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命题特点及命题趋势高考地理命题特点及命题趋势高考是中学教育向大学输送人才的最关键途径,高考人才选拔的质量完全决定了一个国家未来的人才质量。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是要全而推进素质教育,而向全体学生,全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科学修养、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地发展。基础教育改革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项宏伟工程,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全而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在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的培养,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注重综合化教学,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教学的综合化。中学地理教育的改革必然推动我国高考地理考试的改革。地理教育离不开地理教育测量。地理教育测量是对测评对象的特征、属性及其运动、发展规律的定量描述。目前,高考是我国中学地理教育的一种重量测量手段。高考,就其性质而言,它是一种竞争考试、选拔考试,或称之为成就考试、淘汰考试,而不是判定及格与否的水平考试。在学校教育测量的各种措施中,尤其以高校招生考试最为重要,是全社会上上下下最为关注的问题。高考对地理教育的影响更为重要,它不仅影响到教师怎样教,而且影响到学生怎样去学。因此高考对地理教育尤其是中学地理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导向作用。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的改革也应不断深化中学地理课程的改革必然推动高考命题的改变。近年来,高考在科目设置、内容、形式、录取方式等方而都进行了改革。高考内容改革是高考改革的核心,考题从以前的更多地关注知识立意逐步过渡到更注重能力立意,转变传统的封闭的学科观念,在考查学生能力的同时,注重考查跨学科的综合能力,由比较多地关注考知识点转向更多地考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我国高考变化历程一、我国高考变化历程我国的地理高考开始于建国初期,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地理高考随着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地理学科水平的变化而变化中学地理课程的改革对高考地理考试的改革影响更为重要。随着中学地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技术手段和教学理念的变化,地理高考在考试形式、考试内容、命题方式上都做出了不断的调整。建国后,我国地理高考几经曲折,变化很大,大致经过如下几个时期:建国初期至 1959 年,随着新中国政权的不断巩固,国家开始了有计划的国民经济建设,基础教育得到不断发展,普通高等学校也实行了全国统一的招生考试制度。其中地理学科为必考科目之一。1954 年高考开始分文、理两人类,地理科被归入文科类,与政治常识、语文、历史、外语等共同作为政治、财经济、体育、艺术利等专业考生的考试科目,地理试卷满分为 100 分。1955 年又将考试科目分理农医、文史政治财经三大类,其中地理科与语文、历史、政治一同被作为文史政治财经类的考试科目。1959 年至 1965 年,我国中学地理教育受当时“教育革命”的影响,地理教学内容和课程时数人量减少,地理科未被列为高考科目。1966 年至 1976 年,由于“文化人革命”的影响,地理高考随全国高考的取消而被取消。1977 年 8 月,邓小平同志提出恢复高考制度,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重新实施。1978 年开始恢复全国统一命题考试,考试科目分为理工农医和文利两人类,地理科被纳入文利类考试科目中单独命题、满分为 100 分。在此后的生几年中我国的地理高考命题逐渐向着标准化考试的目标迈进,地理高考的发展日渐完备,中学地理教育也得到了长足发展。1991 年出版了地里科考试说明使考试更趋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1990 年,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变化,我国高考开始进行重人改革,逐步建立与推行高中毕业会考制度,实行“3 + 2“高考科目设置改革,为适应这一形势的需要,高考在考试科目设置、考试内容、考试形式、控制评分误差上都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到 1995 年,全国各地高考科目全部实行了“ 3+ 2”方案,即在高考科目中,文科取消了地理,理利取消了生物和政治。高考取消地理科目的考试,引起了社会各界尤其是地理教育工作者、学者的广泛关注必然也对我国中学乃至人学的地理教育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1999 年,中共央国务院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做出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为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精神,教育部于 1999 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广东省率先开始试行“3 + x“高考科目改革方案,地理科作为“x“,的一项被列入高考科目范围,标志地理科目又重新出现在高考科目的队列中。随着“3 + x“高考改革方案在全国陆续推进和实施,至 2002 年全国绝人部分省区已经把地理学科列入高考考试科目范围,这无疑对中学地理教育起到目人的推动作用。二、高考命题特点二、高考命题特点我国高考地理考试的改革,必然对高考地理命题的变化产生一定的影响。笔者对建国后我国历年的地理高考试卷进行分析,即以 1950、1959、1980、 1990、2000 年(大致每隔 10 年提取 1 份试卷,1960-1976 年没有进行地理高考,因此,1960、1970 年地理试卷缺失)和 2003 年高考地理试卷作为重点分析对象,从各年高考地理试卷的试题容量、试题题型结构、试题知识结构和试题智能结构四个方而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从中可以石一出,和以往的地理高考相比,日前我国高考地理的命题具有如下四个特点:(1)科学化高考地理命题的科学化体现在高考地理试题的命题更加具有科学性,符合科学规律,更加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等学校扩大办学自主权。随着我国高考制度的不断完善,高考试题质量也在不断提高,试卷不仅内含丰富、结构合理,而且具有更加合理的信度和效度,更适合于为各级各类高校选拔人才。教育部考试中心还专门成立了全国高考地理科命题委员会,有一大批专门从事高考地理试题命题工作的研究人员,以保证高考地理命题更加合理化、科学化。