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四年级语文(下下)课外阅读:成语故事课外阅读:成语故事百步穿杨 注释:形容射箭本领高强,引申为本领高强。 楚国的养由基和潘虎,都擅长射箭,他们决定比试一下箭术的高低。坝子设在五十步外 的地方。潘虎三箭全中靶心,人们纷纷喝彩。养由基平静地指着百步之外的一棵杨柳树,让 人选中一片叶子,涂上红色作为靶子。他拉开弓,只听“嗖”的一声,箭镞贯穿杨柳叶中心 飞向远处。众人都惊呆了。潘虎不服,也选了三片杨柳叶,涂上色并编上序号,请养由基射, 结果三箭全中。潘虎从此心服口服。大义灭亲 注释:为了维护正义,罪犯的亲属不徇私情,使之受到应得的惩罚。 春秋时,卫国的州吁和石碏的兄弟石厚勾结,杀死了哥哥,当了国君。为了对付他俩, 石碏故意劝他俩找陈桓公帮忙,代向周天子讨封,以取民心。然后,石碏派家臣先一步到陈 桓公处设伏,用计杀了州吁石厚。人们说:“石碏的确行为真是大义灭亲啊!”多多益善 注释:原指统率士兵越多越好,现泛指越多越好。 刘邦建汉朝后,一次,他问韩信:“我的确才能,能统率多少兵马?”韩信说:“陛下 顶多能统率十万兵马。 ”刘邦又问:“那你呢?”韩信说:“我是多多益善,越多越好啊! ”刘邦说:“既然你的本事这么大,为何还被我擒住?”韩信说:“陛下虽不善统兵,却善 于统将。这正是我被陛下擒住的原因。 ”瓜田李下 注释:走过瓜田而不弯腰提鞋,经过李树下而不举手整冠,以免有偷瓜、摘李之嫌。比 喻容易发生嫌疑的地方。 从前,有一位老师,领学生春游时,遇到李树就低头走,遇到瓜田就绕路走。他的学生 很奇怪,就问老师为何这样做。老师意味深长地说:“在李树下如果扶帽,就会被人怀疑摘 李子;从瓜田走过,也容易被人误会偷瓜。所以,在外面行走,要努力避免嫌疑才好。 ”开卷有益 注释:卷:书。只要打开阅读,就会有益处。指只要多读书,就会与收获。常用来鼓励 人多读书。 宋太宗很喜欢读文史类书籍,但宫中书太多,查阅很不方便。为此,他委派文学家李昉 主持编写一部百科全书,李昉等人辛苦七年终于编成。宋太宗定书名为太平御览 。他规 定自己每天阅读三卷,有时太忙未读,他就在闲时补读。侍臣劝他注意休息,宋太宗总是说: “开卷有益,我只要看书,就不会觉得累。 ”鸟尽弓藏 注释;鸟打光后,弹弓就被搁置不顾。比喻事成之后,功臣被废弃或遭迫害。 越国被吴国打败后,越王勾践任用大夫文种、范蠡整顿国政,忍辱负重,终于击败吴国。 在庆功宴上,范蠡不辞而别,隐居起来。文种依然在朝中任职。一天,文种受到范蠡的信, 上面写道:“飞鸟被打完了,弹弓就被藏起来;野兔捉光了,猎狗就被杀了煮来吃。现在敌 国已被灭掉,越王不会让您同他一起共享安乐,请您赶快离开,否则有杀身之祸。 ” 文种不 相信。结果,越王对他产生疑忌,迫使他自尽。塞翁失马 注释:虽然暂时吃了亏,却因此而得到好处。比喻事物之间是互相转化的,坏事也可能 变成好事。 在遥远的西北边塞,有个年轻人养的一匹马忽然逃到塞外去了。年轻人很难过,他的父 亲却说:“这可能是件好事呢。 ”没过几个月,那匹妈竟然带了一匹骏马一起回来了。邻居 来道贺,老人却忧虑地说:“这可能是一件坏事啊!”果然,年轻人骑马时不小心摔断了不 得脚骨。邻居们来慰问,老人却说:“这可能是件好事。 ”一年后,匈奴人入侵,附近的青 壮年应征入伍,很多人死在战场,惟独老人的儿子因为脚跛,留在家中,保全了性命。识时务者为俊杰 注释:时务:指当时的社会形势和潮流。俊杰:指才智杰出的人物。能认清当时形势和 时代潮流的人,才是杰出的人物。