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板山崖【山 名】板山崖【地理位置】池上镇政府驻地以东 2.5 公里处【主峰海拔】768 米【流域面积】【附属山头】【史书记载】 颜神镇志对此山曾有记载【主要景点】板山崖、槐抱碑、柚梗树【民间传说】【正文】板山崖,地处池上镇政府驻地以东2.5公里处。因山顶之阳面是由一巨大石板构成,呈等腰三角形,底宽约30米,高约20米,表面光滑平整,远望壁立千仞,故名板山崖。 颜神镇志对此山曾有记载。主峰海拔768米,若从池李公路上仰望板山崖,整个山势就像一把坐北朝南的天然太师椅,板山村就座落在其胸襟之中。要从山之阳面登上板山崖之绝顶,确需一番勇气。板山崖两侧山陡直立,路窄涧深,北边是深谷,南边是绝壁,十分险要。崖顶怪石林立,历史上村民用来抵御匪患而修建的山寨围墙废墟仍存,轮廓分明。站在山顶俯瞰,板山崖似能工巧匠雕琢而成,岩石平整溜光,石壁上丛生着许多姿态各异的侧柏点缀其间,青苔护壁,岩石板缝中有众多飞禽筑巢栖息。板山崖山脚下原有一鹿氏族林,占地十余亩,周围石栏镶边。因“文革”以来削平坟头,现已辟为村民的消夏娱乐之场所。内有国槐树一棵,因水土流失,五根主干树根裸露地面,弯弯曲曲,长度几米至十几米不等,每根都有水桶般粗,远观似如来佛巨掌俯地,胜似根雕,给游乐者增添了天然板凳。因此村民们都俗称此树为“佛手槐”。该树胸围3.3米,树高约26米,冠围50余米,树龄约500年以上,主干尚未腐烂中空,生长仍很茂盛。古槐跟前早年立一石碑,由于年久随着树干的增长,石碑的一半已长在了树干中。石碑在“文革”中被砸坏,含在树干中的残存部分仅存四个半字,其中“鸠、李”二字可辨, “万”字仅有半边。当地人俗称此为“槐抱碑”,属于一大奇观。据考证,槐抱碑的形成,是古人在坟前立碑,紧挨碑侧植一棵国槐,天长日久,树长碑不移,树根将碑座压人根下,树干将碑身“抱入怀中”,树根裸露乃是水土流失的缘故。在槐抱碑景点的北边和西边的二、三十米处,各有一棵硕大的柚梗树(学名流苏),树干胸围都在2.5米以上,高约15米以上,冠围都在40米以上。每年春季开花,雪白似棉,清香怡人。据鹿氏祖谱记载,鹿氏乃明初迁于板山村居住。由于该树种生长缓慢,如此粗大。树龄当在500年以上。据调查,这样罕见的硕大柚梗树,在淄博市当数为最。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