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1页
第2页 / 共61页
第3页 / 共61页
第4页 / 共61页
第5页 / 共61页
第6页 / 共61页
第7页 / 共61页
第8页 / 共61页
第9页 / 共61页
第10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医学影像学技术1X 线是如何发现的。 X 线是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 1895 年 11 月 8 日发现的。当时,他在暗室内用高电压电流通过低压气体的克鲁克斯管作阴极射 线研究,偶然发现克鲁克斯管附近一块表面涂有铂氰化钡结晶的纸板上发生荧光。进一步 研究证明,荧光是由高电压电流通过克鲁克斯管时产生的一种看不见的新射线所引起。这 种射线能穿透普通光线所不能穿透的纸板,能作用于荧光屏产生荧光,具有摄影作用。伦 琴于 1896 年 1 月 23 日正式将此公布于世,由于不明了这种射线的性质,所以伦琴把这种 射线称为 X 线,科学界又称之为伦琴射线。 医学影像学技术2简述 X 线的发生及临床应用的 X 线的特性。 高速运行 的电子群突然受阻,便发生 X 线。X 线发生装置主要是 X 线管、变压器和控制台。X 线管 阴极灯丝通电后发射电子群;变压器向 X 线管两端提供高电压,驱使电子群向阳极高速运 行,并撞击在阳极靶面上,其动能转换为 99.8%的热能和 0.2%的 X 线。临床应用的 X 线 特性是:1.穿透性 和 X 线管管电压有关,管电压愈高,产生的 X 线波长就愈短,穿透性 愈强。这是 X 线临床应用的基础。2.荧光作用 可激发荧光物质产生肉眼可见的荧光。这 是 X 线透视的基础。3.感光作用 可使胶片感光形成潜影,经显影、定影处理后产生影像。 这是 X 线摄影的基础。4.电离作用 对人体电离的程度与吸收的 X 线量成正比。这是 X 线 防护和放射治疗的基础。 医学影像学技术3简述 X 线管的阳极效应及在实际投照工作中的应用。 X 线管阳极是接受电子群冲击而产生 X 线的部位,称为焦点。X 线焦点对各个方向的投影 称为有效焦点面积。X 线管阳极端的有效焦点面积小,X 线量亦少;而近阴极端的有效焦 点面积大,X 线量也多,此即所谓 X 线管的阳极效应。根据这一原理,在实际投照工作中, 应注意将同一肢体的厚度和密度较大的部分置于阴极端,将厚度小密度低的部分置于阳极 端。例如腰椎投照时,应将下腰部对向阴极端,以求得上下腰椎影像的投影均匀一致。医学影像学技术4何谓照片的黑化度?何谓对比度?简述各影响因素。 照片的黑化度系指照片上的黑白度或密度,即 X 线片经过摄影处理后所表现的黑化程度。 影响黑化度的主要因素是管电流。管电流增加,黑化度增加。其次是曝光时间、管电压、 焦片距和显影条件。X 线照片的对比度系指照片上明暗之间的亮度差。组织密度差别小, 影像的对比度差;密度差别愈大,其对比度愈鲜明。影响对比度的主要因素是管电压。仟 伏值升高,X 线的穿透力增加,对比度下降。仟伏值过低,X 线穿透力不足,影像的对比 度降低或丧失。其次是管电流的大小、黑化度过高或过低、显影不足或过度,都使对比度 受影响;此外,散射线、X 线胶片变质、红灯下暴露过久均对对比度有影响。医学影像学技术5简述 X 线应用于临床诊断的基本原理。 X 线能用于诊 断疾病,首先是由于它具有穿透作用、荧光作用与感光作用等特性。其次是由于 X 线通过 人体各种不同组织结构时,被吸收的程度不同,所以到达荧光屏或 X 线胶片上的 X 线量也 有差异,因而在荧光屏或 X 线胶片上就能显示出黑白不同的阴影,形成了“天然对比” 。 但由于人体软组织和体液的比重又大致相同,在它们之间缺乏“天然对比” ,就需用人工方 法进行造影来形成对比,达到诊断的目的。此种方法亦称“人工对比” 。医学影像学技术6何谓 X 线“天然对比”?简述人体组织结构天然对比的类 型。 由于人体组织密度和比重不同,吸收 X 线的程度也就不同,因此在荧光屏和 X 线片上,可自然地显示出层次不同的各种影像,称为“天然对比” 。人体组织结构的“天然 对比”分为四类:1.骨骼 含钙量高,吸收 X 线多,与其他三种组织的“天然对比”鲜明。 骨骼在 X 线片上显示为浓白的阴影,在荧光屏上则显示为黑暗的阴影。2.