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5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5页 / 共25页
第6页 / 共25页
第7页 / 共25页
第8页 / 共25页
第9页 / 共25页
第1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百科:,本章主要考查考生对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原则、方法、手段等的理解应用。要求考生着重掌握物理概念、定理、定律、规律等的教学要求及方法。名师讲堂第一讲 物理教学的目标与原则一、物理教学的目标1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2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3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以及科学探索兴趣,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人类的社会责任感。4了解科学与技术、经济和社会的互动作用,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全球观念。二、物理教学的基本原则(一) 主体性原则在物理教学中要有效实施主体性教学,教师首先必须明确教学过程中谁是主体、谁是客体这个根本性的问题,同时还要明确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 “教学” ,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教育百科:“教” ,又有学生的“学” , “教”与“学”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在这对矛盾中,学生的“学”则是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师的“教”只有作用于学生的“学” ,只有通过学生主动地学,才能发挥作用,教师的“教”也足有通过学生的自主内化,才能实现其“教”的价值。教师、教材和教学手段对于学生的学习都是媒体、客体,而学生本人才是学习的主体,是自己学习的主人。(二) 民主性原则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教学活动包含在教育活动中,师生双方都是活动的主体,地位是平等的,虽然“学”离不开“教” ,但“教”也离不开“学” 。师生在人格上更是平等的,从心理学角度讲,学生也渴望得到教师的尊重,也应该得到教师的尊重。教师要抛弃“师道尊严” 、 “师者人父”的传统观念,把学生当成“人” ,当成一个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视学生为同仁,把学生当朋友,要勇于走下讲坛,善于倾听、征询、接受学生意见,要勇于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的不足和错误,并善于修正错误,向学生学习,做“教师的学生” ,要由过去在课堂上的“独奏者”转变为与学生同台的“伴奏者” ,由“主演”转变为“导演” ,由“讲师”转变为“导师” ,由“一言堂”转变为“群言堂” ,要像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的那样,解放学生的嘴巴,让学生尽情说;解放学生的双眼,让学生充分观察;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动手做;解放学生的大脑,让学生充分思考;解放学生的空间,让学生能自由活动;解放学生的时间,让学生有空支配自己。学生一旦感受、体验到民主的氛围,必教育百科:、强烈的获知欲望,迸发出自主学习的巨大潜能。(三) 活动性原则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双方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实现要以活动为载体,没有活动也就没有真正意义的教学。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益,就要努力使课堂“活动”起来,没有学生的“动”就没有课堂的“活” ,就没有学生思维的“活” ,就没有学生创造性的发现。课堂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教师要发挥真正的主导作用,力促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动局面,要鼓励学生大胆参与,积极参与。要提供条件和机会,让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自己表达,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自己总结。鼓励学生向教师提问、向同学提问、小组间竞问竞答。可以让学生当小先生,自己给自己讲,给同学讲,演示实验请学生上台动手做,教师当指导,学生边做边讲,并多找些学生去做去讲,尽可能将演示实验改为小组实验,以扩大学生参与面和参与度。有些课堂可根据学习内容以“小品”的形式呈现,会使课堂平添几分生动,使学生寓学于乐,乐此不疲。(四) 激励性原则从心理学角度讲,人人都有上进的意愿,人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承认和尊重,激励、鼓励可使人产生不断进取的动力,可使人从失败走向成功。在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背景下,实施主体性教学,就是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并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教育百科:。教学中对学生勇于回答问题要给予鼓励,哪怕是回答得不正确也应对其精神给予肯定,切忌向学生泼冷水。对学生某方面的特长要加以鼓励,对学习上的点滴进步要充分肯定,要运用智能多元理论对学生进行多元化、多途径的科学评价,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感受和被承认的价值,发现自己进步成长的增长点,从而增强进取向上的信心。(五) 启发性原则学生是认知的主体,知识的获得,智能的发展只有通过学生自主的努力才能得以实现,而学生的身心都正处于发展之中,要使其智能得到健康而快速的发展,也离不开外部因素的作用,即教师的主体作用。教师明确了在教育教学的地位和作用后,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就应力争做学生学习的导航者、引路人,做学生智能发展的促进者、合作者。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怎样“教学” ,而在于怎样“教学生学” 。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在课堂上要善于设疑、精于激疑、勤于导疑,努力给学生造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这也是一种学习的原动力,教师只有在学生思维受阻或出现偏差时加以适时的引导,做学生思维的航标。