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4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5页 / 共24页
第6页 / 共24页
第7页 / 共24页
第8页 / 共24页
第9页 / 共24页
第1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节第二节 局部的完善局部的完善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做过多次修改,涉及内容变动达上千处,包括典故、比喻的运用、结构的调整、部分描写的删除、外语原文及音译等。正是有了对围城的精心琢磨,才使得这部作品总体上日趋精致,最终一部光彩照人的文学经典诞生了。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的复活是一部世界文学名著。这部小说从起草到定稿发表,前后用了十年时间,仅对主人公玛丝洛娃的肖像描写,作者就修改了 20 次之多。第一稿把玛丝洛娃写成一个“丑陋的黑发女人。她之所以丑陋,是因为她那个扁塌鼻子” ,定稿时改成“她两只眼睛又黑又亮,虽然浮肿,仍旧放光跟那惨白的脸恰好形成了有力的对照” ,这样就把女主人公美好而饱受摧残的形象鲜明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修改文章,要从大处着眼,细处着笔,局部完善,才能让作品更加精妙。1阅读“话题探究”中的北京火车站 ,说说如何修改?【答案】 (1)使用定点写景法(在固定地点观察、描绘景物的方法),遵循空间顺序。(2)找到车站大楼各部位的名称,还要注意代词、关联词。(3)采用先总后分的结构和先大后小,先中间后四周,由远及近、由外而内的描写顺序。2局部性失误常见有哪些情况?【答案】3衡量材料质量的标准是什么?【答案】 衡量材料质量的标准有三点:典型性、新颖性和现实感。典型性要求我们所选择的材料能够吻合且体现我们所表述事物、观点的本质。新颖性要求我们选择能给读者留下强烈印象的材料。现实感要求我们立足现实,尽量从现实中取材。4局部性紊乱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怎么纠正这些问题?【答案】 局部性紊乱的主要特征纠正方法句与句之间缺乏明晰的逻辑顺序调整句序、适当分解、条理化有些内容前后重叠同类归纳技法一技法一 避免中心模糊或偏离避免中心模糊或偏离技法点拨一篇文章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一个段落以至一个自然段也要有明确的中心,中心对我们的构思和表达起着导航的作用。这中心可以写出来,也可以隐含在文中,但不管怎样,中心必须明确。如果中心模糊不清,文章主题就难以集中,在这种情况下匆匆动笔必然会出现一些游离中心的句子或段落。这样写成的文章就会思路混乱,如一盘散沙。有时甚至偏题或跑题。由此可见,中心模糊危害极大。造成中心模糊或偏离的主要原因:(1)写前思考不足,还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就急于动笔,目的不明自然主题难以集中。(2)对材料十分喜爱,难以割舍。正如白居易所说:“凡人为文,私于自是,不忍于割截,或失于繁多。 ”材料堆积过多,必然会导致文章主题不集中。针对中心模糊或偏题的失误,增设明确表述文章主旨的语句或语段是补救的方法。增加点题内容可在以下几个地方:文章的开头一般性的议论文或者散文,在开头就应该摆明观点。如果第一段用一则小故事或者一组排比句来导入,第二段一定要有表达中心的内容,这样下面的行文才能紧扣主旨。文章的结尾有些同学写文章,到了最后该点题的时候,他反而故弄玄虚,写一些华而不实的话,认为不应该明白地说出来,总要朦胧一些才显得有水平,这其实是最大的错误。写文章不管前面用了怎样的技巧和铺垫,但九九归一,在文章的结尾总要把主旨揭示出来。写文章,卒彰显志是对付中心模糊的有效方法。段落的首尾一篇文章有一个中心主旨,每一段也应该有其表述的中心,把每一段的中心点展示出来,整篇的思路清晰明了,才不至于偏题、跑题。在每个段落的首尾加上点题性质的引领句或总结句,既概括了本段的内容,又点明了题旨,一举两得。请看下例:【原稿】孔子春游,感慨于水遇方则方,遇圆则圆,不禁叹曰:“斯善矣!”人生岂不如是?人性如水,遇强暴淫威能方正耿直,遇良善小弱能柔和谦卑,方圆并济,才能止于至善之地。“民族之魂”鲁迅先生用如椽巨笔,批专制,倡民主,刺人心,济世救人。他不屈服于国民政府的恐吓威胁,敢说真话,表真心;他爱生如子,极力庇护受追捕的学生,不辞劳苦,不怕牵累。