软组织与体液 2人体大部分由软组织和体液组成。其成分除水外,主要由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有 机物质组成。由于它们之间差别不大,因而在 X 线片上呈灰白色影像,而无明显对比,但它 们与骨骼、气体之间对比鲜明。3.脂肪 密度和比重与一般软组织差别较小,故只有在比 较清晰的 X 线片上才能同其他软组织形成对比。脂肪组织在 X 线片上呈灰黑色阴影。4.气 体 密度和比重最低,与上述组织形成良好的对比,在 X 线片上表现为黑色影像。医学影像学技术7X 线检查中为何要进行人工对比? 人体各种组织虽然 在 X 线检查中具有不同程度的天然对比,但在腹部和颅脑则较差,就是在天然对比较为明 显的胸部和四肢,也不能完全满足诊断的要求。因此,如果单纯依靠天然对比进行检查, 由于人体各部组织或器官内以及它们之间,大部分是由许多密度大致相同的软组织和体液 所组成,显然会在诊断上受到相当的限制。若想扩大诊断范围,使上述组织或器官产生明 显的对比,就必须应用人工的方法,即通过各种不同途径,向体内注入对比剂进行造影, 来扩大对比即所谓“人工对比”以达到诊断的目的。 医学影像学技术8试述医学影像学的含义。 医学影像学是在放射诊断学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除传统 X 线检查外,尚包括 CT、MRI、DSA、ECT、彩超、B 超和热 像图等成像技术在内。这些成像的应用原理和方法虽不尽相同,但以影像诊断疾病是共同 的,且都是以相同的解剖和病理变化作为解释影像的基础。这些成像技术的关系非常密切, 结合在一起,可以取长补短,互相补充,进一步扩大了检查范围,提高了诊断质量,并且 逐步形成了现代医学影像学体系。在医学影像的推动下,还促进了介入性放射学的发展, 使医学影像学和治疗学更加紧密地结合,沿着临床影像学科的道路继续发展。医学影像学技术9简述碘剂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有哪些预防措施? 1.轻度反应 可有荨麻疹、面色潮红、流涎、喷嚏、流泪、胸闷、气急、腹痛、恶心、呕 吐和头晕头痛等症状。 2.重度反应 喉头和支气管痉挛,引起气喘和呼吸困难;神经血管性水肿,可见大片 皮疹,皮肤、粘膜出血及肺水肿等;过敏性休克、昏迷、抽搐等;心脏停搏。 预防措施: 1.仔细询问过敏病史和药物过敏史,做好碘过敏试验。 2.经静脉注射碘剂造影时,先注入 1ml 造影剂,观察一段时间,如无不良反应再继续注射。 但需注意试验本身亦可引起严重反应。 3.用药量应根据病人的体重、年龄和体质情况而定,不可随意加大造影剂用量。 4.造影检查前口服泼尼松或扑尔敏,造影前 1 小时再肌注苯海拉明 50mg,可减少大剂量和 快速注射造影剂的危险。 医学影像学技术10如何做好 X 线检查的防护? 工作人员的防护:.充 分利用各种防护器材,如铅围裙、铅手套和防护眼镜等。2.控制原发射线,如选择适当的 曝光条件,缩小照射野;透视前暗适应,间断透视,缩短曝光时间等。3.减少散射线,如 加强 X 线管的消散措施,按标准设计机房,扩大散射线的分散面并削弱其强度。4.定期健 康检查。受检病人的防护:1.皮肤-焦点距离不得少于 35cm。2.非投照野用铅橡皮遮盖,尤 其是生殖腺和胎儿;避免对怀孕妇女进行腹部照射。3.缩小照射野,减少照射次数,避免 短期内多部位重复检查。 医学影像学技术11叙述介入性放射学包含的内容? 介入性放射学分为 血管介入法和非血管介入法两大类。分别包含的内容:1.血管介入法 血管栓塞术:用 以控制大出血,治疗动静脉瘘、血管畸形等;血管成形术(PTA):用以治疗动脉硬化、 纤维肌发育不良、大动脉炎和肾移植术后动脉吻合口狭窄等;血管内药物灌注:如灌入3血管收缩剂以控制食道静脉曲张、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以及结肠憩室炎出血,灌注抗癌药物 治疗恶性肿瘤;心脏介入性治疗:如球囊导管扩张二尖瓣狭窄和肺动脉瓣狭窄;经导管 栓塞动脉导管未闭和修补房间隔缺损等。2.非血管介入法 穿刺活检:用于胸腔、腹腔、 骨骼、眼眶、甲状腺和乳腺等;抽吸引流:用于胆道和尿路阻塞,囊肿、脓肿和血肿引 流,并可经引流管或造瘘口灌注药物治疗;结石处理:胆道和尿路结石的溶石、碎石和 取石。 