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5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5页 / 共25页
第6页 / 共25页
第7页 / 共25页
第8页 / 共25页
第9页 / 共25页
第1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1 : 5 0 0 , 1 = 1 0 0 0 , 1 : 2 0 0 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U D C 5 2 8 . 7 ( 2 0 3 ): 5 2 8 . 9 3G B 7 9 3 1 一 8 7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s f o r a e r o p h o t o g r a mm e t r i c f i e l d w o r k1 : 5 0 0 . 1 : 1 0 0 0 . 1 2 0 0 0 t o p o g r a p h i c m a p s本规范是采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 : 5 0 0 , 1 : 1 0 0 0 , 1 : 2 0 0 0 地形图外业作业的依据。 按本规范测 制的地形图, 可供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勘察、 规划、 设计等使用。1 总则1 . 1 地形图的规格 1 . 1 门坐标、 高程系统和投影 1 . 1 . 1 . 1 坐标系统暂用1 9 5 4 年北京坐标系, 亦可采用独立坐标系, 高程系统采用1 9 8 5 国家高程基准; 当 采用独立高程系统时, 尽量与1 9 8 5 国家高程基准联测。 1 . 1 - 1 . 2 平面控制采用高斯一 克吕格投影, 按3 - 分带计算平面直角坐标。 当对控制网有特殊要求时, 可 以采用任意经度作为中央子午线的独立坐标系统, 投影面亦可采用当地平均高程面。 1 . 1 . 2 地形图的分幅及编号 1 . 1 . 2 . 1 地形图 分幅采用正方形或矩形, 其规格为5 0 c m X 5 0 c m或4 0 c m X 5 0 c m , 1 . 1 . 2 . 2 图幅的编号方法: 图号一律按图廓西南角坐标公里数编号, 2 在前, y 在后, 中间加短线连接。带状测区或小面积测区, 可按测区统一顺序进行编号。 1 . 1 . 3 地形类别划分平地: 绝大部分地面坡度在2 - 以下的地区;丘陵地: 绝大部分地面坡度在2 * -6 。 之间的地区;山地: 绝大部分地面坡度在6 0 - 2 5 。 之间的地区;高山地: 绝大部分地面坡度在2 5 0 以上的地区。 , . 1 . 4 垂本等高距等高距根据地形类别和用图的需要, 按表1 规定选用。表 1 m .器 迎 it3数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1 - 5 0 00 . 51 . 0 ( 0 . 5 )1 . 01 . 01 - 1 0 0 00 . 5 ( 1 . 0 )1 . 01 . 02 . 01- 2 0 0 01 . 0 ( 0 . 5 )1 . 02 . 0 ( 2 . 5 )2 . 0 ( 2 . 5 )注: 括号内的等高距依用图需要选用( 以下同) 一幅图内只采用一种基本等高距, 当基本等高距不能显示地貌特征时, 应加绘半距等高线。国家标准局1 9 8 7 一 0 6 一 1 0 发布1 9 8 8 一 0 1 一 0 1 实施G B 7 9 3 1 一 8 7平坦地区, 根据用图需要, 也可以不绘等高线, 只用高程点注记表示。 1 门. 5 高程注记点的密度高程注记点一般选在明显地物点或地形点上, 依据地形类别及地物点和地形点的多少, 其密度为图 上每1 0 0 c m, 内5 一2 0 个。 1 . 1 . 6 地形图符号及注记执行G B 7 9 2 9 -8 7 ( 1 : 5 0 0 , 1 : 1 0 0 0 , 1 : 2 0 0 0 地形图图式 的规定。 