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部分 货币、信用与利息 考试要求: 1、 了解货币的起源和发展、货币形式的演进,了解信用的产生和发展、信用的形式和 工具; 2、 掌握货币的本质、货币制度的内容;掌握利息的本质、利率的决定理论、利率的风 险结构、利率的期限结构及其理论解释; 3、 熟练掌握货币的职能、货币制度的演进和发展,熟练掌握利率的计算。 一、货币的起源和发展(了解) (一) 货币的产生 1、货币产生的几种观点: (1) 货币是国家规定或人为创造的; (2) 货币是人们为了克服物物交换的困难协商出来的; (3)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自发产物。 2、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四个阶段: (1) 简单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 (2) 扩大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经常地表现在一系列商品上 (3) 一般价值形式:一切商品的价值都在某一种商品上得到体现,这种商品就是一般等 价物,它具有完全的排他性,实际起着货币的作用,只是担任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可 能还不固定。 (4) 货币形式:从众多的一般等价物中分离出一种经常起着一般等价物作用的特殊商品 就是货币,成为表现、衡量和实现价值的工具。 (二) 、货币的本质(掌握) 1、 货币的本质定义: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并体现一定的社会关系的特殊商 品。它是在商品交换中自发产生的,其根源在于商品本身,也是价值形式发展和商 品生产与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 2、 货币的本质特征(内涵): (1)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两个特征(与普通商品相比): 第一、货币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是以价值的体现物出现的,在商品交换中直接 体现商品的价值; 第二、货币具有直接同所有商品相交换的能力,是财富的代表,拥有它就意味着能够去 换取各种使用价值。 (2) 、货币体现一定的社会关系: 第一、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交换关系,体现着产品归不 同所有者占有,并通过等价交换来实现他们之间的社会联系,即社会生产 关系; 第二、 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货币反映着不同的社会生产关系。货币在不同的 社会制度中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这是由社会制度决定的,而不是货币本 身固有的属性。从货币的社会属性来看,货币反映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 系,货币是没有阶级性的,也不是阶级和剥削产生的根源。 (三)货币形式的演化(外延):(了解) 商品成为货币必须满足的条件:宜于标准化、能够被分割、宜于携带、不会变质、被 广泛接受。 1、商品货币: (1) 实物货币:有价值的商品 (2) 金属货币:从实物货币到贱金属货币,再过度到贵金属货币 (3) 贵金属货币:从称量货币过渡到铸币 (4) 铸币:从足值货币过渡到不足值货币 2、代用货币:可兑换的纸币。 3、 信用货币(法币):最显著的特征是作为商品的价值与作为货币的价值是不相同的。 它是不可兑现的,只是一种符号,是通过法律确定其偿付债务时必须被接受,即法 偿货币。 二、货币的职能和货币层次的划分(熟练掌握) (一) 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表现,是商品交换所赋予的,也是人们运用货币的客观依 据。 1、流通手段(交易媒介):通过流通手段实现商品价值。 (1)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改变了过去商品交换的运动形式(W-W,W-G-W) ,克服了物物交换 的局限性,从而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正面影响) 。 (2)也使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联系和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更加复杂化了。当商品经济发 展到一定水平,社会生产者的联系十分紧密的条件下,由于商品买卖脱节使得社会分 工形成的生产者相互依赖的链环有可能断裂,从而孕育着经济危机(负面影响) 。 (4) 货币流通是由商品流通所引起的,并为商品流通服务。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差异 在于货币经常留在流通领域中不断运动。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货币流通规律):.?.?.?.?.?. 2、价值标准(计算单位):所有商品借助于价值尺度来表现其价格。为了便于比较不同商 品 的价格就需要规定一个价格标准。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的区别与联系: (1)价值尺度代表一定量的社会劳动,来衡量不同商品的价值。而价格标准只代表一定的 金属量,用来衡量货币金属本身的量。 (2)价值尺度时客观的,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而价格标准是人为的,通常由国家法律 加以规定。 (3)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的价值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动,而价值标准是货币本身的 金属含量,是不随劳动生产率的变动而变动的。 (4)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有着密切的联系,货币的价值尺度依靠价格标准来发挥作用,因 此,价格标准是为价值尺度职能服务的。 3、价值储藏手段:它是一种超越时间的购买力的储藏,货币并非独一无二的价值储藏手段。是以支付手段职能存在为前提的。 足值的金属货币成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具有自发调节货币流通的作用(蓄水池) , 因此不会发生通货膨胀。也只有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货币才能自发地进出流通领域, 发挥蓄水池的作用。信用货币则不存在这种功能。如果通货膨胀水平较低,并且预期通货 膨胀水平也很低,信用货币是可以被“储藏”起来地,但这种暂歇在居民手中的货币不是 储藏货币,它让人计算在市场流通量中。由于信用货币不能自发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也 就失去了储藏功能。 4、支付手段或延期偿付标准:价值的单方面转移,而非伴随着商品运动。它源于商业信用(商品赊销、延期付款等) ,当赊购者偿还欠款时,货币就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支付制度:经济社会中进行交易的方法的演化:金属货币纸币支票电子支付系统 (电子资金调拨系统 EFTS清算银行间支付系统 CHIPS) (1)支付手段职能最初是为商品流通服务的,用于商品生产者之间清偿债务。