而他之所以为,是因为他炽热的心中燃着对民族的爱、对青年的爱、对祖国未来的爱。“二十世纪中国的良心”巴金,在民智初开的年代,他毅然挣脱旧家庭的束缚,与封建礼教抗争,追逐广阔新天地;在人心最黑暗、浑浊的年代,他坚定信念,不弃光明,始终苦中作乐,不屈服于时运的不公;而晚年的他,更是写成随想录浩浩长卷,剖析自己,点亮希望的星星之火。他之所以为,是因为心中对光明的坚守,对未来的憧憬。方圆之道,在于心中所思,手中所行。方圆之道,心在方寸之间。【修改稿】孔子春游,感慨于水遇方则方,遇圆则圆,不禁叹曰:“斯善矣!”人生岂不如是?人性如水,遇强暴淫威能方正耿直,遇良善小弱能柔和谦卑,方圆并济,才能止于至善之地。“民族之魂”鲁迅,因为懂得方圆之道,所以有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铮铮信条。先生用如椽巨笔,批专制,倡民主,刺人心,济世救人。他的方,是不屈服于国民政府的恐吓威胁,敢说真话,表真心;他的圆,是爱生如子,极力庇护受追捕的学生,不辞劳苦,不怕牵累。而他之所以为,是因为他炽热的心中燃着对民族的爱、对青年的爱、对祖国未来的爱。思方行圆,方圆并济,成就了鲁迅的大爱与至善。“二十世纪中国的良心”巴金,因为懂得方圆之道,所以有了“愿化春泥”的朴素言语。在民智初开的年代,他毅然挣脱旧家庭的束缚,与封建礼教抗争,追逐广阔新天地;在人心最黑暗、浑浊的年代,他坚定信念,不弃光明,始终苦中作乐,不屈服于时运的不公;而晚年的他,更是写成随想录浩浩长卷,剖析自己,点亮希望的星星之火。他的方,是不屈于强权的抗争;他的圆,是心系于百姓的奉献。他之所以为,是因为心中对光明的坚守,对未来的憧憬。思方行圆,方圆相济,成就了巴金的奉献与至善。方圆之道,在于心中所思,手中所行。方圆之道,尽在方寸之间。(湖北高考优秀作文思方行圆,止于至善)【评析】 原稿列举了鲁迅和巴金两个典型事例论证自己的观点。由于角度或视角的转移,由于文段的关键处没有适时恰当地点题,削弱了材料的作用,也使文段的主题较为模糊。修改稿,通过举例后的及时点拨和总结,使文段的主题鲜明、突出,增强了文章的论证效果。真题验证一、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 分)一段时间以来, “中学生有三怕,奥数、英文、周树人”成了校园流行语。实际情况是,有些同学有这“三怕”(或其中“一怕” “二怕”),有些同学不但不怕反倒喜欢。你对上述“怕”或“不怕”(含喜欢)有何体验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写记叙文或议论文;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700 字。【写作提示】 这是一篇话题讨论类材料作文。讨论的话题是学生的学习问题,贴近学生生活。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这三个方面时或多或少都碰到过烦恼。如果写自己在这些方面的学习中表现的害怕或喜欢的经历,当然是非常扣题。问题的关键是,材料中涉及学习的三个方面:英文,无疑意;奥数和周树人是什么?奥数,能代表数学吗?周树人,能代表语文吗?如果写“思考” ,也就是说写成议论文,该怎么审题呢?我认为,要想写好议论文,首先要审好“周树人” 。奥数和周树人是什么意思?是让我们对数学和语文学科的反思。如果我们单就“周树人”来反思语文学习不能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就奥数反思数学学习难度过大,实用性不强,应该不算太扣题。 这样,我们一定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你对上述“怕”或“不怕”(含喜欢)有何体验或思考。怕,为什么怕;不怕,又是为什么不怕。 “怕” ,是大多数学生的体验,但真的思考起来却很难。是努力不够,方法不对还是老师教得不好?如果稍不注意,会扯得太远而导致偏题。写“不怕” ,可能是只有少数学生的真实体验,思考起来也简单得多;“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勤能补拙;勤奋加方法加自信等于成绩;等等。如此,跑到了老套路上去了。因此,写这篇文章时,一定要注意“不要脱离材料” ,别想着去套范文。另外,在审题时还要注意文体的界定,不能乱写。立意角度写作点拨不怕勇气提出问题:从怕奥数,感受懦弱,进而明白有勇气才能不怕奥数。分析问题:勇气对学习奥数的重要作用。不怕方法不怕奥数、英语、周树人:学习方法得当。