医学影像学技术12CT 扫描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其图像的优点各是什么? CT 扫描成象的基本原理是通过 X 线管环绕人体某一层面进行扫描,测得该层面中各点吸 收 X 线的数据,然后利用电子计算机的高速运算能力及图像重建的原理,求得各层面的图 像。图像的优点是:1.图像清晰,密度分辨力高。2.有较好的空间分辨力。3.可以测得感兴 趣区域或病变的 CT 值,有利于病灶鉴别和定性。4.CT 能显示横断面和冠状面图像,逼真 无重迭。能直接测量病灶的大小。5.高分辨力 CT 或螺旋 CT 可三维成像。6.对病人无痛苦。医学影像学技术13何谓窗口技术?窗宽、窗位的定义及其意义? 人体 组织 CT 值的范围为-1000 到+1000 共 2000 个分度,人眼不能分辨这样微小灰度的差别, 仅能分辨 16 个灰阶。为了提高组织结构细节的显示,能分辨 CT 值差别小的两种组织,操 作人员可根据诊断需要调节图像的对比度和亮度。这种调节技术称为窗口技术。窗宽是指 显示图像时所选用的 CT 值范围,其直接影响图像的对比度。窄窗显示的 CT 值范围小, 对比度大;窗宽加宽显示的 CT 值范围大,对比度差。窗位是指窗宽上下限 CT 值的平均 数。窗位的高低影响图像的亮度。窗位低图像亮度高,呈白色;窗位高图像亮度低,呈黑 色。总之,要获得清晰且能满足诊断要求的 CT 图像,必须选用合适的窗宽、窗位,否则 不仅图像不清楚,而且难以达到诊断要求,降低了 CT 扫描的诊断效能。医学影像学技术14何谓部分容积效应与周围空间现象?各有何意义? 在同一层扫描层面内含有两种以上不同密度横向走行而又互相重叠的物质时,则所测得的 CT 值不能如实反映其中任何一种物质的 CT 值,这种现象称为部分容积效应。在诊断中, 由于部分容积效应的存在,致使小于层面厚度的病变虽可显示,但所测得的 CT 值并不能 真实反映该病变组织的 CT 值。在同一个层面内,与层面垂直两个相邻且密度不同的物体, 其物体边缘部的 CT 值不能准确测得,结果在 CT 图像上,其交界影像不能清楚分辨。这 种现象称为周围空间现象。周围空间现象的存在,使密度不同的物体交界处,在密度高的 物体边缘 CT 值小,而在密度低的物体边缘 CT 值大。 医学影像学技术15简述 CT 分辨率的含义。与其相关的因素有哪些? CT 分 辨率包括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是判断 CT 性能和说明图像质量的重要指标。空间分 辨率是指鉴别结构大小的能力和在影像中所能显示的最小细节。空间分辨率与检测器孔径 的宽度、检测器之间的距离、图像重建中采用的卷积滤波函数的形式、像素大小、被检物 吸收系数的差别以及装置的噪声等因素有关。空间分辨率越高,图像越清晰。密度分辨率 又称对比度分辨率,表示能区分最小密度差别的能力。密度分辨率与被检物的大小、X 线 剂量、噪声等因素有关。医学影像学技术16简述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 磁共振成像技术是随着 电子计算机技术和超导技术飞速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医学影像技术。它是将人体放入外 加磁场中,用适当频率的射频脉冲从与主磁场垂直方向上激励人体内的氢质子,使质子获 得能量,当激励停止后,被激励的氢质子发生弛豫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并发出与激励频率 相同的射频信号。用接受线圈将弛豫过程中测得人体的电磁能转变为感应电动式,这个放4大的感应电流即为磁共振信号。然后利用图像重建技术得到各组织的图像即为磁共振成像。医学影像学技术17MRI 与 CT 相比的优缺点各有哪些? 优点:1.除显示解 剖形态变化外,尚可提供病理和生化方面的信息,使应用前景更加广泛。2.软组织的分辨 率比 CT 高,图像层次丰富。3.可取得任意方位图像,多参数成像,定位和定性诊断比 CT 更准确。4.无骨骼伪影干扰,并可直接显示心腔和血管影像。5.消除了 X 线辐射对人体的 危害,且无碘剂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