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多维世界责任编辑?颜静燕 邮箱? ? ? 热线电话? ?第 0 2 版周刊?年?月?日 星期三2 0年养成垃圾分类好习惯 ?曹杨新村南梅园小区的垃圾源头分类实践?秘密武器?变废为宝家住梅岭支路 8 5弄的李阿 婆, 家里的花花草草长势特别好, 成为她在亲戚朋友中的骄傲。其中一 个重要 “秘密武器” , 就是她常年使 用变废为宝的有机肥料养花草。而 “秘密武器” 的创造者, 就是一台名 叫 “大纳梦” 的机器。 说起这台 “大纳梦” , 居民们都 太熟悉了。那是在 1 9 9 6 年, 当时普 陀区市容部门在垃圾分类基础较好、居民环保意识比较强的曹杨新 村街道进行试点,引进 1 7台日本 进口垃圾生化处理设备 “安妮优” 系 列,其中南梅园的这台是配置最先 进、零部件全进口的新产品,名叫 “大纳梦” 。 为了专门放置这台 “庞然 大物” , 垃圾箱房建了一个小型处理 站, 通电源、 接电线, 定时开门关门,还有专人负责管理。 “大纳梦” 只 “吃” 生的菜皮豆壳 等,这对居民家庭垃圾分类的要求 比较高, 不仅要做到干湿分开、 厨余 垃圾单独放置,拣菜时的菜皮也要 和其他湿垃圾分开。如果分拣得不干净,“大纳梦” 就会罢工, 不启动运 转。 居民们把分开的垃圾送到这里, 需要受过培训的保洁员再进行检 查、 分拣一次, 然后才能把符合要求的垃圾倒进设备。 2 0年前, 要做到如此精细分类 十分不易。为了在居民中倡导垃圾 分类的好习惯,市容部门给每家每户发放崭新的分类垃圾桶和质量很 高的垃圾袋, 鼓励居民们树立意识。 从那时开始,许多居民家里有 了至少三、四个,甚至五个垃圾 桶放菜皮豆壳的垃圾桶,每天都会及时清空送进小型处理站; 其 他剩饭剩菜类厨余垃圾,用可降解 垃圾袋打包后放进另一个垃圾桶; 可以回收卖钱的报纸杂志、金属制 品、 玻璃制品以及各种包装盒、 饮料瓶收集在一起; 还有一个垃圾桶, 专 门丢弃不可回收的瓶瓶罐罐、穿得很久的衣物、用过的餐巾纸和尿片 等等; 而过期药品、 废旧电池、 废旧灯管、 墨盒等这类有毒有害物品, 也 被居民们单独放置。居委会干部还带着居民参观 “大纳梦” ,反复向他们讲解其工作原理。 大家都难以想象, 这些脏兮兮 毫无用处的厨余垃圾,在设备里 “躺” 上一个星期, 经过重重生化处 理, 最后到底会变成什么样。起初, 居委会干部捧着 “大纳梦” 生产出的 香喷喷的高浓度肥料,送到居民家 里,鼓励大家把肥料混在泥土里种 花养草。 很快,大家发现有机化肥的好处, 争相领到家里使用, 不少外小区居民也来定期讨要。厨余垃圾变出 的化肥开始供不应求,居民们也都 觉得很自豪,自觉垃圾分类的热情 越来越高涨。助推好习惯养成多年来, “大纳梦” 持续不断地 运作, 似乎是一种有力支撑, 鼓励着 这个小区的居民不断巩固垃圾分类 好习惯。在它服役整整二十年的 2 0 1 6 年, 这台机器终于因为故障而 停止运转, 完成了它的使命。 曹杨新村街道绿容所所长江东 告诉记者, 这台机器性能很好, 几乎 没出过什么问题, 缺点就是个 “电老 虎” , 耗电量巨大, 一年产生的电费 超过 1万元,前几年出了故障后, 日本原产国也配不到零配件了, 因 此大家决定拔掉电源, 从此告别 “大 纳梦” 。 如今,这个小型处理站被改建 成了建筑垃圾临时堆放点,用以给居民们提供家庭装修期间的建筑垃 圾堆放空间。 变换了功能的处理站,依然用于环保, 依然干净整洁, 依然 受到居民欢迎。在市容战线老兵江东眼里,“大 纳梦” 最大的意义, 其实在于帮助居民养成了垃圾分类的好习惯,提高 了积极性。现在走在这个老小区里,到处 都是干干净净,地面上几乎不见杂物,垃圾箱房前更是被收拾得整洁 亮丽、 毫无异味, 标识着 “干垃圾” “湿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 的 四个颜色鲜艳的大垃圾箱,里面已 经被清空。 社区里共有 5支队伍共同推进垃圾分类。一支由党员、 楼组长、 热心居民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于每 天早晨和傍晚的倒垃圾高峰时间在 小区里督促居民分类倒垃圾;一支由居委会干部、物业经理等组成的 指导员队伍, 上门进行指导, 并定期 把居民落实垃圾分类情况予以公布; 一支清洁员队伍, 把居民没有分 好的垃圾重新分拣;除了这三支居 民区里的队伍外,还有街道层面的 监督员队伍和巡视员队伍,这两支队伍主要负责监督抽查,将实施过 程中出现的问题归纳分析,促进整 改完善。 