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本报记者张雪弢1 月 15 日,民政部召开 “ 加 强和改进民政新闻宣传工作”视 频会议。 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围绕 “ 在媒体关注与公众监督下推进 工作”的主题指出: “ 民政部门和 民政工作者要增强重视媒体、依 靠群众的意识, 自觉与媒体互 动、与公众交流,从媒体监督和 公众关注中解决问题, 推进工 作。 ” 李立国说,伴随改革开放进 程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党和政 府越来越重视保障改善民生和 加强创新社会管理,人民群众越 来越关注基本生活权益维护和 社会主体权利的实现。 因而,民 政部门担负的保障基本民生、创 新社会管理、提供社会服务等重 要职能,成为新闻媒体集中关注 的焦点和人民群众密切关心的 热点。 近年来,借助媒体力量,民 政部门推动民政工作改革发展, 取得了一系列成功经验。 废除收 容遣送制度,快速建立了流浪乞 讨人员救助制度,实现了从强制 收遣向关爱救助的历史转变;建 立了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制度,实现了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体 制机制和经费保障的历史突破; 协调制定了加强和改进城乡低 保工作的政策;建立了孤儿国家 保障制度。 此外,退役士兵安置 改革、社会工作、公益慈善、绿色 殡葬等重大事项的推进,都与公 众和媒体的关注、宣传和监督密 切相关。 李立国指出, 面对舆论监 督, 相关地方有的应对及时、妥 当,有的地方应对迟缓、不当,一 方面是因为在抓大事、 办实事 中, 存在着与多方媒体应急沟 通、细致沟通不够,另一方面则 体现了民政部门在接受媒体和 公众监督中还存在一些不适应 之处。 比如对媒体作用的认识有 待提高,对新媒体的使用有待学 习,对媒体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的 视角有待研究等。 李立国要求,各级民政部门 要高度重视, 提高应对媒体能 力。 要加强和改进突发事件新闻 发布工作,建立健全新闻发布工 作机制,有条件的地方要建立新 闻发言人制度,及时准确地发布权威信息,有效引导舆论。 要加 强舆情监测分析工作,建立舆情 会商机制,提高舆情研判引导能 力。 要加强系统内部信息沟通, 形成上下畅通的工作联动机制。 要加强民政干部新闻素养的教 育培训,引导民政干部既要做好 民政业务工作,又要主动做好新 闻宣传和舆论应对工作。 要善用 媒体,善待媒体,与媒体良性互 动,引导媒体走近民政、参与民 政,为民政事业发展提供支持。 李立国强调,当前,各地民 政部门要按照 民政部关于主动 加强对个人和民办机构收留孤 儿管理的通知要求,抓紧做好 排查整改工作。 同时,要举一反 三,对老年人、残疾人和优抚对 象等民政对象供养单位的工作 和安全状况进行全面排查,找准 症结,切实整改。 对查出的问题, 属于现行法律法规不完善的,要 积极推动法律法规修订;属于制 度缺失的, 要抓紧研究制定,弥 补相应政策法规空白;属于工作 中的问题, 要采取得力措施,及 时改进。1 月 16 日, 民政部在京召 开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工作座 谈会, 民政部副部长顾朝曦参 加座谈会并讲话。 顾朝曦肯定了境外基金会 代表机构为中国公益事业发展 所做的贡献。 自 基金会管理条 例颁布实施以来,民政部依法 登记的 19 家境外基金会代表 机构, 累计在中国内地实施了 1714 个公益项目, 总投入超过 40 亿元人民币, 其中,2011 年 的公益项目支出为 10.5 亿元人 民币。 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在 我国医疗卫生、环境保护、扶贫 济困、文化教育、救灾救济等公 益事业领域的积极参与, 为中 国公益事业发展带来了国际经 验和国际视角。 顾朝曦指出, 中国社会组 织未来将实现跨越式发展,需 要社会组织之间相互学习借 鉴,创新理念、提高效率、增强 活力。 境外基金会在公益理念、 项目管理方法、 项目运作模式 等方面成熟经验较多, 他希望 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与中国本 土的社会组织, 特别是与基金 会加强沟通与交流, 形成良性 互动格局, 共同为构建和谐社 会传递更多福祉。 顾朝曦强调, 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在中国内地开展活动 应严格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 认真了解中国国情和经济社会 发展状况, 把境外基金会的宗 旨任务、 代表机构的工作职责 与中国公益事业发展的实际需 要结合起来, 更好确定工作目 标和施力方向。 境外基金会代 表机构要对外如实传递中国的 发展与变化, 积极促进中国与 国际间的交流, 努力实现与中 国公益事业发展的包容互鉴、 合作共赢。 民政部将依法保护 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的合法权 益, 为其在中国内地开展公益 项目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副 局长李勇主持座谈会, 办公厅 副主任王金华、 国际合作司副 司长柴梅以及 19 家境外基金 会代表机构的 34 位代表参加 座谈。 会上,6 家境外基金会代 表机构负责人在会上作了交流 发言, 重点介绍了其在中国内 地活动情况, 分享了公益项目 管理经验, 并就在开展项目中 遇到的困难与民政部交换了意 见。 