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717 让瘪的乒乓球鼓起来让瘪的乒乓球鼓起来教材分析:教材分析:让瘪的乒乓球鼓起来是河北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有趣的变化”单元第 1 课的内容,本节课为第一课时。本单元是学生认识了天气变化、物态变化和生物变化之后,引导学生学习物质的变化,包括一些可逆和不可逆变化过程,本课从在此基础上,通过本节课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与人合作,学会探索思考,从而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活动奠定基础。主要通过观察水液体受热和遇冷时的体积变化情况的研究,引导学生总结出共性特点,帮助学生构建液体具有热胀冷缩性质的概念。引领学生亲历探究科学、建立科学概念的过程,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并通过与生活现象的联系,进一步激发他们对于研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并最终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所以本堂课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有趣的实验活动是科学教师引领学生探究的最有效的武器。本堂课教师要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在当前的科学教学中,探究学习已成为小学生科学活动的主要方式,但如果我们仅仅把“以探究为核心”理解为就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多活动”,或者说让学生“去感受,去体验”,那这种认识无疑是肤浅片面的。探究活动只是科学探究的外在形式,而科学思维才是探究的灵魂,探究的本质,是科学学习的核心。本设计探索 “瘪乒乓球鼓起来”的现象,引导学生寻找现象的“根源”,从而证实气体热胀冷缩的科学概念。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探究现象,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实验验证,整理和分析资料,得出结论并应用结论解释生活现象等科学探究能力和理性思维意识。 液体受热、受冷的研究液体受热、受冷的研究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能够观察生活中有关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提出要研究的问题。(2)能对要研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在教师的引导下设计实验。(3)能证实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举出更多生产生活中应用热胀冷缩性质的实例。(4)培养学生全面、周密、严谨的理性思维意识。二、教学重点、难点二、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探究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二)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设计实验,独立开展探究活动。三、教学准备三、教学准备(一)多媒体课件、可乐饮料、温度计(二)实验材料1、基本材料:每组两个烧杯、一个平底烧瓶、两种不同的液体、带有胶塞的玻璃管;2、控制材料:冷水及热水;四、教学过程四、教学过程(一)(一) 谈话导入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科学是从生活中来的,在我们的生活中蕴藏着很多的科学道理。让我们一起走进我的生活。(课件) 2、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这可是成功的第一步,那么面对这些现象你想要提出什么问题呢。可能会有:壶中的水为什么会溢出来? 是什么让瘪乒乓球鼓起来?电线本来是拉紧的,为什么会变松呢?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教学中,我从日常生活出发,设计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探索,同时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二)大胆猜想(二)大胆猜想水为什么没有烧开就从壶中溢出来?这节课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进行液体受热受冷的研究。(板书课题) 液体受热、受冷的研究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需要找到关键的地方,我也问大家一个问题:水的溢出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呢?(是因为加热了)在没有烧开前,壶里的水没有增加或减少,说明水的量改变了吗?是什么发生了改变?(水的体积发生了改变)现在你可以大胆猜想一下水为什么没有烧开就溢出来了吗?(水在加热的过程中,体积可能胀大了)(设计意图:大胆的猜想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前提,此环节教师设计的两个问题为学生的猜想提供了依据,避免了漫无目的的猜想,便于学生掌握学习科学的方法。)(三)实验验证(三)实验验证1、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我们需要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实验)。2、介绍实验材料,老师给同学们一些提示,(课件)生设计实验方案。2、小组讨论,教师指导3、学生汇报。为了更科学高效的进行试验,老师整理了一下实验步骤(幻灯片出示)在这次实验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引导学生汇报。4、学生伴着轻松的音乐实验,填写实验记录单,教师巡视指导。5、学生汇报实验现象及发现的规律。师:其他小组是观察到的这种现象吗?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有没有增加或减少液体?(没有)是什么发生了变化?