1 . 2 地形图的精度 1 . 2 . 1 地物点的平面位且中误差 图上地物点对最近野外平面控制点或平高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不得大于表2 规定。表 2 m m中误差地形类别 平地丘陵地山地高 山地项 目1 . 2 . 2地 物 点 高程注记点和等高线的高程中误差 地形图上高程注记点和等高线对最近高程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表3 规定。表 3比例尺1 , 5 0 01 - 1 0 0 01: 2 0 0 0地形类别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1 4注记点中误差0 . 2(: . ; )0 . 50 . 7(: 一 : )0 . 50 . 71 . 5(:.; )0 . 51 . 21 . 5等高线中误差0 . 2 5( 0.5(0. 25 )0 . 71 . 00 .25(0.5 )0 . 71 . 02 . 0( 0.5(0 .2 5)0 . 71 . 52 . 01 : 5 0 。 地形图高山地的地面坡度在4 0 。 以上, 1 : 1 0 0 0 地形图高山地、 1 : 2 0 0 0 地形图山地、 高山 地在图 上不能直接找到位置的地方, 衡量等高线高程精度可采用公式( 1 ) 计算:a+ b t g a ( 1) 式中: a高程注记点的高程中误差, m;G 地物点平面位置中误差, m=a 检查点附近的地面坡度, (o ) 。 1 . 2 . 3 困难地区的精度要求困难地区( 如林区、 阴影援盖隐蔽区等) 的平面和高程中误差可按表2 和表3 放宽1 / 2 0 1 . 2 . 4 最大误差的规定中误差的两倍值为最大误差。 1 . 2 . 5 在满足本规范成图 精度的前提下, 经上级主 管部门 批准, 可采用本规范未列入的作业方法。 1 . 3 墓础控制点的密度要求 ,3 . 1 可作首级像片控制测量起闭点的控制点, 称为基础控制点。 平面基础控制点包括国家等级三角 点、 精密导线点、 5 秒级的小三角点和导线点; 高程基础控制点包括国家等级水准点和等外水准点。 1 . 3 . 2 测区内平面基础控制点密度应满足每四幅图面积至少有一个点; 高程基础控制密度应满足2 4 k m至少有一个点。 1 . 4 对航摄资料的要求执行G B 6 9 6 2 -8 6 ( 1 : 5 0 0 , 1 : 1 0 0 0 , 1 : 2 0 0 0 比 例尺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 的规定。航摄比例尺应根据仪器装备、 成图方法、 成图精度要求等情况合理选择, 一般平地、 丘陵地象片比例G s 7 9 3 1 一 8 7尺分母与成图比例尺分母之比值k以4 倍为宜, 山地、 高山地k 值以5 -6 倍为宜。 当急需用图, k 值大于6 倍以上, 直至8 倍时, 要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 确保成图精度符合本规范的要求。 1 . 5 准备工作作业前需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以确保正常的工作程序。 1 . 5 . 1 做好各种资料收集工作, 主要有以下内容:a . 航摄资料;b . 基础控制点成果;。 . 各种地图资料, 如各种旧地形图、 交通图、 水利图、 行政区划图、 地名录等 1 . 5 . 2 对不熟悉情况的地区, 应进行测区踏勘, 了解测区内与生产和生活有关的各方面情况, 以保证工 作顺利进行。 1 . 5 . 3 按有关规定编写测区技术设计书( 包括编辑指示) 。 1 - 5 . 4 作业使用的各种仪器、 器材均须进行检查校正。2 控制点的布设2 . 1 一般规定 2 . 1 . 1 野外控制点是航测内 业加密控制点和测图的依据, 分为平面控制点、 高程控制点、 平高控制点三 种。平面控制点仅测定该点的平面坐标。高程控制点仅测定该点的高程。