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政策初探内容摘要:自主创新是汽车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本文在分析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企业在自主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促进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政策性建议。关键词:汽车产业自主创新政策 自主研发能力和自主品牌支撑的缺乏,使我国将很难从汽车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分析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思考制定自主创新政策的方向,对于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现状 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我国汽车工业的技术创新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具备了自主开发中型载货汽车的能力;引进车型国产化率的大幅度提高,推动了我国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但我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 (一)技术力量分散,产业创新体系尚未形成 我国汽车产业中的大型国有企业虽然在技术、人才、研发投入等发面优势明显,有的甚至还设立了技术开发中心,却仍然没有完全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技术开发停留在对引进车型的改进和完善方面,缺少关键部件的自主设计开发。一些体制灵活、坚持自主开发的中小企业虽然强调自主创新,由于自身技术水平的限制,主要采用联合开发和委托开发的方式,虽然获得了知识产权,但对技术实力的提升帮助有限。我国汽车技术力量分散,企业间分工协作不明确,政府对产业共性技2术支撑力度不够,对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无法进行协同攻关,难以集各方优势和科技资源形成我国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合力。 (二)研发经费投入有限,研发人才短缺 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研发经费投入不足,远远低于外国汽车企业投入水平。RD 是我国汽车产业最落后的环节,能力根本无法与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汽车工业强国相比。由于大部分汽车公司的研发中心都不在我国,因而国内的汽车开发人员既没有机会发挥专长从事研究开发,也没有机会通过接触和参与整车开发的全部流程来提高技术水平。因此,我国汽车产业的研发人员不仅数量有限,而且技术能力也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在缺乏自主创新积极性的大型国有企业与合资企业里,由于研发人才没有可以施展才华与抱负的自主创新舞台,缺乏实战的机会,人才浪费的现象严重。 (三)自主创新实践经验少,数据资源积累不足 汽车产品的开发和设计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开发设计的积累和实践对于自主创新的成功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由于我国汽车企业长期依赖跨国公司的技术输入,缺少自主创新的实践,导致开发经验缺乏、数据资源积累不足。产品开发活动缺少数据库的支持,设计、工艺、制造数据库集成度不够,直接导致设计过程中经验成分过多;同时,由于没有以往成功和失败的数据作参照,我国汽车生产企业在进行产品结构改进、工艺改进和材料改进工作时都不得不谨小慎微,不敢轻易改变原有产品的设计,即使有所改动也不得不进行大量的重复性试验,从而严重影响了产品开发的进度和质量。 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薄弱的原因分析 3虽然造成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薄弱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对汽车产业的过度保护、对在位者的过分扶持以及对引进技术的过分依赖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一)行业管制弱化了市场竞争的强度 我国政府制定汽车产业政策的目的是通过行政手段加快“汽车寡头”的形成。但是产业政策的实施违背了企业成长和市场演化的规律,忽略了汽车寡头以及寡头垄断型市场结构形成的唯一途径是市场的自发演进,忘记了企业的规模正是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逐渐形成的,这一过程同样也是企业技术实力和管理水平提升的过程。事实上,受保护的定点企业长期占据垄断地位,而且使我国汽车市场维持高价格水平,使生产率较低的我国汽车工业仍然能够大量盈利。在政策保护下的我国汽车企业享受着需求膨胀带来的高额利润,根本无须考虑创新或自主创新的问题。 (二)政策倾斜导致了竞争环境的恶化 我国政府为了吸引国外投资所采取的优惠政策,在客观上造成了汽车产业合资企业与自主品牌企业之间的税收不平等,而后者恰恰是目前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主力。政府对于汽车工业的优惠政策更多地集中在几家大型国有企业上,从项目立项、直接投资、技术引进、财税倾斜、银行贷款、公开发行股票融资,到政府出面与外商洽谈合资、政府采购等等,都给予很多的优惠政策;而在近年来取得显著成绩的民营汽车企业则很难得到政府的倾斜政策和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支持。(三)合资模式抑制了企业自主创新的动机 我国汽车市场的高速成长以及我国政府对汽车产业实施的双重保护,使得合资汽车公司依靠从外方引进的车型就能获得相当高的收益,利润率远高于国际汽车企业;而对车型自主开发必然会增加企业的成本、降低利润水平。同时,由于外4方母公司往往存在一定的技术过剩,因此往往无需在我国进行全新的开发设计,因此中方没有机会全程参与汽车的设计过程,无法通过实际参与提高创新能力。中外双方存在巨大的技术差距导致合资企业的车型一律由外方母公司提供,进一步加强了外方在合资企业中的话语权。因此,合资企业的外方往往对自主创新没有兴趣。由于受到合资公司中方母公司自身技术能力的限制,中方在产品更新问题上基本没有发言权,在产品发展方向上,外方掌握着主动权和决策权,合资外方牢牢掌握着核心技术,中方至今没有实现最初设想的“以市场换技术”的目标。 (四)体制特征限制了企业的研发行为 目前我国主要的汽车生产企业还是国有资本占绝对主导地位。国有汽车企业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有待建立和完善,企业家的长期化行为缺乏有效激励,企业家的创新意愿和创新动力明显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大中型汽车企业技术开发的投入;相反,选择技术引进或复制模仿战略,不仅省去了高额的研发投资,而且利用外来先进的技术可以提高企业的短期收益,正是在这种战略的指导下,我国汽车企业逐渐失去了在研发中学习的机会,创新意识薄弱、技术能力提升缓慢。