课件出示结论:液体受冷或受热时体积会发生变化,这是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设计实验,尝试着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验发现问题,在交流、比较中发现最佳方案,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学生能力得到了提高,科学素养得了到培养。)(四)(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联系生活、拓展延伸1、这个性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呢,比如我们常见的温度计,谁能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解释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呢?2、出示可乐瓶装饮料,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液体饮料不装满?3、生列举生活中液体热胀冷缩的现象。在我们的的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气体热胀冷缩的现象呢?说一说,并根据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做出解释。(生:打足气的自行车在阳光下暴晒,就会发生内胎“放炮”现象等)(设计意图)在课的最后将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去,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目的,为学生在以后的科学课中更好的发挥自己的特长提供了一次展示的平台。此环节让学生运用本节课学到的科学道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五)教师总结(五)教师总结教师出示爱迪生的名言科学需要幻想,发明贵在创新。师生共勉,激励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的欲望。(设计意图:科学的探究活动更多的来自生活,用科学家的话激励学生继续探索,让探究活动在课下延续。) 五、板书设计:五、板书设计:液体受热、受冷的研究水- 受热 上升 水- 受冷 下降 体积膨胀 体积缩热胀 冷缩六、课后反思:六、课后反思:一、吃透教材是较好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一、吃透教材是较好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我觉得作为一个科学课的教师,应该时刻把自己放在学生的角度,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每一节课,才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好的体验、探究的过程,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目标。 使我对科学课的教学有了不断地新认识。尤其感受到科学教材每一个单元内的知识是密切联系的。本课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教学是要组织学生经历一个为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而引导学生改进实验装置的过程,使学生体验到不断改进实验和观察方法的重要性。前一课最后的一个实验“试管中装满水,再用气球皮把试管口扎紧,最后观察它在热水和冷水中试管里面的水会怎么样?”目的是使学生很不容易地、不清楚地发现“水受热体积增大,受冷体积缩小”这一现象,这也是为液体的热胀冷缩这一节课要引导学生改进实验装置做准备的。新的课程改革以来,教学不仅使学生获得有价值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会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我想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就在于此。吃透了教材以后,在前一课的这个实验教学中我有意用“发现了吗?还没发现、再等一会、好慢啊”等语言,引导学生去发现“水受热体积增大,受冷体积缩小”的现象,为液体的热胀冷缩这一课教学中的改进装置环节做好了铺垫。这样在教学中教师稍加启发,学生就顺利地完成了实验装置改进的教学任务。学习完液体的热胀冷缩这一课,使我发现不仅本单元,在沉与浮 、 时间的测量和地球的运动等每个单元都具有同样的特点。教材编写者在编写每一单元每一课教学内容时,都充分体现了教学内容之间的密切联系,而且是环环相扣的。在教学实践中,也进一步使我感受到教材编写的精心,领悟到教材内容的设计意图,认识到教师只有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把握教材,才能使学生顺畅地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习质量,也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情感和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二、善于引导,拓展学生思维二、善于引导,拓展学生思维新课程理念下的科学课非常重视教师和学生双主体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他们学习活动中,教师不仅要留给他们充足思考和活动的时间。还要起到组织、参与、指导和引导学习的作用。在教学“其他液体也热胀冷缩吗”这一教学环节时,各组同学都能利用改进的实验装置很容易地发现他们所带的可乐、酱油等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其中有一个组,他们不仅带来了可乐、酱油,还带来了醋、雪碧、卤虾油等多种液体逐一进行实验,实验中他们不仅发现这些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还发现了有的液体热胀冷缩快,有的液体热胀冷缩慢些。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实验中虽然学生发现了这一问题,但是学生并没有深入地去思考和研究它。为此,我从中体验到教师不仅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这是我所欠缺的。作为科学教师,我们要不断地积累科学知识和教学经验,在教学实践中正确引导学生去研究,深入研究,不断地开拓和发展学生的思维。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