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教案机械和工具机械和工具 一、 我们常用的工具与打开盖子的工具 教学目标:1、能说出我们生活中常用的工具。 2、能根据生活的需要正确地使用相关工具。 3、知道对工具的爱护和工具使用中的安全。 教学重点:知道我们生活中的常用工具。 教学难点:能根据生活的需要正确地使用相关工具。 教学用具:日常生活上常用的工具、启瓶器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利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让学生想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并从而引导到需要些什么工具上。二、教师提出问题 1、生活中常常需要利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说一说我们曾经使用过哪些工具,用它们做 了些什么事情? 学生分组讨论,并作好记录。 分组发言共同评论。 2、我们是怎样使作这些工具的? 学生自由描述再当众表述 3、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完成哪些事情? 分组记录:(表一) 工具名称 使用方法 可心以完成的工作二、试用工具 1、 试一试,要将一颗铁钉和一颗螺丝钉从木头起出来,选择什么工具会更加方便省力? (学生分组讨论制定计划并解决问题,再分组表述及演示) 要求:用不同的工具来做这件事,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发现了哪些我们可以研究的问题? 三、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1、 打开油漆桶 2、 打开一瓶饮料 (杠杆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它能帮助我们工作。杠杆都有三个点。杠杆上用力的点叫力点;承受重 物的点叫重点起支撑作用的点叫支点) 3、 通过观察着重让学让认识这几个点并形成印像。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课后反思:杠杆的研究杠杆的研究 教学目标:1、认识什么东西叫作杠杆(即杠杆的特点) 2、 认识杠杆的巧妙作用及它是如何参生作用的。 3、 能利用杠杆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难题。 教学重点:认识杠杆的作用 教学难点:了解杠杆的简单原理 教学用具:杠杆尺、钩码、标尺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杠杆能在生活中参生这样大的作用,那它究竟是如何工作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杠杆的工作 原理。 二、杠杆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 1、 出示杠杆尺,认识杠杆尺的结构。 2、 学生自己体验杠杆尺的组成及变化。 三、杠杆能省力吗? 1、 杠杆尺是研究杠杆的好材料。 (我们把挂在杠杆尺左边的钩码看作重物,当杠杆尺平衡时,挂在杠杆尺右边的钩码的重量就是提 起重物所用的力。 ) 2、 如何将使用杠杆尺。 (将杠杆尺调平: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试一试,当在杠杆尺右边的第 1、第 2、第 3、第 4 孔上也挂上两个钩码时,杠杆尺会处于什么状态?) 3、 对杠杆尺在不同时候的状态作好记录。 (P6) 4、 实验:(1)分别改变挂在杠杆尺左边和右边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有什么改变?(2)把那些有较少的钩码能够使较多的钩码翘起来的情况都找出来,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从 中我们能发现什么规律?(P7) 5、 分组分析统计数据。 省力杠杆 不省力杠杆 四、思考问题 为什么在有些地方人们要使用不省力的杠杆? 五、课堂小结 通过我们的学习,请同学们把学到的知识联系生活中的要求进行使用。并想一想那些用的是省力杠 杆,哪些用的不省力杠杆? 课后反思:螺丝刀刀柄的秘密螺丝刀刀柄的秘密教学目标:1、认识螺丝刀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那些方便。 2、认识螺丝刀的力臂的原理在那里。 教学重点:认识螺丝刀的力臂的原理在哪里。教学难点:认识螺丝刀的力臂。 教学用具:螺丝刀、钩码、铁架台、水龙头、滑轮。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观察螺丝刀的构造,看看能有什么发现。 (学生分组观察议论,发现其特点) 二、新授 1、 先出示一点方向盘的模型,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一个轮和一个轴。 2、 再结合方向盘让学生与螺丝刀对比,看两者有什么相似的地方?与不同之处。 3、 通过观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什么叫轮轴。 (像螺丝刀一这样,由一个较大的“轮”与一个较小的“轴”组合在一起的简单机械叫做轮。 ) 4、 体验活动:体验哪种方法更省力。 (1) 用一根绳子把几个钩码系在螺丝刀的刀杆上,转动刀柄,将钩码吊起; (2) 把这几个钩码系在刀柄上,转动刀杆,将钩码吊起。 三、轮轴的研究。 1、 实验操作: (1) 把一些大小不同的轮和轴分别固定在一起,安装在支架上,把钩码分别挂在轮和轴上,试试 看,能发现什么? (2) 学生分组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这里主要培养学生的协同分工能力。 2、 扩展练习。 找一找,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轮轴? 它给我们的生活也生产带来了哪些方便?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在生活中一定还和到很多利用轮轴来帮助我们生活与学习的。你可以把你今天学习的内容告 诉你的爸爸,妈妈让他和你一起想一想生活中运用到轮轴的地方。