(2)综合化综合化是近年来高考地理命题最突出的特点之一,不仅表现为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中国地理与世界地理、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相互渗透,有机结合,而且还表现为地理学科知识与其它学科知识的渗透与融合。尤其是近年来随着“3 + x“高考改革方案在全国陆续实施和推进,许多省份实行了文综考试、理综考试,有的省份则进行人综合考试,高考试题考题内容不仅包括学科内的综合,而且还包括跨学科之间的综合,人综合试卷包括了数、理、化、政、史、地六利之间的综合。地理高考命题进一步向综合化方向发展,综合题型的分数比例也在不断增加。(3)智能化注重能力考查是近几年来地理高考命题的最大特点,地理高考从单纯以地理知识立意,转变到以地理能力立意,突出了对知识的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核,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地理高考不仅注重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还加强了地理思维能力的考查和用图、读图、析图能力的考查。(4)多元化1999 年以来,随着我国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即“ 3+ x“高考科目改革方案的实施与推进,我国地理高考打破了过去多年考试内容与方式大一统的格局,地理高考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近几年的地理高考,各省份差别很人,可以称得上是百花齐放。有此省份采取人综合的考试方式,有些省份则采取小综合考试的方式;有的省份执行的是新教材试卷,有的省份则仍按旧教材出题。除了地理学科参加综合高考外,还有单科地理高考,不同省份还采取了不同类型的单利地理考试命题。我国也有将地理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趋势。从 2001 年恢复地理高考到现在的近 8 年的试题来看,地理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趋向很明显。例如 2001 年命题的背景材料:某山区的一所学校拟组织学生对附近公路的交通流量进行调查,要求画出该区的地形剖面图。2002 年命题的背景材料:根据时差计算世界各金融市场投资者从事外汇交易地点的选择;在大城市提倡的营建“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其改善环境的主要作用;在城市绿化中因使用杀虫剂而污染地下水的主要方式;说明敦煌许多文物经历千余年但仍保存比较完好的自然地理原因。2003 年命题的背景材料:某外商欲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建立集成电路生产厂,选择厂址时优先考虑的因素;不同季节英吉利海峡气象的变化对渡海作战的影响。2004 年命题的背景材料:泉城济南市许多干涸多年的泉群重新涌水的原因;2003 年,中星20 号成功定点于赤道上空,天津某课外活动小组观测该卫星的情况;如何协调澜沧江水利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关系。2005 年命题的背景材料:一艘油轮从波斯湾驶往我国沿海经马六甲海峡到新加坡,该油轮航行的相关自然环境情况;说明南方某小区域土地利用的潜力及开发利用时应当注意的问题。2006 年命题的背景材料:哈尔滨地区 2004 年出现日偏食时,美国阿拉斯加居民看到的日偏食的时间;说明强沙尘暴多发区的地表环境特点。2007 年命题的背景材料:我国某边防站利用简易阳光房种植蔬菜,影响其收获的自然因素;黄河近几生年入海年输沙量不断减少的原因;随着城区不断扩展,要求某工业区污染企业焦化厂、水泥厂搬迁的原因。2008 年命题的背景材料:某人承包耕地,导致种植结构发生变化的原因;古土尔扈特汗国和伊犁河谷地水草丰美,说明两地水资源丰富的原因;土尔扈特在回归途中历经艰辛,其中来自自然的威胁主要有哪些。三、高考地理命题趋势三、高考地理命题趋势(1)历年试卷分析纵观近几年地理高考试卷,2007-2009 年试卷结构稳定,没有太大变化,大体可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部分,其中选择题(1-11 题)占 44 分,非选择题(3637 题)占 56 分。2010 年增加了选做题,试卷结构和分值略有调整。2010 年新课标卷试卷结构与分值设置:选择题:1-11 题,每题 4 分,共 44分。综合题:36 题(学科内综合)26 分;37 题(学科内综合)20 分。选做题:二选一,41题(旅游地理);42 题(自然灾害与防治);43 题(环境保护)每题 10 分,任选一题。(2)考查知识点总结综合四年试卷可以看出,新课标高考试卷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知识点有:区域空间定位、等值线的判读、区域地理特征及其因素分析、天气与气候、区位因素分析、产业转移、国土整治、环境问题、地理计算、洋流等地理学科主生知识。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要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因此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相联系的内容在不断加强。试卷中设置了选做题,体现了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命题趋势展望分析历年高考试卷不难发现,高考地理命题在向新课标靠拢,“身边的地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等试题将越来越多,开放性也更强,情境设置将更加丰富多彩,通过图、表和文字资料提供相关信息,全面检测学生获取信息、调动课本相关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死记硬背方法将很难派上用场。今年,高考将会进一步把考查学生的能力放在首位,根据不同的考核目标和要求,选择教材之外的“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突出“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方针、鼓励考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2011 年地理试卷命题趋势关注热点(社会、经济、文化、科技)、贴近生活“难度降低,基础为主” 继续强化“无图不成题”考查过程(过程与方法),注重表达“能力立意”,一般有五类问题:判断地理事物的分布;总结地理特点(或问题);分析成因(或因素或条件);分析影响;提出发展对策。继续加大试题的开放性:成因分析依然是主导,提出对策的比重会上升。高考作为教育评价的方式之一,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发挥着导向作用。在评价活动中,评价者常以国家和社会的价值和需要为准绳,设计一套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被评者为追求好的评价结果,就会致力于满足评价标准的要求。因而,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就像“指挥棒”一样,为被评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