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申请 表(备案专业适用)学校名称(盖章):西北大学学校主管部门:陕西省教育厅专业名称: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代码:060104所属学科门类及专业类: 历史学/历史学类学位授予门类:历史学修业年限: 4 年申请时间: 2013 年 7 月专业负责人:陈洪海联系电话:029-88305217教育部制目 录1.普通高等学校增设本科专业基本情况表2.学校基本情况表3.增设专业的理由和基础4.增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5.专业主要带头人简介6.教师基本情况表7.主要课程开设情况一览表8.其他办学条件情况表9.学校近三年新增专业情况表填 表 说 明1 本表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增设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内专业(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除外) 。2 申请表限用 A4 纸张打印填报并按专业分别装订成册。3 在学校办学基本类型、已有专业学科门类项目栏中,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在对应的方框中画。4 本表由申请学校的校长签字报出。5 申请学校须对本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1.普通高等学校增设本科专业基本情况表专业代码060104专业名称文物与博物馆学修业年限4 年学位授予门类历史学学校开始举办本科教育的年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现有本科专业(个)80学校本年度其他拟增设的专业名称公共艺术、生态学、金融数学、油气田开发地质本校已设的相近本、专科专业及开设年份历史学 1937 年;考古学 1956 年;文物保护技术 1989 年拟首次招生时间及招生数2014 年,30 人五年内计划发展规模30 人/年师范专业标识(师范 S、兼有J)所在院系名称文化遗产学院高等学校专业设置评议专家组织审议意见同意推荐(主任签字)年 月 日学校审批意见(校长签字)同意推荐(盖章)年 月 日高等学校主管部门形式审核意见(根据是否具备该专业办学条件、申请材料是否真实等给出是否同意备案的意见)(盖章)年 月 日学校基本情况表学校名称西北大学学校地址西安市太白北路 229 号邮政编码710069校园网址www.nwu.edu.cn部委院校 地方院校 公办 民办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学校办学基本类型大学 学院 独立学院 在校本科生总数13428 人专业平均年招生规模44 人已有专业 学科门类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管理学 艺术学专任教师总数(人)1440 人专任教师中副教授及以上 职称教师数及所占比例767 人, 占 53学校简介和历史沿革(300 字以内,无需加页)西北大学肇始于 1902 年的陕西大学堂和京师大学堂仕学馆。1912 年始称西北大学,1923 年 8 月改称国立西北大学。1937 年抗战爆发后,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等内迁来陕,组成国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 年更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9 年 8 月复称国立西北大学。 西北大学为国家“211 工程”大学、国家“一省一校计划”重点支持建设院校,教育部和陕西省共建高校。学校现有 21 个院(系)和研究生院,80 个本科专业,19 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 个目录内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39 个硕士授权一级学科、8 个目录内硕士授权二级学科,16 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 1 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 5 个二级学科)、4 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 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1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各 1 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26 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4 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 7 个并设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现有教职工 2400 余人,其中中科院院士 2 人,“”特聘(讲座)教授 4 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4人,教育部创新团队 5 个,国家级教学名师 4 人,国家级教学团队 5 个,国家级和省级有突出贡献专家 42 人,全日制在校学生 26000 余人,其中研究生 7000 余人,外国留学生 700 余人。建国以来,学校共为国家培养各类专业人才 10 余万名,其中的绝大多数已成为所在行业、部门、地区的业务骨干、学术带头人和领导干部。学校被誉为“中华石油英才之母”、“经济学家的摇篮”“作家的摇篮”。学校是首批解放军后备军官培养试点院校之一。学校每年承担国家“973 计划” 、 “攀登计划” 、 “863 计划” 、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百余项。先后获得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一、二等奖, “”成就奖一等奖,陕西省最高科技成就奖等一系列重大科技奖励。注:专业平均年招生规模=学校当年本科招生数学校现有本科专业总数3.增设专业的理由和基础(简述学校定位、人才需求、专业筹建等情况) (无需加页)拥有百年历史的西北大学是文理工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已经形成完善的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我国历史悠久,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 2348 处。根据国家有关文物政策的规定,这些国保单位都需要建立管理机构,因而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国家和省、市、县各级政府所设文物行政管理机构,也需要大量懂专业的管理干部。随着国家和全社会对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日益重视和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对文化遗产保护事业需求的专业人才会越来越大。但是,目前我国文物与博物馆专业人员比较缺乏,主要表现为专业教育机构培养的人才极少,具有专业背景的从业人员数量少,不能满足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需要;占有相当比例的从业人员不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等。西北大学考古专业和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坚实的学科基础,在全国文物考古界具有较大的影响和良好的声誉。多年来培养的学生就业形势良好,本科毕业生的整体就业率在 96%以上;就业单位遍及全国各省区,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我们曾经在 1988 年至2000 年招收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大专班,1989 年至 1998 年招收文物与博物馆专业成人大专班,积累了建设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的基础和经验。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已形成结构基本合理的学科队伍,现有校内专职教学科研人员 54人,校外兼职教授 18 人。校内专职人员中教授(研究员)21 人,副教授 11 人,高级职称人员占总数的 59.3%,50 岁以下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占 83.3%,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占 86.8%。