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第9页 / 共16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卷第 1 页,总 16 页2013-2014 学年度三原南郊中学高二期末自测试题学年度三原南郊中学高二期末自测试题题号一二总分得分第第 I I 卷(选择题)卷(选择题)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下图是我国某一时期的部分行政区域图,这一时期管理 A 区域的机构是A宣政院 B中书省 C行中书省 D枢密院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从图中的“大都、陕西行省、河南江北行省”等信息可以判断,这是元朝 实行的行省制度。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管辖大都及其周围的大片地区,包括今天的 河北、山西和山东省都归中书省直接管辖。所以管理 A 区域的机构是 B 中书省。 考点:行省制度 点评: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 一。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2中国近代史上资本主义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 约。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南京条约天津条约 北京 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此表反映的共同问题不包括 A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B “弱国无外交” C各条约均涉及割地、赔款、开埠 D列强均实行炮舰外交政策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中国近代史上西方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 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A、B、D 都是表格反映的共同问题;天津条约没有涉及割地, 辛丑条约没有割试卷第 2 页,总 16 页地、开埠的条款。故选 C 项。考点:列强侵华和不平等条约 点评: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造成什么影响? A、政治上:列强强迫清政府签定了大量割地赔款不平等的条约,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 整,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激化中国社会矛盾,引发中国人民不断地 抗争和探索。 B、经济上:他们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破坏自然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资 本主义市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使中国经济依赖列强丧失独立性。也刺激中国资 本主义产生。 C、思想文化上:冲击中国的旧思想旧制度,促进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推动中国近现 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3下图所示为蒋介石的一封信件,来源于国民政府军委会战时新闻检查局档案。由此 可见,当时A蒋介石反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蒋介石主张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C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内战开始 D国共两党既相互合作又舆论斗争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中华民国三十二年”即 1943 年,处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时期。 “陕甘宁边区”是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蒋介石下令不允许 刊登与之有关的新闻,实际上反映了国民政府在社会舆论方面对中国共产党的压制。 因此这封信件反映了国共两党既相互合作又相互斗争,选 D。 考点:抗日战争 点评:总结国共两党关系变化(两次合作、两次分裂):时 期时间标志统一战 线影响原因第一 次合 作北 伐 战 争1924- 1927国民党“一大” 的召开革命统 一战线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反帝反封建 的共同任务第一 次分 裂土 地 革 命1927- 1937四一二反革 命政变导致大革命的失败, 内战给日本侵略带 来可乘之机蒋介石叛变 革命,镇压 人民试卷第 3 页,总 16 页第二 次合 作抗 日 战 争1937- 1945国民党公布 国共合作宣 言抗日民 族统一 战线取得抗战胜利,中 华民族由衰败到振 兴的转折点中日民族矛 盾上升为主 要矛盾第二 次分 裂解 放 战 争1946- 1949撕毁“双十” 协定,进攻中 原解放区祖国至今未能实现 统一大业蒋介石发动 内战,实行 独裁胡锦涛与连战会谈,两岸关系不断发展; 经济文化交往密切;实现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启示和则中华民族兴旺和崛起,分则对中华民族是战争和灾难,两党为了民族利 益,应当再次合作,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4 “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 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共主说明周王实现了高度集权 B独主是指皇帝实行地方长官任命制 C本质上都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 D两者在统治方式上并无实质性区别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周王是天下的“共主” ,但各个诸侯国有较 大的自主权,A 项错误;C 项指的是宗法制。秦汉以后实行中央集权制、郡县制,中央 到地方的官员全部由皇帝任免,他们必须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皇帝成为天下的“独 主” 。两个时期的政治制度维护的阶级利益不同,在统治方式上也有本质区别,D 项错 误。故选 B。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点评:本专题在高考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高考命题的高频点。高考命题应从以 下方面进行备考: 1命题仍将从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影响角度,尤其是对现实的影响角度考查,如“认祖 归宗”等。 2注重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各个时期的表现,特别要注意考查角度的变化。 如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演变过程中出现的重要政治制度郡县制、三省六部制等;宋 代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特点及影响等。 5隋代以前地方长官可以自选僚属组成行政机构,但隋代以后“大小之官,悉由吏部, 纤介之迹,皆属考功。 ”由此可见,隋代 A实行了科举制度 B加强了君主专制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三省六部制约皇权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地方长官可以自选僚属组成行政机构”体现了官吏的选拔权在地方;隋 代以后“悉由吏部”体现了官吏任免权收归中央,这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 C。