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案学案 2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目标定位 1.掌握地理环境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2.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与表现。3.结合实例分析某地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_、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组成。2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途径: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地理要素间通过_、_和_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与能量的交换。3意义: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形成一个_和相互联系的整体。4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_。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1)定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_的能力。(2)特点:主要依赖于_。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2平衡功能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_的能力。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变化性: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_,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2统一性: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1)表现: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_状态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2)变化:_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_受人类直接影响相对较小。【问题思考】1说一说:以气候与地貌的相互影响为例,说明气候与其他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2试以水循环为例,说明圈层间的物质运动是圈层间相互联系的纽带。3请以植被破坏为例,说明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探究点一 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2010锦州模拟)下图为“低、中、高三个不同纬度的自然带(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示意图”(图中圆圈的大小表示所储存养分百分比的多少,箭头的粗细表示物质养分流的大小)。结合图,回答下列问题。(1) 对土壤、生物量、枯枝落叶在生态系统中所储存养分的比重大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什么?(2) 图中所示三个自然带纬度由高向低排列的顺序是_,地土壤中的腐殖质含量_(高或低)于其他两个自然带,主要原因是什么?(3) 图示反映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 )A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B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C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D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反思归纳】1图示反映的是_过程,而影响生物生长发育和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_;生物循环的活跃程度随纬度升高而递_;土壤生物枯枝落叶土壤中的物质循环运动,反映了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时刻不停地进行着_的交换。2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主要阐明两点:自然地理环境五个地理要素(_、_、_、_、_)之间存在_、_和_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过程,这种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是整体性的_;每一要素通过与其他要素的物质能量交换,改变着其他要素的_,对自然地理环境的_起着重要作用。探究点二 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下图反映了地理要素间的哪一功能?【反思归纳】1从图中关系不难看出,藏羚羊的存活率、数量与_有关,环境影响藏羚羊的数量,藏羚羊的数量也影响环境,它们之间要达到某种_状态。2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除了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立功能外,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新功能。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_的能力;_功能是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探究点三 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读“某假想地域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 ,回答问题。(1)分析引起图中地理环境演变的根本因素是什么?(2)图中所示地域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体现了(多选)( ) 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C地理环境的稳定性 D地理环境的复杂性(3)试简要分析图中所示地区地理环境演变的过程及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反思归纳】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体现为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作为一个_存在的,某一地理要素变化,会引起_要素的改变;一个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会引起_环境状况的改变。