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三(人教版) 劝学导学案【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 掌握文中出现的大量文言实词,如“利、备、望、用、疾、致、假、绝、兴、功、强、 间”等;文言常用虚词,如“于、者、而” ;古今字和通假字,如“有(又) 、暴(曝) 、生 (性) 、輮(煣) 、知(智) 、乎(于) ”等。 2. 能力目标 本课在阐述事理、论证观点时大量使用比喻论证的手法和比喻论证的特点。 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有的态度的论述,明确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 必须“积累” “坚持不懈” “专心致志”的道理。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 1. 掌握文中出现的大量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 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有的态度的论述,明确学习的重要性以 及学习必须“积累” “坚持不懈” “专心致志”的道理。 【学法指导学法指导】 主要是以教师讲解和学生阅读归纳以及读背相结合,通过学生的朗读熟悉课文内容, 通过幻灯片展示引导学生背诵课文,并且直观学习分论点对文章中心的论证所起的积极作 用;掌握议论文要讲清的三大内容(讲清“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做” 。 ) 【知识链接知识链接】 文学文化常识 荀子(约公元前 313-前 238) ,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 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荀子是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儒家学者,是战国 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学识渊博,重实践,具有一定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荀子的著 作有荀子二十卷,共 32 篇。大多数是他自己的著作,一部分是他的门人写的。这部书 集中反映了荀子的思想和他的文章风格。该书由论语 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 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 用比喻。 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识记字音中(zhng) 参(cn)省(xng) 须臾(y) 跂(q)望磨砺(l) 镂(lu)刻 跬(ku)步理解词义1. 重点词学不可以已(停止) 木直中绳(合乎)虽有槁暴(通“又” ) 金就砺则利(变得锋利)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明达) 吾尝跂而望矣(抬起脚后跟)声非加疾也(强) 假舟楫者(借助)非能水也(游泳) 而绝江河(横渡)锲而舍之(雕刻) 蚓无爪牙之利(爪子和牙齿)2. 通假字輮使之然也(“輮”通“煣” ) 虽有槁暴(“有”通“又” , “暴”通“曝”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 )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 )3. 多义词君子生非异也(通“性” ,资质,禀赋,名词) 骐骥一跃(一,数词)蛟龙生焉(生长,动词) 用心一也(专一,形容词)非利足也(敏捷,快,形容词)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明达,形容词)金就砺则利(锐利,锋利,形容词) 而神明自得(智慧,名词)4. 异义词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检查” ,今义“参考” )声非加疾也(古义“强” ,今义“疾病” )假舆马者(古义“借助,利用” ,今义“不真实” )蟹六跪而二螯(古义“蟹脚” ,今义“两个膝盖着地的一种姿势” )金就砺则利(古义“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的简称” )用心一也(古义“因为” ,今义“使用” ) 5. 活用词 (1)名词作状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日)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向下;下: 向下) (2)名词用作动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泳) (3)形容词用作名词 登高而招(高:高处) 积善成德(善:善行) 掌握句式 1判断句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者,也,表判断)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者,也,表判断)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者,也,表判断)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者,也,表判断) 青,取之于蓝(无标志判断,应翻译为:靛青,从蓝草中取得) 2倒装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之”定语后置的标志。是“中心词+之+定语”模式) 3省略句 冰,水之为,而寒于水(“而寒于水”是“而冰寒于水”的省略)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不能十步”是“不能跨越十步”的省略) 积累成语积累成语 青出于蓝:靛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语出荀子劝学:“青,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后因以“青出于蓝”比喻学生胜过老师, 或后人胜过前人。 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比喻坚持不懈。语出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 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背诵名句背诵名句生利一明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 学 )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劝学 ) 文本探究文本探究 1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提示:本文第一句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接着围绕这个中心论点分三段从三 个不同角度进行论述。 