大型国有汽车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仍然扮演着类似政府官员的角色。片面的绩效考核导致了其对短期收益的执著;任期的不确定性又导致了其对风险的厌恶,因而其所制定的企业发展战略难免具有鲜明的机会主义特征。这是在这种指导思想的作用下,虽然近年来我国汽车大量吸收国外技术,提高了企业利润水平,但在技术引进基础上消化吸收、自主创新的能力却依然十分薄弱。 促进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政策性建议 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有关政策的支持,但是必须避免用5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来管理企业的自主创新行为,不能变为政府直接参与或包办企业的技术研究和开发活动,更不能实行片面地向本国企业或国有企业倾斜的歧视性产业技术政策。 (一)完善市场竞争环境 市场竞争是促进企业技术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我国政府应当抛弃以扩大规模和提高产业集中度为由保护垄断的做法,不再以传统的投资规模和布点规划作为准入的标准,而应当以自主品牌和自主开发作为惟一标准,大幅度放宽行业准入限制,允许各类投资者,特别是非国有投资者的进入。只有投资充分才能促使我国汽车工业在国外产品面前提高竞争力。也就是说,只有过剩才有竞争力,这在我国家电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得到证明。 随着我国对自主创新关注程度的提高,政府将逐步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构建一个对于所有进入企业来说都很公平的竞争环境,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发展氛围。让自主创新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最重要策略,是政府的重要职责。 (二)提高国有企业的创新绩效 为提高国有企业创新能力,我国政府必须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和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强化企业科研开发的主体地位,提高企业自主创新意识和动力;鼓励大型国有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力军。为此,应当将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相关指标纳入国有大中型企业领导人的考核体系,激励企业家的自主创新行为。在条件成熟后,还应当考虑逐步降低汽车产业的国有资本比例。汽车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巨大拉动作用改变不了其竞争性产业的性质,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汽车产业在全球以及一国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将趋于下降,国家对汽车产业6的作用,更多地应当通过法律法规和信贷税收等宏观调控手段,而不是国有资本直接控股这种成本最高、效率最低的方法。 (三)构建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系统 我国政府应当建立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强调国家科技研究项目必须以产学研联合为基础,把企业的重大科技需求列入国家和地方重大科技计划,加强创新价值链各个环节的结合,整合各类创新资源。使企业自主开发创新的行为在市场运作中得到有效激励,形成技术开发、技术应用、产业化生产和市场运作之间的良性机制;进一步加强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机构和能力的建设,发展以企业为主导的工程技术中心;加强多种形式的合作研究,推动企业广泛建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在国家层面上,我国政府应当努力建立国家技术创新平台,培育共性技术创新能力。通过完善的、社会化的中介服务网络使各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形成创新合力;打破传统部门所有的壁垒,减少重复建设,根据共性技术开发的需要,加快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科技基础平台和公共信息、公共数据的有效共享机制,提高科技基础设施利用效率。 (四)培育汽车产业自主创新文化 政府应当建立各类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专项基金,支持和引导企业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借鉴我国设立科技型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经验,设立各类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专项基金,为企业自主创新科研经费的筹集提供更为广阔的资金渠道。该专项基金可针对传统产业技术升级的关键技术、重大的战略性技术创新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等分别设立。这些基金的资金来源,应该是多渠道的,包括政府、企业和其他社会资金。政府要鼓励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要加强宏观7调控和管理,有效抑制盲目重复引进的行为;是在引进机制上,要实行科研机构、制造企业和用户共同组成引进联合体的方式,保证技术引进、消化吸收、自主开发及市场运作的完整链条的形成。 综上所述,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在一个开放的系统环境下,制定和实施促进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产业政策,应当站在整个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角度,摒弃以往“抓典型、支持重点企业”的做法,以全局性宏观政策导向为指引,以培育激励自主创新的市场环境、形成完善的自主创新机制为主要目标,这样才能促进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治,师苹.我国汽车产业技术能力发展战略J.中国软科学,2005 2.朱贵龙,周全.企业技术创新战略选择机理与模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6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