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球化背景下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摘要】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探讨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不少人文知识分 子和文学批评家的关注。在我国,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破坏生态环境 为代价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不高。因此,如何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建立全新的 环境管理构想并付诸实践,以顺应潮流,尽早实现产业转换,实现外贸发展的 可持续性,将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题。本文针对我国生态环境 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治理我国生态环境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生态环境;治理对策 人与自然在一个全球化的语境下讨论后现代社会的生态和环境问题,目前已 成为不少人文知识分子关注的一个焦点,尤其是对于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人文 关怀的文学批评家和作家来说,环境问题更是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中国虽 然还不能说已经全面进入了后现代社会,但在北京、上海以及一些沿海城市中,后 现代消费社会的印记已经深深地打入了人们的生活中。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 我国由于经济落后,因而相对于发达国家处于纵向分工的不利地位。大量初级 产品的出口,对于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产生不利影响。在处于转轨中的我国, 市场机制和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加上缺乏约束的短期经济利益的驱动,种种不 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行为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发生。再加上我国公众的环境意识 不浓,政府对环境立法、执法的力度不强,经济增长方式的科技含量不高,企 业的环保积极性不够等自身原因,造成了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问题。针对这些 国外国内原因,我们应积极思考有效对策以解决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解决我 国生态环境问题应有以下几条策略:一、我国“十一五”规划将发展循环经济确定为重要任务,使之成为国家 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从企业到工业园区、从县市到省展开了大规模的 试点,使循环经济从理论走向了实践。当然,中国的循环经济发展还处于初级 阶段,实现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不是无条件的,它要求相应的体制创新,即建立 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法律和政策体系,促进产业组织结构和技术结构优化。 1 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法律和政策体系。发展循环经济以减少污染排 放,涉及企业外部性问题,在增加社会福利的同时会增加企业的成本。这就需 要政府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政策,通过法律和政策创新改变企业生产的边界条件, 使企业排放污染物具有较高的成本,而循环利用废弃物、减少排放能降低企业 成本。制定并认真执行污染物有偿排放政策是根本途径。需要注意的是,从污 染免费排放到污染高价排放,在社会经济系统内加入新的成本要素,必然会使 经济“总成本”提高,使得价格总水平上升。所以,必须动员全社会理解和承受 这一后果,并通过社会保障政策来减轻低收入群体因环境成本的加大而带来的 生活压力。 2、 促进产业组织结构和技术结构优化。产业组织结构代表着产业的规模 经济性,而技术结构决定了一个企业循环利用废弃物的可能性。在一般情况下, 产业的组织结构直接决定了行业的整体技术结构。在政策和技术标准上推进产 业组织结构优化,实现产业发展的集聚和规模效应,加速企业技术创新,利用 工业园区模式推进工业化,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要求。 二、加强全球协作,共同参与环境治理。探索和实践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有利于解决环境问题。但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环境问题还需要通过积极的国 际合作和全球的环境治理来解决。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是国际环境合 作中的重要力量。中国要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合作、国际环境机制建设和国际环 境规则制定,弥补自身在资金、技术和人员等方面的不足,节约实现环境治理 目标的时间和经济成本。这样既能保证本国的利益,也能更加积极和现实地履 行国际环境规则。另外,中国还要争取发达国家更多的支持与合作。在经济全 球化的背景下,解决我国的环境问题,必须发挥政府的作用,加强政府宏观调 控;在政府的引导下用经济手段调节经济过程,为企业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 将传统的行政干预转向市场调节转换;实现政策倾斜,帮助贫困地区发展,实 现社会发展的公平和协调;支持企业重组,提高其竞争力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 需要。 1政府要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科技投入政府在实施生态环境保护的过程 中,必须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科技投人。第一,应加大资金投人,充实科研 经费,利用经济杠杆促使更多的人才向生态环境保护的研究中转移,推动这一 科学领域的发展。第二,科学借鉴,积极探索。通过引进、吸收发达国家的先 进经验与科学技术,结合我国特殊的地理情况,积极实践、创新,迅速使这一 科学领域更具中国化、本土化。第三,加大生态科技的推广力度。政府一方面 要采取优先政策,积极促使成熟的生态科技转化为先进的绿色生产力;另一方 面要利用市场机制,刺激生态科技的研究开发,缩短研究周期,提高科技含量, 增强竞争能力。2政府要发挥多向融资,竞争管理的职能生态环境保护可试行多向融资、 竞争管理的方法。多向融资是指在资金来源上要建立集社会融资、发放环保彩 票、国际投资等各种将投资渠道融于一体的、灵活多样的资金供给机制,达到 分散风险、减轻政府负担的目的;竞争管理是指在管理模式上引入竞争机制, 建立高度民主、高度透明的招标竞争管理模式。这样既有利于杜绝生态环境保 护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贪污腐败,又有利于对高新科技、高素质人才的应用,提 高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3 政府要具有健全监督网络、深化生态宣传的职能今天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面临着范围广、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等新情况,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健全生态环 境保护的监督网络。首先,政府要实行信息公开制度,加强信息共享性,使公 众享有平等的知情权;第二,建立社会、舆论等多方面的监督体系,并通过运 用信访、举报、听证等不同的监督体系手段,实现主体更丰富、形式更多样、 效率更高的新型监督体制;第三,政府要建立更畅通快捷的监督渠道,如通过 “市长热线” 、 “网上举报”等方式。 