接着正面论述,故不怕之;然后反面论证,故怕之。最后呼应观点,总结全文。喜欢兴趣喜欢奥数、英语或周树人,即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往往能引领人走向成功。分论点论述:(1)兴趣能让人兴趣集中;(2)兴趣能让人坚持不懈;(3)兴趣能让人产生许多灵感。最后呼应结尾。看清自我,找准目标从材料中引出观点。先正面论述,再反面论述。最后照应观点,总结全文。由“怕”到“不怕”现在喜欢周树人倒叙:小时候父亲逼我读周树人,畏而生厌长大后独自喜欢周树人回到眼前情景。二、三管齐下病文示例在怕的背后“奥数、英文、周树人” ,大多数中学生谈之色变,这种胆怯,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所惧怕的“奥数、英文、周树人” ,恰恰是需要我们进行长时间、深度思考的。但如今的中学生早已被家庭、社会圈养成一个个只知享乐、不会思考的“沙发人” 。现今盛行的娱乐节目一步步地蚕食着青少年走向勇于探索的好奇心,一步步地引导着青少年走向仅仅满足于大脑皮层微量兴奋的深渊。想想古时“闻鸡起舞”的志士, “头悬梁,锥刺股”的学子,还有“凿壁偷光”的读书人,他们抛却惰性思维,勇于向课本中艰深难懂的知识发起挑战,终将难以降服的知识收入囊中。 “怕”的背后,有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韩愈一语点破老师的作用。著名英语专家俞敏洪在创立“新东方”初期,便坚持“新东方式教授方式” ,并规定所有新进老师,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这是因为俞敏洪知道,只有正确的教学之道,才能让学生真正爱上英语,只知道照着教辅念,不注重教学方法,无法让学生打开知识这扇大门,最终让学生对知识感到恐惧。“怕”的背后,有国家的原因。在德国,青少年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需要将文化知识不断运用到生产实际中,也正因为这样,德国的青少年乐于接受知识,也乐于应用知识。相反,在我们国家,不健全的教育体制制造出一堆眼睛仅停留在书本上的“扫描仪” ,而非真正四肢健全、头脑发达的知识分子。学习方式的单一化以及应试教育制度下学习目标的绝对化,让我们对一切与学习有关的东西产生不满、厌倦甚至恐惧的情绪。这样看来,一切困难都不足惧,真正可怕的是我们惰性的思维、学校和国家不完善的引导方式以及由此导致的整个社会的畸形的价值取向。考场得分:内容 17表达 16创新 639病文点评:这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开头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原因是多方面的”紧接着从个人(自己)、学校(老师)、国家(教育体制)三个方面逐一展开论证,思路清晰,说理较透彻。最后加以总结,结束全文。全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充分挖掘“三怕”背后的原因,深入思考学校教育的现状,既显示了考生善于思辨、精心布局的能力,也表现了中学生敢于直面现实、勇于揭露问题的胆略和勇气。缺点是中心论点的提出不够明确,有些地方中心不集中,甚至有偏离。诊断与修改从总体上指出了害怕“奥数、英文、周树人”的原因,但“原因”不具体,结合材料也不紧密。第一段只是笼统地分析了其原因,不具体。本段缺乏一个明确的中心论点。在运用了古人“抛却惰性”的事例后,没有进一步分析,导致中心不明。“教学方法不当”显然不能涵盖下面一段论述的内容,还有其他方面。“国家原因”说得太笼统,没有扣住下文论述的中心。将我国与德国相对比,突出了我国在教育体制上存在着缺陷。本段总结全文,但偏离论述的中心,材料与上文脱节。升级处方:1第一段可以从材料入手,紧扣材料得出中心论点,论点结合下文内容,指出原因的三个方面。2在第一段的后面加入一句话,作为第一个层次的分论点,要扣住“惰性思维” ,句式上与其他两个分论点一致。3第二段末尾应该结合原材料扣住“惰性思维”进一步分析,使中心更明确,扣题更紧密。4第三段是第二个分论点,应将“教学方法”改成“引导” 。5第三个分论点中的“国家原因”太笼统,应是“教育体制”方面的原因。6最后一段,偏离中心,泛泛而谈,应扣住材料分析,再加以扩展。注意首尾呼应。升格作文在怕的背后“奥数、英文、周树人” ,大多数中学生谈之色变,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