平日里,居民们一般会在早上 7 : 3 0 - 8 : 3 0和傍晚 5 : 3 0 - 6 : 3 0这两个时间段到这里来倒垃圾,这时 会有志愿者在垃圾箱前值班,指导 居民准确分类。居民朱阿姨每次倒 完垃圾都会出示钥匙圈上的“绿色 账户” 卡片, 要求志愿者帮她积分。这位在此居住了二十多年的老居 民, 账户里的积分已累计数万分。 朱阿姨有时候会让子女帮她登录“绿 色账户” A P P兑换旅游景点门票,更多的是参加小区举办的积分兑换 活动,换回毛巾、洗手液等生活用品。不少租户也在改变着过去粗放 的习惯, 学习分类, 外地来沪务工的老朱说:“小区里那么干净,志愿者 那么负责, 我怎么好意思拖后腿?” 志愿者王海来几乎每天都会贡 献出自己的时间, 帮助居民们分类。 经过专业培训的他,几乎每天都要 回答无数遍同样的问题:“我这样分 对不对?”“这样东西应该放在哪 里?” 他告诉记者, 志愿者一直在向 居民宣传, 哪些属于有害垃圾, 除了普遍知道的废旧电池和电子产品之外, 过期药品、 过期日用化妆品、 杀 虫剂容器等,因为含有特殊的化学 成分, 也属于有害垃圾, 需要单独放置; 而并不是所有纸张都可以回收, 像纸杯、 照片、 复写纸、 明信片、 相册 之类, 就算在 “一般垃圾” 中, 无法回 收再利用王海来觉得,随着日常生活内容的不断丰富,一些新型 生活用品被废弃后该如何分类, 是 一门需要不断学习的学问。意识比设备更重要南梅园小区案例引发记者关注 的关键在于,先进设备在垃圾分类 的源头环节, 究竟能起到什么作用? 还有那些新设备, 可以 “一劳永逸” 促进好习惯的养成?如今市面上有一些家用的厨余 垃圾粉碎机,可以将包括骨头在内的剩饭剩菜打碎成液体直接倒进下 水道。 这些粉碎机有的是进口品牌、有的则是国内专利,价格从一千多 元到数千元不等。如今越来越多家庭开始使用这些设备,尽可能把每 天产生的垃圾消灭在家门内。在欧洲生活多年的外企白领肖女士告诉 记者,欧洲许多家庭都自备这样的 小型处理机,大家都觉得自行处理 自家产生的垃圾是基本社会责任。 然而, 也有专业人士对这些厨余 垃圾粉碎机保留意见。 他们认为, 并 不是所有国家都适合这种方式, 粉 碎后的厨余垃圾带有油腻和杂质, 对于下水管道的要求比较高,普及后一旦造成管道堵塞,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城市运行。 还有一些地方针对难以分清的 垃圾,购置日本全进口的“分类达 人” 全自动分类机, 将纸包饮品、 塑 料瓶、 饭盒等物品放入, 这些不同物 料会在数秒内分离,大大节省人手和工序。但这两类大型机器同样面 临着成本高昂、设备占地面积较大 等问题, 推广使用难度较大。 目前相对可推广的一种产品, 是专门用于放置厨余垃圾、可降解 的环保塑料袋。由于厨余垃圾被要求从垃圾袋里倒出后再扔进专门的 厨余垃圾箱, 以便后道处理。 一些居 民也因为怕麻烦怕脏而不愿意这么 做,可降解塑料袋能有针对性地解 决这个问题,而由于这种垃圾袋的 成本是普通垃圾袋的至少 2 - 3倍, 一般目前都采取政府购买后赠送给 居民的方式普及,成本同样不可小 觑。 对此,南梅园居民区党总支书 记胡特坚很有经验心得, 在她看来, 居民家庭的垃圾分类,说白了还是 依靠居民主观意识,各种设备虽然 可以起到辅助作用,但归根结底每 一样垃圾丢往哪里,都要靠居民一 次次亲自动手去实现。 她还介绍说, 小区里四个分类垃圾桶都会被分开 回收,厨余垃圾经过专业处理后可 以转化为资源,或者生成沼气后用 以发电等,油脂部分则可用于制备 生物燃料。 “我们不妨化繁为简考虑源头 分类这个问题。” 胡特坚觉得, 所谓 的先进设备目前都并非必需,其实 只要居民家庭自备 2 - 3个垃圾桶, 小区里有一套分类垃圾桶,再配备 一支志愿者引导队伍就可以了。她 建议,目前可以改进的是小区分类垃圾桶的设置,希望绿化市容部门 统一更新设备,更换感应式垃圾桶 或者脚踏式垃圾桶,让居民可以省 去用手掀开垃圾桶盖子去扔垃圾这 个 “有点脏” 的动作, 更简便地扔垃 圾。 “举手之间的小小改善, 或许就可以让源头分类进大大一步。”摘编自 上观新闻这里?曾经是上海全 市第一个实行垃圾袋装 化的试点小区?曾经引进 一台日本原装进口垃圾 生化处理设备?居民们将 分好类的菜皮类厨余垃 圾送到小区里的小型垃 圾处理站?就可以通过生 物酶将垃圾转化为?散发 着肉松香味? 的有机肥 料?供居民们养花养鱼? 二十年过去?如今曹 杨新村街道南梅园小区 里的?最先进设备?已经 退休不再继续工作?但居 民们长期养成的垃圾分 类好习惯?却没有因此止 步?更多变化正在这里发 生?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