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而刘备虽然声望很高,但力量很弱。他听说司马徽很有名望,便 拜访他,并问他对天下大势的看法。司马徽说:“平庸的书生怎能认清天下大势?看清认清 天下大势的人是些杰出人物。只有这里的卧龙和凤雏。 ” 刘备一听,赶忙问道:“卧龙和凤 雏是谁?” 司马徽说:“卧龙是诸葛亮,凤雏是庞统。 ”束之高阁 注释:束:指绑、捆。阁:放置东西的橱柜。指捆绑起来放到橱柜上。比喻放在一边弃 置不用。也作“置之高阁” 。 杜乂、殷浩是东晋时的名士。他们喜爱老庄之辈,读了很多有关玄学的书,成为东晋有 名的玄学家。但当时的大将庚翼认为他们是徒有虚名,不能重用。他常对人说:“杜乂、殷 浩这类人,只宜把他们收藏起来,放在高阁上面,等天下太平了,再考虑让他们出来做事。 ”他的评价是对的。后来,殷浩被任命为将,结果,屡战屡败。四面楚歌 注释:四面都是楚人的歌声。后用于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无援的困境。 秦朝末年,项羽摧毁秦军主力后,自封为西楚霸王,与汉王刘邦相争。公元前 202 年, 项羽败退垓下,兵少粮尽。刘邦率兵把项羽的部队重重包围。一天夜里,项羽听到四面响起 了楚地的歌声,大吃一惊,说:“难道汉军已经全部占领了楚地了吗?汉军中的楚人为何这 么多?” 项羽深感大势已去,于是率八百骑突围。逃到乌江时,走投无路,拔剑自杀而死。桃李满天下 注释:桃李:桃树和李树,比喻可以培植的优秀人才。比喻一个到处都有学生或者由他 推荐出来做官的人。 唐朝大臣狄仁杰,在武则天当政时,多次向她提出举贤选能的确主张,并将自己的门生 多人推荐给武后。有人半开玩笑半当真地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 狄仁杰却正色回 答:“荐贤为国,非为私也。 ”投笔从戎 注释:弃文从武,为国立功。指文人从军。 东汉时班超的父亲、哥哥都是闻名当时的史学家,他受家庭的影响,也时常做些抄抄写 写的工作。但他从小就胸怀大志,对这种抄写工作十分厌烦。有一天,他实在忍耐不住了, 就把笔朝地上使劲一扔,感慨地说:“大丈夫纵然没有什么志向与谋略,也应该效仿张骞、 傅介子那样出使西域,建功立业,怎么能长期埋头与笔墨纸砚当中替别人抄写文字呢?”周 围的人听他发牢骚,都讥笑他异想天开。但班超矢志不移,他先参加了军队,奔赴边疆消灭 敌人,后又出使西域,建立了卓越的功勋,被汉和帝封为定远侯。退避三舍 注释:比喻忍让或退避,不与对方去较量高低。 晋国公子重耳逃避内乱,长期流亡国外。许多国君都瞧不起他,只有楚成王对他很赏识, 用接待诸侯的礼仪对待他。有一天,两人在一起饮酒,陈成王突然问:“我这样一来对待你, 你将来回国成为国君,怎样报答我呢?”重耳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才好,他灵机一动说:“将 来真能回国,两军若在战场上见面,我一定退避三舍来报答你的恩义。 ”不久,重耳回国当 上了国君。为了保卫国家,他不得不与楚国交战,在战场上,他为实践诺言,下令全军后退 九十里。惜墨如金 注释:作画时不轻易使用浓墨爱惜乌墨如黄金一样。后指作画,作文时态度严谨,不轻 易下笔,力求精炼。 李成是五代、宋初时的著名画家,他特别擅长描绘北方山野的寒林景色和风雨、明晦、 烟云、雪雾等自然景象。他的山水画笔势锋利,墨法精微,多用淡墨,落笔简练。