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点评: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历史特点: A、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消失; B、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6先秦某思想家主张:“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于治, 合于善也。 ”这位思想家是试卷第 4 页,总 16 页A孟子 B墨子 C韩非子 D荀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先秦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起源时期,题干中“明礼仪以化之,起法 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于治,合于善也。 ”的意思是:对人民施以教化,使 其明礼,用礼仪规范对其起到教化的作用。在礼仪教化的同时制定法律,对于违反礼 仪教化的人予以制裁,用重刑法来禁止人们犯罪,使天下人能够符合治理要求,做守 法良民。这与荀子要求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的主张相符合。A 项孟子主 张实行“仁政” ; B 项墨子的思想是“兼爱、非攻” ;C 项韩非子主张“依法治国” ;故 选 D。 考点: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点评: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还可以考查孔子、孟子等思想家的 政治主张。如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主张以德治民;孟子主张实行“仁政” ,提出 “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71918 年,陈独秀在新青年发文,痛骂义和团:“我国民要想除去现在及将来国 耻的纪念碑,必须要叫义和拳不再发生”1924 年,陈独秀却在向导中高度赞扬 义和团:“还幸亏有野蛮的义和团少数人,保全了中国民族史上的一部荣誉”。造成陈 独秀对义和团运动认识差距巨大的原因不包含 A事件性质变化 B时代背景变化 C作者立场变化 D主观动机变化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从 1918 年到 1924 年,陈独秀对义和团运动的态度由痛骂变为赞扬, B、C、D 项都是引起变化的原因;而义和团运动的性质并未变化,A 项错误。 考点:义和团运动 点评:义和团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反侵略的伟大气魄和不甘屈 服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顽强的反抗精神,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力量,粉碎了列强瓜分 中国的企图。 8下表是小王同学在学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之后的一个小 结。你从中提取的正确信息是时期导阶级斗争纲领或指导思想重大斗争19 世纪中期农民阶级平均主义太平天国运动19 世纪末资产阶级兴民权、君主立宪维新变法运动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农民阶级扶清灭洋义和团运动20 世纪初资产阶级三民主义辛亥革命A世纪之交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 B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C始终以民主自由思想为指导 D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不管是农民阶级领导的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还是资产阶级领导 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其目的都是为了救亡图存,A 项正确;资产阶级的斗争 目标主要是实行资产阶级专政,发展资本主义,这与农民阶级的斗争目标是不一致的, B 项错误;民主自由思想是资产阶级的指导思想,排除 C 项;从表格看,经历了由反 侵略(太平天国运动)到求民主(维新变法运动),再由反侵略(义和团运动)到求民主(辛 亥革命)的转变,因此 D 项表述错误。 考点: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点评:本专题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区域。借鉴历史的经验,吸取历史的教训,为实现中 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崛起,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主义精神,一直是社会的长效 热点之一。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奠定基础的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是高考试卷第 5 页,总 16 页命题的切入点,复习时应联系社会热点问题,加强对这一专题的复习。 9列宁称马克思、恩格斯是“19 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三种主要思潮的继承人和 天才的完成者。 ”这里“三个最先进国家”指的是: A.英、法、美 B.英、法、俄 C.英、美、德 D.英、法、德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三大思想来源是德意 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故选 D。 考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 点评: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经济基础: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发展,使资社会的基本矛盾日益明显暴露。 阶级基础:19 世纪三四十年代,独立的工人运动的兴起,失败的结果表明他们需要科 学理论指导。 思想基础: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个人作用:马克思、恩格斯深入到工人运动中总结经验。 10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 “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 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粹主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孙中山指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 , 为解决这一问题,他提出 “一劳永逸之计” ,把社会革命和政治革命相结合,即民生 主义。故选 C。 考点:三民主义 点评: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 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的发展。但是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 地革命纲领。 11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 A.遵义会议、中共十四大 B.中共七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七大、中共十四大 D.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1945 年中共七大正式确认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1997 年中 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故选 D。 考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点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内涵及作用:解决的问题思想精髓重大作用毛泽东思想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