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织物的消臭整理织物的消臭整理青岛贵华针织有限公司 蓝克健【摘要】本文介绍了消臭整理的基本方法,以及该公司利用 TF-3000 消臭整理剂对针织内 衣织物进行消臭整理的试验工作。并对测试消臭效果的方法作了简单的介绍。【关键词】消臭整理 TF-3000 消臭剂消臭效果检验方法0.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己生活的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因而,对于来自于人体与环境的某些不良气味,进行消臭整理,赋予人的生存空间以 清新自然的气息,防止刺激性气体对人体皮肤的侵害,将大受消费者的欢迎。 臭气物质很少单一存在,是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后的生成物。臭味的产生一般有:(1)自然界 微生物发生的生物化学变化;(2)动物体内消化、发酵、代谢的生理变化;(3)植物生长代谢 的分解产物;(4)来自燃烧、热分解以及在工场中发生的化学变化。这些变化的结果,形成 有恶臭的物质,其中(1)是恶臭的主要原因。这是因为,纺织品在人体穿着过程中会沾污很 多汗液、皮脂以及其它各种人体分泌物,同时也会被环境中的污物所沾污,这些污物是各 种微生物的良好营养基,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以及分解织物上的污物,产生氨等刺激性气体, 导致对皮肤的异常刺激作用。因而,添加有抗菌作用的物质以预防臭气的产生为主的办法, 称为防臭;而对织物表面处理,以消除产生的臭气的办法,称为消臭(或除臭)。本文探讨 的是消臭方面的内容。1.消臭的机理分析 当前的消臭整理按目的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除去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恶臭,如称四大恶 臭的氨(汗臭、尿臭),硫化氢(蛋类腐败臭),三甲胺(鱼类腐败臭),甲基硫醇(大葱腐败臭), 以及低浓脂肪酸臭。第二类是除去香烟烟雾产生的臭味(主要是尼古丁及乙醛)。第三类是 除去房屋装饰带来的甲醛气味。 人体各部分的分解物,如来自汗与尿的分解物(氨、三甲胺),来自汗液分解与脚臭(低级脂 肪酸),来自下阴部的臭气(硫化氢)等,不同地区、民族和工作生活习惯的人,数量不尽相 同。消除此类气体,改善人的空间环境,是消臭整理的目标。 消臭方法可分为以下四种: (1)物理消臭法 采用比表面积大、孔容大的具有较强吸附能力的物质以吸附恶臭物质。常用的吸附剂有活 性炭、沸石、活性白土、硅胶等多孔物质,以及金属氧化物等。载有稀土元素的沸石能够 吸附多种有机溶剂挥发物,超细氧化锌可以吸附多种含硫臭体(其中包括化学反应: ZnO+HSZnS+HO Zn+ZnS+C+HO) 另外,日本钟渊化学的 Smellquard 是由二氧化硅与三氧化铝形成的试铝灵硅酸盐和特殊粘 合剂构成,在八面体非晶质粒子中有层状二氧化硅的结晶,可以进行吸附。 (2)化学消臭法 该方法是把产生恶臭的物质用氧化、还原、分解、中和、加成、缩合以及离子交换等化学反应使之变成无臭味的物质。如环状糊精,可利用其对氨、胺及硫化氢的包络作用而除臭; 类黄酮类化合物、绿茶成分中的茶多酚类(含类黄酮类和单宁酸的混合物),可与恶臭物质 进行中和及加成反应,使臭味消除。另外的一种含有羧基的聚丙烯酸酯类纤维,可以吸附 氨进行中和反应;应用两性表面活性剂整理的织物,如日本钟纺的 Ribblesh 织物;日本住 江织物公司的一种除臭地毯中的有机胺,可除去甲醛。 (3)类似生物催化的消臭法 这是利用三价铁酞菁衍生物与恶臭物质生成化合物后,三价铁转变为二价铁的同时所引起 的氧化作用而除臭。二价铁可被空气中的氧氧化为三价铁,继续循环作用,是一种类似生 物酶催化作用的消臭剂。 (4)光催化氧化法消臭 二氧化钛、氧化锌等物质吸收紫外线后产生电子和正穴,使吸附的水氧化为 OH,空气中 的氧被还原为 O过氧化物,能和多种臭体反应,从而更强的消除臭味。如日本触媒化成的 Cu/TiO及 Zn/TiO,住江织物公司除臭地毯混入了几种金属盐类,通过催化氧化,可除去 四大恶臭及尼古丁、乙醛。 2.消臭加工剂 TF-3000 的应用试验 通过对以上消臭机理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由于臭味物质的复杂性,决定了消臭整理加工的 多变性。光催化氧化法消臭,不能离开光与热的环境,这对于与人体接触最近的针织内衣 来说,消臭效果值得进一步探讨;一些消臭整理剂与纤维缺乏亲和力,水洗牢度差而影响 其持久性。我们选择的是花王株式会社生产的 TF-3000 消臭加工剂。 