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5-2016 学年度潮州金中揭阳一中第二学期第一次联考试卷学年度潮州金中揭阳一中第二学期第一次联考试卷语语 文文第第 I I 卷(阅读题)卷(阅读题)甲甲 必考题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9 9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3 3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葛剑雄 要考虑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首先必须明确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长期以来,国人 认为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丰富灿烂、博大精深,固然都是事实,但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我评价,或者 是就东亚汉语文化圈而言。如果放在世界范围内,与其他文化进行比较,整体上说只能是各有千秋。在生产力和交通运输能力都还很落后的古代,世界上各大文化区之间缺少必要的人员和生活必 需物资的交流,基本上都是独立发展的。由于不存在交流和比较,也谈不上哪种先进,哪种落后。 从不同文化的群体开始相互接触以来,文化的传播一直有两种方式自愿的和强制的。一般来说, 对物质文化的接受大多是自愿的,而对精神文化的接受则两者兼而有之。强势文化往往会依靠武力、 权力、财力、人力强制推广自己或抵制其他,今天世界上的制度、宗教、语言、文字以至生活方式 的分布,大多是这样的结果。 在古代中国内部,同样如此。一方面,自认为居于“天下之中”的华夏诸族对自己文化的优越 性深信不疑,因而绝不会向“非我族类” 、尚未开化的“蛮夷”推广,仅给那些“仰慕华风”又具 备学习条件的人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 “蛮夷”归化以后,就必须接受中国的主流文化。如清朝 改土归流后,新设置的府、州、县内就必须办学校,兴科举,尊孔孟,以儒家学说教化百姓。如民 间信仰和宗教一旦对主流文化构成威胁,也会被坚决取缔。 时至今日,物质文化的传播已经不存在障碍。但在大多数人已经具有宗教信仰或其他信仰,自 由平等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的条件下,精神文化的传播只能以自愿接受为前提。中国文化再博大精 深,儒家学说再高明玄妙,中国模式再快速高效,也别指望能取代别人已有的信仰、文化、观念、 模式。因此,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主要目的,是让世界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由于主观或客观的种 种原因,中国与世界各国一直缺少人员和文化的交流。中国文化主动走出去,能让各国人民近距离 或直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和独特魅力,有利于改变以往形成的片面和偏见。其中一个重要 方面,就是大批中国人走向世界,他们本身就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如果他们普遍具备了优良的素 质和文明的举止,中国文化的地位就能随之提升。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另一个目的,是要学习世界文 化。我们不能坐等各种文化主动传入中国,而且通过走出去后的比较借鉴,不同文化优劣立显,取 长补短顺理成章。中国既然以代表世界最先进的文化自许,了解和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是必不可少 的。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主要途径,是向世界提供尽可能多的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这也是传播文化 的有效途径。到目前为止,中国的文化商品大多还是来样加工、贴牌生产,外销商品中的文化含量 还很低,文化服务近于空白,发展的余地非常广阔。 费孝通先生曾提出不同文化的相处之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正是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期待。 (节选自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有删改) 1关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目的”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后,通过借鉴比较,更能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出中国文化的 优越性。 B强势文化往往依靠武力、权力、财力、人力强制推广自己,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则是为了抵御 外来文化。 C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是为了推广快速而高效的中国模式,提高自身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促进 世界文化的发展。 D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目的是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并学习世界文化,实现各种文明相互促进的愿 景。 2针对“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的问题,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确认识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既要防止盲目崇拜西方,也要避免极端仇视西方的 情况出现。 B中国文化应主动出击,让世界近距离或直接感受中国文化的丰富与魅力,以便消解其他文化 对中国文化的偏见。 C要想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向世界提供优质的文化商品及优良的文化服务是现实的必然要求。D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就需要大批举止文明的中国人走出去并成为文 化传播者。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国人认为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源于中国文化未能与其他文化相融,是国人的自我 评价。 B清朝改土归流后,办学校,兴科举,尊孔孟,教化百姓等措施,表明对精神文化的接受,纯 粹出于自愿。 C中国文化走出去后,就能通过比较借鉴,发现中国及其他文化的优缺点,以达到取长补缺的 目的。 D要想处理好世界各国文明之间的关系,就要遵循相互欣赏、成人之美、共同繁荣之道。 二、古诗文阅读二、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19 分) 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暗记三礼义宗 。及长,明服氏 春秋传 、郑氏尚书 、 诗 、 礼记 、王氏易 ,善属文,通步历。