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政治 9 月月考政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 共 52 分) 1、一切受人民欢迎、对人民有深刻影响的艺术作品,从本质上说,都必须既反映人民精神 世界又引领人民精神生活,都必须在人民的伟大中获得艺术的伟大。可见,优秀的文化 A.彰显时代的精神,创造时代的未来 B.反映时代的潮流,决定时代的走向 C.源于时代的实践,引导时代的发展 D.源于时代的智慧,推动时代的前进 2、一台老式缝纫机、一张斑驳的老粮票、一把沉甸甸的铜制门锁这些已逐渐退出历史 舞台的老物件,如今又重新唤起人们的关注。某地开展的“城市记忆老物件里捡拾难 忘岁月”主题活动获得市民积极响应。老物件也具有大魅力,是因为 老物件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老物件是对特定时代经济、政治的反映 老物件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老物件是特定时代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A B C D 3、古人削桐为琴,纳万物之声,琴音松沉旷远,能让人雪燥静心,琴乐洁净清澈,能让人 感发心志,升华心灵意境,古琴名曲流水表现了生命与自然的和谐,被录入特制唱片, 搭载美国太空飞船向茫茫宇宙转达人类智慧和文明。古琴音乐: 因其古老性,方成就其世界性 通过人们的自觉欣赏,主动接受,能转化成人的精神力量 不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能满足人类共同的文化需要 流水成为人类文化符号的代表,增强了中华文化影响力A. B. C. D. 4、回首三十多年来的神州大地,许多人远离故乡,漂泊打拼于异地他乡,乡愁何寄?乡愁 是不可泯灭的记忆,是挥之不去的乡音缭绕,是故乡的风土人情在灵魂上的烙印。 由此可见 乡愁的影响深远持久 乡愁增进了文化归属感 乡愁是乡土文化的标志 乡愁是民族文化的灵魂 A B. C. D. 5、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得到繁荣发展,这不仅改变了每一座城 市,更改变了每一个人,百姓生活“更幸福更有尊严”这说明( ) 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发展 A. B. C. D. 6、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 文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 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 与自然的和谐,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引起高度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 中华餐饮文化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 中华餐饮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 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魅力 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内涵 A. B. C. D. 7.传统年俗具有凝聚亲情、敦睦人伦的功能。建设传统年节文化,需要挖掘其精神核心, 重视年节礼俗仪式的恢复与重建,以及年俗中物质产品传承与当代设计,让年节真的有味 儿、真正融入人们生活,成为民众享受的传统节日。这表明 重建传统年俗应传承其合理精神内核及物质载体 文化建设须关注时代发展及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传统文化需要在交流中传播 A B C D 8.精湛绝伦、底蕴丰厚的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琴瑟齐鸣、管弦和谐的南音等世界非物质 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世人的青睐。不过有人认为,一些面临失传的世界非物 质文化遗产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对此,正确的态度是 A.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 B.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特定的阶级和阶层服务 C.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 D.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9.福州的三坊七巷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朵奇葩,有过“清明上河图” 般的绚丽,孕育出林 则徐、严复、冰心等百余仁人名士。作为福州的城市名片,三坊七巷以其特有的魅力影响 着人们,保护三坊七巷正在进行中。保护文化遗产A.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B.根本上在于发掘其经济价值 C.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D.实质在于保护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血脉 10.2013 年,中国领导人提出共建贯穿欧亚腹地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携手东盟共间打造 21 海上丝绸之路两大倡议,被合称为“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对于加强亚欧大陆各 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文明对话具有重要意义。材料表明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各国都坚持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中华传统文化在继承中不断发展 A B C D 11.近几年,在社交网站出现了许多仿成语形式的编造词,如根据“喜闻乐见、大快人心、 普天同庆、奔走相告”四个成语简化而成的“喜大普奔”,根据歌词“人生已经如此艰难, 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提炼而出的“人艰不拆”等。