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副 局长贾晓九通报了境外基金会 代表机构整体工作情况和上年 度年检情况, 并就下一步工作 计划作出安排。News03新闻131.22星期二责编:刘丽波美编:王坚民政部要求进一步做好当前流浪 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 ? 1 月 15 日,民政部在京召开 视频会议, 就进一步做好当前流 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提出 了明确要求。 会议指出,要进一步强化寒 冬救助、主动救助。 各地要牢固 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把寒 冬救助、主动救助作为当前民政 工作重点,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再落实。 要认真梳理可能存在的 薄弱环节和隐患之处,密切关注 严寒天气变化,提高主动救助意 识,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完善救 助服务网络, 增强快速响应能 力,夯实街面巡查救助,跟踪监 测重点对象和区域,确保救助管 理工作思想到位、 组织到位、措 施到位、落实到位,确保流浪乞 讨人员得到及时有效救助服务, 确保他们安全过冬,坚决防止出 现冻死现象。 要改进工作方式方 法,广泛动员社区居委会、社会 组织、志愿者和热心群众积极参 与救助服务; 发动环卫职工、公 交出租司机、夜间安保人员提供 流浪乞讨人员求助线索;探索建 立民间信息员队伍,采取激励措 施,鼓励其做好报告、引导和应 急服务;有条件的地方,在流浪 乞讨人员、外来务工人员集中活 动区域增设临时救助点、流动救 助车,把救助服务做实做细。 要 坚持“ 守土有责”, 实行目标管 理,落实工作责任制,探索构建覆盖城乡各个角落的救助服务 网络,重点强化乡镇 ( 街道)救助 管理工作责任,发挥村 ( 居)委会 作用,把救助服务网络编织得更 加密实、更加有效。 会议要求, 要进一步强化 规范管理、文明救助。 各级民政 部门及救助管理机构要坚持以 人为本、服务为先,进一步强化 服务意识、 法制意识、 安全意 识,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在救助 管理制度上、机制上、体制上进 一步完善,实现规范管理、文明 救助。 要加强救助管理工作发 展方向、职责定位、管理运行机 制、 服务模式等方面的理论研 究和实践探索, 积极回应政府 要求、社会需求和群众期盼,推 动救助管理工作转型升级和制度政策完善。 要坚持依法依规 开展救助服务工作的法制理 念,强化能力建设,努力提高依 法行政水平。 要加强安全防护 意识, 始终紧绷安全保障这根 弦,加强防火安全检查,消除火 灾隐患, 要完善技防设备并保 证正常运行,保全工作记录、档 案等资料,强化规范管理,维护 救助管理场所正常工作秩序。 会议强调,要严格要求和关 心爱护广大救助站职工。救助站 职工是救助政策的执行者,是文 明救助的实践者,救助站职工的 政策水平、职业素养、服务质量, 关系到流浪乞讨人员的切身感 受, 关系到媒体与公众的认同, 关系到民政系统的行业形象。救 助职工必须加强业务学习,遵守工作准则,落实服务标准,坚持 人性化、亲情化服务,真正为困 难群众排忧解难、奉献爱心。 各 地要进一步加强对救助站职工 的教育培训,确保救助政策法规 得到贯彻执行,不断提升救助服 务水平,有效应对各种疑难问题 和突发事件。 在严格要求的同 时,也要关心爱护他们。 救助站 职工为落实两办通知要求,开展 24 小时救助和不间断街面巡 查,还对包括务工不着、讨薪无果、寻亲不遇、被盗被抢、街头醉 酒人员等各类困境人员提供针 对性应急救助。这大大超出了法 律明确规定的工作职责范畴。来 站接受救助的人员成分复杂,有 携带管制刀具等危险物品人员, 有在逃犯、刑满释放人员、吸毒 人员和各类传染病患者, 每年 都有许多救助站职工被传染结 核病、肝炎等疾病。 可以说救助 站职工长期处于苦、脏、累、险 的工作环境。 广大救助站职工 从政府社会管理和维护社会稳 定的大局出发, 以崇高的职业 操守、 勇于奉献和爱岗敬业的 精神保障受助人员基本生活权 益,维护遇困群众尊严,用实际 行动传递着党和政府的温暖, 许多人长期承受超负荷工作压 力和巨大的心理压力。 各级民 政部门要充分理解救助管理工 作的艰辛和复杂, 要关心他们 的工作环境和身心健康, 关心 他们的成长和进步, 让广大救 助站职工面对极端严寒气候和 巨大工作压力,天寒心不寒,温 暖在心头。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 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本报记者张雪弢民政部:加强和改进突发事件 新闻发布工作本报记者张雪弢? ?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 讨人员简称流浪乞讨人员。 2003 年 6 月国务院公布的 城市生活 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 法规定: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 应当根据需要设立流浪乞讨人员 救助站。 救助站对流浪乞讨人员 的救助是一项临时性社会救助措 施。 国家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和个 人救助流浪乞讨人员。重庆大学志愿者参与流浪未成年人保护宣传活动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