其中陕西省三五人才 2 人,陕西省突出贡献专家 1 人,国家级教学名师 1 人,陕西省教学名师1 人。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现有的考古学科是陕西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文物保护学科是陕西省重点学科,包括考古学和文物保护学在内的文化遗产学科是陕西省特色学科。学院拥有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与考古学研究中心陕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砖石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研究基地、陕西省文物局西北大学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心等教学和科研平台。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凭借多年的办学经验,依靠专业优势,同时得到国家文物局、陕西省文物局大力支持,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半坡遗址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汉阳陵博物苑、法门寺博物馆、乾陵博物馆等博物馆、汉长安城遗址等文博机构建立了教学实习基地。同时,学院内的陕西省文物局西北大学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心,承担了大量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和文化遗产研究项目,可以保证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学生教学实践环节的完成。4.增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基本要求、修业年限、授予学位、主要课程设置、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和主要专业实验、教学计划等内容) (如需要可加页)一、培养目标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热爱祖国和中华传统文化,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掌握文物学、博物馆学、考古学、管理学等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通过实践锻炼,熟悉博物馆展陈设计、博物馆藏品管理、博物馆教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保护规划编制设计等文物与博物馆实际工作的各环节,能在文物与博物馆部门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设计研究机构从事博物馆管理、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设计等相关工作的复合式应用型人才。二、基本要求(一)素质和能力要求本专业的学生应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人文社会学科的综合素质主要指系统学习和掌握文物与博物馆学、考古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内容,对文化遗产价值的内涵和外延以及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意义有深刻的理解。学生毕业时应了解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历史、现状和国内外的经验、教训,熟悉文物与博物馆工作的各环节,具有博物馆管理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设计的实际工作能力。(二)知识结构要求系统、扎实地掌握文物学、博物馆学、考古学、管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受到比较严格的科学研究和文物与博物馆工作实践的训练,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了解实际情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以及综合组织和管理的能力。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文物保护技术、艺术学、规划学和计算机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初步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顺利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熟悉文献检索和其它获取信息的方法。具有一定的调查、整理、归纳、分析实际情况和问题的能力,撰写论文、调查研究报告和设计展陈方案、编制保护规划的能力。具有文物与博物馆专业方向和相关专业方向的专门知识;对本学科及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趋势有基本的了解;知识面较广,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具有一定的从事科学研究及教学工作的能力。在文物与博物馆实际工作方面,受到较为全面的各实际工作环节的实践训练。具有良好的从事实际工作的心理素质,以及从事科学研究、管理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三、修业期限全日制四年四、授予学位历史学五、主干学科(一)主干学科文物与博物馆学、考古学、文物保护技术、历史学等。(二)相关学科公共事业管理、视觉传达设计、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等。六、主要课程(一)学科平台课程博物馆学概论、文物保护导论、中国古代史、中国考古学通论、文化遗产学概论、世界古代史。(二)学科方向课程博物馆陈列设计、博物馆藏品管理、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国古代青铜器、中国古代陶瓷、文化遗产法学、文化遗产社会学。(三)专业选修课程博物馆经营管理、外国博物馆概论、博物馆教育、中国古代玉器、中国艺术史、中外文化史、世界文化遗产、中国文化遗产、文化遗产经济学、文化遗产环境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旅游、近现代遗产与工业遗产、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建筑史、公共政策学、区域经济学、人文地理学、文化人类学、中国民族史、民俗学、艺术史以及文化遗产学院和全校开设的其他选修课程。七、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基础实习、学年论文、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八、主要专业实践博物馆展陈设计、博物馆藏品研究、博物馆宣传教育以及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管理现状调查、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实践为主要内容的基础实习,是本专业的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该实践教学环节除在博物馆管理、遗产调查评估等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外,主要在第六学期实施,时间不少于 12 周。主要结合文物与博物馆相关机构的管理工作与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编制相关项目。要求学生通过实践,掌握博物馆日常管理运营、展品研究及展陈设计的基本方法,掌握文化遗产调查评估报告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编制的基本技能。九、学年论文与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三年级学生应完成学年论文,四年级学生在第八学期应完成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并通过答辩。毕业论文的选题内容应以文物与博物馆研究、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为主;毕业设计应为博物馆展陈设计或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设计。十、教学计划本专业学生应修满: 2736 学时, 152 学分,其中:1通修课程: 1182 学时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