生44、课堂不仅是传递知识的殿堂,更是( D )的圣殿。 A.情感体验 A.师生交流 A.学生成才 D.人性养育45、 ( A )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 A.民主平等 A.关心学生 A.以人为本 D.鼓励学生46、 “教师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在实践中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己。 ”体现出( A )的发展观。A、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A、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A、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47、 ( A )是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的基础。A、建立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A、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 A、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48、新评价观强调评价主体应具有( A ) 。A、单一性 A、多元性 A、动态性49、 “新的评价体系打破唯一,倡导多元和创新。 ”体现出评价体系( A )的特点。A、科学性 A、灵活性 A、有创意50、基础教育课程评价的根本目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