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唐诗歌概述中唐诗歌 主要分前期唐代宗大历时期 (766-779 )和后期唐宪宗李纯元和时期 (806-820 )两个阶段。大历时期,元结和顾况以诗歌反映现实,是杜甫的同调,也是新乐府运动的先驱。元结( 719-772 ) ,字次山,号漫郎、聱叟、猗玗子,河南(今洛阳附近)人。“上感于上,下化于下”代表作舂陵行和贼退示官吏。顾况( 727-815 ?) ,字逋翁,苏州人。主张作诗要注意“声教”而不仅仅追求“文采之丽”。代表作有他根据诗经的讽喻精神写的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是模仿诗经四言格式写的反映现实的讽刺劝戒之作;还有他吸收了民歌俚曲创作的竹枝词。大历时期,山水田园诗人有刘长(zhang)卿和韦应物。刘长卿( 709-780 ?) ,字文房。曾自称“五言长城”。其风格含蓄温和、清雅洗练,接近王孟一派。代表作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152) 。韦应物人称“韦苏州”、“韦江州”或“韦左司”。其诗“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形式多五古,如寄全椒山中道士( 150) ;五律也有佳作,如淮上喜会梁川故人;还有七绝名作滁州西涧( P98) 。大历时期,边塞诗人主要有李益。李益( 748-827 ) ,字君虞。其诗以七绝见长,人们长把他与王昌龄相提并论。他的诗形象完整丰富、韵味含蓄深长,音韵和谐宛转,语意精练自然。代表作有夜上受降城闻笛( 102) 、 从军北征 ;此外他的七律,如盐州过胡儿饮马泉,五律喜见外弟又言别( 150)和小诗江南词也颇为人传诵。大历时期还有以卢纶、钱起为首的所谓大历十才子元和时期,影响最大的就的以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府诗人。除了白居易外,还有元稹、张籍、王建、李绅等。元稹( 779-831 ) ,字微之,河南人。他与白居易齐名,时称“元白”,文学观点也完全一致。反对“沿袭古题”, 主张“美刺见事”这很大地推动了新乐府运动。代表作有可与 长恨歌并称的长篇叙事诗连昌宫词。元稹的七律悼亡诗三首遣悲怀( 165)感情真挚,通俗易懂,较之潘岳悼亡诗尤为人喜爱。其小诗如行宫也含蓄有味。张籍( 766? -830 ?) ,字文昌,又称“张水部”或“张司业”。其乐府诗约七八十首,用古题约一半,但内容精神却和自创新题并无二意。代表作有野老歌、 征妇怨、 节妇吟 ( 164)等。王建( 766?或 768-830 ?) ,字仲初,与张籍是好友,乐府也齐名,称“张王乐府”。代表作水夫谣等。其宫词一百首特别出名。还有一些小诗,如新嫁娘词( 164)李绅( 772-846 ) ,润州无锡人。为人短小精悍,人称“短李”。他是第一个以“新题乐府”标榜和传统的古题乐府区别开来的第一人。他写了新题乐府20 首,元稹和了20首,白居易则扩至50 首,并改名新乐府 。李绅 20 首不传,但其悯农诗二首十分有名。韩愈( 768-824 ) ,字退之。“奇崛险怪”。其代表作有听颖师弹琴。韩愈的诗多古体诗而少近体,但也有出色近体诗,如左迁蓝关示侄孙湘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助教( 139) 。孟郊( 751-814 ) ,字东野。 其诗和韩愈并称韩孟诗派。金代元好问说:“东野(孟郊字)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贾岛世称贾长江,人称“郊寒岛瘦”,其诗风格不同于孟郊,特点是“清奇苦僻”代表作如剑客刘禹锡( 772-842 ) ,字梦得。世称刘宾客、刘白。代表作为竹枝词( 155) 、 浪淘沙 ,其特点是多用比兴、双关谐音,情调清新爽朗,节奏响亮和谐,情感大胆,成为后来词的先声。白居易称他为“诗豪”。李贺人称“诗鬼”。代表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梦天( 149) 、 苏小小墓 、 雁门太守行等。奇崛幽峭、浓丽凄清的特点,善于用奇特的想象、浓重的色彩、富于象征性的语言表现“哀愤孤激之情”,晚唐诗坛概述杜牧、李商隐的诗歌在忧时悯乱、感叹身世之中,已经流露出浓厚的感伤气氛,同时,晚唐诗歌风格形式也向着华艳纤巧的形式主义发展。杜牧( 803-853 ) ,字牧之又称“杜樊川”。李商隐( 813-858 ) ,字义山,号玉谿生。其爱情诗最为有名,或以无题为名,或取篇中两字为名( 锦瑟) ,他继承了杜甫的锤炼严谨、沉郁顿挫,又融合了齐梁诗的浓艳色彩、李贺诗的幻想象征手法,形成了自己深情缅邈、绚丽精工的独特风格。晚唐继承新乐府运动的现实主义诗人是皮日休、聂夷中和杜荀鹤。他们的诗批判相当尖锐,成就却不及中唐新乐府诗人。晚唐还有一些沉湎于歌舞声色或隐逸于山水田园的诗人,代表为韦庄和司空图。韦庄著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品影响很大。白居易生平及思想简介一、白居易生平简介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一生三期:前期、中期、后期。前期 : 入仕之前“志在兼济”生活使他能接近人民,对其诗歌创作走上现实主义道路有着重大作用。中期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后期:“独善其身”二、白居易思想:带有浓厚的儒、释、道三家杂糅的色彩,但主导思想是儒家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三、诗歌理论与创作白居易一生留下近3000 篇诗作。白氏长庆文集新乐府运动诗歌形成第二次高潮新乐府运动。