传统的教学是“去问题”教学,课堂上常是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个问题,又被教师一个个地消灭,使学生最后没有问题,这是学生缺乏独立性、创造性的重要原因。教师提出的问题是不是学生的问题?只有学生能提出问题才有价值。没有问题的教学是“假教学”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精神要求,现代教学要培养学生教育百科:,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激励学生自己去思考、解决问题,并鼓励学生将解决问题的过程给同学们进行表达交流,教师不要代替学生思考,代替学生回答,代替学生解决问题,把着力点放在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习能力上,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和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六) 目标性原则目标既是人们活动的心理指向,又是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目标有兴趣目标和意义目标。目标明确,活动就有动力保障。教学中不仅有知识目标,也应有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培养目标,是主体性教学所应竭力体现的。教学中要创设真实的教学情景,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尤其是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学习需要,进而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可将目标分解为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一个内容的学习也可分解为不同层次的目标,创设条件,让学生通过努力使目标得以实现,并为实现新目标再接再厉,形成良性发展的势头。第二讲 物理教学的基本方法一、口述式教学法口述式教学法包括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这些方法的基本特点是利用语言作为工具来传递交流信息,使学生接受、理解和掌握知识。(2)逻辑性教育百科:,顺序合理,层次分明,内容安排要合乎逻辑。将教材内容整体上与学科系统加以衡量比较,了解其共性、个性使其符合逻辑性。注意从教学各个环节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启发性。教师语言要生动,考虑学生学习情绪和知识基础,要设疑、布疑以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要求突出重点、简明生动、讲解适当并和其他各种基本方法有机配合。(二) 谈话法谈话法是教师和学生用口头语言对话或问答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一般用于巩固知识。1做法(1)课前教师把要讲述的教材编成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提纲) 。(2)上课时,审慎地选择谈话方式逐一地把这些问题向学生提出,让学生回答,促使学生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分析推理,独立得出概念和规律。2要求(1)所提问题必须题意清楚,要求明确。(2)谈话的问题应从教材内容、重点和学生实际出发,问题要有层次,要编写详细的谈话提纲。(3)问题要面向全班提出,等全班思考后再指定学生回答或教师自答。教育百科:(4)谈话的问题一定要有思考价值。(5)谈话后教师一定要及时总结。(三) 讨论法讨论法指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围绕教材中一定的针对性问题共同进行讨论的方法。1特点以针对性问题进行讨论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要求(1)要选择好讨论题目,确定思考提纲和讨论的具体要求。(2)讨论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创造一个良好的讨论环境,并培养学生积极参加讨论的习惯。(3)要做好讨论小结。二、实验法实验法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动手做实验、发掘问题、获得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得出规律的方法。三、自学法自学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己阅读教材或材料主动获取知识的方法。1教学指导思想上要改变重教轻学的倾向。2要把自学阅读作为一种重要的基本的教学方法。3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一定的自学阅读时间。教育百科:、练习法练习法是指学生应用已学过的并已有了一定理解的知识,来解释有关现象、解决有关实际问题,从而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发展其能力的方法。五、网络教学法广义上讲,网络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网络技术的教学活动。狭义上讲,网络教学是指将网络技术作为构成新型学习生态环境的有机因素,充分体现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以探究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活动。在现阶段,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课程改革正在进行,网络教学的方式日益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对网络教学的研究是现今教育研究中的热点,这也必然引起网络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越来越成熟。附:经典教案力的概念 三个性质力【教学目标】1理解力的概念2掌握重力、弹力、摩擦力的产生、大小和方向3掌握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教学重点】弹力、摩擦力,受力分析【教学难点】受力分析【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教育百科:【教学过程】一、力的概念及分类(一)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有力就一定有“施力”和“受力”两个物体,二者缺一不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