平高控制点须测定该点的平面坐标及高程。 2 . 1 . 2 布设的控制点应满足下列像片条件:a . 一般应布设在航向及旁向六片或五片重叠范围内, 使布设的控制点能尽量公用。b . 控制点距像片边缘不小于1 c m ( 1 8 c m X 1 8 c m像幅) 或1 . 5 c m( 2 3 c mX2 3 c m像幅) 。 综合法 成图的控制点距航向 边缘不小于上述规定的1 / 2 ,控制点距象片的各类标志不小于1 m m,d . 控制点应选在旁向 重盈中线附近, 离开方位线的距离应大于3 c m ( 1 8 c m X 1 8 c m像幅) 或4 . 5 c m ( 2 3 c m X 2 3 c m像幅) 。 当旁向 重亚过大而不能满足要求时, 应分别布点。 因旁向 重叠较小使相邻航线 的点不能公用时, 可分别布点, 此时控制范围 所裂开的垂直距离应小于1 c m, 困难时应不大于2 c m , 2 . 1 . 3 若按图廓线划分测区范围, 位于自由图边、 待成图边、 以及其他方法成图的图边控制点, 一律布 设在图廓线外, 确保成图满幅。 若按需要的范围划分测区, 则以保证用图范围为准。 2 . 2 全野外布点 2 . 2 . 1 综合法成图的全野外布点当成图比例尺不大于航摄比例尺四倍时, 每隔号像片测绘面积的四个角上各布设一个平高点, 并在 主点附近布设一个平高点作检查( 图1 ) 。 若成图比例尺大于航摄比例尺四倍时, 应加布控制点.平高点口像 子 二 点图 1图 22 . 2 . 2全能法成图的全野外布点 立体测图或微分纠正时, 每一个立体像对布设四个平高点。 当成图比例尺大于航摄比例尺四倍G B 7 9 3 1 一 8 7时, 应在主点附近加一个平高点( 图2 ) ,b . 如果控制点的平面位置由内业加密完成, 仅高程部分由全野外施测, 则图2 中的平高控制点改 为高程控制点。 2 . 2 . 3 点位在象片上的位置, 除满足一般规定以外, 还必须满足下列要求: 点位离开通过像主点且垂直 于方位线的直线不大于1 c m, 困难时个别点可不大于1 . 5 c m。 若一张像片( 两个立体象对) 覆盖一幅图, 四个基本纠正点, 或定向点, 应选在尽量靠近图廓点与图廓线的位置上, 一般离图廓点与图廓线在1 c m以内。 2 . 3 航线网布点 2 . 3 . 1 航线网布点应按航线每分段布设六个平高点( 图3 ) eG 0图 3 2 . 3 . 2 首末端点间的间隔基线数可参照附录A执行。 2 . 3 . 3 肮线首末端上下两控制点尽量位于通过像主点且垂直于方位线的直线上, 困 难时互相偏离一般 不得大于半条基线。 上下对点应布在同一立体像对内。 2 . 3 . 4 航线中间两控制点一般应布设在首末控制点的中线上。 困难时可向两侧偏离1 条基线左右, 并力 求其中一个在中线上。 应尽量避免两控制点同时向中线同侧偏离, 若出现同侧偏离时, 最大不得超过1 条基线。 2 . 4 区域网布点 2 . 4 . 1 区 域网内不应包括有像片重叠不合要求的航线和像对, 并且不应包括有大片云影、 阴影等影响 内业加密建网连接的像对。 2 . 4 . 2 不论是平面网或平高网, 其航线跨度, 控制点间基线数一般不超过表4 规定。表 4比例尺1- 5 0 01 - 1 0 0 01 , 2 0 0 0航线数, 条4 - 54 - 55 - -6平高控制点间荃线数, 条4 - 66 - 76 - 1 0高程控制点间基线数, 条2 - 42 - 44 -61 : 5 0 0 地形图平地、 丘陵地采用平高全野外布点. 1 1 0 0 0 , 1 : 2 0 0 0 地形图平地采用高程全野外布点。2 . 4 . 3a区域网的控制点可根据具体情况布设: 当区域网用于加密平面控制点时, 可沿周边布设6 个或8 个平高点( 图4 , 图5 ) eJ、 浏叼入广,厂图 4图 5G s 7 9 3 1 一 8 7b当区域网用于加密平高控制点时, 沿周边布设6 个或8 个平高点。 高程控制点的跨度: 1 : 2 0 0 0 成 图时, 航线方向间隔4 -6 条基线( 图6 ) ; 1 : 5 0 0 , 1 : 1 0 0 0 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