这些语义难懂、形式生硬的编造词借 助网络在青少年中广泛传播。网络编造词不断产生并被广泛传播和使用,对此认识正确的 是 网络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青少年 大众传媒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文化创新应该力求形式新颖内容独特 文化创作的成果应真正满足实践需要A B C D 12盘龙藻井变身雨伞,飞檐角上的瑞兽蹲踞在 铅笔上,朝珠成了时尚耳机.北京故宫 博物院一改人们印象中的“正襟危坐”,以管藏文物和古典建筑为元素创作了多款热销产 品。这说明 A文化继承的核心是发掘其经济价值 B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需要保持稳定 C文化遗产与当代人的生活和审美需求可以对接 D应当通过市场运作,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13.有学者认为,传统戏曲是在写意的、程式化的表演变迁中体现出一脉相承的美学气质; 古典诗词在格律、句式的变化中坚持了押韵、平仄和诗情意象;书法在不同流派的发展中 扔投射出基本笔法和气韵。因此,文化的精神传承比技艺传承更重要。这一结论的合理之 处在于看到了 发展中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共性和规律 传统文化形式的创新具有不同时代的共同要求 传统文化所蕴涵的精神具有内在稳定性 对待传统文化应坚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A. B. C. D. 14.数间民居、一泓流水、挺拔的青松和结伴的人们.以丰子恺漫画为底稿的“中国梦” 公益广告,亮相于全国大街小巷,向人们诠释着我国仁爱宽厚、孝悌友善等传统美德,引 起了人们内心的共鸣。这说明传统美德A.只能通过特定的方式传播 B.必须按照原有的含义理解 C.始终具有同样的社会背景 D.仍然具有巨大的时代价值 15.相声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形式,近些年来的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今年期间,有代表 提议在高等院校设立曲艺学科专业以推广文化传统教育。这是因为 A、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B、教育具有文化传承的特定功能 C、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稳定性 D、传统文化发展要满足人们的需求 16.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作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过去人们推崇 “父母在,不远游”,现在,社会倡导“常回家看看”。这告诉我们,传统文化要 A、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B排除陋习,移风易俗 C博采众长,求同存异 D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17. 2013 年 1 月,教育部发布贯彻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要求将书法教育 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甲认为,这样可以化解汉字书写危机;乙认为,在键盘时代学书法 是浪费时间。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甲的合理之处在于认识到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根源 乙的不足之处在于漠视了新媒体时代书法的文化价值 书法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完美人格 书法教育传递传统文化的精神培养审美能力 A B C D 18.“公期”是海南的传统民俗节目。以前每逢“公期”,人们都要拜祭“公祖”,举行 “过火山”、“上刀梯”、“贯铁杖”等仪式。今天,人们移风易俗,利用这一民俗节日 “赛红歌”、“赛书法”、“赛技能”,建设和谐文化,倡导文明新风。这表明民俗节日 体现了民族心理和情感,富有民族文化韵味 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稳定性 集中展示了本区域文化,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是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 A B C、 D19.“新中装”在 2014 年北京 APEC 会议上闪亮登场。“新中装”将民族传统、中国风范、 领袖气质、东方元素等要素融入其中,承载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表达了中国当代的国家精神和崭新的国家面貌,得到了与会者的高度赞誉。这表明: 健康向上的文化总是会被人们主动接受的 传统文化有稳定性但具体内涵能因时而变 中华文化既保持了民族性又体现了时代性 不同文化之间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A B C D20.下图中的“雷风侠”是一个既有雷锋形象特征,又有雷锋精神内核的动漫形象,是作者 为传播正能量,借鉴经典动漫形象元素进行的创新设计,赢得了青少年的喜爱。“雷风侠” 动漫形象创作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文化创新的主体要有文化自觉和担当 体制机制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文化创新要广泛地引进和吸收外国文化 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A. B. C. D. 21.16 世纪意大利生产的一件青花瓷壶,壶柄类似中国瓷的器型,纹饰颇似中国的缠枝莲, 而细部又表现出欧洲纹饰的特点。有专家评价说,这是“由进口中国青花瓷而得到的灵感” 。由此可见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文化交流消融了世界文化多样性 A. B. C. D. 22.经典动画片、热播电视剧以及娱乐和体育竞技类节目一直是寒暑假期间占据电视荧屏的 重要内容。而在 2013 年夏天,两档文化类节目: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却 在众多娱乐节目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