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继承并发展了 诗经 和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从文学理论上和创作上掀起了一个现实主义诗歌的高潮,即新乐府运动。“新乐 府” 名称 的 确 立“乐府” 与“新乐 府” “新乐 府”主 要 理 论 主 张1、诗歌必须为政治服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 与元九书 )“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 新乐府序)2、认识到文学植根于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3、阐发了诗歌的特性,并结合这种特性强调诗的教育作用和社会功能。“根情、苗言、花声、实义”(与元九书 )4、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辞质而径”:“言直而切”:“事核而实”,“体顺而肆”。( 新乐府序 )白居易的诗歌类型讽喻诗:白最重视的诗。代表作有新乐府50 首和秦中吟10 首。闲适诗感伤诗:最有名的是长篇叙事诗长恨歌 和琵琶行。杂律诗长恨歌第一部分:淫欢倾国(“汉皇重色思倾国” 至“尽日君王看不足”。 ) 诗人针对唐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朝政,杨贵妃恃宠而骄,兄弟姊妹权重一时的情况进行叙述、描写。第二部分:妃死恨生(“渔阳鼙鼓动地来”至 “夜雨闻铃肠断声”)情节逆转,悲剧发生,从此阴阳两隔,帝王初尝死别之苦,继而起相思之情。此节画面变换急促,先紧张而后舒缓,不同节奏与内容结合得十分巧妙。第三部分:帝思缠绵(“天旋日转回龙驭” 至“魂魄不曾来入梦” )写唐明皇对杨贵妃的朝思暮想,深情不移。 睹物思人, 刻骨铭心的相思充斥了每事每物、时时刻刻,思念与悔恨交织,十分动人心魄。第四部分:长恨无期(临邛道士鸿都客至 此恨绵绵无绝期)写位列仙籍的杨贵妃对唐玄宗深情的思念和不渝的忠贞。诗人通过浪漫主义笔法,最终完成了栩栩如生的杨贵妃形象的刻画。长恨歌多重复杂的主题对长一诗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1、爱情诗 2、讽喻诗 3、双重主题说:“爱情”“讽喻” 4 、爱情悲剧、政治悲剧、时代悲剧1、长恨歌主题之爱情说该说认为,此诗通过描写李、杨爱情悲剧,歌颂了他们真挚而专一的爱情。主要理由:从诗的结构看,贯穿全篇内容的是李、杨的爱情。为了突出爱情主题,作者有意识地剔除了历史材料中荒淫不纯的东西,选择和集中了最能表现李、杨真诚、 动人爱情的情节诗的前半部内容含有讽刺和谴责之意,但仅是为了交待悲剧发生时的情形,显示结局的必然性。不可否认,李、杨之间的爱情存在一定的基础。2、长恨歌主题之讽喻说该说认为白居易通过此诗中李杨的爱情悲剧的描写,意在讽刺、暴露和批判他们的荒淫生活以及由此导致的误国之罪。李、杨是统治者阶级中的最高层人物,不可能有真正的爱情。首句“汉皇重色思倾国”是笼罩全篇的纲,明确标出了讽刺对象和内容。长恨歌传云:“乐天因为长恨歌,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者也”。白居易其他诗作中对杨贵妃多持批判态度。3、长恨歌主题之双重主题说所谓“双重主题说”,即认为诗中既有讽刺批判,又有同情歌颂。长内容包含两方面:一方面写玄宗溺于女色,不顾国家大事,导致安史之乱;另一方面也着力刻画贵妃惨死,玄宗思念,人仙相隔的悲剧。第一部分明显以理智驾驭诗笔,讽喻占主导,后半部分逐渐演变为对有情人生离死别的同情和咏叹。这种矛盾态度是由帝妃的爱情特点决定的:4、长恨歌主题之第四说爱情悲剧政治悲剧时代悲剧八十年代以来,有学者认为,应摒弃单一主题说,分三个层次把握长恨歌主题:即从爱情主题、政治讽刺主题和时代感伤主题三个方面进行把握。人物形象分析男主人公:唐玄宗形象重色集中体现在诗歌第一部分。“思倾国”“得倾国”“宠倾国”,导致朝政荒废,一步步走向政治危机。多情主要体现在生离死别时的依依不舍,回归旅途中的悲痛、独处宫中时刻骨铭心的相思,以及令方士多方寻觅杨妃等事件。女主人公:杨贵妃形象 描写贵妃的美貌“回眸一笑百媚生”;“芙蓉如面柳如眉”;“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比喻、拟人)“六宫粉黛无颜色”; “三千宠爱在一身”(对比、衬托) 刻画贵妃的忠贞“揽衣推枕起徘徊”;“花冠不整下堂来”;“含情凝睇谢君王”;“唯将旧物表深情”;“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艺术特色1、纷纭复杂的主题思想。多重旨趣,理性与情感矛盾,留下无限回味的余地。2、叙事、绘景、写人、抒情完美结合,充满浪漫主义色彩。3、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4、旋律婉转,情韵谐调,词采华美,声情并茂,缠绵悱恻。5、字字珠玑,名句叠出,字里行间充满着艳美和凄美。叙事、写景、抒情的完美结合 叙事:虚实相间,曲折婉转;绘景:随物赋形,借景寄情;写人:情貌写意,富于个性;抒情:爱恨交织,曲尽情致。当时号称“千言律诗”。唐宣宗李忱:“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思考与练习 : 1、你对长恨歌的主题是怎样评价的?为什么?2、这首诗中的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形象有何特点?3、你认为此诗最美在哪些方面?为什么?4、诗中写“道士觅魂”和太真“仙山寄词”两个情节,对表现主题有何作用?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