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 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 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炀帝召天下儒官集东都,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 达为冠,又年最少,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匿杨玄感家得免。补太学助教。隋乱,避地 虎牢。 太宗平洛,授文学馆学士,迁国子博士。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时帝新即位,颖达 数以忠言进。帝问:“孔子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 ,何谓也?”对曰: “此圣人教人谦耳。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 虽实容若虚,非特匹夫,君德亦然。故易称蒙以养正 、 明夷以莅众 。若其据尊极之位, 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自古灭亡,莫不由此。 ”帝称善。除国子司业,岁 余,以太子右庶子兼司业。与诸儒议历及明堂事,多从其说。以论撰劳,加散骑常侍,爵为子。 皇太子令颖达撰孝经章句 ,因文以尽箴讽。帝知数争太子失,赐黄金一斤、绢百匹。久之, 拜祭酒,侍讲东宫。帝幸太学观释菜,命颖达讲经,毕,上释奠颂 ,有诏褒美。后太子稍不 法,颖达争不已,乳夫人曰:“太子既长,不宜数面折之。 ”对曰:“蒙国厚恩,虽死不恨。 ”剀切愈至。后致仕,卒,陪葬昭陵,赠太常卿,谥曰宪。 初,颖达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受诏撰五经义训凡百余篇,号义赞 ,诏改 为正义云。虽包贯异家为详博,然其中不能无谬冗,博士马嘉运驳正其失,至相讥诋。有诏更 令裁定,功未就。永徽二年,诏中书门下与国子三馆博士、弘文馆学士考正之,于是尚书左仆射于 志宁、右仆射张行成、侍中高季辅就加增损,书始布下。(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三节选) 【注】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举行大典的地方。木兰诗有“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句。 释菜:亦作“释采”,古代入学时祭祀先圣先师的一种典例。4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 博士:古代官名 B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 阴:暗中 C太子既长,不宜数面折之 折:折磨 D后致仕,卒,陪葬昭陵 致仕:辞 官回家 5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 若虚 B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 虚 C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 若虚 D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 若虚 6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颖达勤奋聪颖,博学多才。八岁就从师学习,在与国子秘书学士辩论中,他最为突出,而 且年龄最小。 B孔颖达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虽然所治为古代典籍,但能借解释经义不失时机向皇帝及太 子进谏。 C孔颖达辛勤撰述,成绩卓著。因为著书的功劳,皇帝对他加官进爵,提拔为散骑常侍、封为 子爵,并且赏赐黄金一斤、绢百匹。 D孔颖达著书虽丰,但不够谦虚坦荡。他与颜师古等人撰著五经义训的百余篇文章,虽然 包罗各家很是广博,但其中有谬误,博士马嘉运批驳指正他们的失误,以至于互相讥讽诋毁。 7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10 分)分) (1)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5 分)(2)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5 分) ( (二二) )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11(11 分分)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长安春望 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注】 卢纶( 7 3 9 年-7 9 9 年) , 字允言, 大历十才子之一。曾于唐玄宗天宝末年中进士, 旋 即安史之乱爆发, 未能为官, 后重新应试, 但屡试不第。受举荐为官, 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 终 身不得重用。 8. “却望千门草色闲” 一句中的“闲” 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请赏析。(5 分)9. 诗中抒发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6 分)( (三三) )名篇名句默写名篇名句默写(6(6 分分)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具体描写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 “_,_” 。 (2)荀子在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 “_,_ ”的观点是相同的。 (3)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 “_,_”。乙乙 选考题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请考生在第三(11)(11)、四、四(12)(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作答时请用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作答时请用 2B2B 铅笔在答题卡上铅笔在答题卡上 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 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最佳配偶 美斯蒂芬麦克勒 我走进办公室,跟笑容满面的布列乔先生握了握手。跟我相比,他衣着十分讲究。他手里在搬 弄着一沓纸,就像在搬弄着一沓煎饼。“我相信,你一定会对她十分满意。 ”他说, “她可是我们用求同计算机,从符合推选条件的一 亿一千多万美国妇女中挑选出来的。我们按种族、宗教、人种、生活地区,对这些妇女进行了分 类”“好,来啦”他说着,像魔术师那样“砰”的一声把通向隔壁房间的门忽地打开。本来我 心里就像揣了只兔子,怦怦直跳,这时就更手足无措了。说真的,她长得很标致。真的,漂亮极了!“沃克先生,这是蒙大拿州拉芬湖的邓菲尔德小姐,这是纽约的弗兰克林沃克先生。 ”“就叫我弗兰克好了。 ”我唯唯诺诺,显得有点紧张。她确实太美了!您不妨想象一下。布列乔刚走开,我们就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