2结合对三幅示意图的分析可知,引起图中地理环境演变的根本原因是_,从而导致了_的变化;这种地理环境的演变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地形这一个地理要素的变化导致了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差异性(同一地区不同坡向地理环境差异显著)和复杂性(地理环境的演变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一、选择题(2011柳州质检)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 。读图,回答 12 题。1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 )A B C D2能表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 )A B C D读下表,回答 34 题。某区域 20002004 年湿地的转化 单位:hm2转化来源湿地类型 旱地城镇用地工矿用地草地其他河渠4897023518海涂431552 027017 627水库坑塘25 657332115 694926水田767931 05300注 表中数据正值表示正向转化湿地面积增加,负值表示逆向转化湿地面积减少。3各类湿地面积变化幅度由小到大顺序为( )A水库坑塘 海涂 水田 河渠B河渠 水田 海涂 水库坑塘C水田 河渠 水库坑塘 海涂D河渠 水库坑塘 海涂 水田4与 2000 年相比,2004 年该区域( )A物种多样性有所减少 B水鸟栖息地减少C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D湿地面积减少(2011南通调研)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中西部大草原过度开垦、放牧,造成的频繁的“黑风暴”刮走了 3 亿吨尘土。据此完成 56 题。5 “黑风暴”现象的直接原因主要是( )A植被遭到破坏 B地下水位下降C降水异常减少 D温室效应加剧6 “黑风暴”现象对我国北方农业发展的启示是( )A少耕免耕,维持土地生态系统的平衡B深翻扩耕,充分挖掘土地的生产潜力C施用绿肥,防止土壤肥力不断下降D退耕还林还牧,优化农业生产结构读“我国南方某山丘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 ,回答 78 题。7该地区可能发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水土流失加剧 土壤次生盐碱化加重 大气污染严重 洪涝灾害增多A BC D8引起该地区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上升 B植被破坏C气候恶化 D围湖造田(2009天津文综)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 ,回答 910 题。9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据图可以确定的是( )A地壳上升 B水源减少C气候变干 D物质沉积10湖泊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A整体性 B差异性 C稳定性 D脆弱性题号12345678910答案二、综合题11(2011北京宣武区期中)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两幅区域图材料二 凌汛是冬季封河期和春季的开河期,冰凌对河水阻碍,使河水水位抬升而形成的水位上涨现象。(1)比较两图所示区域内的相关内容,完成下列表格。江汉平原宁夏平原自然带类型温带草原带或温带荒漠带主要粮食作物小麦根据当地问题、自然、社会等特点,拟定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地区酸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2)试分析江汉平原湖泊面积缩小对周围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3)试解释黄河在图乙所示河段易发生凌汛现象的原因。(4)请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将图乙中贺兰山以西荒漠化自然因素(大气、水、岩石、土壤、生物等)之间的关系选择填入下列表格中。A下渗减弱,径流加强,蒸发加强B地面变干燥C植被蒸腾减弱,空气湿度下降12 “厄尔尼诺”指南美洲西海岸(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向西延伸,经赤道东太平洋至日期变更线附近的海面温度异常增暖的现象。正常年份,此区域东南信风盛行。可是每隔数年,东南信风减弱,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面水温升高,出现厄尔尼诺现象。(1)甲、乙、丙、丁四幅图中,表示厄尔尼诺现象的海水运动图和相应的大气环流图分别是_和_。(2)下图表示厄尔尼诺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结果,请将下列字母填入图中适当的位置。a西 b东 c海平面上升 d海平面下降 e升高 f降低 g干旱少雨 h湿润多雨(3)厄尔尼诺现象反映了海洋对大气的影响。反之,大气对海洋也有影响。下列关于大气对海洋影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双选)( )A大气运动引起风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B大气降水与蒸发的强弱影响海水的盐度C大气温度的高低影响海冰的分布D海洋上空的云层反射太阳辐射,使海面增温【练后反思】赤道西太平 洋气候( )赤道东太平 洋海水温度 ( )赤道东南信风减弱赤道太平洋暖海水向 流( )赤道西太平 洋海水温度 ( )赤道西太平 洋气候( )赤道西太平 洋( ),海 水上泛赤道东太平 洋( ),海 水下沉考点题号错因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答案课前准备区生物 水循环 生物循环 岩石圈物质循环 相互渗透、相互制约 光合作用 合成有机物 光合作用 稳定 协调一致 环境 生物、水 岩石问题思考1不同的气候条件形成不同的地貌,如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于湿热气候条件下。不同地形条件下,形成不同的气候特点,如横断山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与那里山高谷深、气温垂直变化大有关。2水循环跨越了各大圈层,蒸发、蒸腾使水变为水蒸汽,从水圈、岩石圈、生物圈进入大气圈,水蒸气在大气圈中以降水的形式回到水圈、岩石圈、生物圈。降水被生物截留和利用;降水形成地表或地下径流,参与岩石圈的侵蚀改造,然后流入海洋;在高山、高纬度地区的降雪,形成冰川或冰盖,成为水圈的组成部分;当冰川融化,水又参与生物的生长、岩石的风化,然后再次被蒸发、蒸腾进入大气圈。3某一地区的植被遭到大规模破坏之后,地表的蓄水能力下降,地表径流增加,对土壤冲刷加剧,造成水土流失,大气湿度减小,气候干旱,整个自然地理环境景观发生变化。课堂活动区探究点一(1)气候条件。(2) 低 纬度低,气温高,生物循环强烈。(3)A反思归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