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试论古典诗词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试论古典诗词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广西教育学院 2008 级函授本科班 滕爱静摘要:中国古典诗词是古代文化的珍贵遗产,美不胜收,特别是唐诗、宋词、元曲, 至今犹为人们所喜爱传诵,它们是我国文学艺苑中一朵瑰丽的奇葩。中小学课本中所选的 诗词就是这朵奇葩中尤为灿烂的色彩,这些诗词体现出来的审美情趣、爱国主义思想、人 性美、人情美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激励着他们立志高远、奋发向上,在学生的成长 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探讨古典诗词对学生在审美能力、认知能力、人格修养、 人文素质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关键词:古典诗词 语文教学 审美能力 人文关怀 人文素质 中国古典诗词是我们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文化的珍贵遗产, 在浩如烟海美不胜收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唐诗、宋词、元曲,至今犹为人 们所喜爱传诵,它们是我国文学艺苑中一朵瑰丽的奇葩,是人类艺术文库中的 精品。这些作品或志节高尚,或饱含哲理,或寓意悠长,或音韵铿锵,包含了 许多艺术美,隐含了许多难以言传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精深含义,在 历史上,曾激励着多少人立志高远、奋发向上。它们给后人以美的感受,给后 人以深刻的启迪,给后人以广阔的思维空间,让我们去思考、去认知、去发挥、 去开拓、去创新。正因为古典诗词对人的成长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 中小学课本中精挑细选出许多优秀的作品,选出古典诗词作品中的精华,作为 学生必修的课文。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配合素质教育,在通俗易懂的前提 下给予学生以正确引导,会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古典诗词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成长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下边几个方面。一、有助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一、有助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 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诗词美的鉴赏水平,提高他们的艺术创造能力。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诗词美的鉴赏水平,提高他们的艺术创造能力。 优秀的诗词总是能用语言向读者提供能发挥想象力的形象,因此,诗的语 言凝炼、生动、含蓄。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短短二十个字,却有人物、有环境、有情节,经 过几问几答,诗人想找到“隐者”的迫切心情和童子自然之至的答话神态毕现 于读者眼前,而那位与青松、白云为伴,以采药为乐的隐者的形象令人遐想不 已。又如王维的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传神的笔墨 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笔力苍劲,意境,视野开阔,被王国维称为“千 古壮观”的名句。试想,那茫茫无边的沙漠,只有用一个“大”字才能状其景 观;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远处独起的一股炊烟,既显得孤 单,又格外醒目,也只有“孤烟”二字方能状其神韵,而黄河在无边的沙漠上 没有尽头, “长字自然涌上作者心头。于是,在我们眼前,出现了这样一幅 画面: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间,视野所极,大漠无 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而长河之上,是一轮圆圆的落日。这其中,“直”和2“圆”更是用得极逼真传神,难以言其妙处 ,“直”的劲拔和“圆的柔美, 给人一种奇特的视觉效果。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中香菱就说:”想来烟如何 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 像是见了这景的。”可见这句诗中的形象使人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想象,难怪有 人说“大漠、长河一联,独唱千古”(徐增而庵说唐诗)。