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1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5页 / 共41页
第6页 / 共41页
第7页 / 共41页
第8页 / 共41页
第9页 / 共41页
第1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 26章 呼吸道感染病毒主要以 呼吸道 为侵入门户,在 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中 增殖,引起 呼吸道局部感染 或 呼吸道以外组织器官 病变。据统计, 90% 95%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由该类病毒引起。呼吸道病毒的分类 正粘病毒科 流感病毒 副粘病毒科 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 其他病毒科 风疹病毒、冠状病毒简介 1、流感是一个古老的、第一个实行全球性监测的、病毒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2、起病急、经呼吸道飞沫传播,传播速度极快 3、流感病毒易发生抗原性变异,人群对变异株普遍易感,因此流行常具有周期性、并容易迅速导致世界性的大流行第一节 流行性感冒病毒( 968 19771999500万 100万 191人(感染 317人 )死亡人数西班牙流感 亚洲流感 香港流感 苏联流感 禽流感1918 1933 1957 1997流感的流行病史及其危害性数十万染 25人其中死亡 16人如不及时控制,00万多则 750万我省也有 1人感染死亡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 死亡人数估计5000万。2. 1957年的亚洲流感( 死亡人数 200万以上。3. 1968年的香港流感( 死亡人数也有 100万。 通过中间宿主猪体内基因重组而出现新型病毒。1918(没有戴口罩的人在西雅图被电车司机赶下车 1997年月,美国病理学家约翰 哈里宾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死亡的冷冻尸体中成功地分离出一种流感病毒。经过实验,证实这种病毒正是那次世界流感大流行的典型病毒。流感和感冒的区别 普通感冒 : 鼻病毒 、冠状病毒等 流行性感冒 : 流感病毒 流感的危险之处 : 严重的并发症高死亡率强烈的传染性常 见 症 状发热 (up 0) 、 畏寒 全身中毒症状 : 头痛肌肉酸痛乏力厌食 局部症状: 咽痛咳嗽鼻塞一、 生物学性状二、 致病性与免疫性三、 微生物学检查四、 防治原则流感病毒流感病毒的形态流感病毒呈球形或丝状球形 直径 80):包膜脂质双层刺突 血凝素 2 43 5 6 7 8膜流感病毒的表面结构 血凝素 (病毒的吸附和穿入有关能引起红细胞的凝集 (血凝 )相应抗体 神经氨酸酶( 进病毒的释放和扩散相应抗体 分亚型的依据 ,形成流感大流行型蛋白 甲 亚型流感病毒三型 乙丙 禽流感病毒: 乙型、丙型至今未发现亚型二、原变异 抗原性漂移( 异幅度小,属量变,引起局部中、小型流行。 抗原性转变( 幅度变异, 导致新亚型的出现,属质变,引起世界性的暴发流行甲型最易 膜腔传代 尿囊腔用血凝试验证实增殖(定性)细胞培养 猴肾、不耐热、 56 30长期保存)2、对干燥、紫外线、乙醚、甲醛、乳酸敏感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沫、空气传播 致病机理 引起局部病变病毒 病性 症状:鼻塞,鼻涕,咽痛,咳嗽 畏寒,头痛,乏力,全身肌肉痛,厌食免疫性同型病毒具有牢固免疫力,但是病毒易变异,不同型、亚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抗体: 儿童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冬春季发病率最高 临床表现 :高热、皮疹、口腔粘膜斑、 发病率 100,常引起严重的并发症而导致死亡。 随着麻疹疫苗的广泛使用,发病率下降第二节 麻疹病毒( 、生物学 性状 抗原单一稳定, 只有 1个血清型 ,免疫力牢固 仅对灵长类敏感,受染细胞内产生:多核巨细胞二、麻疹病毒的 致病性呼吸道上皮周围淋巴结内增殖入血 (第一次病毒血症)侵入淋巴组织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增殖后再次入血(第二次病毒血症)病人飞沫玩具、用具全身发热、畏光、流涕、咳嗽、疹呼吸道并发症 ( 4%)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三、所致疾病 麻疹 潜伏期: 912天 前驱期:体温略高、 咳嗽、眼结膜充血, 2 3天左右可见 口颊 s 发疹期:体温突然升高, ,随后全身红色丘疹,从耳后开始, 2 3天遍及全身 恢复期: 体温下降,皮疹消退,症状消失(全程7天) 慢发病毒感染: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缺陷病毒柯氏斑免疫力 病后人体获得持久免疫力, 一般终生免疫致病机制病毒呼吸道上皮细胞、局部淋巴组织中增殖入血 病毒血症唾液腺炎症 睾丸、卵巢、胰腺、脑组织炎症第三节 腮腺炎病毒所致疾病 流行性腮腺炎 潜伏期: 2 前驱期:发热、厌食、不适 发病期:单、双侧腮腺肿大,疼痛( 12周 ) 并发症 睾丸炎卵巢炎无菌性脑炎获得性耳聋 免疫力牢固 流行病学传染源 患者易感人群 儿童是主要易感者传播方式 呼吸道传播,垂直传播 致病性: 呼吸道黏膜上皮内增殖后经病毒血症散播全身 垂直传播 导致胎儿先天性感染,出现 胎儿畸形 免疫性 :病后获得持久牢固免疫力第四节 风疹病毒( 疹第五节 冠状病毒( 主要感染成人,引起普通感冒和胃肠炎 病性与免疫性 传染源: 传播途径: 以近距离飞沫传播为主 所致疾病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 免疫性: 无天然免疫力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免疫损伤S 表 现S 原 则隔离病人切断传播途径提高人群免疫力为有包膜病毒,有刺突 风疹病毒,冠状病毒为正链) 往往伴有并发症 疫苗预防有效: MMR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