后人赞扬 他说:“李成作画,不轻易落笔,先用淡墨,后用浓墨,爱惜笔墨就像爱惜金子一样。 ”鲁 迅说过:“那些了不得的作家,谨慎入骨,惜墨如金,把一生的作品,只删村一个或者三四 字,刻之泰山顶上, “传之其” ,那当然听他自己的便。栩栩如生 注释:活泼生动的样子,就像活的一样。比喻艺术作品的描摩,刻画形象,非常生动、 逼真。 一天晚上,哲学家庄子做了个梦。梦中,他变成了一只蝴蝶。蝴蝶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 翔,怡然自得。庄子觉得自己就是一只栩栩如生的蝴蝶。过了好一会儿,他从梦中醒来,心 里十分惊喜,又有几分糊涂。他不知道究竟是自己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 子。庄子思前想后,理不出头绪,只好作罢。一箭双雕 注释:雕:一种凶猛的鸟。发一支箭射中两只雕。也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方面的目的, 即一举两得。 北周末年,有位射箭能手叫长孙晟,后来北周派长孙晟出使突厥。一天,突厥摄图见天 上有两只大雕在争一块肉。他马上取来一张弓和两支箭给长孙晟,要他把大雕射下来。长孙 晟举弓搭箭,嗖的一声将箭射了出去。那支箭不偏不歪,贯穿两只大雕的胸部,双双落地。 一箭双雕的故事从此流传下来。一窍不通 注释:窍:孔隙。古人将人的眼、鼻、耳、嘴这些器官称为“七窍” 。七个窍,一个窍 也不通。比喻什么也不懂。 蜀主刘备病死后,按照临终的嘱托,由后主刘禅继位。但刘禅本是庸才,连百官奏折也 不看,只知道吃喝玩乐。有官员来请示今年税收怎么征收,他说不知道;有有官员禀报处理 案件的情况,他也摇手说不好办。于是所有的国家大事都交给诸葛亮去办,连他立皇后的事, 都按诸葛亮的意见,娶了张飞的女儿。诸葛亮死后,刘禅还是不理朝政,最终投降魏国,被 封为安乐公。游刃有余 注释:游刃:指自由地运转刀刃。有余:有余地。比喻工作熟练,解决问题毫不费事。 战国时,有位厨师给魏惠王宰牛。因为这位厨师做事动作非常熟练,而且干净利落,不 一会儿便麻利地宰杀好了一头牛,博得了惠王连声称赞。厨师谦虚地对惠王说:“我这把刀 子用了十几年,仍像新的一样,我用极薄的刀锋插进骨节的缝隙,总是宽宽绰绰。 ”有志不在年高 注释:指有志向不能凭年龄大小来衡量。 岳飞的长子岳云,年方 12 岁,已长得一表人才,使两柄银锤,那锤子重 82 斤。虽说小 小年纪,但岳云习文习武,尤其那一对银锤,他已使得炉火纯青。他知道父亲统兵抗金,早 想帮助父亲上阵杀敌。奶奶对岳云说:“有志不在年高。你小小年纪也要杀敌,奶奶很高兴, 已经为你准备了行装,过几天再去吧。 ”哪知岳云想:“牛头 战斗紧急,我不能等。 ”黄昏 后,他竟提锤出门,单枪匹马往牛头山去了。知己知彼 注释:彼:对方。对对方的情况与自己的确情况都有透彻的了解。 孙武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他在谋政篇里写道:熟悉对方而不熟悉自己的 情况,每打一仗都必然失败。孙武的确这一军事思想对人们的生活实践有着广泛的指导意义, 它强调只有对主客观两方面都有着深深的确了解,人们办一切事情才能获得成功。 元代的高文秀在渑池会的第三折中提到:“但上阵要知己知彼,若相持千战千赢。 ”也突出了对双方情况均要有透彻的了解。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