随着信用制 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支付手段职能不断扩大,但其扩展的广度和深度仍受商品流通发展 的程度所制约; (2)货币作为支付手段进一步克服了作为流通手段的局限性,极大地促进了商品交换。同 时,它也使商品经济的矛盾进一步复杂化。在债权债务的链条中,如果有一部分生产者由 于种种原因不能按期偿还债务,就有可能引起整个支付链条的崩裂,以至给商品生产和流 通带来严重的后果。 (3)货币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中直接产生了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流通 手段和支付手段的信用证券(如本票、汇票、支票等) 。货币流通规律改变为: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值总额赊销商品价值总额到期支付总额相互抵消 的支付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5、世界货币:当货币超越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便执行世界货币的职 能。世界货币只能是以重量直接计算的贵金属,理论上信用货币(铸币和纸币)不能反映 货币具有的内在价值,只能在国内流通。但目前许多发达国家的信用货币实际上发挥着世 界货币的职能。一方面是因为这些货币发行国经济发达国力强大,其货币币值稳定坚挺; 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市场发展促进了信用货币的全球化。货币执行世界货币职能表现为: (1)作为国际间一般的支付手段,用以平衡国际收支差额; (2)作为国际间一般的购买手段,用以购买外国商品(此时货币商品与普通商品相交换) ; (3)作为国际间财富转移的一种手段,如战争赔款、输出资本等 (二) 现代货币层次的划分(熟练掌握) 1、货币层次的划分标准:米什金从货币的功能定义:在商品或劳务的支付中或债务的偿还 中被普遍接受的任何东西,包括通货、活期存款以及其它形式的货币。它与收入和财富是 有区别的,财富是作为价值储藏的各项财产的总和,不仅包括货币,还包括债券、股票、 土地、房屋等资产。收入是流量,而货币是存量。而经验的货币定义是根据金融资产的流 动性划分为: 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又叫货币性,它取决于买卖的便利程度和买卖时的交易成本。它 是一种金融资产转换成交易媒介难易和快慢的程度,也就是变为现实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 段的能力,或叫变现能力。流动性程度不同的货币在流通中转手的次数不同,形成的购买 力不同,从而对商品流通和其他经济活动的影响程度也就不同(分析资产构成对现实购买 力的影响) 。 狭义货币:流通中的现金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实际购买力) ; .?.?.?.?.?. 广义货币:.?.?.?.?.?. .?.?.?.?.?. 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潜在购买力) ; .?.?.?.?.?. 其它金融机构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专业银行和接受存款的金融机 构) ; .?.?.?.?.?. 其它短期流动资产(如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等) 准货币:在金融市场高度发达的情况下,各种短期的流动资产,如国库券、人寿保险 公司的保单、承兑票据等,它们在金融市场上贴现和变现的机会很多,都具有相当程度的 流动性,与.?.?.?.?.?. 只在程度上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因此被称为准货币。 三、货币制度(熟练掌握) (一) 、货币制度 1、货币制度的含义: 货币制度是一个国家法律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简称币制。根据特征可 分为金属货币制度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2、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1)规定本位币材料和货币单位。 选择什么金属作为本位币的币材,就会构成什么货币本位制度。程序是:选择货币金 属规定货币单位统一价格标准。 (2)确定本位币和辅币的发行与流通程序。 主币:本位币又称主币,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所铸成的铸币,是足值货币,具 有无限法偿能力。本位币的自由铸造、自由熔化和超差兑换能够使铸币价值与铸币所包含 的金属价值保持一致。 辅币:是主币以下的小额通货,只能由国家铸造。国家以法令形式规定再一定限额内, 辅币可与主币自由兑换,这就是辅币的有限法偿性。 银行券:是在商业信用基础上由银行发行的信用货币。银行券通过商业票据贴现的方 式投入流通领域,但银行券的发行是有信用保证的,持券人可随时向发行银行兑换金属货 币。 纸币:是银行和政府发行并依靠其信誉和国家权力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纸币是不足 值的信用货币,发行不需要黄金准备,因此可以用来弥补财政赤字,也就可能导致通货膨 胀。 (3)规定发行准备。 (早期的黄金储备制度是一国货币稳定的基础。目前虽然纸币不再兑换 黄金,但各国仍然储备一定量的黄金作为准备仅作为国际支付手段) 。黄金储备的三项用 途: 第一、作为国际支付手段的准备金,也就是作为世界货币的准备金; 第二、作为时而扩大时而收缩的国内金属流通的准备金; 第三、作为支付存款和兑换银行券的准备金。 (4)规定货币的对外关系(如能否自由兑换、汇价的确定等) (二) 、货币制度的演变和发展 1、 银本位制。 以白银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分为银两本位制和银币本位制。16 世纪开始盛 行,因白银产量激增,银价不稳定而崩溃。 2、金银复本位制:是以黄金和白银同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1)平行本位制:金银两种货币均按其所含金属的实际价值任意流通的货币制度。国家不 规定两种货币的兑换比例,任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由于市场价格变动频繁,使得这种平 行本位制极不稳定,容易造成交易混乱。 (2)双本位制:这是金银两种货币按法定比例流通的货币制度。 格雷欣法则(Greshams Law):双本位制以法定形式固定金币与银币的比价,本意 是为了克服平行本位制下金银比价频繁波动的问题,但却形成了官方比价与市场价格并存 的局面,而官方比价较市场价格缺乏弹性。当金银的实际价值与名义价值相背离时,从而 使法律上被低估的货币(良币)被人收藏、熔化或输往国外而退出流通领域,而法律上高 估的货币(劣币)则独占市场,即“劣币驱逐良币” 。此时,市场上实际上只有一种货币 在流通,很难由两种货币同时并行流通。这也是向金本位制转变的动因。 (3)瘸行本位制: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而银币不允许自由铸造,并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