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新课程改革的政治课教学要求理念的体现、课标的落实以及新教材的运用都是通过教 学实践展现出来的。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的课堂中出现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 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我们对新课程的理解是片面的、肤浅的, 突出的表现是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致使课堂中出现了虚假的繁荣。从形式 上看,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里常常是欢声笑语、高潮迭起,似乎课堂已经走进了新课程的 最佳状态。认真审视、研究课堂教学,剖析我们的某些教学行为,反思如下:一、 在目标达成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知识”目标新课程改革抛弃了知识本位观,反对那种不顾学生感受、体验和需要以及把学生当作 知识容器的观念。但是,它并不排斥知识本身。相反,改革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 往往我们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达成的过程中,我们往 往把大量精力用在如何使教学形式多样、手段先进、方法灵活上,课堂上关注学生的体验 与感悟,而忽略了知识目标,似乎强调基础知识就背离了课改的初衷,就不符合新课标的 要求。的确,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淡化了很多理论性知识,而侧重了学生的品德教育 内容,但每框题都包涵着很重要的养成教育知识点。知识是基础,是依托,是载体,是学 生发展的双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通过师 生的活动,最大限度地充实和丰富教科书所设计的基础知识的框架,使文字知识“活”起 来,能否做到这一点直接关系到学科知识的质量和水平,进而关系到三维目标能否有效达 成。二、实现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不能走“形式”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 给学生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都在积极地探索多 种教学形式,其目的是为了改变过去那种严格按照教学流程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的状况, 我们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投身其中直接参与教学,师生、 生生之间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但是,有些活动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只是一种点缀。例如,小品剧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形 式,但是我们在设计这些活动、指导学生编演时应该充分考虑要达到什么目的、学生可以 从中了解些什么,避免出现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们嘻嘻哈哈,内容简单、形式单一。表演过 后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至于剧中表现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表演只是起到了 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又比如:讨论几乎是我们每节课都要采用的教学形式,但是有些问 题根本就不具有讨论性,甚至有些问题书中是可以找到答案的,只要给学生时间看书,学 生就能归纳出来,讨论实在是画蛇添足,不但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引发争论,进出火花, 久而久之还会泯灭学生思考的热情。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从教学 需要出发,从学生需要出发,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如果一味的追求表面的形式, 那会远离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三、创造互动式课堂不能丢掉“秩序”和“规则”新教育观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课程改革的浪潮 中,我们的教育观、教学观、师生观不断更新,为了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我们 可谓绞尽脑汁。有些课堂确实活起来了,老师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探讨,学生大胆地发表 自己的看法。可是,另一个问题也随之出现了,有时候,学生一旦动起来,课堂秩序就没 有了,学生们各说各的,似乎发表意见的同学或者小组与自己毫无关系。记得听过一堂 思想品德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是比较新颖的,一改过去课堂教学中的枯燥,学生学习、 参与的热情被激发出来。但是,当某一个小组阐述观点、表达成果的时候,其他小组的同 学要么忙着整理自己的资料,要么说笑、吵闹,即使有个别想听的同学也听不清楚。学生们不倾听,不补充、不否定,明显的错误发现不了,老师也只是与该小组的特定成员进行 单向对话,对于每个小组的成员来说,他只是了解了本小组的研究内容,而对其他小组完 成的那部分知识就知之甚少了。也就是说,在这一节课里,每个学生获得的知识都是不完 整的。与老师们谈到这一问题时,老师们很无奈,一方面,他们清楚在混乱的课堂里很难 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需要管理;但是又害怕因为管理而压制学生的热情。毫无疑问,没 有了有效的课堂管理,就不会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和学生一起建立起新规则,培养学生学会倾 听、学会质疑、学会组织, ,真正地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 法,同时学会理解别人,尊重别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在追求课堂的民主、 开放的同时,更应该拥有共同遵守的“秩序”和“规则” 。四、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不能轻视教师的作用新课程教学实施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 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已经成了我们的共识。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们大多数老师在教学的过 程中非常注意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学生们 敢于、乐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个性得到了张扬。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有时在气氛热 烈、民主的课堂里却只能看到学生的风采,老师扮演的似乎是可有可无的角色。例如,有 这样一节课,老师在课前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把问题布置给学生,课前由学生查找相关 资料,上课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本小组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由于各小组准备充分,所 以学生的热情很高,也讲得头头是道,但是受年龄、阅历及知识水平的限制,有些问题说 得不够完整,有些观点也有失偏颇,老师在小组总结时应该予以补充和纠正。可是在一节 课里老师只是在各小组间穿行,把权利从一个小组传递到另一个小组,就像一个置身于世 外的旁观者,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缺乏有效的指导。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探 究性学习,但这种“自主与探究”有时会使学生不知所措,需要指导、点拨和帮助。这个 时候的教师就应该是学生的引路人,把他们从偏执引向正轨。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 师除了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外,更应 该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掌握学习策略,同时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 和情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课堂教学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发现和不断创新的过程, 而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教师和教材提供的现成观点与结论。 对于我们而言,课堂教学是 一个不断通过创新而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过程,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教师能否形成独特 教学风格的关键因素;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自主发现、探究 和不断创新的过程。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