5、要完善法律体系建立和健全现有法律法规,改变一些蕈要的环境领域无 法可依的状况;完善已有的环境法律,加强可操作性研究。 三、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加强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应特别重视从幼儿教育 人手,要像扫除文盲一样开展环保教育。无论是环境保护工作者还是对外贸易 工作者都必须警惕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环境的威胁,并应采取积极措施,协调经 济全球化与环境安全的关系,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笔者认为具体应从 以下几方面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1加强环保宣传教育积极鼓励各种社会团体、非政府组织、志愿者组织、 新闻媒体参与环保宣传工作,形成全社会关注环保的局面,加强环境保护参与活动,在宣传、活动中提升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环保思想。 2、建立全社会都参与的环境知识教育网络加强环境知识教育,提高公众 环境知识水平。一是要建立和完善中小学环境教育网络。建立环境教育协调机 构,加强环境教育教学工作;重视和加强课外环境教育;建立环境教育基地。 二是要开展针对成年人群体的环境知识教育,积极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 发挥农村和城市社区的作用。 3、是要加强对各级党政领导和企业组织的环境教育,提高党政领导的环境 政策水平,规范企业组织的环境行为。 4、大力培育非政府组织国际经验表明,非政府组织对于整合社会力量、沟 通上下意见、监督环境治理、提高公众环境意识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公众参与环境管理是充分调动人民群众保护环境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具体表现, 也是加强环保工作的重要手段。 。(一)必须更新环境保护工作观念实施循环经济,必须转变观念,适应循环 经济的发展模式。一是环境管理要从设计型向市场经营型转变,向社会化、产 业化、专业化、企业化经营方向迈进;二是从传统的单向思维向新型的多项循 环思维转变,实现“减量一再用一循环”的最大效益目标;三是从污染经营型 向绿色经营型的转变。为社会提供良好的生活、生产环境,树立绿色经营、绿 色开发、绿色生产、绿色技术系统支持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成本。 (二)积极培养全民循环经济意识大力加强宣传推进循环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 是一项具 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大工程。要通过宣传,让全民清楚发展循环经济 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清楚什么是循环经济。它有利于公众对生活的环境质量进 一步认识,提高人们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如提倡人们选择包装物较少或者可 循环使用的物品而不是一次性物品,这样就可减少垃圾的产生。 四、积极开展国际及国内各区域环保合作应该说,生态环境问题是一个带有 全球性的问题,没有哪一个国家能独善其身,置身事外。因此,控制生态环境 问题,除了要有全球性的合作理念,更要采取全球性的合作行动。经济全球化, 既可以通过扩大资源的国际需求来增加本国的环境压力,助长污染产业转移, 也可以通过国际资本和技术流动增加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能力。 五、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坚持自力更生具有重要理论意义首先,这是在全 球化背景下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应有之意。自力更生作为毛泽东 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在全球化这个时代环境中与具体的实践相结合,是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续发展、不断推进的重要基础。其次,这是坚持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前提。 。第三,自力更生是党的指 导思想的重要闪光点。党的几代领导人都无一不强调要立足于自身发展,强调 要坚持自力更生,由此保证独立自主,保证走自己的道路。这是一个不断传承 的理论闪光点,是任何时期都必须牢记与发扬的。在经济全球化的新时期,面 对新形势与新挑战,更应当抓住自力更生这个党的指导思想中传承下来的“闪 光点” ,使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发挥作用。这是新世纪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样不能忽视的重要理论问题。六、应对全球化对我国环境影响的对策 :为减少全球化对中国环境的不利影响,并充分利用全球化对中国环境的积极作用,中国要走“内外兼修”的路径:对内,必须探索和实践一种适合中国的 有益于环境和人类的经济发展模式;对外,要通过国际合作广泛参与全球环境 治理。 (一)探索和实践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在全球化浪潮中,我们必须及时解决 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探索和实践一种解决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经 济发展模式,即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 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当然,中国的循环经济发展还处于初级 阶段,实现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不是无条件的,它要求相应的体制创新,即建立 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法律和政策体系,促进产业组织结构和技术结构优化。 1 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法律和政策体系。发展循环经济以减少污染排 放,涉及企业外部性问题,在增加社会福利的同时会增加企业的成本。这就需 要政府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政策,通过法律和政策创新改变企业生产的边界条件, 使企业排放污染物具有较高的成本,而循环利用废弃物、减少排放能降低企业 成本。制定并认真执行污染物有偿排放政策是根本途径。需要注意的是,从污 染免费排放到污染高价排放,在社会经济系统内加入新的成本要素,必然会使 经济“总成本”提高,使得价格总水平上升。所以,必须动员全社会理解和承受 这一后果,并通过社会保障政策来减轻低收入群体因环境成本的加大而带来的 生活压力。 2 重新构建国民经济的成本价格体系。价格是生产和消费行为的指挥 棒。各种经济政策如果不通过成本价格机制发生作用,就不会产生长期效 果。成本价格机制是在一定制度和政策框架内形成并运行的。因此,通过 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可重新构建有利于资源、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新的成 本价格体系。如,通过增加能源资源税和消费税的制度创新,提高循环利 用资源和废弃物的比较利益,使循环利用废弃物成为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径。 3 促进产业组织结构和技术结构优化。产业组织结构代表着产业的规模经 济性,而技术结构决定了一个企业循环利用废弃物的可能性。在一般情况下, 产业的组织结构直接决定了行业的整体技术结构。在政策和技术标准上推进产 业组织结构优化,实现产业发展的集聚和规模效应,加速企业技术创新,利用 工业园区模式推进工业化,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要求。 (二)加强全球协作,共同参与环境治理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