再看 王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里,一组形象摆在了读者的眼前,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在这些秋景中, “断肠人在天涯”更是将一位浪迹天涯, 思乡心重的游子形象展现在了读者的眼前。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有一句经典,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不仅用词凝炼,而且给人以极其鲜明 的形象感,一位倾国倾城,一笑百媚的贵妃形象跃然纸上。像这样的能引发学 生丰富想像,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诗词,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比比皆是。教师 在教学中可以明确地告诉学生,不论是抒情诗,还是叙事诗,诗人总是凭借诗 歌中的形象来抒发感情的。如古诗词中的“菊”、“松”、“春花”、“明月” 等根据诗中的形象,依靠自己的生活感知和想象力去体味其中的情感。黑格尔 说:“如果说到本领,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高尔基也说:“艺术 是靠想象而存在的。” 艺术家的想象应该是飞腾的,跳跃的。前面所提到的诗 人王维的诗,正如苏轼所说的那样,确实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江流 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展现了一幅气势磅礴,造化自然的山水画卷。在这里, 诗人的想象是飞腾跳跃的,一个“外”字,把这一巨幅画卷的空间拉向了无限 的远方,创造了一个“黄河之水天上来”、“惟见长江天际流”的画境;而山 色的那种若有若无,若隐若现的情景,又颇有点象印象画派的描绘,从郁郁葱 葱的朦胧山色中给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而又超然物外的感觉。这种诗情画意给 读者留下了充分的联想和再创造余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正确引导学生 发挥想象力,开通他们思维的大门,让学生通过诗词作品所展示的画面,结合 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审美想象,使具体形象在脑中“活”起来。依据诗中的形 象,通过想象他们也就能在有限的篇幅里领略到无限宽广的艺术内容,得到美 的享受,并在愉悦的审美满足中接受知识。也就是说,想象能力提高,思维得 到扩展的同时,学生就能进一步学会了领略诗词的美了。我们知道,“诗是中国文学美学特质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文化精神的集 中体现。”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是作者的情感体验,渗透着诗人崇高的审美 理想和新颖的审美情趣。在古诗词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 再通过联想,想象等方法,去挖掘出诗中的意境,可以欣赏到不同的美,从而 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那么诗中具有哪些美需要教师去引导学生欣赏呢? 首先是真情美。艺术中的情要真,真情才能铸真景,真挚浓烈的感情来源 于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真切体验和感受,是积淀着人生哲理和生活意蕴的审美 感情,古人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只有客观事 物使作家“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 ”的时候才会 有好诗诞生。我们试体会李清照的诗中的感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 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 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3”这首词以十四个叠字开始,似写环境,其实也描绘出心境。由外而内,由浅 而入深,铺展出一片凄清哀苦。她究竟在寻找什么呢?也许是在孤苦寂寥的晚 境中,搜寻着渐已远去又记忆犹新的爱情,也许是在寻找不知所踪的爱情见证 之金石,也许是在无奈的心境中寻找故国回乡之路。但曾经的一切都已一去不 复返了,她什么也寻不到,只能在物是人非的凄婉心境中做着美好而又悲凉的 想象罢了。这种下意识地却又茫然的寻觅,反映了词人晚境中怅然若失而又不 可名状的眷恋、悲哀、无奈的感伤情怀。深秋“冷冷清清”的景象与氛围,加 之“寻寻觅觅”却无所获,心境犹显“凄凄惨惨戚戚” 。心情的压抑,心底的伤 痛,以及对故国故土的思恋之情跃然纸上,读罢不禁使人潸然泪下。这样的真 情美在很多诗中都能体现出来,如李后主的虞美人被词评论家王国维推崇 备至。他说:“后主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春花秋月” ,多么温馨 和富有诗意的季节啊,但诗人却丝毫无留恋之心, “何时了” ,怎么还不结束呢! 诗人之所以如此悲观和绝望是因为南唐灭亡了,诗人不再是南唐君主,而成了 别人的阶下囚。 “雕栏玉砌”虽然还在,但已物是人非,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 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从艺术的表现手段上看这属于比喻,事实上这不正是诗人 内心情感的真实表现吗?许多人喜爱李后主的这首词,主要原因还是被词中的 深沉真挚的情感打动了。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把本来没有必然联系的 自然事物,通过高度艺术概括组成一幅极其凄凉的清秋逆旅图,典型概括了 “日暮乡关何处是”的游子感伤之情,诗人在“真”的基础上所获得的体验含 蓄地烘托出旅人的哀愁,给人以深刻的艺术感染,于是它被称为“秋思之祖” 。 以上诗人的种种感情,无不是发自内心深处的,这样的真情美,能不打动读者 的心灵,使人与之产生共鸣吗?其次是意境美。 “意境”即是指意与境、情与景、心与物的交融与统一。王 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 “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 谓之无境界。 ”景物只有融入感情,才有生命;感情只有景物附丽,才有依托。 正如朱光潜所说:“情景相生而且契合无间,情恰能称景,景也恰能称情,这 便是诗的境界” 。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作品时,要通过对文章生活画 面的阅读,由景入情,一步步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与之发生共鸣。比如 说,不同的季节给人与不同的感受,读者读着叶绍翁的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就似乎可以感觉到姹紫嫣红的满园春色扑面而来,也许还 有一丝丝柔和的春风拂面吧,诗人那溢于言表的喜悦之情便一点点地在我们心 中升起。再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地之 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全诗直抒胸臆,一气呵成,动人心魄,尽管诗人没有描 写具体的人事、景物,然而一个登高望远、仕途失意、满怀悲愤之气的文人形 象不是跃起然纸上吗?再联系诗题登幽州台歌苍茫的大地,悠悠的天空, 高耸的幽州台,也不是清晰可见吗?再看李煜抒发他亡国之恨的词:“林花谢 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 生长恨,水长东。 ”这首词,起句反复使用了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春红,胭脂等颜 色写;江水如蓝,林花似火,正是人生得意须尽欢的青春季节。世界的灿烂, 似乎涵泳着未来的美丽和辉煌。然而春日的胜景总是苦短,寒雨如抽,夜风如 刀将春红和春红所象征的一派浓情斫尽,春景锦缎似的容颜一瞬间憔悴殆尽, 美丽永远如梦一样稍纵即逝,不可把握。 “太匆匆”用的叠字叠韵,韵调迂徐舒 缓,犹如心灵深处沉重的叹息,透露出一种彻骨生命的寒意。这种利用美的差 异性和外物荣枯与心境哀乐的矛盾,以乐景写哀,使作品中的情与景相反相成。4将亡国之恨烘托渲染得更加强烈。又如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 比黄花瘦”是,此句之所以超绝,是因为作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所致。其中 “瘦”字是“词眼”为全篇画龙点睛之笔。作者先以“帘卷西风”一句作动态 描写,借助西风把帘儿卷起,让帘外的黄花与帘内以花喩比的人相互辉映,达 到了花与人浑成一体,花瘦便人比花更瘦,形象地表达了闰中人爱情之深,相 思之苦,写情至此,堪称极至。正因此句情景交融的极高境界,才使世人流传 着这样的故事, “李易安作重阳醉花阴词,函致赵明诚云云。明诚自愧勿如。 乃忘寝食,三日夜得十五阕,杂易安作以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有 莫道不销魂三句绝佳。 ”可见,在诗词作品中,能够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的的诗词总是要显得更优美些,耐人寻味些。还有音乐美。诗歌最注重音乐美,黑格尔说:“至于诗则绝对要有音节或 韵,因为章节和韵是诗的原始的唯一的愉悦感官的芬芳气息,甚至比所谓富于 意象的富丽词藻还更为重要。 ”诗的节奏是适应舞蹈和吟唱需要而形成的,它 是人的生理节奏和生活、自然节奏的统一,人的情感的起伏、波动和生活节奏 的张驰决定了诗的节奏。一首诗的内容情绪如果配合节奏会有声情并茂的艺术 效果。李白的蜀道难 “噫吁哦!危乎高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中,我们 可以通过节奏起伏发现诗中所包含的起伏的感情, 蜀道难开头突兀沉雄,显 然表现的是见蜀道高危的惊惧情绪。全篇节奏较慢,起伏不平,通过节奏的变 化给人们以美的享受。至于李清照的声声慢连用七对叠字“寻寻觅觅,冷 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则更是千古绝唱,它把诗歌的音乐性与诗人的内在情 感相融合,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诗人内在情感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