2本文的每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各组比喻之间在意义上育什么内在联系?提示:第一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第一个比喻“青出于蓝” ,不能认为它的意思是比喻学生 超过老师。这是它作为成语后新产生的意思。本文中这个比喻和“冰寒于水” ,说明事物经 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 “直木为轮”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 这样,三个比喻分了两层意思。作者在这基础上,用“故”归纳上文,又用厂“木受绳则 直” 、 “金就砺则利”两个比喻作为事例,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 明而行无过”的境地。后面两个比喻并列说明:肯下功夫。必见成效。它们是对后面推论 的有力衬托。综上所述,本段是从总论学习的重要性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第二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开头作者用“终日而思” , “不如须臾之听学”光来阐说, 接着就用“跂而望” , “不如登高之博见”这个比喻形象说明只有摆正“学”和“思”的 关系才能使学习产生显著效果。为了把道理说得更透辟,作者顺势而下,连用“登高而招” 、 “顺风而呼” 、 “假舆马” 、 “假舟楫”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 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不足, 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结论,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质与一般人有 差异,而完全靠后天善于学习。综上所述,本段是从学习的重要作用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 论点。 第三段作者用了十个比喻。作者先用两个比喻,从“积土” 、 “积水”推论到“人的积 德” ,正面论述积累的作用,说明学习上的成就是不断积累起来的。接着又用“不积跌步” 、 “不积小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说明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这是本段第一个层次, 说明学习要积累。下面就分两层说明如何做到积累。作者用四个比喻正反对照:先用“骐 骥” 、 “驽马”对比,说明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 键;又用“锲而不舍” , “锲而舍之”对照,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 这是本段第二个层次,说明做到积累就要坚持不懈。最后一个层次,作者用蚓和蟹两个比 喻正反对照,说明做到积累还要专一。后面两个层次说明:做到积累的两点保证,两者缺 一不可。综上所述,作者在本段中又分三个层次,是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这个角度来论述 中心论点的。 3本文设喻有什么特点?提示:本文是阐述学习道理的议论文,通篇设喻,使所讲道理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既有 说眼力又有感染力。本文的设喻特点: ()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如说明“学不可以已”之理,作者 用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靛青色的提取,车轮的制造以及水寒冷而成冰等事例为喻加以说明, 充分表达了“学不可以已”而必须有所造就的道理。这样化深奥为浅近,由感性到理性, 令人心悦诚服。 ()设喻方式多样:正面设喻,如“青出于蓝” 、 “冰寒于水” 、 “輮木为轮” 、 “金 就砺则利”等从正面阐明学习的重要性。正反设喻,如“蚓”和“蟹” 、 “骐骥”和“驽 马” 、 “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 ,通过正反对照把所要说明的道理说得更具体明白。反 复设喻,如“跂而望” 、 “登高而招” 、 “顺风而呼” 、 “假舆马” 、 “假舟楫” ,连用几个不同的 比喻,使读者加深对道理的理解。 ()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有的是将道理隐含于比喻之中,如 “青出于蓝” 、 “冰寒于水” ;“锲而舍之” 、 “锲而不舍” 。有的先设喻,后引出道理,如 第二段,作者先连用五个比喻,后引出“善假于物也”的道理。有的先设喻,引出道理 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如第三段第一层,作者先用“积土成山” “积水成渊”设 喻,引出“积善成德”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 、 “不积水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进一步论 证。 【基础达标基础达标】 一、夯实基础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中绳(zhng) 槁暴(p) 磨砺(l) 輮以为轮(ru)B须臾(y) 跂(q)望 靛(din)青 参省乎己(shng)C跬步(gu) 蓼蓝(lio) 骐骥(j) 生非异也(xng) D驽马(n) 蛟龙(jio) 镂刻(lu) 锲而不舍(q)2. 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虽有槁暴 (晒) 輮以为轮 (使弯曲)吾尝跂而望矣 (抬起脚尖) 而致千里 (送到)君子生非异也 (资质,秉赋) 非利足也 (走路)筋骨之强 (强壮) 而绝江河 (横断)声非加疾也 (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而闻者彰 (显著)A B C D3. 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学不可以已 B木直中绳,輮以为轮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A 。BC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6. 荀子,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