2.1 试验材料 40s 棉弹力罗纹(经过漂白) 2.2 药品 TF-3000,TF-3500,柔软剂 MAX-90A 2.3TF-3000 的整理工艺 采用浸轧法,处方:TF-3000 X g/l, TF-3500 Y g/l, MAX-90A Z g/l 温度:40,轧液率:80%,100烘干 表 1 消臭整理工艺组成单位:g/l编号1234567TF-300010201020203050TF-350055102050MAX-90A10101010102.4 消臭整理织物洗涤试验 采用 JIS L0217-103 法,中性洗涤剂 1:30,40洗涤 5min,常温下每次 2min 清水洗二回 作为一个循环。 2.5 消臭织物的吸水性试验 毛细管效应法(30min 测水位上升高度) 2.6 整理织物的色度测定 SF600 分光仪,DataMatch 测色软件(DataColor 公司),测未整理织物与整理后织物的色度差 别 3.试验结果分析 3.1 TF-3000 的消臭机理 TF-3000 是以天然聚合物为主的淡黄色液体,颗粒直径为 14m,分散性良好(不存在分层 与凝聚现象),基本结构是由弱酸性基与弱碱性基高分子复合构造而成,因而对于酸性或碱 性气体均有一定的吸着及清除性能。与臭体反应后,TF-3000 的活性基团由于与臭气结合而暂时降低消臭效果,经过洗涤,消臭基团又重新恢复。 TF-3500 是 TF-3000 与纤维的连接固着剂,可以使织物经受大约 30 次的洗涤。 3.2 消臭效果的测试 为了证实消臭效果,就有必要进行定性或定量测试。但是一般的定量方法极困难,原因是 臭味构成分较多,而且含量较低。表 2 是几种臭味的测试方法。 表 2:测定方法原理优点缺点检测管法测定单一成分的浓度变化简便浓度过低时测定困难气相层析法利用峰值面积计算可分析多种成分 臭味传感器法将附于传感器臭味成分数字化简便可测低浓度测定成分范围限制官能法利用官能分阶段进行适合现实需专门的审察人花王会社提供了如下消臭性能检验办法。TF-3000 消臭剂在含湿条件下消臭效果优良,因而整理布样烘干后应适当回潮。 对不同工艺消臭整理的布样进行消臭效果检测,结果如下(表 3):试样编号空白1234567消臭效果ABCBCCDE洗涤 30 次后消臭效果AAAABBCDA:代表:差 B:较差 C:尚可 D:可以 E:较好 由表 1、表 3 可以看出,TF-3000 用量在 30-50g/l 时,整理布样的消臭效果较好,TF-3500 用量在 20g/l 时,可以使织物具有较好的耐洗涤性能,用量提高,洗涤后织物的消臭效果 稍微提高。 3.3 织物的吸水性测定结果及分析 表 4未整理1234567 30min 上升高度 cm11.512.812.912.112.011.811.711.6由表 4 可以看出,经过 TF-3000 整理不仅不会影响织物吸水性,反而会使吸水性略有提高。 消臭剂 TF-3000 在高湿度下有好的消臭效果,因而以纯棉为整理面料,整理后可使织物获 得较好的吸湿性与回潮率,使消臭效果得以实现。 3.4 色座标及色差测定结果及分析 由以上色座标及色差可以看出,整理后织物色差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变化(0.2-0.5 色差单位), 属于痕迹色差,可视为无色差看待。 3.5 工艺确定 通过对小样试验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生产样整理工艺为 TF-3000:50g/l、TF- 3500:30g/l、MAX-90A:10g/l,浸轧后烘干。通过样品的试穿,普遍反映良好,无异味现象,并且吸湿透气,无任何不适症状,决定进行批量生产,将产品推向市场。编号L*a*b*c*hxyE未整理样96.36-0.0010.730.7390.830.31500.33230196.58-0.040.720.7293.140.31500.33230.22296.77-0.060.810.8194.460.31510.33250.42396.670.010.630.6389.430.31490.3320.32496.86-0.030.650.6593.000.31490.33220.51596.740.030.520.5386.220.31480.33190.43696.650.040.600.6085.940.31490.33200.33796.43-0.071.121.1293.730.31560.33310.404.结论 以提高织物的舒适性、清洁性为目的的 TF-3000 消臭整理,是采用天然的高分子消臭物质 为原料(TF-3000 的 LD50 为 2000mg/kg 以上,TF-3500 的 LD50 为 2500mg/kg 以上),采用适 当整理工艺,使织物具有较好的消除人体产生的异味气体作用,改善人体周围的呼吸环境。 整理后织物吸水性良好,无色变现象,调整工艺简便。 对织物进行消臭整理,是织物保健功能的一种,另外可以同时进行防紫外线、防电磁波、 抗菌等功能整理,全面维护人体健康,提高纺织品附加值。参考文献 1.宋肇基:二十一世纪的功能整理、全国纺织品保健技术研讨会资料,2000,12.上海 2.杨立艾,消臭纤维和消臭加工,印染助剂,1997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