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动滑轮定滑轮动滑轮定滑轮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轮轴进一步认识滑轮。 2、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及在我们日常中生活中的使用。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认识其工作原理。 教学用具:铁架台、滑轮、钩码、线、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新课。 利用挂图让学生了解在码头,那些庞大的货物是怎样被装上船和运上岸的。 (学生分组自由讨论,并指名表述说出自己的看法) 二、研究旗杆顶部的轮子 1、 引导学生观察国旗台的旗杆顶(或回忆长旗仪式) ,想一想为什么轻轻一拉绳,旗帜就能长那 么高。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旗杆顶有一个轮子) 2、 结合导入新课的内容让学生头脑中的问题逐渐清晰。 并通过引导学生把思考的焦点凝到了那个轮子上。3、认识定滑轮的定义。 P10 4、实验操作了解定滑轮的作用: (1) 试试,当我们向下拉动绳子时,挂有旗子的那部分绳子会怎样运动? (2) 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5、仔细体会利用定滑轮后有什么不同? (指名学生发言,把探讨内容引到省力上) 5、 可以用挂秤实际测试。 三、会移动的轮子。 1、 认识动滑轮的下义。 2、 讨论动滑轮在生活中主要在那些地方得到使用。 3、 比较动、定滑轮有什么不同。 四、拓展训练 如果说定滑轮也是一处杠杆,能找到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吗?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起重机起重机 教学目标:1、知道滑轮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能产生的具大作用。 2、知道滑轮在生活中是如何产生作用的,并认识共工作的原理。 3、学会开动脑筋利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些小问题。 教学重点:知道定、动滑轮是如何工作的。 教这难点:认识其工作的原理。 教学用具:铁架台、线、滑轮、钩码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提问导入: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家村,都有许许多多的建筑工地,参观这些忙碌的建筑工地,我们 会有很多的发现。 (学生自由表述自己所看见的,并说说自己有些什么问题) 起重机是怎样把那么重的物体送到高空去的呢? 二、解决问题 1、 滑轮组的作用。 观察结构图 P12 2、 实验探讨滑轮的作用。 (1) 试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下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吊起一个 1000 克的重物需要多在的力? 请学生猜想(结合图) (2) 增加滑轮的数量,试试吊起同样的重物需要的力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3) 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要求:1、明确分工。 2、拟定实验计划交老师检查后实行。 3、进行实验并作好实验记录。 三、游戏体验。 小个子战胜大力士:游戏规则见教材 P13 并将游戏结果用表格作好记录。四、说出自己的发现 学生自由表述自己的发现并从这个游戏中明白了什么? 从我们的研究中明白为什么起重机能够吊起那么重的物体。 板书设计:教后反思:在斜坡上在斜坡上 教学目标:1、知道斜面也能够省力。 2、认识斜面是如何省力的。 3、 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教学重点:认识斜面是如如何省力的。 教学难点:如何把学到的知识运用生活中去。 教学用具:圆筒、层板、 教学过程: 一、 结合生活导入新课。 在家都上过缙云山吧?我们在上山时会发现山路弯弯曲曲盘旋在山间。山路为什么要这样修呢? (学生自主思考猜想原因,并当众发表。 )二、探究斜面有什么作用 1、 跟据老师提出的情境得出的问题:斜面能省力吗? 2、 试举生活中的实例来反映斜面可以省力。 (如:沿着公路的斜坡把自行车推上去比你把自行车扛上去要轻松些) 3、 定义:像人行公路的斜坡一样,可以省力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4、 分组研究斜面是否能够省力。 (分组用层板搭一个斜面,并可以研究同一物体在不同的斜面上提长时的情况。 ) (并要根据自己的问题作出本组的研究计划) (分组实验要做好记录见表 1) 斜面的状况 A B C D E 使用力的大小 5、 对研究结果作出分析,发现其中的规律。 三、找一找,要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斜面。 (结合我们的生活说一说:如我们的盘山公路为什么会修成“S”型。 ) 四、我的自行车 我国是一个自行车大国,自行车是重要的交通工具,那么自行车是利用一个怎样的工作原理前进的 呢?以前同学们可能觉得很神奇,但在你们学习完这章后再回头来思考这个问题,那很多问题就迎 刃而解了。 1、 自行车上应用了许许多多的机械原理,找找看,我们能在自行车上发现哪些简单的机械的应用。2、 和小组的同学交流,把大家的发出记录下来。 3、 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关于自行车的机械问题,和小组同学一起制定一个研究计划,然后开展 研究。 五、本章小结 通过本章的学习同学们学到了哪些知识,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回忆一下。 指名学生发言,对学生没回答完整的请学生补充,实在没说清的由教师给出怎确定义。并组合生活中的问题进行理解巩固. 教后反思: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